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學設計方案三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為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課文寫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同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二、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四、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以讀促思,以讀促悟。
五、學習方法
自讀自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六、教學設計
1.快速讀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講曹操借箭的起因。
第二部分(3、4):講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
第三部分(6-9):講草船借箭的經過。
第四部分(10):事情的結果,箭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
2.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默讀課文,借助周瑜的話,概括出諸葛亮的特點。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諸葛亮 神機妙算)
3.逐段精讀課文,自主探討,說一說諸葛亮都做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教師可做一些適當的引導)
如第一部分:諸葛亮為什么敢立“三天交十萬支箭”的軍令狀?第二部分:為什么跟魯肅借船,而又不讓告訴周瑜?第三部分:為什么選擇大霧漫天的時候去取箭?為什么把船連起來,排成“一字兒”?為什么讓軍士擂鼓吶喊?為什么先船頭朝西后船頭朝東?……
(學生弄清這么多為什么后,學生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會有所領悟。)
4.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者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相機選擇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如“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教師在大家交流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把內容梳理清楚。)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知人心(板書:知人心)即對身邊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都了如指掌。
周瑜:諸葛亮對周瑜的險惡用心了然于胸。當周瑜提出請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時,他已看透了周瑜意欲加害的用心,因為十天無論如何也“造”不出十萬支箭。但他不動聲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軍令狀,周瑜大喜過望,以為陰謀得逞,實際上諸葛亮早有妙計在胸;他也清楚周瑜聰明過人,所以借船之事,不讓魯肅告訴周瑜。
魯肅:諸葛亮深知魯肅忠厚老實,因此特向他借船并且讓他保密。
曹操:諸葛亮也清楚曹操用兵謹慎小心,看不清虛實,絕不會輕易派兵出動,因而霧夜大張旗鼓佯攻曹營。
(2)有豐富的知識(板書:懂知識)
①當周瑜提出請他十天造十萬支箭時,他敢于立“三天交十萬支箭”的軍令狀,這是他知道第三天的四更時分一定有大霧(有天文方面的知識);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③箭取到手后,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要追也來不及了。(精通地理)
(3)有膽量(板書:有膽量)
面對強大的曹敵,諸葛亮敢帶著600個軍士親自去取箭。
以上這三方面都是草船借箭的原因,在這里我們不能不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產生敬佩之情。畫簡筆畫,即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課出現了四個主要人物,性格鮮明,語言各具特點。周瑜的陰險狡猾,諸葛亮的從容鎮定、胸有成竹,魯肅的忠厚老實,曹操的謹慎多疑,都體現得很充分。要通過朗讀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表現出來。
如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就很能反映兩人的個性特點和內心活動。要讀出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組合,把這一部分內容演一演。
6.復述課文。
本課故事性和趣味性很強,可按“思考·練習”第一題的要求首先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敘述順序。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練習。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讓學生通過合作復述、接龍復述等形式,練習復述課文。
7.課后作業。
課外讀一讀《三國演義》中跟本課有關的部分。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品味積累文章精美語言。
2、過程與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材簡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作者在選材上頗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了一個重大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有傳統在新的時代的得到了發揚光大。結合實際生活 ,體會身邊的親情,培養尊老愛幼的人文素養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
教學過程 :
一、 激情導入
二、 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 讀準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用一句話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能換個角度為本文再擬一個題目,并說說理由嗎?
三、 品味探究
(一) 朗讀鋪墊
1、指名學生范讀
2、學生自主評價,總結朗讀要領。
3、學生相互挑戰讀
4、教師范讀片段,學生評價。
(二) 學法指引
① 教師示范,提問題,學生解答
② 教師引導學法 “問題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學生分組探究學習
②全班集體交流
交流引導的重點:
A、理解主題,感悟親情
B、感悟積累精美語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
讀文章《三代》,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覺得自己應該怎樣做到尊老愛幼。
2、說說你知道的關于尊老愛幼的故事、成語、諺語、俗語、歌曲、詩歌、美文。
五、小結:
談談本節課學習的收獲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1、預習課文,理解詞語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準備珍珠鳥一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哪些小朋友家里養了小動物?誰來說說你和家中的小動物是怎樣相處的?
2、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只珍珠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珍珠鳥》,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誰嗎?
(馮驥才。)
馮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個畫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麗的畫。馮驥才也曾經養過鳥,他和鳥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呢?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
(表揚采用默讀方式的學生。)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三、質疑
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你覺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來。
(為什么這只怕人的鳥能和作者相處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意思?)
四、根據導讀交流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出示導讀要求:
認真讀讀課文,想一想,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從哪里體現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2、以學習小組的形式討論研究。
3、交流討論:
⑴ 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出有關語句,仔細體會交流,指導朗讀。
⑵ 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⑶ 從哪里體現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指導朗讀:
① 當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時,作者是怎樣照料它們的?
② 三個月后這一對珍珠鳥有了雛兒,作者對它更是疼愛有加,把它當作了一個活潑調皮的小孩,稱它“小家伙”。快速默讀課文,找找看,課文幾次出現了“小家伙”,哪些字詞體現了作者對這個小家伙的喜愛之情?
第一次:作者對它觀察仔細,“好肥”。
第二次:小鳥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而“我”不管它,不傷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點體會“摸、啄”。
第四次:小鳥對作者非常信賴,把他的肩頭當成最安全的地方。
4、課文讀到此時,看了這張人鳥相依圖,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時的內心感受和我們是一樣的: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舉出生活中“信賴創造美好的境界”這樣的例子來嗎?
五、作業
1、從以下題目中選擇一個寫一段話:
⑴ 溫暖舒適的巢。
⑵ 可愛的小紅嘴。
⑶ 淘氣的小家伙。
⑷ 人鳥相依圖。
2、這篇文章一個自然段就是一幅畫,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挑一個喜歡的自然段畫下來。
【板書】
珍珠鳥
怕人的鳥──親近人──信賴人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三篇】相關文章:
關于《觀潮》教學設計方案10-25
關于《離騷》教學設計方案10-31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8篇01-26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9篇01-18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7篇01-10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集錦六篇02-16
教學設計方案02-28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7篇02-14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10篇02-14
關于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五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