《北京亮起來了》精品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目標】
1、復習本單元內容,并學會運用能發現詞語內在聯系。
2、練習積累。
3、自己通過觀察、咨詢或查閱資料,了解家鄉有哪些風景名勝、物產、名人以及家鄉近年來有哪些變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要引導學生發現每組的兩個詞中含有同樣的兩個字,第二個詞是在前一個詞的基礎上加了一個字,兩個詞的意思不一樣。
2、接著引導學生發現,左邊一欄的每一組詞,前一個表示活動(動作),后一個表示完成活動(動作)所需使用的工具,即“照相”要用“照相機”,“灑水”要用“灑水車”,“集郵”要用“集郵冊”。右邊一欄的每一組詞語,前一個表示物品(東西),后一個表示場所。
3、在學生發現詞語規律的基礎上,可以作一些拓展練習,如:
游泳:____ 火車:____
洗衣:____ 服裝:____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是通過反義詞的形式,認識九個生字,同時也有自主發現漢字的反義關系、積累反義詞的作用。可按以下步驟操作:
⑴ 學生讀讀認識的字,并借助拼音讀讀不認識的字,看看每組里兩個字之間有什么關系。
⑵ 運用自己發現的規律,再讀這些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比如,“窄、惡、善、內”等字的讀音。
⑶ 可分男女或同桌之間進行對比讀。
⑷ 去掉兩個中間的破折號,看看有什么發現。學生發現規律后,再兩字連詞語,熟記反義詞語“寬窄、貴賤、善惡、強弱、勝敗、內外”,并適當運用。
⑸ 啟發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識記九個生字。
2、“我會填”是搭配詞語的練習,讓學生在運用中積累詞語。對詞語的意思,不必作過多的解釋:
⑴ 回憶所學課文,找出可以搭配的詞語:
明亮的(教室) 絢麗多彩的(廣告)
繁華的(城市) 川流不息的(汽車)
茂密的(枝葉) 風光秀麗的(公園)
⑵ 啟發學生說說還可以填什么詞語,大家認為正確后,再填在括號里。
⑶ 用線連接可以搭配的詞語:
明亮的 市場 絢麗多彩的 日月潭
繁華的 森林 川流不息的 舞臺
茂密的 燈光 風光秀麗的 行人
3、“我會讀”,目的是積累古詩詞,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⑴ 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詩歌。
⑵ 看插圖,感受草原一望無際、遼闊無邊的美景。
⑶ 學生自由朗讀,再通過教師范讀、個別讀、品讀等多種形式讀出感情,熟讀成誦。
⑷ 欣賞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家鄉是哪里呀?對濟源,這個生我們養我們的城市,那你們對她了解嗎?當我從一個小村莊走入城區,我感受到了我們家鄉的各個角落都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是那么的古老美麗,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夸夸我們的家鄉吧!
二、口語交際
1、匯報展示、討論交流:
⑴ 展示并向同學介紹自己搜集到的有關家鄉的資料(文字、繪畫、照片等)。同學間相互交流資料內容和獲取經過。
⑵ 把內容相近的歸為一個組,在小組里交換閱讀和欣賞,說說對對方資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分“對話”,夸夸家鄉:
⑴ 小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紹自己眼中的家鄉。其他組可向介紹者提問或作補充說明。
⑵ 學做“小記者”采訪。如,你的家鄉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你希望未來的家鄉是怎樣的?
3、寫一寫:
⑴ 把自己介紹的內容和口語交際中聽到的有關內容加以綜合,組成一段夸夸家鄉的話寫下來。也可以給自己畫的畫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話,還可以用連環畫的形式寫話。
⑵ 寫好后讀一讀,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三、展示臺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題目進行詞語接龍練習,看哪組接得長。示例:
國家──家庭──庭院──院長──長大──大人……
祖國
國民──民主──主人──人生──生活──活動……
2、教師再選擇兩個詞語讓學生用“開火車”的形式做詞語接龍游戲。
3、展示反映家鄉變化的照片開自己畫的畫。辦一期夸家鄉的專欄。
4、展示、交流在《葡萄溝》一課后布置同學們準備的其他資料或學習成果。
四、寬帶網
1、演示部分民族圖片,創設情境,導入:你知道畫面上的人是哪個民族的嗎?你是根據什么知道的?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資料,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習慣,并說說是怎樣了解到的。
3、出示“中國地圖”,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從地圖上找到四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
5、同桌互相說一說,你還知道哪個省在什么地方。
6、欣賞《愛我中華》歌曲,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北京亮起來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北京亮起來了》教學設計07-13
北京亮起來了教學設計06-07
北京亮起來了的教學設計范文11-25
《北京亮起來了》》教學設計模板11-25
北京亮起來了的優秀教學設計11-27
課文北京亮起來了教學設計01-16
人教版《北京亮起來了》教學設計07-03
北京亮起來了教學設計范文01-26
課文《北京亮起來了》的教學設計01-17
北京亮起來了的教學設計模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