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
3、學習詩詞中鋪陳的表現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反復吟詠,感受詞的音律美;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美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美的意境;學習煉字方法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對杭州西湖的熱愛之情;感受詞的意境、情韻;學習詩中鋪陳的表現手法
學習方法
1、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反復誦讀,感悟體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江南勝景自古令人魂牽夢繞,展開柳永的望海潮滿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氣象,富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有天賜美景,八月錢塘西湖秀色,錢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濤卷霜雪的黃鐘大呂,西湖美景則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絲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畫面,美的筆調,美的神韻,美的音律,柳永在這里告訴我們什么叫真正的美,脫俗的美。
二、知識積累
1、詞牌介紹
2、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其詞
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有《樂章集》,詞作《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頗有名。
3、背景介紹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從家鄉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被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所以這是一首投贈詞,目的是得到地方長官的召見和賞識。
三、整體感知.反復誦讀
1、請同學聽朗讀錄音(僅為參考找出瑕疵)
2、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樣的語調帶著什么樣的情感來讀)
3、再讀課文(配樂)
朗讀指導:
①感情飽滿,適度夸張。
②上片首句朗讀在“繁華”處升調且頓為下文蓄勢,寫錢塘江潮的壯觀,詞句短小、如“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的而有氣勢的詞語,音調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
③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優美,詞曲變長,節奏要平和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尾祝愿之辭要讀的懇切。
4、概括詞上下片的內容
四、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鑒賞形象、感受意境)
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歡的語句,根據不同語句側重某一方面分析鑒賞
上片重點賞析“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下片重點賞析“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引導學生讀透全詞并有重點的進行鑒賞(從概括詞意、分析意象、推敲詞語、描述意境、修辭表現手法引導學生鑒賞,每個同學可以重點選取一句鑒賞,之后形成集體智慧取長補短)
(一)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
是主旨句,在結構上總起全文。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敘。“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里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一“繞”字盡顯古樹成行,長堤迤邐之態,“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狀狂濤洶涌,波浪滔滔之勢。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對浪花飛濺的情態寫的更形象逼真。
大有滔天濁浪排空來,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氣勢。城外,煙云綠樹環繞著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濤如霜如雪,錢塘天險無邊無涯。錢塘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寫杭州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
詩人筆下錢塘繁華的不得了。
(二)下片:寫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
“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里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三秋”,從時間著眼,點出桂子
飄香的季節。“十里”,從空間著眼,渲染荷花的種植之廣。這一句牽動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這些意象撲面而來讀了令人心曠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聯描寫的不同季節的美景寫得高度凝練,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來,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傳說金主完顏亮讀到這首詞后,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舉進攻南宋。謝處厚有感于此,寫了一首詩:“莫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知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作者把完顏亮大動干戈的責任歸到柳永身。雖是傳說柳永差點犯了個美麗的錯誤,就是把杭州美景寫到了極至。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謂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游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游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對官員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層意思是指錢塘的美好景觀,實際代指其政績成就。
五、問題探究:
1、這首詞描繪了一種怎樣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圖景)
2、試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杭州的繁華與美麗的?(地理位置歷史傳統自然景觀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3、這首詞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艷羨。對兩浙轉運使孫何的奉承)
六、方法探究
善于鋪敘,是此詞的特色之一。這首詞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鋪敘,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特別是對錢塘潮和西湖的描寫,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體形象。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七、拓展延伸:
請學生回憶描寫杭州、西湖的詩句
八、再讀課文:
人說美景如畫,然而這般美景恐怕用盡天下丹青描繪不盡,讓我們再一次走進《
望海潮》,走進杭州,去體驗那湖光山色,去游覽那充滿魅力的人間天堂。
九、欣賞西湖十景圖片、觀看《望海潮》MTV吟唱本詞
十、布置作業(任選其一)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歡的詞句
2、圖畫描繪
3、試著以詩詞形式描寫自己熟悉的勝地勝景
【《望海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望海潮》教學設計05-07
《望海潮》教學設計05-07
柳永《望海潮》教學設計05-26
柳永《望海潮》教學設計11-03
《望海潮》教學設計 14篇05-07
望海潮教學設計(通用13篇)04-27
柳永《望海潮》教學設計4篇11-03
關于《望海潮》教學設計(通用10篇)09-17
望海潮教學反思范文04-14
望海潮的教學反思范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