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所訪之“友”。
2、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即運用第二人稱、擬人的寫作手法。
3、展開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4、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5、感知內容,理清思路,反復誦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1、通過豐富的想象,讓自然與人說話,人與自然對話,最終讓學生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
2、培養學生愛護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以達成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而不要肆意破壞、掠奪。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教學內容】
抓重點詞語,感知內容,理清思路,誦讀感悟。
【媒體設計】
1、音樂。
2、大自然景物的有關圖片。
3、部分教學過程。
【創意說明】
《山中訪友》是一篇與大自然交流的課文,學習這篇課文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增強環保意識;其次是要讓學生學會作者與大自然交流時的親切語氣以及擬人手法的運用;再次要讓學生明白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也都是有感情的,要讓他們站在大自然朋友的立場對人類說幾句心里話,呼吁人類的環保意識。出于這些想法,我如下設計了我的這堂課。
【思路設計】
1、教學切入(閱讀標題,揣測文章的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如果你沒讀課文,請你展開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什么樣的朋友?
(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訪問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
──訪問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
──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
──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教師:可作者怎么說呢?
讓我們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
2、感悟內容:
請同學朗讀課文(伴樂),請其他同學帶著下面的問題聽讀課文。
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B、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明確:
A、讀到第三自然段,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放映自然界的畫面,放音樂)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B、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研讀與賞析:
請同學們精細地閱讀課文,細細品位,然后請你讀出你最欣賞的朋友, 并請你說出為什么欣賞這個(些)朋友?(分五組討論,討論回答)?梢阅7逻@樣的句式:
我最欣賞的朋友是 因為他(她) 。
4、教學探究:
、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美景,可作者為什么卻說成“山中訪友”?學生分五組討論,討論作答。
明確:想象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思新奇,熱愛大自然。
⑵ 文中最后一段寫到“幾聲犬吠”、“一群歸鳥”、“一路月色”這些屬于什么描寫?有何作用?學生分五組討論,作答。
明確:景物描寫。
、 寫時間已晚。
、 表明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5、體驗:
帶著感情,分五組循環朗讀,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6、實踐要點:
、 與山川草木對話,與花鳥蟲魚對話,到自然中放飛心靈,你生活中就多了一個朋友。拿起筆,用第二人稱,運用擬人手法,與大自然交流,寫一、二句話。(寫在小紙上,伴低輕快的音樂)
⑵ 交流寫作內容。(讀出來,簡單評一評)
7、拓展訓練:
介紹詩歌《一棵開花的樹》(師配樂朗誦)詩歌放映在屏幕上。
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陳緣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的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于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A、詩中一棵開花的樹訴說了什么?
B、展開豐富的想象,假想自己是自然界中的一景物,把想對人類說的心里話寫下來。
C、交流,點評。
8、總結:
人類要保護自然,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存。
9、板書:
與山中訪 “友” 感悟 人類要保護自然,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存交流
10、資料整合平臺:席慕容的詩《一棵開花的樹》。
11、教學反省:通過上這堂課,我明白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較差,以后要多進行朗讀訓練;在這堂課的過程中,前半堂課氣氛比較活躍,后半堂課學生沉默了一些,從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缺乏激發學生的語言,以后也要多學點這方面的常識。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比較緊張,學生的錯誤不能恰到好處的指出來。比較讓自己欣慰的地方是這堂課的設計結合了課文新標準,注入了新理念,如有拓展訓練、有能力遷移、搜集了大自然優美圖片等。
【小學六年級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08-07
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02-08
小學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范文07-07
小學《山中訪友》的教學設計12-05
小學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計范文01-09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0-28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07-27
《山中訪友》的教學設計07-29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06-10
山中訪友的教學設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