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鄰》《塞翁失馬》教學設計范例
【教學目標】
1、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2、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能力。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
4、學會在生活中體驗與感受寓言所闡明的哲理。
【教學重點】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
。、用自己的話概括寓言的寓意。
一、導入
由復習上節課學習總結的寓言的特點導入。
二、自主學習
根據注釋,試譯課文:
。薄⒃诜g中,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你能跟大家來講講這個故事嗎?
三、寓意探究(《智子疑鄰》)
。、自主回答以下問題:
、 宋人家被盜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語句回答)(宋有富人,天雨墻壞。)
⑵ 在宋人家被盜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關建議?(其子;其鄰人之父亦云。)
、 被盜后,宋人對兩人有何不同的態度?(智其子而疑其鄰。)
⑷ 你認為不筑,必將有盜這個建議正確嗎?
2、合作回答下列問題:
、 宋人為何對兩個提出相同建議的人產生不同的.態度呢?
宋人與兒子的關系親近。相信兒子不是盜賊,那么鄰居必定是盜賊了,因為鄰居提出了一個與其兒子一樣的建議。
、 讀罷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寓意探究(《塞翁失馬》)
。、自主回答下列問題:
、 本則寓言講了幾件事?分別是什么事?
⑵ 在一般人看來哪些是禍事,哪些是福事?在其父看來哪些是禍事,哪些是福事?
。、合作回答下列問題:
、 你從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⑵ 有一個成語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五、小結
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時,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嚴文井)
六、拓展與延伸
。薄⒄埬阍\斷:
考試成績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得知這一消息后,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因為小明相信壞事會變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
2、走向生活:
⑴ 說說現實生活中的智子疑鄰和塞翁失馬!
⑵ 把你們剛剛說的某一個故事寫下來吧!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教學設計01-06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教學設計12-17
塞翁失馬教學設計04-26
《塞翁失馬》教學設計12-18
《塞翁失馬》教學設計12-18
《塞翁失馬》教學設計07-28
《塞翁失馬》教學設計07-28
塞翁失馬 教案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