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文《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 了解萊蒙托夫、休斯的經歷及其創作。
⑵ 領略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2、過程與方法:
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情懷。
【教學重點】
1、了解詩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及詩人由此抒發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并深入詩中的意境。
【教學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研討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恒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密哈依爾·萊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紀俄國繼普希金之后的偉大詩人。十四歲開始寫詩,1837年他為普希金因決斗而死寫的《詩人之死》一詩名震文壇。由于反抗專制統治,因此屢遭流放和入獄,最后死于預謀的決斗,年僅二十七歲。
《祖國》發表于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志。1839年俄國斯拉夫派詩人霍米亞柯夫發表一首《祖國》,認為俄羅斯的偉大在于人民的溫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沙皇統治集團的御用文人也借愛國主義來炫耀他們的文治武功,萊蒙托夫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自己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把祖國美好的大地和勤勞的人民視為祖國概念的'真正內涵,表現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與共的強烈愿望。
2、休斯(1902~1967)美國黑人詩人、小說家,美國黑人文藝復興運動的領導者,被譽為“黑人桂冠詩人”。
休斯寫過小說、劇本、自傳和新聞速寫,以詩歌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他創作了十多部詩集,比較重要的有《哈萊姆的莎士比亞》《單程票》《延遲的夢之蒙太奇》等。
三、研讀《祖國》
1、學生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詩句“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是解讀詩意的關鍵。詩人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統攝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認真領會詩句、詩段所表達的意思,思考:從詩歌內容看,詩人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指什么?
明確:詩人沒有用豪言壯語去盛贊祖國的光榮歷史、英雄業績,也沒有去歌頌名山大川,無盡寶藏,而是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在詩人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和對俄羅斯大自然、對普通百姓的愛糅合,化為一體;即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3、思考:《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詩中構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明確: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備,把俄羅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谷場丘堆滿豐收的谷物,農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日夜晚,農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4、合作研討:詩人所抒發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即“真實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比勃羅留波夫語),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5、改寫詩句,歌唱祖國:
⑴ 詩歌的第二節和第三節以分號為限,可分為五小節,任選一節改寫成散文,必須用進下列詞語:
溫馨寧靜 質樸簡單 美不勝收 刻骨銘心
⑵ 教師出示自己的范文,如第四小節,可以改寫為:
我喜歡這樣的溫馨寧靜的時刻: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小村的路口,看看那堆滿谷物的打谷場,從那里飄來陣陣豐收的馨香;再回頭望望那覆蓋著稻草的農家茅房,在暮色中靜默無言,是那樣和藹可親;在那鑲嵌著浮雕窗板的小窗后,是鄉親們質樸簡單的日子……這樣平常而普通的鄉村風景,在我眼里美不勝收,因為,我刻骨銘心地愛著這片土地!
⑶ 學生活動,交流。
四、指導自讀《黑人談河流》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這首詩在語言結構上。長句、短句互相交錯,參差跌宕;四個排比句,上半句結構相似,下半句發生變化。均不相同。這樣的變化既有濤行結構整齊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滯化一;既有詩行形式上的跳躍,又不失節奏上的宮商之聲。
2、學生合作研討:
⑴ 詩人想通過談“河流”來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在《黑人淡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⑵ “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有什么表達效果?
明確:“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于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里有所沉淀。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和第五節兩次出現,形成結構上的前后呼應。
⑶ 全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詩歌內在的思維邏輯。
明確: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3、學生有感情誦讀,體會詩歌深邃中顯自豪又略帶悲傷的特點。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愛國,是一面飄揚在世界各國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幟。無論是平實中見真情的萊蒙托夫的《祖國》,還是深邃中顯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談河流》,他們的心聲是相通的。那種深沉的歷史感與強烈的時代感,都是令人蕩氣回腸的。掩卷遐思,倍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偉人毛澤東吟唱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愿我們能掛帆濟海,譜寫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磅礴詩章。
六、拓展、作業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什么是牽掛?牽掛是一種思念,牽掛是一種情懷。牽掛有如高飄的風箏掙不脫細長的線繩,牽掛有如皿豆的藤蔓纏繞著籬笆。
請以“牽掛”為話題寫一篇抒懷短文。
注意:① 立意自定;
② 文體自選;
③ 題目自擬。
【板書設計】
祖國
萊蒙托夫
俄羅斯原野景色:草原 森林 河流 白樺
對祖國的“愛情”{
農家生活:打谷場 農家茅房 小窗 飲酒 笑談 舞蹈(平實中見真情)
黑人談河流
休 斯
核心詞“河流”(歷史的象征)
中心詩句:“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種族)
幼發拉底河沐浴
黑色 剛果河畔蓋茅舍
河流 尼羅河畔建金字塔
密西西比河聽歌聲
【小學課文《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