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學設計
一、導入:
有兩幅對聯大家一起看一下:(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滿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軍國,草堂猶是杜陵春。)同學們能夠猜出這是寫的唐朝哪位詩人嗎?(杜甫)盛唐時期,我國有兩位著名詩人,他們一個被后世稱為“詩仙”,一個被稱為“詩圣”,就是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杜甫的詩大多真實表現了現實生活,他親身經歷“安史之亂”,所作的《三吏》《三別》更真實反映了唐朝末期戰爭給人帶來的苦難生活,今天我們學習其中流傳最廣的《石壕吏》。
二、整體感知,聽讀課文
(導)作為一首敘事長詩,故事性很強,不過讀起來卻也是朗朗上口,配上曲子也別有韻味,請讓我先給同學們示范誦讀一遍,注意停頓、節奏、及語調變化,大家可默默跟讀,準備朗誦。
1、播放錄音《二泉映月》教師范讀。
2、學生范讀,同學們聽的很認真,有沒有愿意試一下。
3、學生評價,并配樂齊讀。(評價:朗讀基本功很扎實,很到位。)
三、疏解課文,復述情節
(導)這首三吏三別中的作品,作者在音律和諧,文字簡潔的形式下,同時也賦予了作品深邃的思想和對現實強烈的批判色彩,杜甫想說什么呢,他最終說了沒有?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下面讓我們跟隨詩人的腳步去石壕村看一看,那里發生了什么?這個任務交給大家
1、小組討論,結合注釋,先疏解字詞,提出疑難一起解決,理清故事情節。
2、質疑并復述課文。(走:跑前:走上前且:尚且更:再從:跟從)
3、補充并做評價
(明確)因為古詩言雖盡而意無窮,所以在抓住主要情節的同時可以適當發揮想象,不要抱者翻譯的心態去學,重在欣賞,領會意韻。
四、賞析課文
(一)內容淺析
1、如果用文中一句話概括全文,應該是哪句?(有吏夜捉人)
2、為什么是“捉人”還是“夜晚”?(不是征兵,是強抓,半夜表明官吏兇狠無情)
3、最終抓到人沒有?(抓到了,“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暗示作用)
4、文中主要人物是誰?板書:吏婦(官吏憤怒的大聲呼叫,)
5、這兩個人物出場各自態度反應如何?板書:呼啼(婦人悲傷的哭哭啼啼)
6、抓人的情節以什么形式描述出來的?婦人致辭。
7、思考婦人交代的幾層意思?三層:戰爭慘烈;家境困難;自請服役。
(明確:表明戰爭慘烈的句子,家境困苦的句子,)
8、有人讀完文章說顯然老婦人致辭的三層意思是一口氣表達出來的,你怎么認為?(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9、老婦人真的自愿去服役嗎?自請服役時老婦人心理真實想法是什么?(自請服役也暗示掩護老翁和兒媳的心理。)
10、請出幾位同學表演一個改編了的短劇,同學們看一下這樣的改編有沒有道理?
(演的最突出的誰?官吏,但在原文似乎他沒說一句話,不過這樣增添故事情節確實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情節更加完整了。采訪一下演官吏的`同學,你是讀了那句話受啟發才演的惟妙惟肖的?)
明確:這是本文在藝術構思上的特色,全文雖只有120個字,但情節并不簡單,題目以石壕吏為題,但詩人在正文中給他暗寫,老婦人用明寫,成為一篇抒情獨白,但用心品味發現這些語句是官吏逼問出來的,兇殘的特點暴露無疑。這叫“藏問于答”文言文經常用到。再次感謝幾位同學的表演,使我們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
11、讓我們齊讀一遍老婦致辭這一段,感受一下氣氛。
(二)質疑探究
以小組為單位,要求每個小組提一個最想得到解答的問題。(學生提問)
(1)為什么要特地點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哪一句對下文敘事最有預示作用?
(2)“聽婦前致詞”是誰在聽?
(3)“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未寫泣者是誰,我們能推知是誰嗎?
(4)差役為什么沒有抓他呢?
(5)作者在故事里充當了什么角色的?面對差役的蠻橫他為什么沒有勸阻?
(6)這首詩反映了詩人思想上的矛盾心理是什么?
(三)深挖主題
1.認識作品的主題
2.認識杜甫
引入《望岳》《春望》和本文歸納
3生談文中的捉人與現在的征兵區別來看社會的變遷
4學習文章的寫法。
五、主旨總結
(導)綜觀全文,你認為是從誰的角度敘述的?杜甫,但作者的內心卻沒能展露,他一直保持沉默,他心里到底有沒有想法?(板書:憎惡官吏的兇殘,同情民眾的苦難。)他將自己的感情融會在平實的敘述之中,這是本文另一的語言上的特點。詩人懷著深厚的同情之心為人民唱歌當哭,記下了戰亂年代一幕驚心動魄的場景。
六、嘗試背誦
七、作業:
1、背誦并默寫。2、續寫老婦人走后,這家人的生活,或她在軍中生活的日子。200字左右,想象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