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學設計模板
創意簡說:
本文的特色是通過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生動展示出家鄉的民俗風情和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的深深眷戀。琦君表達的“思鄉懷舊”之情,不同于其他文人的“鄉愁”,她素淡、寧靜,蘊藉、溫潤,以一種洗盡鉛華的筆調絮絮地訴說著對童年、家園的深情。由此確定教學立意: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及其作用,體會生動展示民俗風情與思鄉之情的寫法,感受民風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教師應在課堂上氤氳出溫暖、甜蜜、眷戀的情緒氛圍。
讀書有三境界:“吞”“啃”“品”。“吞”至其博,感知文意;“啃”至其深,讀懂作者,體悟深情;“品” 至其靈性,領略韻致,讀出韻味。《春酒》文字素淡卻意蘊豐厚,更須細酌慢品。本堂課就設計了“走進鄉愁”“感知往事”“品味幸福”“尋找真正的家醅”這樣四個環節步步推進。在音樂與詩詞營造的濃濃鄉愁情境中,引導學生從文章的結束切入整體感知課文,然后通過合作探究與交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細部探微,個性品味,學習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和傳神詞句及其表達作用,說體驗的話,體悟琦君情懷。最后適當拓展,通過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帶領學生一起走進作者思鄉的課外精美文字之中,感受她那如春酒一般淳厚的鄉情,豐富學生的情懷,提升他們的境界。
教學目標:
1.感受作品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童年,激發學生珍惜花一樣的年華,追求詩意人生。
2.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鄉懷舊之情。
3.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生活,發現并領略生活的詩意。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2.朗讀教學法
3.討論點撥法
4.品讀鑒賞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音樂。聽過這首《另一種鄉愁》的歌曲,我想大家也產生了共鳴,是呀,天底下,誰能不永遠眷戀著那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呢?誰不會永遠掛牽著故鄉的.一草一木呢?鄉愁,是人類共同的情感,抒寫鄉愁的詩文很多。鄉愁是李白筆下的“床前明月光,疑是……”;鄉愁是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鄉愁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而我要說鄉愁是臺灣作家琦君女士的散文《春酒》。
二、走進鄉愁
1.品讀最后兩段,思考下面問題。
(1)請一生讀,你聽出了什么信息?
交流:a、家鄉自己釀的酒好喝;b、懷念家鄉;c、作者一家在美國居住。
2.強調兩個標點
“究竟不是道地的家鄉味啊。”
這個句子有作者強烈的情感蘊藏其中,卻用了一個簡單的句號,而不是嘆號。句號是感情的有意控制,而嘆號卻是感情的直接抒發。這一個小小的句號里滿含著作者多少的惆悵、不舍、傷感、鄉愁啊!
“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更真正的家醅呢?
以戛然而止的疑問,結束課文,給文章留下很大的空白,讓讀者在作者的這一聲詢問中去思考、品味那份濃濃的鄉愁。
(1)師范讀。
(2)生齊讀。
過渡:作者僅僅懷念的僅僅是家醅嗎?下面讓我們來看前面的內容。
三、感知往事
生自由讀。2.檢查生字。3.作者懷念的都是什么?
交流、明確:道地的家鄉味:歡樂幸福的童年;慈愛能干的母親;淳樸真誠的鄉人;邀飲春酒、舉辦會酒的風俗。
四、品味幸福
1.品讀細節
“道地家鄉味”是香甜的春酒里飄散的:熱鬧的新年味,快樂的童年味,淳樸的人情味,深厚的親情味。這些家鄉味,很多是通過細節描寫表現出來的。
呈現:細節描寫,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的描寫之中。正確運用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記敘事件、再現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極精彩的筆墨將對象的特點表現出來。作家李準曾說過:沒有細節就不可能有藝術作品。真實的細節描寫是塑造人物,達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你從文中感受出來了嗎?請你把最喜歡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品一品,然后告訴大家你喜歡的理由。提示:分別從“我”“母親”“鄉鄰”、的角度來品讀細節。以“這是一個 的作者(母親、鄉鄰),你看 ”的形式品讀。示例:
這是一個活潑可愛的“我”,你看“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跌,杯子捏在手里,灑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小酒仙呢!(可小組合作,推薦代表。)
2.交流
小結:本文通過大量的細節描寫,真實地再現作者童年在故鄉時新年喝春酒的有關人與事。這些人與事給人以溫馨、快樂、幸福的美好回憶,它是永遠飄蕩在作者心中的“道地的家鄉味”。有人讀過這篇文章后,模仿著余光中的《鄉愁》改寫了這篇文章,下面,我們來一起讀一下:(多媒體顯示)《春酒》
小時候,這年是一杯香甜的春酒,酒中浸潤著我的幸福與嬌羞。
長大后,回憶是一杯苦澀的春酒,酒中盛滿了我的鄉情與愁緒。
而如今,到哪兒去尋找我的春酒呢?清清的,甜甜的,哪怕只是一指甲縫的春酒,那是童年的歡樂,是母親的味道。
五、尋找“真正的家醅”
但是,同學們,你們知道琦君在寫這篇文章時處在什么樣的情況嗎?——溫柔慈祥的母親已經離她而去,無拘無束的童年也一去不復返,淳樸善良的鄉鄰也是隔同隔水,就是如法炮炮制的春酒也沒有了往日的滋味。這時,怎能不讓她發出感慨:到哪里去尋找真正的家醅呢?(多媒體顯示)珺君說: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鄉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我們還是到她的文章里去尋找吧。
多媒體顯示:
在上海求學時,母親來信說她患了風濕病,手膀抬不起來,連最簡單的縲絲髻兒都盤不成樣,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幾根短發剪去了。我捧著信,坐在寄宿舍窗口凄淡的月光里,寂寞地掉著眼淚。深秋的夜風吹來,我有點冷,披上母親為我織的軟軟的毛衣,渾身又暖和起來。可是母親老了,我卻不能服侍在她身邊,她剪去了稀疏的短發,又何嘗剪去滿懷的愁緒呢!
——《髻》
來到臺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著落,對家鄉的痛苦思念,也就與日俱增了。“日里想,夢里思”,昨夜夢魂又飛歸故里,躺在雙親的墓園中,擁吻著綠茵覆蓋的芬芳泥土,望著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懷得以暫感舒松,可是短夢醒來,淚水又濕透枕邊,美麗的家園啊!它依舊是海天一角,水闊山遙。
——《鄉思》
家鄉人民也始終惦記著這位遠方的游子。坐落于三溪中學內的琦君文學館于2001年10月22日開館。應邀參加開館儀式的琦君到場為文學館剪彩。離鄉半個多世紀后,她終于坐著輪椅踏上了家鄉的土地,見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親人。
隔一條海峽回童年舊事,竭畢生心力寫盡故園深情——2006年6月7日,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呵……
海棠春曉老人為琦君寫了這樣的悼詞:“纖毫詞筆蘊情真,羞煞墨壇多少人;一日瑤池仙駕去,猶留溫婉在紅塵。”
“夢中應識歸來路,夢也了無據。”——這位一直在心靈深處尋找歸鄉之路的女子,是否會踩著滿院的花香,杖履點叩著當年她牽著母親的衣角走過的青石板,尋著童年的夢而來呢?
六、作業
1.課外閱讀珺君的其他作品。
2.寫一段文字,用細節描寫來表現自己過年的快樂。
【春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春酒》教學設計04-29
春酒教學設計12-26
《春酒》教學設計12-06
《春酒》教學設計07-21
春酒教學設計12-26
春酒教學設計11-19
《春酒》教學設計12-07
《春酒》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春酒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課文《春酒》的教學設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