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07 17:55:5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與案例設計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在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

  所謂合作學習,即根據(jù)班內學生的成績、興趣、能力、性別與性格等方面的差異,編成異質小組,利用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合作性來促進學習,以群體發(fā)展為評價標準,共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根據(jù)建構主義的理論,學習是在一定的情況下,借助他人的幫助,通過人際協(xié)作,利用學習資料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合作學習是將個體間的差異當作一種教學資源,以達到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協(xié)同發(fā)展的目的。特別在當今社會,由于個人能力的限制,很多工作需要有團隊協(xié)作方能完成。因此,合作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合作學習的設計必須遵循如下原則:

  ①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有學會、會學、成功、擇優(yōu)的動力,從而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各方面的素質獲得全面提高。

  ②師生平等原則。在合作學習活動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自主探索、操作實驗、積極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交流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科學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感受教師是自己平等的伙伴。

  ③激勵性原則。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堅持以鼓勵為主,引導為主,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發(fā)展的樂趣、創(chuàng)新的渴望。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樹立自信心、自強心和進取心,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地發(fā)展。

  根據(jù)以上原則,合作學習的設計一般采取如下策略:

  ①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男女比例恰當;興趣、愛好、搭配、定時重新分組;組長實行輪換”以便確保組內各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小組之間合理競爭的公平性。

  ②營造合作學習空間。合作學習必須創(chuàng)設一種開放式的群體空間。桌椅排放應有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合作,因此要變傳統(tǒng)的“秧田式”的座位結構為“T”

  或“馬蹄”型,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我、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個性發(fā)展的空間。

  ③培養(yǎng)學生合作態(tài)度。如果學生對合作沒有正確態(tài)度,那么小組學習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要重視加強培養(yǎng)以下態(tài)度:

  ·學習積極主動、勤于思考、不依賴教師和其他同學;

  ·樂于助人,優(yōu)勢互補,強弱互助;

  ·虛心學習,專心傾聽他人意見;

  ·敢于發(fā)言和質疑,討論時自覺的輪流進行,不大聲喧嘩。

  ④把握好教師的角色。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學習目標制定者、程序設計者、情境營造者、討論參與者、協(xié)調者、鼓勵者和評價者。當學生遇到因難時,教師應給予援助,但不可代替他們的思考,不可暗示解題的途徑;學生發(fā)言時,教師應以平靜的心傾聽,發(fā)現(xiàn)錯誤,不忙糾正,先讓其他同學更正,評價與補充,仍有錯誤,教師再啟發(fā)引導。

  ⑤合理評價學生。評價是促進合作學習取得理想效果的關鍵。要將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對過程的評價;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小組集體的評價。

  例?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①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人:“如果一箱飲料是24瓶,那么16箱這樣的`飲料有多少瓶?”先讓同學列式,然后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24×16”。

  ②合作交流,學生探究:

  對此,學生可能提出多種計算方法,如

  24+24+……+24(共16個24相加)

  24×10+24×6

  24×2×8

  24×4×4

  24×5×2+24×6

  24×5×3+24

  針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差異,讓學生交流。首先在小組內匯報,要輪流說,盡可能不要重復。然后,小組整理成果,準備向全班同學報告: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我們是怎樣解決的?哪些算法我們組沒有想到?我們有什么收獲等?

  ③反思鞏固,教師小結

  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提出新的問題:如果換成23×17,那么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些還能應用?哪些即將失效?能用的那些方法中,哪些較為簡便?從這些算法中能否歸納出兩位數(shù)乘以兩位數(shù)的乘法法則?

  ④布置作業(yè)

  二、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反思

  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應用合作學習,如果不了解和掌握它的目標定位與理論基礎,將會流于形式,陷于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如下:

  ①注重形式 缺少實質

  在一些體驗合作學習理念的教學活動中,形式上教室里課桌的排放棄除了以前的“秧田式”,學生被分成幾個小組,環(huán)桌面坐。老師提出問題后,學生開始討論,教室里人聲嘈雜,學生講什么根本聽不清。老師宣布“時間到”,嘈雜聲立即嘎然而止。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真誠的交流。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容易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加上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未能發(fā)揮主導作用,未能及時地組織有效的學習,包括事先的準備、合作過程中的指導以及對合作交流的評價與調節(jié)等,使得學生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②強調情境 忽略算理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數(shù)學,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認識數(shù)學來源于實踐,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然而在某些合作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時情境的內容在份量上遠大于數(shù)學知識的內容。例如,在一節(jié)“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的課上,教師先出示一張全校教師的合影,花去大量時間讓學生猜“各科教師的人數(shù),然后分別提出問題:語數(shù)教師共多少人?音體美教師共多少人?……讓學生分組合作交流。雖然有意識地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引入新課,但未能讓學生在活動的基礎上,從“逐個計數(shù)”上升到“按群計數(shù)”,在營造學習背景時,忽視了數(shù)學學習的本義——理解與掌握基本的算理與技能。

  ③問題不當 失去價值

  對于合作學習的問題,有的過于淺易,有的不夠恰當。比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毫米的認識”時,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1厘米等于10毫米?”要求各小組討論。合作的問題應該有一定的探究價值,無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只能失去合作的意義。

  ④參與不均,過早分化。

  對于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學生之間應該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動的關系。然而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互動的多,互助的少;盲目討論的多,友好分享的少,學生的參與度很不均勻。一些表演欲強的學生搶著發(fā)言,老師為了怕影響教學進度,總是選一些尖子生代表小組發(fā)言,而不關注其它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情感體驗,大多數(shù)學生只能充當“聽眾”或“陪讀”的角色,結果在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上只能是讓“少數(shù)人先富起來”,使得全班學生的學習過早地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

  ⑤“動輒合作 不談自主”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索是體現(xiàn)個人的一種獨立的、單向的、靜態(tài)的學習活動。而“合作交流”是一種團隊協(xié)作的、多向動態(tài)的學習活動。然而,在某些觀摩課上,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以后,就立即讓學生分組討論,課堂上出現(xiàn)一片表面上的熱鬧現(xiàn)象,學生根本沒有獨立思考、冷靜分析的時間,這樣做不利于學生個人能力的發(fā)展。

  事實上,數(shù)學學習的成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與獨立學習,要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合作學習必須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

【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反思10-15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12-28

基于學習性評價取向的教學設計11-22

小組合作的學習反思08-21

小組的合作學習的反思08-22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反思范文03-13

有關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反思11-25

關于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反思04-27

生物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反思02-1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a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综合 |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 亚洲理论在线a中文字幕 | 拍精品AⅤ国产精品拍在线 中文字幕1级精品视频在线 |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