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2、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弄懂課文內容,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恐龍這種動物嗎?喜歡它們嗎?課前同學們已查閱了許多方面的資料。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聽了同學們的交流,我們都知道了恐龍是一種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滅絕了,然而有誰回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呢?這節課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二、讀課題質疑
1、齊讀課題。
2、質疑:
⑴ 預習時讀了課題,你產生了疑問嗎?請舉手。如有的學生沒產生,就讓他們再讀讀課題想想。
⑵ 產生了什么疑問?分別抽說。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說法:我們知道的恐龍沒翅膀,怎么能飛向藍天呢?恐龍怎么能飛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龍還會飛呀!
3、初步釋疑:
⑴ 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問?請舉手,請再讀讀想想。不知道的請讀課文找答案。
(給一定的時間讀書)
⑵ 范讀、生邊聽邊想。
⑶ 分別抽說:
說得不對的,全班讀書、爭議、再說。
遼西發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出示課件,師講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⑷ 過渡:
這個問題放在第二節課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們先學習生字新詞,掃除閱讀障礙。
三、學生字新詞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詞。
2、提自學要求:
學生字的.音形,根據課文內容理解新詞意思。
互幫:
不懂的詞意,查字詞典和同學商量。教師巡視,對差的引導。
3、分別抽讀生字,說形和詞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飛。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活。本文指白門溪龍(見圖或形)。
不僅而且:結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進一層)。
敏捷:動作等迅速靈敏。本文指一些獵食性的恐龍,身體逐漸變小,長得越來越像鳥類,行動迅速靈敏。
4、讀生字新詞:
抽讀、齊讀、去掉音節讀。
四、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閱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方法:
⑴ 先自己讀。
⑵ 再討論。
⑶ 匯報:
① 第一種大約出現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長得像鳥類
④ 它們學會了滑翔飛向藍天的鳥類。
五、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六、完成作業本上有關字詞的作業
【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的教學設計07-04
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范文07-04
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優秀教學設計11-10
小學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模板07-04
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優秀教學設計模板07-03
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7-04
《飛向藍天的恐龍》的教學設計04-15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