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 1
一、復習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整理、拓展等實踐活動,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
(2)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整理、拓展等實踐活動,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并能遷移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關知識。了解對知識進行整理的幾種方法。
(3)通過整理、交流、合作、探究、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
二、復習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征,并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
難點:通過對知識進行整理,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的`能力。
三、突破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學準備:
課件、題卡、知識點梳理
五、教學過程:
導入:子曰:“學而習時之,不亦說乎?”意思是學習了知識以后時常去溫習和練習,不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學而時習”的快樂!
(二)、梳理知識,構建體系。
1、自主梳理,小組交流
同學們在課前已經對圓柱和圓錐這部分知識進行了梳理。下面請你們在小組內互相交流,看誰整理的既全面又合理。然后每組推薦出一份比較好的,小組合作進行展示匯報。
2、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匯報,各組間互相補充完善。
小組同學展示完后,問其他小組還有沒有補充 (關注學生不同的整理方法)板書:圖表、樹狀圖、知識結構圖
剛才提到了圓柱的體積是底面積乘高,它是由哪個圖形的體積公式推導出來的?(長方體),還有哪個圖形的體積出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正方體),圓錐的可以嗎?(不可以)為什么?(需要乘1/3)
(三)、學以致用,融會貫通
1、創設情境,實際應用。
出示圓柱,看到這個圓柱體,聯系生活實際,我們都能把它想像成什么?你又能提出哪些問題?比如:我把它看成壓路機的滾子,求壓路機滾動一周壓過路面的面積?實際就是求什么?(側面積)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的問題最多,最有創意?在練習本上寫一寫,時間2分鐘。
學生交流
(1)求側面積的情況:
貼標簽紙的面積、壓路機滾動一周壓過路面的面積、制煙囪需要多少鐵皮、各種管子、柱子刷油漆……
(2)“刷”出表面積有關的知識。
給圓木涂油漆求涂漆面積的時候需要用表面積的知識。
①如果是柱子時,只刷側面。
②如果是個木樁,只涂一個側面和一個上面。
③如果是個圓木料,可涂整個表面。
(老師點撥:還可以對它進行適當加工)
(3) “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積。
①可以橫切,分兩段切一刀,增加兩個底面大小的面,分三段切兩刀,增加4個底面大小的面,以此類推。(課件出示:學生練習本上列式)
②還可以沿直徑縱切,增加兩個長方形的面,長和圓柱的高相等,寬和直徑相等。(課件出示:學生練習本上列式)
(4)、“削”出圓錐,討論圓柱與對應圓錐的關系。
“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那怎樣“削”才算是最大呢?削成的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削去部分的體積占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課件出示:學生練習本上列式)
(5)、總結順口溜。
老師把這部分內容編成了順口溜,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齊讀)
2、當堂檢測,反饋交流
看來同學們不僅能自主整理本單元的重點知識,而且想象力也很豐富,下面又到了我們星級檢測的時間了,敢不敢接受挑戰?
拿出檢測紙,請同學們獨立完成,看誰能為自己的組贏得智慧星!時間10分鐘。
課件出示:星級檢測
課件出示星級測試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談談本節課你的收獲和感受。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學習中我們就要像今天這樣不斷的把學過的知識拿出來進行整理溫習,你就會從中體會或領悟到更多新的東西。
(五)、課后研究、拓展提高:
其實到現在為止,小學階段需要掌握的立體圖形的知識我們已經全部學完了。課下希望同學們按照今天的方法(指板書)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也進行一下整理,補充完善到我們知識結構圖中。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 2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35頁復習第5~9題
教學要求: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步掌握圓柱、圓錐體積計算方法,溝通已經學過的一些形體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2.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圓柱、圓錐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預習作業:
1、把課本34頁第5——7題在作業本上寫一下。
2、把課本35頁第8、9題自己動手做一做。
教學過程:
—、預習效果檢測
1、計算下面圓柱的表面積
底面半徑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徑1米,高2米
底面周長6.28分米,高3分米
2、計算下面物體的體積
圓柱:底面直徑5厘米,高7厘米
圓錐:底面半徑3分米,高是底面半徑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復習公式。
提問: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板書時出示相應圖形)為什么正方體體積等于邊長a的.立方?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這個公式怎樣得到的?圓錐的體積公式是怎樣的?為什么要乘以1/3?
2、做復習第5----7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學生口答每題算式,老師板書出來。
提問:剛才一題是求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一共是多少,根據剛才一題的解答,你能找出數量關系解答這道題嗎?(讓學生說說數量關系)
3、我們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做第8、9題,學生討論。
三、當堂達標檢測
完成補充習題的作業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復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知識?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 3
復習內容:
西師版小學數學第12冊圓柱和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有關知識。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圓柱和圓錐的認識、表面積和體積等知識有一個系統的掌握。
2、通過復習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體積計算上的聯系與區別。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
復習重點:
圓柱和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復習難點:
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上的聯系與區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復習過程:
一、情景引入、回顧交流
1、師生問好。
2、師生交流談話,引入正題。
師:孩子們,屏幕上是一個裝糧食的糧囤,這個糧囤是由哪兩種圖形組合而成的?
生:圓柱和圓錐
師:這節課我們就運用圓柱和圓錐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圓柱和圓錐)。
3、請看復習指導(出示屏幕)。
組內交流
匯報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電腦大師也是這樣說的,請看屏幕,齊讀一遍。
匯報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各怎樣計算(教師分別出示課件并板書)
圓柱圓錐
S側=c×h
S表=S側+2S底
V=shV=sh÷3
4、從體積公式可以看出,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等底等高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過渡語:下面我們用圓柱和圓錐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1、看誰快: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半徑10分米,高是20分米。
回答問題,并列出算式
3.14×102②2×3.14×10
③2×3.14×10×20④3.14×102×20
2、壓路機前輪直徑10分米,寬2.5米,前輪轉一周,可以壓路多少平方米?如果平均每分前進50米,這臺壓路機每時壓路多少平方米?
10分米=1米
3.14×1×2.5=7.85(平方米)
50×2.5×60=7500(平方米)
答:————————。
3、一根6米長的圓柱形木料鋸成相等的3段,表面積增加了15平方厘米,每一小段的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每小段木料的長:
6÷3=2(m)=200(cm)
15÷4×200=750(cm3)
答:———————。
4、圓柱與圓錐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比圓錐體積大36立方分米,圓柱與圓錐體積各是多少?
圓錐體積:36÷2=18(dm3)
圓柱體積:18×3=54(dm3)
答:——————。
5、一個圓錐形的沙堆,底面周長是31.4m,高是7.2m,每立方米沙重1.5噸,如果用一輛載重6噸的汽車來運,幾次可以運完?
解:底面半徑r=31.4÷3.14÷2=5(m)
沙堆的體積:
V=×3.14×52×7.2=188.4(m3)
188.4×1.5÷6≈48(次)
答:——————————。
6、將一個底面半徑是3分米,高是6分米的圓柱木料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至少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3.14×32×6×2/3=113.04(dm2)
答:——————。
7、一個裝滿稻谷的糧囤,上面是圓錐形,下面是圓柱形,量得圓柱底面的周長是62.8米,高是2米,圓錐的高是1.2米。這個糧囤能裝稻谷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500千克,這個糧囤能裝稻谷多少噸?
解:圓柱的底面半徑為:62.8÷3.14÷2=10(m)
3.14×102×2+3.14×102×1.2÷3=628+125.6=753.6(m3)
圓柱體積圓錐體積
753.6×500=376800(千克)=376.8(噸)
答:————————————
三、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
附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圓柱和圓錐
圓柱圓錐
S側=c×h
S表=S側+2S底
V=shV=sh÷3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 4
教學內容:
P29頁第1-3題,完成練習五。
教學目標:
1、復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掌握圓柱表面積、體積,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
2、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有條理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圓柱、圓錐表面積、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圓柱與圓錐的特征
1、圓柱的特征
(1)教師出示畫有形狀、大小以及擺放位置不同的幾個圓柱的幻燈片。指名讓學生回答:這些圖形叫什么圖形?(圓柱)有什么特點?
(圓柱是立體圖形,圓柱有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有無數條高。)
2、圓錐的特征
(1)圓錐有哪幾個部分?有什么特點?
(是立體圖形,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圓錐的高。只有一條高。)
(2)做第29頁第1題
二、圓柱的表面積
1、出示畫有圓柱的表面展開圖的投影片,先讓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回答
圓柱的側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狀的?
(長方形或正方形)
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
(底面的周長高)
為什么要這樣計算?
(因為: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
2、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3、第29頁第2題中求圓柱表面積的部分。
三、圓柱和圓錐的體積
1、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
(底面積高)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把圓柱切割開,拼成近似的長方體,使圓柱體的體積轉化為長方體的體積。根據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推出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2、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
(用底面積高,再除以3)計算圓錐體積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1/3 Sh)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通過實驗得到的,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 5
預設目標:
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教師:在這個單元里,我們學習了兩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圓錐,知道了它們的特征、學會了如何求出它們的體積等知識。并學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復習圓柱
1、圓柱的特征。
⑴圓柱有什么特點?⑵做第91頁第1題的上半題。
2、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⑴教師:圓柱的側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底面的周長×高)
為什么要這樣計算?(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
圓柱的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⑵做第91頁第2題的第⑴、⑵小題,第3題上半題求圓柱表面積部分。
3、圓柱的體積。
⑴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底面積×高)計算的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⑵做第91頁第3題的上半題求圓柱體積部分。
二、復習圓錐
⑴圓錐有什么特點?
⑵做第91頁第1題的下半題和第2題的第⑶小題。
2、圓錐的體積。
⑴教師問: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計算圓錐體積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通過實驗得到的,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⑵做第91頁第3題的下半題。
三、課堂練習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題、第2題。
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看清題目后括號里的要求。
四、創意作業。
練習二十三的第3題。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柱圓錐整理復習教學反思04-03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評課稿05-28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復習評課稿06-19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的教學設計06-06
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06-01
《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04-30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精選8篇)01-03
圓柱和圓錐教案03-08
《整理和復習》教學設計(精選12篇)10-26
《圓柱、圓錐的認識》課程教學設計通用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