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下冊《彈力》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思想
彈力是力學常見三種性質力之一,也是后續摩擦力產生條件,所以本節課是全章的基礎內容之一。通過學習學生應該知道彈力是由于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知道壓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彈力,能準確畫出這些彈力的方向;知道彈力的大小與物體本身的性質、和形變量的大小有關,掌握胡克定律的.內容。
在教學設計中以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原則,通過觀察彈簧,彎曲的木棍,氣球,橡皮泥等,來認識形變以及形變的種類。著重在演示微小形變和判斷彈力方向。探究彈簧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需要實驗,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與處理得出胡克定律,探究過程設計簡單,快速可完成。再次讓學生體會用圖處理數據的好處。
二、學習任務分析
1.學生憑借生活經驗,已經知道彈力是一種與重力產生原因不同的力。本節課通過學生體驗形變;觀察并分析彈力的產生條件;分析彈力的方向;可以加深學生對彈力概念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例題點面接觸,面面接觸,點點接觸,知道分析彈力的方向的方法。通過學生對桿的練習,知道桿的彈力不一定沿著桿。
三、學習者分析
1.學生學完力和重力的概念,并且了解彈力的存在。強調受彈力的物體,原因是施力物體發生形變產生的。
2.胡克定律本身并不難掌握,但實際應用中學生往往容易誤將彈簧長度理解為形變量。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彈性形變和裂變。
知道什么是彈力,理解彈力產生的條件;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畫出不同情況下,上述彈力的方向。
知道常見的形變,能識別拉伸形變、壓縮形變、彎曲形變、扭轉形變。
通過實驗了解在彈性限度內形變量越大彈力越大;通過實驗得出彈簧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知道胡克定律;掌握運用胡克定律計算彈簧彈力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放大了的微小形變”,讓學生知道把微小變化量進行放大,是物理學中常用的方法。
在實驗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關系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學生體會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彈簧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待科學嚴謹、求實的態度。
五、教學準備
1.學生實驗器材:鉤碼、勁度系數不同的兩個輕彈簧、鐵架臺、米尺、鐵夾等。
2.演示器材:彈簧、木棍,氣球,玻璃瓶等。
3.視頻資料:蹦床,撐桿跳高等。
【八年級物理下冊《彈力》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學反思04-30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學反思5篇04-12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學計劃范文03-22
高中物理彈力的說課稿(精選6篇)05-19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口技》教學設計12-06
《春酒》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6
《春酒》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6
喂--出來 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6
《馬說》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06
《活板》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下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