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有磁性》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01 10:56:28 宜歡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磁鐵有磁性》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磁鐵有磁性》教學設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磁鐵有磁性》教學設計范文

  《磁鐵有磁性》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玩磁鐵的活動中,知道磁鐵能吸鐵制的物體,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2.讓學生通過科學檢測多種材料是否能被磁鐵吸引和“隔開紙片的張數與磁鐵吸引回形針的多少”的活動,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猜測、實驗、確認或修正原先的判斷、得出結論,并能這樣的方法對實驗材料和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和分析,最終形成“磁鐵能吸鐵制的物體,還能隔著一些物體來吸鐵”的概念。

  3.讓學生在玩磁鐵的活動中,形成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認真細致的探究習慣和科學使用磁鐵的生活常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通過科學檢測多種材料是否能被磁鐵吸引和隔物吸鐵的活動,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猜測、實驗、確認或修正原先的判斷、得出結論,還學會對實驗材料的整理分類,最終形成磁鐵有磁性的概念。

  難點:通過探究“隔開紙片的張數與磁鐵吸引回形針的多少”的關系,進一步理解磁鐵能隔著一些物體吸鐵的概念,并通過“猜測、實驗、確認或修正原先的判斷、得出結論”這一科學探究模式的建構,能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用科學的探究過程來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硬幣(一元2個、5角2個、一角2個)、14種檢測材料、10個以上的磁鐵、10份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1’

  1.老師手上拿著的是什么?(磁鐵)是什么磁鐵?(環形、條形、馬蹄形)

  2.想玩一玩磁鐵嗎?(想)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磁鐵吧!

  二、小組活動,自主探究

  (一)擺一擺10’

  1.老師這里有這些材料,(媒體出示)大家看看,都認識嗎?(認識)真的認識嗎?再細細看看哦!你能不能將這些材料放到蓋子里,怎么放?(被磁鐵吸引的'物品放在盒蓋中,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品放在盒底中)不能確定的就放在中間(媒體出示問號),聽清楚了嗎?學生領材料并擺材料。

  2.哪位小組代表愿意用這樣的形式(媒體出示)跟其他同學來交流一下你們的猜測?(小組代表講,教師板貼物品名稱在黑板上)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嗎?(學生提出意見,教師移動相應的物品到中間)同學們,看來意見不統一呀!大家看,我們有不同意見的材料主要是(銅絲、鋁條)他們好像都是(金屬)幸好老師今天帶了磁鐵,下面我們就——(做實驗/用磁鐵來檢測,學生領磁鐵并檢測)

  3.有結果了嗎?誰愿意來修正我們原先的判斷?(讓學生到黑板上來修正)其他小組有不同意見嗎?(沒有)實驗的作用可真大,一下子就把我們的意見給統一了。

  同學們,你們看這些能被磁鐵吸引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鐵做的)

  4.從實驗中我們發現磁鐵能吸引什么?(磁鐵能吸引鐵)科學家們和我們一樣,也發現了磁鐵能吸引鐵,他們把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板書:貼紙),現在你明白為什么磁鐵又叫吸鐵石了吧。

  (請同學們將桌上的實驗材料放進盒子里,再放到抽屜里)

  5.老師講剛才經歷的探究過程整理了一下,同學們可以幫忙排一下順序嗎?(多媒體出示)

  (1)確認或修正原先的想法

  (2)預測

  (3)實驗檢測

  (4)得出結論

  這是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通過這樣的方法和步驟,我們已經知道了磁鐵具有磁性。(板書:磁鐵有磁性)

  (二)測一測15’

  1.磁鐵能吸引這個紙做的信封嗎?(不能)哎,我再來吸吸看(將信封放到事先準備好的回形針上面)你看,信封真的被我吸起來了呢?大家看,這是怎樣一種現象?(磁鐵隔著信封將回形針吸起來)那把信封換成木片、塑料片、玻璃片,看到這些后你覺得磁鐵還有什么本領呢?(引導學生說出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并板貼: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

  2.老師等一下給大家提供一些材料,我們來進行更深入地研究,或許探究后我們會有更多的收獲。

  3.(多媒體出示實驗照片)怎么做知道了嗎?

  學生活動,老師巡視

  4.同學們,隔開作業本的數量與磁鐵吸引回形針的多少有關系嗎?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隔開作業本的數量越多,磁鐵能吸引回形針的個數越少)

  5.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句話,你們覺得表達得合不合理?應該怎么表達?(書的多少/厚薄)

  老師這里有一個詞語,你覺得如何?(將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插入磁鐵能隔著“一些”物體吸鐵)

  四、拓展延伸,學用結合

  1.通過今天的研究,我們發現了磁鐵的兩大本領(教師用手指著黑板上的概念,暗示學生讀出來)(磁性能吸鐵,有磁性和磁鐵能隔著一些物體吸鐵)我們還知道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是(預測—實驗—確認或修正原先的想法—得出結論)

  2.能不能用今天學的科學知識和探究方法,來判斷我們身邊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并說出你判斷的依據。(學生說鉛筆盒能被磁鐵吸引,因為這個鉛筆盒是鐵做的)可是老師看到你的鉛筆盒上還有五顏六色的油漆呢?(因為磁鐵能隔著一些物體吸鐵)……(請3-4位學生說說即可)

  3.老師這里有幾個硬幣,他們能否被磁鐵吸引呢?我們先——預測(等待學生說出來)(能/不能)檢驗——用磁鐵來識別一下吧!修正——結論

  為什么有的能有的不能呢?能不能試著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來解釋其中的原因呢?(老師已經將其中的奧秘貼在你們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了,課后大家自己去看!

  《磁鐵有磁性》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磁鐵能吸引鐵制的物體,這種性質叫磁性。

  2、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制作的。

  3、根據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著水能不能吸鐵。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制品的性質。

  【教學難點】

  知道并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制品。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

  1、磁鐵和被測試物品:銅鑰匙、鐵鑰匙、回形針、鐵釘、鋁片、銅導線、玻璃珠、木片或木塊、紙片、彈簧、布條等物品(材料的種類多一些,鐵材料制品要有多種,要有銅、鋁等非鐵的金屬物品,學生的學習用品,如:橡皮擦、鉛筆、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測試材料)。

  2、橡膠皮(氣球皮)、杯子和水。

  3、鐵盒(如罐頭盒)、鋁盒(如易拉罐)、茶葉筒(底和蓋是鐵制的,筒身是紙制的)、圓珠筆。

  4、幾種不同材質的硬幣,如一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芯鍍黃銅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鋁幣。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1、我們認為磁鐵能吸引什么?學生交流,師適當板書。(如:金屬?鐵?······)

  2、怎樣檢驗我們的觀點?(做實驗)

  二、磁鐵能吸引的物體:

  1、老師準備了這些材料,請看(實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樣)。我們先預測一下物體會不會被磁鐵吸引,然后再做實驗進行檢驗吧。(預測時說說理由或根據)

  2、我們小組的桌子上就有這些材料,一會兒就要請大家來做做小小檢驗員了。實驗可不要忘了做記錄啊。(投影出現記錄表)檢測后把被測試物體按“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分類填寫好,然后小組討論記錄下兩類物體在材料上的各自特點。(學生實驗并記錄填寫好表格)

  3、交流匯報。

  4、小結。

  (1)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2)由此我們可以推知,磁鐵可以吸引什么物體?

  (3)與我們剛上課時的觀點相比較,原來的觀點是得到了確認,還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顧板書,修正板書。)

  5、辨認鐵制品。

  (1)這些物體中,哪些是鐵材料做的?(實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幣、茶葉筒等)

  (2)學生觀察判斷并交流。

  (3)對于自己的判斷有十足的把握嗎?想想辨認鐵制物體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鐵)

  (4)那我們就用磁鐵來檢驗一下剛才的判斷吧!學生實驗。

  (5)兩次判斷結果一樣嗎?哪一次判斷更能使人信服呢?從中我們收獲了什么呢?學生匯報、交流、小結(教師小結:磁鐵都能吸引鐵一類材料做的物體,我們可以把磁鐵的這種性質叫作磁鐵的磁性。)。

  三、隔物吸鐵:

  1、引入研究。

  (1)還記得老師上節課給大家帶來的遙控小車嗎?現在大家都知道老師能指揮小車是因為有磁鐵的原因,可當時知道嗎?為什么?(紙包住了磁鐵)磁鐵被紙包住了,隔著紙,還能吸鐵嗎?

  (2)學生猜測,教師演示。看到了什么現象?學生交流匯報。

  (3)原來隔著紙的磁鐵也能吸鐵啊!那擱著別的物體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體呢?學生列舉。

  2、實驗設計。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這些物體(實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實驗呢?哪個小組先設計好了哪種物體的研究計劃,并口頭交流匯報獲得了我們的認可,就可以先領走該種物體了。(特別關注隔水實驗的設計)

  3、學生實驗并做記錄。(相應的物體后面做好記錄)

  4、匯報交流。

  5、小結。

  (1)通過實驗,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師補充介紹并演示:磁鐵隔著鐵片吸鐵。(讓學生領悟到書中結語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總結延伸:

  1、今天的課,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什么幫助?你有什么收獲?

  2、老師的鑰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濕,怎樣才能把鑰匙成功撈上來呢?

  《磁鐵有磁性》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理解磁鐵的基本性質,即磁鐵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特性,稱為磁性。

  學生能夠識別磁鐵的北極(N極)和南極(S極),并了解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的規律。

  學生能夠通過實驗觀察磁鐵吸引物體的現象,培養觀察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動手實驗,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收集證據、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以及分享和交流實驗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的態度。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勇于探索未知領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磁鐵的磁性,識別磁鐵的北極和南極,掌握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的規律。

  難點:通過實驗觀察和推理,理解磁鐵吸引物體的原理,以及同名磁極和異名磁極的相互作用。

  三、教學準備

  實驗材料:條形磁鐵、回形針、鐵釘、銅片、鋁片、紙片、硬幣(含鐵和不含鐵)、指南針等。

  多媒體課件:展示磁鐵的應用、磁鐵的磁極示意圖等。

  學生分組:每組4-5人,配備一套實驗材料。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一段關于磁鐵應用的視頻,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提問:你們見過磁鐵嗎?磁鐵有什么作用?引出課題《磁鐵有磁性》。

  新課講授:

  介紹磁鐵的基本性質:磁鐵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特性,稱為磁性。

  展示磁鐵的'北極和南極,并解釋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的規律。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磁鐵的磁極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實驗探究:

  分組實驗:學生使用提供的實驗材料,探究磁鐵吸引物體的現象。

  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不能吸引哪些物體?

  使用指南針檢測磁鐵的磁極,觀察同名磁極和異名磁極的相互作用。

  討論與交流:

  小組內討論實驗現象和結果,提出解釋和疑問。

  全班交流:各組展示實驗成果,分享觀察和發現,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磁鐵的磁性和磁極相互作用的規律。

  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練習題,鞏固磁鐵的磁性和磁極相互作用的知識。

  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驗證磁鐵的磁極相互作用規律。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磁鐵的磁性、磁鐵的磁極、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的規律。

  強調科學探究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勵學生繼續探索自然科學的奧秘。

  布置作業:

  完成實驗報告,記錄實驗過程和結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收獲。

  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了解磁鐵的其他性質和應用。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動手實驗和科學探究的方法,讓學生深入理解了磁鐵的磁性和磁極相互作用的規律。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觀察細致,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和見解。然而,部分學生在實驗操作時不夠規范,影響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加強實驗操作的指導和訓練,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同時,也需要繼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他們更加深入地探索自然科學的奧秘。

【《磁鐵有磁性》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磁鐵有磁性》教學設計(精選10篇)01-13

《磁鐵有磁性》教學設計(通用10篇)03-26

磁鐵有磁性反思03-03

《磁鐵有磁性》評課稿04-08

磁鐵的磁性說課稿12-07

《磁鐵有磁性》評課稿精選4篇10-12

[精選]《磁鐵有磁性》評課稿4篇10-12

小學科學《磁鐵有磁性》說課稿范文(精選6篇)05-11

《電磁鐵》教學設計02-13

《有趣的磁鐵游戲》教學設計03-3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人妇乱系列中文字幕 | 亚洲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1 | 亚洲性爱国产性爱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一伊人久久香线蕉综合 |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