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7-13 16:34:5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范文

  【設計創意】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范文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少年時期兩個相鄰的兩個人生驛站,是魯迅在歷經人生滄桑后對童年生活的溫馨回憶。而傳統的教學往往把這兩者對立起來,說作品表現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色束縛和損害,那位先生是一個體現孔孟之道的不學無術的典型腐儒,我認為這種解讀存在著教條化、程式化、上綱上線化的傾向。作者在文中并沒有刻意地將兩者進行比較,推崇百草園而否定三味書屋,只是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自然地寫下來,三味書屋里淋漓痛快的讀書、無拘無束的溜玩、興味盎然地偷畫、嚴而不厲的先生在作者筆下也充滿親切溫馨。所以教學中沒有設計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受、自主表達,在個性化體驗中完成對文章的解讀。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設計著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體到局部,從形象到語言進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讓學法在感受中明確,讓語文素養在感悟中形成,讓思維品質在探究中提升。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兒時游戲與學習生活的經歷,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對知識的渴望。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3、理解對比和過渡的作用。

  4、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童年的小搖車》)

  同學們,我們聽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搖車》中唱到那一天,媽媽問我,童年最難忘的是什么?在朦朧的記憶中,難忘那小小的搖車。歌曲向我們展現了難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幸福的回憶,有美好的體驗,也會有小小的煩惱。無論怎樣,只要我們打開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燦爛的春光中有無限的童趣,無味的寒冬中有亮麗的風景,自由的嬉戲中有爛漫的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缺乏快樂,讓我們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長的足跡吧!板書課題,簡介作品(《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⑴ 常用字(要求會讀、會寫、會用):畦 斂 髓 罕 蛻 鼎 拗

  ⑵ 辨析讀音(要求掌握):確鑿 攢成 長媽媽 系一條長繩 宿儒

  ⑶ 非常用字(要求會讀、會理解):葚 蛉 蝥 珊瑚 竇 厥 倜儻

  叵 盔

  ⑷ 出示詞語(要求會解釋):確鑿 輕捷 鑒賞 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

  2、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依題目所示,將課文劃分為兩部分,并找出這兩個部分起止句中的過渡段。

  3、聽配樂課文朗誦,思考:一個的童年,并闡述理由。

  (有趣、樂園中美景、美女蛇傳奇、雪地捕鳥)

  未脫孩童稚氣的魯迅對三味書屋簡陋而蘊含深意的陳設、簡單而莊重的禮儀充滿了新奇,對方正、質樸、博學的先生充滿了恭敬,對先生開明、寬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態、陶醉的吟誦也令作者極為歡心(誦讀搖擺),更不用說與眾多伙伴在一起偷樂的時光,三味書屋后園里無聲的游玩,課堂上有口無心的唱讀,老師入神時我們的相宜而樂(偷偷描畫)。

  三、質疑問難

  1、比較三味書屋之樂與百草園之樂的異同:

  ⑴ 說同:

  都是兒童之樂,都表現有兒童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對草木蟲鳥的獨特感受、對有本事的人單純崇拜、對自由歡樂的追求、對成人世界的無知等等。

  ⑵ 說異:

  百草園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樂土,三味書屋是嚴肅凝重的學堂;百草園之樂源于自然的厚賜,三味書屋之樂源于對知識與快樂的追求;百草園生活可謂快樂無極限,三味書屋里只能暫借片刻逍遙;百草園里有樸素自然的情趣,三味書屋里有于平淡中開掘的美好情調等等。)

  2、正因為童年是如此有趣、快樂,作者才對這段經歷產生依戀之情,請找出有關段落,并朗讀,體會其當時心情。(過渡段)

  3、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課后練習一3)

  (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4、學生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地方,交流解決。

  三、體驗反思

  你的童年又是怎樣的?談談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節課我們主要掌握寫景、寫人的方法,進一步體會詞句作用。

  二、研讀賞析

  1、學生閱讀第二段,思考:百草園里有哪些景物?作者如何來描寫這些景物的?為何這么描寫?

  (詳略、順序、感覺器官、多角度)

  教師小結:第一部分描寫百草園景色(寫在大黑板上)和童年生活的情趣。這段文章處處表現出兒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學生再讀第二段,進一步體會佳句妙詞。

  2、齊讀課文第7節,劃出生動形象寫出捕鳥方法的一連串動詞,并討論:這些動詞的位置可否調換或可刪去部分?

  (作者用掃開露出支起撒些系牽看走拉罩住一連串動詞,清晰準確地記下捕鳥的全過程,可見我的童年時代,對捕鳥十分愛好,這也反映了魯迅小時的廣泛興趣。一是寫人的動作,二是寫鳥雀的動作,三是寫竹篩的動作)

  3、默讀三味書屋部分,思考: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對先生態度如何?你對先生的理解是怎樣呢?

  (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境。先生態度和藹,且又聽說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要求

  嚴格,教學認真,因此,我對先生的態度很恭敬。)

  4、三味書屋中的魯迅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拓展延伸

  文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后自己寫一段話,或敘述做某個游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著用上一系列詞。

  請學生當場進行寫作片斷練習,可選取游戲、活動或勞動的過程。

  四、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第二段。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10-12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10-14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秀教學設計12-05

語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10-03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01-2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設計11-1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01-0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03-1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07-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亚洲午夜一区在线 | 肉体暴力强奷在线播放 | 色资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一页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