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教學設計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準確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
2、通過文本閱讀引導學生感悟達爾文嚴謹的科學態度
3、理解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的方法
2、引導學生感悟達爾文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時數 1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二)作者介紹
可由學生完成,老師適當補充
達爾文(1809——1882),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22歲從劍橋大學畢業后,觀察并搜集了動植物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經歸納整理與綜合分析,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的學術界的《物種起源》一書,成為生物學史上的一個轉折點。《物種起源》從根本上否定了當時甚囂塵上的“神創論”“物種不變論”的傳統觀念,成為劃時代的巨著。
(三)解題
緒論,亦稱導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說明自己撰寫著作的目的、過程、資料來源,并扼要地說明書中的觀點和結論,使讀者先得到一個總概念,幫助讀者理解整部著作。
與序言的區別:
(1)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寫,也可以請別人寫,但緒論一定是著作者本人來寫;
(2)序言可以用于文學作品,也可以用于其他類型的著作,而緒論只用于學術類著作;
(3)序言與原作者關系可緊可松,內容寬泛,表達自由,而緒論則是著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原作的內容進行介紹,在表達上一說明、議論為主,較為謹嚴。
(四)文本研習
1、請同學們結合緒論文體的特點,迅速瀏覽課文,看一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告訴了我們哪些內容?
可應到學生找出每一節的關鍵句進行歸納
小結:怎樣找關鍵句(可根據時間選著講解與否)
從內容看,中心句是關鍵句
從結構看,總結句、總提句及重要的過渡句。
從出現的頻率看,反復出現的文句
2、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物種不是被獨立創造出來的,而是像其他變種一樣,是從其他物種傳下來的。(第五節)
物種不是不變的。那些屬于所謂同屬的生物都是另一個并且一般是已經滅絕的物種的直系后代,這與任何一個物種的公認的變種是該物種的后代,是同樣的情形。
達爾文為什么要提前發表《物種起源》?
主觀原因:研究工作結束,又體弱多病
客觀原因:華萊斯研究結論相同
從達爾文提前發表《物種起源》的原因及其對物種起源的'兩點主要看法的說明,你能感覺到作為一名科學家的達爾文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呢?
教師可適當引導
尊重科學、實事求是、不必缺陷、毫不動搖的科學信念與勇于堅持真理的精神
作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在達爾文的身上遠不止這些精神,你還能從文中找出嗎?
3、作為一篇說明文,本文語言準確嚴謹,較好的體現了達爾文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兩句這樣的句子嗎?
(五)小結
這篇課文是科學論著的導言,它先介紹研究和寫作經歷,說明發表原因,以表明自己的著作言必有據,沒有輕率下結論,然后說明自己研究的思路,闡述立論的根據,這樣水到渠成,道出主要觀點。
五、作業
1、感興趣或有條件的同學課后可查找資料完成達爾文大事年表,或者人們對達爾文及其進化論的不同評價。
2、完成學案。
板書見教案中粗體部分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物種起源的教學設計10-30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07-15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范文03-10
語文《物種起源》教學設計12-19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示例10-21
《物種起源》優秀教學設計匯總02-16
《物種起源》導言教學設計07-29
《物種起源》緒論 教案教學設計12-06
《物種起源》緒論優秀教學設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