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相互關聯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物的多樣性》中的第六課,本單元所關注的是物種的多樣性即生物種類的多種多樣,而本節課所關注的是什么使這些生物多種多樣、與眾不同。對于生物的多樣性,學生更多地會關注生物的外部形態的多種多樣,而在這些外部形態特征中,那些特殊的身體特征往往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視線。所以本節課研究的對象是動植物特殊的形態結構,從現象入手,通過引領學生認識不同環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體結構,讓學生從直觀的現象中逐步領悟,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形態結構的生物,才有了多種多樣的生物。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孩子經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已經知道了根、莖、葉等器官的作用,以此為基礎,組織學生觀察研究生活在不同環境中植物根、葉的形態結構特點,他們會很容易發現這些形態結構是與他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同時,他們也能利用已有經驗對鯽魚和鴿子的一些特殊結構的功能進行推測,具備了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學生通過圖片了解動植物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一些特殊身體結構。
2、 學生通過小組活動觀察探究來認識動物和植物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所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對動植物的根莖葉等特殊身體結構的認識推斷出它們可能生活的環境。
2、學生通過已有經驗及觀察到的現象對鯽魚和鴿子的特殊形態結構作出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生通過收集資料、交流資料、匯報資料來感受生物的多樣性。
2、學生通過觀察、探究來體會科學的嚴謹,提高對生命世界的探究欲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學生通過各種不同形式地探究動植物的特殊形態結構,認識到植物和動物所具有的形態結構,使它們與生活環境相適應。
【教學過程】
時間分配 | 教學設計 | 設計意圖 |
3 | 課前布置收集資料:生物的特殊結構與環境 一、視頻導入 觀看一段不同動物與植物的視頻。 在視頻中你看到了哪些生物?它們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里? 揭示:不同的生物,生活的環境也不同。 | 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分成幾個大組,找到自己小組生物可能生存的環境,方便集中研究 |
15 | 二、探究不同環境中的生物的形態結構 1、兩人小組先討論收集的同一種生物的'形態結構 2、大組交流各自的生物的形態結構 | 讓學生把收集的資料化簡 |
20 | 三、交流匯報 全班匯報交流各個生存環境中生物的形態結構。 幾個大組通過閱讀資料、實物解說等方式匯報(有什么需要補充或者修正的?) 最后總結得出植物和動物所具有的形態結構不同,是為了與生活環境相適應。 揭示課題:原來是相互關聯的。 誰和誰是相互關聯的?通過我們的研討,發現了(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環境是相關聯的)板書 | 針對學生的學習單,教師適當作評價或補充。 |
2 | 四、應用及拓展 出示動物和植物的局部圖片,讓學生來推測,可能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 課后請同學們繼續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補充我們的生物大寶典。 | 能呈現整個班級一份厚厚的資料,課后依然能繼續補充 |
【板書設計】
原來是相互關聯的
動植物所具有的形態結構,使它們與生活環境相適應
不同的生物 生活環境也不同
【相關表單】
生物名稱 | 生活環境 | 特殊的形態結構 | 其他 |
【理念體現】
整堂課主要想把課堂中所有研討過的生物與課外拓展收獲的生物,全部收集在一份大資料中。內容是動植物的形態結構與生活環境的關聯。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學生掌握課堂中的知識,同時也能學會尋找和收集動植物的一些特殊形態結構的資料,增加學習科學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原來是相互關聯的》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原來是相互關聯的》教案01-24
原來是相互關聯的說課稿11-02
《原來是相互關聯的》教學反思范文12-14
《原來是相互關聯的》教學設計范文12-14
原來是相互關聯的科學說課稿08-04
六年級《原來是相互關聯的》教學反思11-25
六年級科學《原來是相互關聯的》的教學反思07-07
相互理解相互陪伴作文12-25
讓孩子相互合作的教學設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