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鐘》教學設計范文
教材簡析:
中華民族的祖先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中創造出了最初的音樂,編鐘就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樂器,它最早可溯及殷商,而大盛于春秋戰國時期。這篇略讀課文就從編鐘的由來說起,用明白淺顯的文字為我們介紹了曾侯乙編鐘這一中國音樂史上的珍貴文物,贊美了我們的先人制作樂器的聰明智慧和高超技藝。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來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簡要講述編鐘的歷史由來。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體說明曾侯乙編鐘的基本情況。從三個方面作了詳細的介紹。第一方面(第2自然段):曾侯乙編鐘的重要價值。第二方面(第3、4自然段):曾侯乙編鐘的主要特點:一是造型設計精巧(第3自然段)。二是音樂性能良好(第4自然段)第三方面(第5、6自然段):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效果。
課文編排有兩幅插圖。一幅是曾侯乙編鐘全套六十五件及鐘架圖,另一幅是曾侯乙編鐘出土現場情景圖。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把課堂還給學生,創造情境,調動學生人人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并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利用課文,提高學生從讀學寫的遷移、運用、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課文內容,學習字詞,積累語言。
2、過程與方法:讀懂課文,了解編鐘的知識,學習抓住特點介紹事物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提升學生對祖國歷史
文化的情感,贊美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生字詞;抓住編鐘的主要特點體會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學準備:
查閱編鐘資料及相關圖片,制作教學課件,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樂器?
2.課件出示編鐘圖片,問:這是什么?學生交流對編鐘的了解。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出讀通讀順的要求,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然后,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解決疑難的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思考匯報
這一次仍然采用朗讀地方法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流利,并把讀懂的關于編鐘的知識畫出來,進行簡單的匯報。
四、設置情境,確定學習目標。
1.準備選拔最佳解說員。
請全體解說員研究要解說的材料——課文語句。討論解說稿的大致條理。列一個小提綱。
2.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脈絡。
3.交流小提綱。
(1)簡要講述編鐘的歷史由來。(第1自然段)
(2)具體說明曾侯乙編鐘的基本情況。(第2---6自然段)
基本情況包括
(1)曾侯乙編鐘的重要價值。
(2)曾侯乙編鐘的.主要特點:一是造型設計精巧。二是音樂性能良好
(3)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效果。
4.各解說員挑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琢磨一下,把認為應該介紹的內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夠不看書向大家解說。
5.學生開始準備。
6.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展示。教師隨機參與,指導評價方法。
【學生在課堂上高興地忙碌,是主動學習的最好的詮釋。而主動學習的平臺需要教師去隨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師去精心營造。】
五、交流展示
各組選派能干的選手或有特色的選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說內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聽。相機指導學生
1.理解生詞。
2.理解重點語句。
如:“??是我國目前出土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從四個“最”和后一句的四個“方面”體會曾侯乙編鐘的重要價值。
關于曾侯乙編鐘的特點,課文是怎樣有條理介紹的??
通過什么方法,介紹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效果。(舉了兩個例子。)
六、拓展練習。
1.用一句話贊美曾侯乙編鐘或贊美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
2.設計一份曾侯乙編鐘演奏音樂會節目單。
板書設計
編
一、歷史由來
二、基本情況
1、重要價值
2、主要特點 }基本情況
3、演奏效果
【《編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編鐘》教學設計01-04
《編鐘》的教學設計10-10
編鐘的教學課件03-19
編鐘教學課件03-29
編鐘教學反思05-31
編鐘教學反思01-27
編鐘說課稿05-05
六年級下冊編鐘教學設計07-06
編鐘小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