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和氧氣優秀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02 08:31:3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空氣和氧氣優秀教學設計

  篇一:空氣與氧氣教案

空氣和氧氣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能用實驗說明空氣是混合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空氣的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過程;聯系生活經驗,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空氣的組成的實驗探究,激發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培養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學作風,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空氣的組成,掌握各成分的性質及用途。

  難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課型:探究型,多媒體

  實驗準備:

  試管、針筒、打氣筒、錐形瓶、集氣瓶、水槽、燃燒匙、橡皮塞、燒杯、導管、止水夾、酒精燈、紅磷、硫酸銅、澄清石灰水、火柴。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出示一幅驛亭風景圖片,教師感覺空氣清晰。

  討論1:收集一瓶驛亭清晰空氣的方法。(請同學收集)

  討論:空氣有哪些成分組成。

  新課探究:

  一、空氣的組成成分及性質

  1、演示實驗:無水硫酸銅遇水顯藍色

  引導學生思考:1、將這一現象應用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2、根據平時的觀察,生活還有哪些現象能證明空氣中含有水?

  學生:1、冰過的瓶子外面有水珠 2、冬天教室窗上有一層水霧

  3、置于空氣中的餅干會受潮

  2、演示實驗: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

  結論: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含量較少

  3、演示實驗:取一瓶空氣和一瓶氧氣,把一根燃著的木條先后插入兩個集氣瓶中,觀察木條在兩個集氣瓶中燃燒的劇烈程度是否相同。

  結論:空氣中氧氣含量并不高

  4、探究:氧氣在空氣中占多大比例

  實驗原理:紅磷在密閉容器內充分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容器內壓強減小,大氣壓將燒杯中的水壓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正好填補消耗掉氧氣的體積,從而確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反應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導管進入集氣瓶中,約占瓶內體積的1/5

  結論: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討論1: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而在這個實驗中,為什么有時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呢?導致結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紅磷的量不足; (2)瓶內氧氣沒有耗盡;

  (3)裝置漏氣(如塞子未塞緊、燃燒匙與橡皮塞之間有縫隙等),使外界空氣進入瓶內;(4)未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使進入瓶內的水的體積減少。 討論2:該實驗中有時氣體減少的體積大于1/5,又是為什么呢?

  (1)點燃紅磷后,插入燃燒匙時,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氣受熱膨脹,部分空氣溢出。 (2)實驗開始時,沒有夾或沒夾緊止水夾。

  討論2:我們能否用碳來代替紅磷進行上述實驗?

  紅磷燃燒后生成固體五氧化二磷,使集氣瓶中空氣的壓強變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

  二、空氣的組成體積分數

  三、空氣的利用(學生自主學習)

  四、課堂練習

  結束語??

  篇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

  1. 本選題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測定》是研究空氣組成的一個基本實驗,這個實驗對于認識空氣的組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為下節課教學——《氧氣的性質》提供了基礎。

  2. 學情分析:

  (1) 知識水平:空氣是學生身邊最熟悉的物質,學生在過去的學習和生活中,對空氣

  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空氣的存在、空氣中含有氧氣及二氧化碳等。這些為

  本課題的`學習打下了有利的基礎。

  (2) 心理特點:鑒于九年級的學生處于善于發問,善于質疑的階段,在教學中,通過

  教材實驗與個人改進實驗的對比,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強烈沖擊,引發求知欲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身邊最常見的物質──空氣,并了解空氣的組成;

  2.能從生活經驗出發,對空氣的成分進行合理的推測,并能利用教師提供的簡單儀器和藥品,對空氣的成分進行科學的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實驗設計、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并加以描述,對相關實驗現象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方法,在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探究過程中,能提出問題,并設計簡單實驗解決問題;

  2.初步學會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并從實驗信息中得出科學的結論;

  3.在探究過程中,能主動與人交流、討論,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索欲,進一步發展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2.初步樹立科學的物質觀,科學的看待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及結論;

  3.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

  力和實踐精神。

  難點:初步理解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如何引導學生去挖掘實驗的條件和結果之間存在的誤差,并分析,設計合理的裝置進行改進。

  【教學方法】

  本節課以“實驗探究”為主,情境教學、啟發討論、多媒體輔助下,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實驗探究→總結歸納→拓展運用等環節,促成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行程。讓學生更可能多地參與到知識的產生、發展的過程中,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1、主導空氣的主要成分,以及各主要成分的體積分數

  2、學會用科學的現象和實驗來驗證空氣的成分

  3、理解氧氣含量測定的方法、原理

  二、教學重難點:1、會用科學的現象和實驗來驗證空氣的成分

  2、理解氧氣含量測定的方法、原理

  三、教學過程:

  1、引入:以地球和月球上兩幅不同的景象對比引出空氣

  2、深入學習:

  (1)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關于空氣的知識?

  (學生很容易想到空氣的成分,顏色、氣味等)

  (2)以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實驗來驗證空氣的成分?空氣中是否有水蒸氣?

  實例:物體受潮、雨雪等天氣現象、冰棍表面的白霧、冬天窗戶上的水等 ?空氣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進行驗證空氣中是否有氧氣?

  實例: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氣來自于空氣、木條可以在空氣中燃燒 ④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先分析實驗原理,再進行演示實驗,并分析實驗過程中的現象,出現誤差的原因

  3、當堂訓練

  4、課堂小結

  5、作業布置:作業本《空氣與氧氣》

【空氣和氧氣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空氣和氧氣12-24

空氣和氧氣評課稿12-24

化學《空氣和氧氣》評課稿12-08

《熱空氣和冷空氣》教學設計07-19

《制取氧氣》優秀教學設計模板07-01

《氧氣》教學設計10-10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學設計范例12-19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04-27

《空氣和水會熱脹冷縮》優秀教學設計01-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午夜福利网站你懂得 | 亚洲伊人成大香线蕉99综合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色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