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驢教學設計方案
一、學習目標:
1、熟讀成誦,翻譯全文,各累詞匯。
2、掌握“龐然大物”、“外強中干”、“黔驢技窮”三成語,理解文章的內容及寓意。
二、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翻譯,理解文章內賓。
2、由“龐然大 物”、“外強中干”、“黔驢技窮”引出文章寓意。
三、教學設想及準備:
1、讓學生對作家、作品做簡要的了解,反復誦讀,逐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寓意。
2、通過投影,結合自己思考題,引發學生對黔之驢的新解,擴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由《左傳》中成語故事“外強中干”導入。
二、學習目標:
1、熟讀成誦,結合注釋試譯全文,積累文言詞匯。
2、掌握“龐然大物”、“外強中干”、“黔驢技窮”,理解文章的寓意。
(指導學生預習新課,先自讀,然后分段朗讀,及時正音)(5’)
三、作家作品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古文運動”,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稱“韓柳”。文學成就包括多方面,有論說、寓言、傳記、游記等。
四、自學指導:
1、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翻譯全文。
2、記下有疑問處,互相討論質疑(10分鐘后比較自學效果)。
五、根據譯講要求,翻譯全文。
1、文中的哪些詞語表現了驢子的反映和老虎的心理變化過程?
簡析:“龐然大物”是經虎的眼光來顯示它的心生畏懼,“以為神”更是敬畏之至!氨巍、“窺”、“稍”更反映老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理。“終不敢搏”可見虎之謹慎,“稍稍近之”,“往來視之”,“近出前后”,“蕩倚沖冒”可見虎之生性大膽和工于心計。
2、這則寓言給你怎樣的啟示呢?試從好事者、驢、老虎等角度談談你的看法,五分鐘后各抒已見。
比如,首先可以黔之驢真的沒有用處嗎?為什么稱船載驢以入的人為“好事者”呢?你為驢子感到悲哀嗎?你又為老虎感到驕傲嗎?
簡析:
。1)黔之驢并非廢物,而是“虎落平原”,沒有發揮自己的特長,英雄也要有用武之地,若在內地它吃苦耐勞可負重千里。
(2)“好事者”未能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沒有能使驢子進入“用武之地”,“止增笑耳!”
。3)老虎,我為你驕傲!澳恪蹦懘蟆⑿募、勇猛而不失謹慎,無論外物是如何貌似強大,“你”毫無畏懼,善于斗爭,所以能取得勝利。
(4)驢子,我為你悲哀。無論是做人還是驢,都要有自知之明,徒有其表,名不符實,輕舉妄動逞英雄,只會落下可恥的下場。
六、課堂作業:
1、背誦全文。
2、寫一篇50字左右的小短文,談談這則寓言對你的啟示。
附板書:
黔之驢
柳宗元
好hào窺kuī載zài驢:黔無驢龐然大物一鳴再鳴蹄之
載以入:連詞“而”虎:以為神且噬已覺無異能技止此耳
以(之)為神:介詞“把”,“之”代指驢寓意:辛辣的諷刺了貌似龐然大物,實以為且噬已也:動詞“以為”則外強中干,遇到困難就黔驢技
蹄之:名詞活用為動詞窮的人。
益習其聲:益“更加”,習“習慣”
【黔之驢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黔之驢》教學設計08-08
《黔之驢》教學設計07-29
《黔之驢》教案07-29
黔之驢說課稿06-25
《黔之驢》說課稿06-30
黔之驢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黔之驢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黔之驢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黔之驢 教案教學設計12-06
《黔之驢》教學反思范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