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大衛的表現,體會大衛的品質。
(3)抓住重點詞句,想象句中描繪的景象。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讀、組詞、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登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詞。
(2)通過朗讀、想象,了解故事情節及故事中所描繪的景象,進而理解故事內容。
(3)抓住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體會人物的特點或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大為不畏強敵,機智勇敢的美好品質。
(2)教育學生向大為學習,面對強敵或神仙困境,要沉著冷靜,機智應對,靠智慧取勝。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以讀為主,展開想象,理解故事內容。
2、難點:抓住細節,品析感悟,體會人物的品質。
3、關鍵:體會文中刻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相關語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合作探究,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自讀了解。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查閱資料,了解《圣經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教師導言,遠在上古時代,在自然條件及其惡劣的情況下,大禹就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與頑強的意志帶領人們挖渠開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他的偉大壯舉與奉獻精神令世代炎黃子孫敬仰不已。今天,我們要來閱讀的是一個民間傳說,從中去認識一位名叫大衛的人物。
2、教師板書課題:大衛
3、引導交流資料,認識著作。
(1)教師:通過預習,大家知道《大衛》這個民間傳說的作者及出處嗎?
(2)學生自由介紹。
①作者是美國的亨德里克房龍。
②出自《圣經的故事》,并加以改寫。
(3)根據資料,認識《圣經的故事》一書。
《圣經》是人類歷史上一部獨一無二的書,它由不同時代的人用不同的語言寫成,卻極其貫通;它遭到無數人的懷疑,甚至詆毀,但最終它作為文學作品的源泉,哲學家不斷地引用和討論,它對猶太古史的詳盡記載也遠遠超過其他民族的古史書。《圣經》是人類的偉大遺產。
而《圣經》原典的莊嚴肅穆常使人望而生畏。經由房龍通俗有趣的寫作手法,將其轉換為概略簡要的“圣經故事”,不僅保留了《圣經》原典的精神,也使讀者輕松進入《圣經》世界。房龍用樸素睿智的寬容的語言講述古老故事的同時,也演繹出了《圣經》背后的浩大人類歷史進程。如此博大而神秘的《圣經》,經房龍改編為《圣經的故事》使普通人也能將之讀懂。
4、教師設置懸念,導讀:今天《大衛》這一個圣經故事將為我們講述些什么呢?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組織學生搜集資料,交流故事作者及出處,初步認識《圣經》及《圣經的故事》,豐富學生的見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文本的熱情)
二、提綱導路,自讀課文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和同桌交流在讀和寫生字上的.注意要點。
3、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聯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加以理解。
跋涉機軸鎧甲賦稅嚇唬倉皇氣勢洶洶萬夫不當
4、說一說:課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5、圈出課文中出現的主要人物,讀讀有關描寫他們的語句,說說這些人物給自己的印象。
(長文短教,大會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交流。同桌合作,化難為易,簡單的內容自己學,復雜的問題一起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克服學生獨立學習的畏難情緒,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
三、檢查反饋,理清條理
1、檢查生字新詞。
(1)教師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詞卡片,指名讀一讀。
(2)評議正音,全班齊讀。
(3)提出識記或書寫難點,教師重點強調。
“卵”左右結構,左右部分大小較一致,書寫時要注意筆畫筆順,而左右部分中間的點畫不能丟。
(4)指名按自然段輪讀課文,檢查課文讀通的情況。及時評議,糾錯正音。
2、理解、交流詞語的意思。
跋涉:爬山膛水,形容旅途艱苦。
機軸:指織布機上的網柱形零件,織布時轉動的機件繞著它轉動。
鎧甲:古代軍人打戰時穿的護身服裝,多用金屬片綴成。
賦稅:國家向百姓收取的田賦和各種捐稅的總稱。
嚇唬:使害怕;恐嚇。
倉皇:形容匆忙而慌張。
氣勢洶洶:形容盛怒時很兇的樣子。
萬夫不當:指一萬個人也抵擋不了,形容勢力強大或能力非凡。
3、指名反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在三千年前,非利士人的軍隊前來攻打以色列,非利士人中有一個叫歌利亞的巨人在以色列的軍營外叫陣,說要是有一個以色列人能打敗他,他們的軍隊就投降,否則就是以色列軍隊向他們投降。以色列一位名叫大衛的少年在給參軍的哥哥送東西時知道了這個情況,主動向以色列掃羅王請求出去和歌利亞交戰。面對強大的對手,大衛在向歌利亞靠近的過程中,抓住時機,用彈弓射出鵝卵石,擊中歌利亞的額頭,將其射死,最后以色列人乘勝追擊非利士人,大獲全勝。后來,掃羅王實踐了諾言,大衛最終還當上了以色列國王的故事)
4、動手為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指名反饋,教師引導)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非利士人的軍隊攻打以色列,巨人歌利亞在軍營外叫陣,但以色列沒有人敢去應戰。(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大衛征得掃羅王的同意后,出去和歌利亞交戰,并用彈弓射死了歌利亞,幫助以色列軍隊打敗了非利士人。(故事的經過)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掃羅王實踐了自己的諾言,幾年后大衛還當上了以色列國王。(故事的結果)
(通過自讀反饋,讓學生反復地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通過集體的交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理清文章的段落層次,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合作、探究的樂趣)
四、初談人物形象,鼓勵深入探究
1、教師指名反饋:在這個動人的故事中,作者為我們刻畫了哪些人物形象?
(文中刻畫的人物形象有:大衛、歌利亞、掃羅王,其中大衛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2、自由交流三個人物留給自己的印象。
(學生根據閱讀自由抒發自己的認識與感受,教師適時并適當加以歸納、總結)
(1)大衛:聰明機智、正直勇敢、不畏強敵、射技高超。
(2)歌利亞:狂妄自大、氣焰囂張、有勇無謀。
(3)掃羅王:關心子民、講求誠信。
3、教師引導: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精神品質都是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等的細致刻畫展現出來的。現在,就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找出文中描寫三個人物的語句,再讀一讀,和同學交流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形象的。
4、學生合作學習,按照要求深入探究。
(在感知全文大意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暢談對文中人物的認識,在一吐為快之后,引導學生抓住細節,合作探究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層層深人,學有層次,也學得自主)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不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還初步交流了對故事中三個人物的認識。下節課,我們再來繼續學習課文,了解人物的表現,深入體會大衛的精神品質。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課后“讀讀寫寫”與“詞語采集”中的詞語。
2、熟讀課文內容,思考課后練習。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大衛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1.《大衛》教學設計
3.大衛教學設計
4.大衛語文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