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來測量》教學設計范文
一、科學概念目標
1.測量可以量化比較結果。
2.人體可以作為一種測量工具,方便測量。
3.知道“拃”是張開的拇指到中指間的長度,測量時每一拃要首尾相連。
二、科學探究目標
1.能對桌子的高度進行預測。
2.能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高度,并標記測量過程。 3.會觀察、比較紙帶上的標記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三、科學態度目標
1.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測量的認同感。
2.逐步適應使用多種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
3.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識到細致的一拃一拃的測量可以使測量結果更準確。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比較和測量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五、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一條紙帶、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筆、一根塑料棒、一張學習單。
六、教學過程
(一)聚焦
1.問題引入。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間教室的這一端到那一端有多長嗎?
觀看視頻里的同學是怎樣測量的`。你們看出來了嗎?
測量有許多工具,我們的身體也可以作為測量的工具。
2.聚焦主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用手來測量。揭示課題《用手來測量》
(1)用手怎么來測量呢?很好奇吧?我們一起來通過視頻學習一下吧。
介紹“一拃”這個測量單位,大拇指和中指之間的最大距離叫做 “一拃”。
(2)請你試著用“一拃”來測量桌子
(3)老師發現有這樣的“一拃”你覺得他做的對嗎?(出示一拃沒有最大距離張開的視頻、沒有從起點出發,沒有首尾相連的錯誤示范)
(4)機動設置:讓你的同桌檢查是否真的掌握了
(二)探索:測量桌子的高度
1.那老師要提高難度了,敢不敢挑戰?請你預測桌子高度有幾拃。
2.我們來用手試著測一測好不好?你用手測量桌子高度的時候遇到困難了嗎?
3.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幫手,一條紙帶,它可以怎么幫助我們呢?觀看視頻。
4.教師提醒學生注意:①兩次測量用相同的手指測量;②一拃的指尖與下一拃的指尖必須緊緊相連;③在紙帶上寫上姓名。
5. 兩人一組開始測量。
6.展示紙帶,觀察測量結果。需要選擇幾條有代表性的紙帶,把紙帶對齊黑板的粘貼好。
(三)研討
1. 一同數數各有多少拃數,請學生先觀察一會兒紙帶。
2. 教師可以提問:“我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一樣的呢?”
3.學生看法:用紙帶匹配桌子高度時可能出現誤差;沒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測量;不能很準確地做到一拃緊連著一拃;很難做到每一拃的長度都相同;每個人的手指長度不一樣,有些同學手指長,有些同學手指短。
(四)拓展與思考
請學生課后思考:用身體的部位來測量家里的家具等長度或高度。
【《用手來測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的教學設計12-15
請用手無寸鐵來造句03-19
有趣的測量教學設計02-27
《風的測量》教學設計01-28
我自己來的教學設計07-04
吃出健康來的教學設計12-25
《我們來跳舞》教學設計12-29
《我們來跳舞》教學設計10-13
測量浮力大小教學設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