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詩二首》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5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8個生字。
2、理解古詩內(nèi)容,感受詩中洋溢的浩然正氣,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就義詩》,會寫《夏日絕句》。
過程與方法
1、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展小組討論,理解、感悟古詩內(nèi)容。
2、結合課下注釋理解古詩的意思。
3、通過反復誦讀,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課前準備:
了解詩人寫作古詩時的歷史背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入
師:同學們知道李清照嗎?誰能介紹一下?
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李清照的一首詩《夏日絕句》。
二、初讀課文
1、先讓學生借助資料和字典、詞典自學古詩,教師巡視指導;然后就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全班組織討論、研究。
教師主要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詩句意思
2、學生自由讀詩;
3、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熟古詩。
4、指名讀詩;
5、齊讀這首詩。
三、品悟詩情
1、學生自讀古詩,劃出不理解的字詞,然后借助課前了解的資料、課本的注釋和字典、詞典自讀、理解。
2、將讀懂的在小組內(nèi)交流,不懂的問題記下來;
3、全班交流學習成果,解決問題。
(人杰:人中的豪杰。漢高祖曾稱贊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項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曾領導起義軍消滅秦軍主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后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在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
前兩句詩人抒寫對待人生應有的態(tài)度,顯示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光明磊落的襟懷。后兩句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項羽為例,有力地諷刺了只顧逃命、茍且偷生的南宋君臣。)
4、結合“人杰”“鬼雄”“不肯”等重點語句的探討:詩人借項羽不肯過江東的事例欲表達自己怎樣的志向。
5、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第二課時
一、激情引入
1、師: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這首詩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項羽為例,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同學們想過沒有,當一個革命者面對著敵人的屠刀,表現(xiàn)會是怎樣呢?(學生憑經(jīng)驗自由回答)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革命者的風彩吧!
師板書《就義詩》。
2、師:讀完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誰能介紹一下這首詩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讀這首詩,然后回答。
學生根據(jù)所查資料介紹作者、時代背景。
二、讀中理解
1、師:讀完詩歌,你覺得夏明翰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自由回答)
2、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讀這首詩,看哪句詩最能說明夏明翰是一個不怕犧牲的人。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收取圍繞重點的共性問題,以便組織學生討論)
3、教師相機進行朗讀指導:重點突出“不要緊”、“只要”等詞語。還要讀出革命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三、指導書寫
四、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閱讀英雄人物故事書籍。
【九年級下冊《詩》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二語文下冊《木蘭詩》教學設計12-08
《雜詩》教學設計06-09
木蘭詩教學設計11-16
《木蘭詩》教學設計12-16
木蘭詩 教學設計10-18
《木蘭詩》教學設計12-16
《與詩同行》教學設計12-17
《木蘭詩》 教學設計02-22
《木蘭詩》的教學設計08-01
木蘭詩教學設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