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減八的退位減法的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等第二冊第3-4頁例1--例4及做一做,練習二中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學習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用"算減法想加法"的方法學習十幾減8。
2.初步培養學生按規律思考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想加法算減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鋪墊遷移
1.填空。
8+( )=13 8+( )=15 8+( )=14
8+( )=12 8+( )=16 8+( )=17
二、教授新知
1.通過談話導人新課。
上節課我們通過算減法想加法的方法學習了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今天,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來學習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
板書: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
2.教學例1
通過演示,化難為易,引發學生的思維。
、俪鍪纠1圖。
教師先出示8個白茶杯,再出示3個花茶杯,然后問:一共有多少個茶杯?(11個),隨即把11個茶杯圈起來。
②教師:兩種茶杯共11個,現在拿走8個白茶杯(用虛線圈上),求還剩多少個茶杯,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呢?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板書:11-8=口
、蹎l思考:
在計算11-9時我們怎樣想的呢?如果沒有圖,你能按照11-9的計算方法說出11-8的算法嗎?讓學生分組討論。
指名回答,教師小結:算11減8得幾?要先想,8加幾得11,因8加3得11,所以11減8得3,同時在方框內填上得數"3"。
讓學生復述算法,并齊答:想8加3得11,所以11減8得3。
、茏x算式:11-8=3
3.教學例2。
借助操作,誘發學生的思維,體現半扶半放的過程。
、賹W生拿出圈片學具,先擺8個紅圓片,再擺5個黃圓片,提問:一共有多少個圓片?
一共有13個圓片,現在拿走8個(叫學生用虛線圈起8個圓片)問:還剩幾個黃圓片?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板書:13-8=□
、 問:想一想自己擺的過程,說一說13-8應該怎樣算?得多少?
說一說思考過程,然后在課本上填得數
③ 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用正方形擺15-8,指名學生板演操作過程,并說說思考過程。
教師板書:15-8=口
④讀算式:13-8=5 15-8=?
4.教學例3。
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教師在關鍵處適當點撥,讓學生獨立看書,先填8加( )得12,再在12-8=口的方框內填得數,并讓學生口述思考過程。不完全的地方教師做補充。
同樣方法完成16-8=口
學生讀算式:12-8=4 16-8=8
5.教學例4。
讓學生獨立在書上填得數,教師巡視指導。
6.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是怎樣進行計算的呢?在計算的時候要看著減法想與它相關的加法,再想出減法題的得數。例如:13-8想8加5得13,所以13減8得5。
三、鞏固新知
、僬n本第4頁中間的"做一做"的第1題,讓學生先獨立填寫,后說思考過程,集體訂正。
、"做一做"的第2題,通過投影出示下列試題,讓學生舉出相應得數的數字卡片。
8+3= 8+7= 8+5= 11-8= 15-8=
13-8= 8+8= 8+9= 16-8= 17-8=
、鄢鍪臼畮诇p8、9的退位減法試題卡片,學生進行搶答。
、軐W生獨立完成練習二中的第1、2題。
[評析:本節課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突出了新舊知識的聯系。通過復習,不僅為學習十幾減8在知識上做好了準備,而且在計算思路上做好了鋪墊,做到了新舊知識的有效遷移。
2.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恰當運用直觀、指導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加減之間關系的理解,這樣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利于學生掌握新知。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中的層次分明,開始教師操作,運用直觀圖,使學生領會加減法的關系,并運用這種關系想加算減:接著指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一擺,進一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關系,明確用加算減的思路,然后再由擺到觀察,最后,看算式說出思考過程。這種由具體到抽象,在指導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中,發展了抽象思維能力。]
【十幾減八的退位減法的教學設計與評析】相關文章:
十幾減8退位減法教學設計與評析01-27
十幾減七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04-20
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02-18
十幾減七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范文04-20
《十幾減七的退位減法》教案設計01-03
《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教案12-29
《退位減法》教學設計01-07
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同步練習題10-05
退位減法教學設計范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