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 教學設計

時間:2024-01-12 08:40:01 藝詩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畫》 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畫》 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畫》 教學設計范文

  《畫》 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明白為什么說這是一幅畫。

  2、學會7個生字,把握詩中出現的反義詞。

  3、會正確地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背誦并默寫課文,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掛圖

  準備:圖畫若干,課文掛圖,生字卡片、田字格

  出示若干畫,有大有小,有黑白有彩色的,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畫”,今天我們這節課,就先來研究這個“畫”字。請你數一數,這個字共有幾畫啊?你是怎么來記住它的?那好,讓我們一起在田字格里把這個字來寫一個。

  誰來帶大家讀這個字。我們已經給他找了好幾個朋友,你還能來說說有關畫的詞語嗎?

  研究了這個字,接下來老師請你們來欣賞一幅畫好嗎?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上寫上“山綠色 水”

  這高山流水看了真迷人啊?那現在請你靜靜地聽聽,來,走近些,再走近些,你聽到了什么嗎?

  沒有聽到聲音,那么古代有個詩人,就把沒有聽到聲音用兩個字就概括出來了“無聲”,這樣連起來就成了兩句詩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我們剛才討論了那么多,他就用了這么兩句話表達出來了,你覺得他寫得好嗎?

  討論:語言很簡潔,用了反義詞

  那么在這兩句詩里,有好幾個字我們沒有學過寫過,你是怎么來記住他們的?

  教學生字:遠色近無聲

  誰能連起來再把這兩句詩讀一讀。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味道不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那個畫家畫好這幅畫后呢,總覺得缺點什么,于是他又提筆添上了一些。你看到了什么?

  粉紅的桃花是在春天開放的,這說明呀,畫家畫的景色是春天的,但是在我們生活中,春天過去了,花兒和鳥兒有什么變化呢?

  那在這幅畫里呢?春天過去了,花還是那么鮮艷地開放著,小鳥看到人走過來了,一點也不害怕。所以詩人說是: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在這里,教師一邊引導說,一邊板書:春去花還開著,人來鳥不怕。改成“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兩句話,誰來帶大家讀好這兩句話。

  這樣,四句連起來,就是一首完整的古詩,這首詩的題目就叫“畫”,誰能連起來讀一讀。

  這古代的詩句雖然用詞精妙,但這五個字五個字地說話,總是和我們現在太不一樣,我現在,要請小朋友來做一做翻譯家。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首詩,行嗎?

  我們各請三大組一個代表好嗎?其他同學認真聽,你可以提意見也可以補充。現在我們知道,這是一幅有有有有的畫。我們還可以說,這是一幅的畫,還可以說,這幅畫真啊!句式說話。

  這是一幅多么生動的畫啊,仿佛也把我們帶到了那個美麗的高山流水間,小朋友,當我們外出游玩的時候,常常會看到一些很美很美的景物,那么,如果你看到了,會用什么辦法把它帶回來和我們分享呢?

  畫畫、照片、攝象機,這些都是好辦法,不過,老師有個更方便,每個人都可以用的方法,你想知道嗎?

  那就是請你用“心”把它帶回來,你用心記住你看到的東西、想到的,把它寫成文章給我們聽,讓我們分享你的快樂,好嗎?

  《畫》 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懂得為什么說這是一幅畫。

  2、學會“畫、遠、色、近、無、聲、驚”7個生字,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3、會正確地朗讀,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步觀察圖畫,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

  1、今天學習14課《畫》。(板書課題)

  叫學“畫”字:半包圍結構,八筆。書寫時“田”字要居中,第一筆橫要蓋住“田”字,但不要過長。最后兩筆要對稱。

  2、小朋友多很喜歡畫,今天老師就請你們來仔細看一幅畫。(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

  你們看這幅畫上畫了些什么?(讓學生從遠說到近。)

  話的是什么季節?(春天)你怎么知道的?(讓學生根據觀察進行思考。)

  3、這幅畫很美,畫出了春天美麗的自然景色。現在我們再來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么來寫的。

  二、范讀課文。

  三、自學課文。

  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并想辦法記住字形。

  四、教學生字,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1、叫學“遠”“色”。

  跟“遠”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

  誰會寫這個“遠”字(書空)

  “色”,指什么?(顏色)(指名分析字形。)

  “遠看山有色”是什么意思?(遠看山有顏色)

  2、叫學“近”、“無”“聲”。

  “近”,前鼻音,與“進”比較。

  “無”,跟“無”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

  “聲”,上下結構,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遇“色”比較,注意不要寫錯。聲音的“聲”,“歌聲”的“聲”。

  “近聽水無聲”是什么意思?(走近聽流水沒有聲音。)

  3、“春去花還在”的“在”什么意思?(這兒是“開著”的意思。)這句話什么意思?(春天過去了,花兒還沒有謝。)

  4、叫學“驚”。

  “驚”,驚慌、害怕。為什么“驚”用豎心旁?

  “人來鳥不驚”的意思誰能來說說?

  5、現在誰能把四句話連起來說說意思。

  五、齊讀課文后小結:

  課文說遠遠看去,山色十分鮮明,走近從山上流下的溪水,卻聽不到一點流水的聲音。春天過去了,可是花兒仍舊沒謝,人走過去,小鳥不驚慌、害怕。這首詩到底講的'是什么?這幅畫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山水景色?下節課再討論。

  柒、鞏固生字。

  認讀生字卡片。

  指導寫字,每個生字寫三遍。

  七、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第1題、第3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圖文對照,看懂圖意,進一步理解內容,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卡片,難字邊認讀邊書空。

  2、指名口頭擴詞:遠、色、近、聲、驚。

  二、圖文對照,深入理解。

  1、學生邊看突變讀課文,想一想每一句主要說什么?(用筆劃出句中的重點詞語。)

  2、齊讀。(提示注意帶點的字要讀重音。)

  3、詩人說“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我們現在就來當詩人,看看是不是這樣?(指定一個學生當詩人。)你先從遠處看畫中的山(讓學生跑道教室后面看)。

  現在你站在遠處,看那畫中的山,有沒有看到它的顏色?(這就叫遠看山有色。)(板書:有色)

  再到前面來,從近處聽畫上的流水有沒有聲音?(讓這位小朋友走到畫前聽)

  你聽到水的聲音了嗎?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是畫,所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板書:無聲)

  4、大家想想,春天過去了,春天是開的花,像桃花、梨花都怎么樣了?可是課文卻怎么說呢?(板書:還在)這是為什么?

  5、(老師走近圖畫,做趕鳥的動作。)你們看老師走到這些小鳥前面,鳥兒有沒有飛走?(這就叫“人來鳥不驚”。)(板書:不驚)

  6、現在小朋友們想一想,課文上將的這種現象,你在實際生活中看到的,到底是不是這樣?

  現在你知道了嗎?這四行詩寫的是什么?(寫的是一幅畫,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畫。)

  三、指導朗讀。

  本詩的停頓和重音可作如下處理: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來/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四、復習鞏固。

  這首詩的意思都懂了嗎?(指名說,同桌對說。)

  五、指導背誦。

  各自試背課文,看板書齊背,在擦掉板書齊背,指名背誦。

  六、默寫課文。

  《畫》 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學生6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分別是兇字框、口字旁、春字頭。

  2、會認3個字。

  3、知道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6個生字,認識3個偏旁。

  2、能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誰愿意說一個謎語讓大家猜一猜?(學習說,學習猜)。老師說一個謎語,請你們大家猜一猜謎底是什么?看誰聽得準,猜得對。“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你們猜出是什么了嗎?我們學完這篇課文,你就會知道的。

  二、看圖。

  1、出示圖:學生自己認真觀察圖,看看圖上畫了些什么?

  2、請同學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可以從遠到近,也可以從近到遠的順序。(圖上畫了山、水、花、鳥)那么這首詩是怎么寫山、水、花、鳥的呢?

  三、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借助拼音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字。

  2、畫出的生字和會認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讀讀課文,聽聽讀音是否準確。

  4、指名讀課文,大家糾正讀音。

  四、學習生字的字形結構及字義。

  1、先讓學生識記生字,識記時可以聯系詩句內容,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記憶字形,了解字義。

  2、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記憶的?

  3、請記憶字形巧妙的同學當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

  人:獨體字,筆畫記憶:撇,捺。也可以用手勢記憶,左右手心相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組詞:好人,人民。

  色:上下結構,可以用熟字“魚”來記,去掉“田和橫”換成“巴”字就是“色”字。組詞:景色、彩色。

  無:獨體字,可以用熟字“天”來記,“天”字最后一筆“捺”改寫成“豎鉤鉤”就是“無”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豎變鉤。“無”就是沒有的意思。組詞:無有、無用、無人。

  畫:先認識“ ”(兇字框)可以用熟字換筆畫的方法記憶。用“魚”字來記,去掉上面的角字頭,換成“橫”,下面的“橫”寫成“兇字框”就是畫。組詞:畫畫,圖畫。

  春:先認識“春字頭”。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春字頭”,下面是“日”字,合起來就是“春”字。學生書空“春”字筆順。組詞:春天、春雨、春風。

  聽:認識“口”字旁。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口字旁”,右邊是“斤”字,合起來就是“聽”字。組詞:聽講、聽話。

  4、抽讀生字和詞語的卡片,鞏固生字。

  五、正確書寫生字。

  1、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的重點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書上描紅。

  3、教師重點指導“畫”和“春”兩個字。

  4、其他幾個字學生自己照書中的`范字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5、學生在生字本上正確、規范地書寫每個生字。

  六、學習詩句,理解意思。

  1、學習前兩行詩句。

  (1)自己小聲讀讀這兩行。邊讀詩句,邊看圖邊思考,這兩行詩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讀這兩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板書:遠 山 有色 近水 無聲

  (3)讓學生找找二行詩句中的相對應的詞。

  “遠看”和“近聽”、“山和水”、“有和無”、“色和聲”是相對應的詞。

  (4)認真看圖,遠處的山、近處的水怎么樣?

  眺望遠處的山峰,你會看到什么樣的景色?(朦朦朧朧)看圖水流從高處往下流,會發出什么聲音?那么詩中卻說走近了還是聽不到水的聲音,這是怎么回事呀!你們猜到這則謎語的謎底了嗎?(畫)

  (5)指導朗讀。

  教師范讀,學生練習朗讀,同桌讀,指名讀。

  2、學習后兩行詩句。

  (1)總體學法:

  ①讀詩句,對照圖,說說這兩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詩句中是怎樣寫畫中的山和水的。

  ③聯系實際想,應該是什么樣的景色,而書中為什么這樣寫?找到詩句與畫的聯系。

  (2)學生結合學習方法自學后兩行的內容。

  (3)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4)指名說說對后兩行詩句的理解。

  (春天已經過去了,花還是那么鮮艷、美麗。當人們走近的時候,枝頭上的鳥不害怕,仍然停在枝頭上)板書:去 花 還在 來 鳥 不驚

  (5)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又是什么樣的情況?

  (6)指導朗讀。

  教師范讀,突出“去、還在、來、不驚”這幾個詞。

  學生練習朗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3、朗讀全首詩。

  (1)在詩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詞。

  (2)找出相對應的詞讀一讀。

  花——鳥山——水聲——色

  4、結合板書練習背誦。

  (1)自己練習背誦。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誦。

  板書:

  14、畫

  遠 山 有色

  近 水 無聲

  去 花 還在

  來 鳥 不驚

  張冬梅已閱

  課后反思:

  《畫》:

  這節課的教學值得稱道之處是對文中反義詞的處理。

  低年級的古詩教學不同于高年級,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層次地讀,再讀中感知、感悟,在讀中品味。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1、初步感知,讀一讀

  揭示課題后,我出示畫面,放配樂朗讀錄音,為學生創設情境,并結合錄音朗讀,指出讀好古詩首要的是字音要讀準,其次要讀出節奏,讀出古詩的韻味。接著我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方法把課文讀正確。學生或自己拼讀,或同桌互讀互查讀音,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再逐個拼讀過關等形式進行自讀嘗試。隨后我組織學生試讀古詩并進行評議,在評議中糾正個別讀錯的字音。在學生的評議中我借機出示本課生字,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

  2、感悟詩境,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看畫面,我示范朗讀,從而吸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學生反復朗讀后漸漸進入詩的意境時,我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并根據個人的感悟作出相應的動作。如讀到“遠看”學生把手放在額前,仿佛眺望遠處,“近看”則低頭下看,“花還在”做花開的樣子,“水無聲”學生則自擺雙手或與同桌對擺單手。這樣學生在看圖、聽讀、伴讀、表演中不知不覺悟出詩境而且也能因熟讀而成誦。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學生會背誦之后,我又指圖說“誰來當個小詩人,邊表演邊給這幅畫面配上詩?”學生的情緒高漲,都想當小詩人體會做詩人的樂趣。于是我讓學生各自作準備,進一步激發讀、誦樂趣。最后學生們紛紛走上講臺,又是演又是背,演的盡情盡興,背得韻味十足。

  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學得有興趣有收獲,我這個指導者自然也樂不可支。

  《畫》 教學設計 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知道這首詩是一幅山水畫,了解詩中怎樣講山、水、花、鳥的,會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2、學會8個生字,學習新偏旁“土字頭、豎心旁。”知道遠近、有無、來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會背誦,默寫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訓練讀、說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對“畫”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以及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學習生字詞。

  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及詩句和畫的關系。

  解決辦法:使學生理解詩句意思以及詩句和畫的關系。借助幻燈片演示,幫助學生解疑。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借助幻燈圖了解詩的內容,認識生字詞。

  2、通過朗讀,理解詩句意思。

  3、借助圖,多種形式朗讀、背詩及課堂內討論、交流,了解詩句和畫的關系。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誰背一首你最喜歡的詩讓大家聽聽?(指名背誦。)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6畫

  (二)指導看圖,了解古詩內容:

  1、這是一幅畫,看看圖上有什么?

  (圖上有高山、流水,盛開的花和鳥。)

  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幅圖的呢?

  3、老師范讀。

  (三)自選課文,初步理解課文意思:

  1、自讀。劃出生字詞,想想字形,讀準字音,想想字意。

  2、指名讀。找出生字詞,認讀生字詞。

  3、齊讀。

  (四)圖文結合,理解詩句意思。

  1、輕聲讀課文,說說詩中講了哪些景物?

  (山、水、畫、鳥。)

  2、作者是怎樣寫山的?讀讀這句。

  (從遠看,山上有顏色。)山上有顏色嗎?理解“色”。

  3、出示圖,學生觀察:(遠處的山,一片翠綠,春意盎然,多么美麗呀!詩中的色指綠顏色。)

  4、作者又是怎樣寫水的?指名讀讀。設疑:我們知道高山上的流水聲應該是什么樣的?而課文中怎么寫沒有聲音呢?而且是近聽呢?

  同桌、小組討論、交流。

  (生活中的流水是有嘩嘩的響聲,而作者描寫的是畫中的景色,所以近聽都沒有聲音。)

  作者是怎樣看山和聽水聲的呢?(學生讀后在書上劃出,板書:遠一近,有一無是二組反義詞。)

  5、指導朗讀這兩行。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6、作者是怎樣描寫花和鳥的呢?

  (1)自讀詩,用筆劃出。找出另一組反義詞。

  (2)指名讀讀。

  (3)春天過去了,花會凋謝,而詩中的花總是那么鮮艷。為什么?(因為是畫上的花。)板書:來——去。鳥為什么不驚呢?(這是只停留畫上枝頭上的小鳥,是不會受驚,也不會飛走的。)理解“驚”一詞(害怕)。

  (4)指導朗讀: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7、朗讀全詩背誦詩句。

  第二課時

  (一)看圖背詩句:

  (二)圖文結合,說說詩句意思:

  1、同桌討論,小組交流。

  2、交流后說。

  (遠看山有顏色,近聽水沒有聲音,春天過去了,花兒還在開著,鳥停在枝頭上,人來也不害怕,也不飛走,原來這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畫》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畫》教學設計07-02

《畫》教學設計04-23

畫的教學設計06-01

《畫》教學設計精選06-01

《畫》的教學設計06-01

《畫故事》教學設計07-21

《玲玲的畫》教學設計07-23

《畫》優秀教學設計07-14

玲玲畫教學設計07-15

畫楊桃教學設計07-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尤物国产综合精品91在线 |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 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