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泥土》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情節。
2.感受人物形象。
3.探究作品主題與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1. 體會作品所表現的無私、寬厚的母愛,理解人間的至親至愛無所不在,無處不在 的主題。
2. 進一步探究作品的主題。
2.新奇的立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四幅圖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乏愛,而是缺乏感受愛的心靈。)
二、預習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
2.劃出重點生字詞。
3.分別以“王小亮”和“奶糖”的口吻,用第一人稱復述課文講述的故事。
4.理清課文思路。
。ü适碌那楣澏寂c“奶糖”有關,概括一下本文寫了和糖有關的幾個故事片斷。)
送奶糖 ——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
三、探究研討
1.課文寫的小亮“過去的媽媽”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對王小亮的“至愛親情”?
一位離異后,很久沒有見到自己兒子的母親。她非常相信自己的兒子,是一位具有無私、寬厚而博大母愛的母親。
神態描寫
行動描寫
2.熟悉王小亮。
。ㄔO置情境)以小組為單位組織一個采訪節目
角色分配:小組長模擬節目主持人提問 ,小組組員模擬王小亮回答。
提問儲備
a.今年生日你收到了特殊的生日禮物,你怎么知道是媽媽送的?
b..你特別珍惜這包糖,為什么不留著自己慢慢吃,還要分給同學和老師?
c.你平時生活得怎樣,你的'爸爸和現在的媽媽對你好嗎?
d. 如果能滿足你一個愿望的話,你此時最強烈的愿望是什么?
、龠@包糖是王小亮“最喜歡吃的糖”,也只有王小亮“過去的媽媽”才知道兒子最喜歡吃奶糖。
②當王小亮吃了糖后,當晚就夢見了過去的媽媽笑著回來了。
小亮是一位懂事、堅強、機智、可愛的小朋友
3.“……那泥土,甜絲絲的”,這甜絲絲的泥土里蘊含、寄托著什么?
媽媽對小亮的至愛至情,滋潤了小亮傷痛的心田,甜絲絲的泥土里蘊含著溫暖、無私、寬厚、博大的母愛。
4.小亮享受到的只有他“過去的媽媽”給他的愛嗎?
還有學校的老師、傳達室的老頭…… 對小亮的關愛。
“坤為地,為母”,大地是母親,母親的胸懷、母親的愛像大地那樣寬廣,我們身邊的至情至愛也猶如寬廣厚實的大地,無所不在,無處不在。
5.我們來談談我們自己身邊的愛。
先說一個簡短的事例,注意表達出一個感人的情境,然后再用富有哲理的、詩意的語句表達。
如:我的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我只有在周末才與他們接通電話,每一次聽到他們的聲音我都會感到很幸福,我覺得家就是一段長長的電話線,這頭是我,那頭是爸爸、媽媽。那電話里分明有一種甜美的味道。
6.大膽質疑。(充分展開,自由發表見解)(以此展開主題探究)
小說前面寫到:王小亮的親媽媽把糖放在“大襟棉襖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緊的、還帶著體溫的糖”。奶糖放在棉襖口袋里未能融化,現在埋藏在地里卻融化了。難道地溫回升能超過體溫嗎?
。ㄏM軌蛞龑藗冴P注一類家庭、關注一個群體,給他們獲得生活的勇氣與動力;只要自己的心中有愛,你就能夠發現愛,享受到愛……)
7.本文短小精悍,全篇沒有一句廢話,似乎每一句話都是作者精心布局的結果,請討論一下:為了表現人物形象、突出主題,作者有哪些精心的安排?
① 運用伏筆:“殘雪”;“一動不動,宛如一座雪雕”;不知道孩子是幾年級幾班;孩子“張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等。
、 對比手法:小亮“過去的媽媽”在學校放學前后的對比;前后兩個媽媽的對比;媽媽與爸爸的對比;小亮埋糖、挖糖前后的對比;傳達室老頭對小亮媽媽前后態度的對比。
③ 環境描寫:冷——已經立春
、 詩化的結尾:意蘊豐富,給人無窮的聯想,寄托著美好的的感情和愿望。
、 神態、行動、語言描寫。細節描寫。
四、放飛想像
1.王小亮分奶糖給老師和同學們吃的時候,同學們都很高興,“只有老師悄悄背過了身”,請你發揮想像,揣摩一下老師當時的心理。
五、盤點收獲
1.表現手法的運用。
2.感受了偉大的母愛與人間的至情至愛。
板書設計:
甜甜的泥土
黃飛
一包奶糖
↓
甜甜的泥土
↓
寬廣博大的母愛
↓
人間的至情至愛無處不在
【《甜甜的泥土》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甜甜的泥土》教學設計04-05
《甜甜的泥土》教學設計02-26
甜甜的泥土教學設計03-30
甜甜的泥土的教學設計07-04
《甜甜的泥土》教學設計07-30
《甜甜的泥土》教學設計12-18
《甜甜的泥土》教學設計08-02
甜甜的泥土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甜甜的泥土 教案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