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曹劌論戰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
2、掌握“伐、勺、靡、弗、帛、獄、軾”等7個字和“之、其”的用法。
3、熟讀并背誦課文。
4、理解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省略現象,初步學會省略句的分析及翻譯。
5、學習圍繞中心剪裁,突出重點,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6、領悟取信于民,把握有利戰機,就能以弱勝強的道理。
教學重點
1、分析曹劌的戰略思想——①戰前政治準備——取信于民;②戰略防御原則——詳察敵情,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2、理解文句,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寓論于敘的寫法。
2、古漢語句子成分的省略現象。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解題,了解《左傳》。
2、疏通課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之、其”的用法,以及理解句子成分的.省略現象。
教學過程
1、題解。
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注釋,使學生了解《左傳》的有關知識和“長勺之戰”的發生背景。本文是以曹劌對戰爭的議論貫穿全文的。
2、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然后正音辨字
(1)正音(出示幻燈片)
(2)辨字(出示幻燈片)
3、講讀課文的第一、二段。
。1)第一段寫備戰,可分三層
開頭三句為第一層。開門見山點出了戰爭的時間、性質、魯莊公的態度和曹劌的反應。
接著三句為第二層。這里插入鄉人與曹劌的問答,表現了曹劌卓越的見識,果敢的行為。
下面是第三層。第三層寫了曹劌與魯莊公三次對答。曹劌對魯莊公的三條迎戰依據的態度是:“必以分人”、“必以信”與人民利益無關,“必以情”對人民有好處。突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準備。
接著,由學生集體朗讀第一段并概括段意:曹劌論述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
(2)第二段寫作戰,可分三層。
第一層(“公與之乘。戰于長勺!保┱f明在魯國方面,打的是防御戰。
第二層(“公將鼓之。……齊師敗績!保
以上說明曹劌選擇反攻的有利時機。
第三層(“公將馳之……遂逐齊師!保┻@里寫曹劌選擇追擊的有利時機。
接著由學生集體朗讀第二段并概括段意:曹劌協助魯莊公指揮魯軍戰勝齊軍的經過。
這一段寫長勺之戰的經過。通過“鼓”、“馳”兩件事,兩個“未可”、“可矣”,就生動地刻畫出魯莊公急躁冒進的情態和曹劌的從容不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領悟取信于民,把握有利的戰機,就能以弱勝強的道理。
2、學習精心剪裁,突出重點,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3、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1、復習舊課。
。1)聽寫生詞:伐、勺、弗、帛、軾、靡。
。2)指名背誦第一、二段。
2、講讀第三段。
第三段寫論戰,分兩層。
第一層(“既克,公問其故!保┏猩蠁⑾。
第二層(“對曰……故逐之。”)曹劌總結、議論這次戰爭取勝的原因,點明了題意。
3、進行第二步教學:導思(領悟)。
(1)古人紀錄這場戰爭,用“齊魯長勺之戰”為題,而后人卻改用“曹劌論戰”為題,為什么要做這樣的改動?
提示:全篇以曹劌的言行為主組織記事材料,而記事的中心又處處落在曹劌的“謀”字和“論”字上。
(2)曹劌的“遠謀”表現在哪里?莊公的“淺見”表現在哪些方面?試做比較。
(3)魯國以弱勝強的契機在于曹劌的善于把握戰機上。你能從理論上探知曹劌為什么能做到這樣嗎?
提示:一個出色的人才,應當具備德、識、才、學幾方面的條件。
。4)本文記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這樣處理?
提示:本文的重點是寫“論戰”,所以三次對話,寫得詳細,戰爭過程寫得略。
【課文曹劌論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曹劌論戰》教學反思01-31
《曹劌論戰》的教學設計10-07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03-29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04-03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07-03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07-29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11-14
曹劌論戰教學設計10-22
曹劌論戰的教學設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