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時間:2021-01-03 10:18:3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七年級《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七年級《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初步感知詩歌內容;通過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2、體會作者“為理想而奮斗”的思想情懷;理解作者所創設的詩歌意境,把握本詩主旨;

  3、深入詩歌意境,涵詠體會“山”和“海”的不同含義,體會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

  (二)能力目標:

  學生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讀中把握內容,感悟哲理,品味意蘊,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正確方法,激發學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奮斗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詩歌的總體形象,感悟詩歌的思想內容。

  2、理解“山”和“海”的深層含義。

  【學習方法】:誦讀法、引導法、探究法

  【教學用具】:投影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由提問法引入本課)同學們,你們爬過山嗎?當你歷盡艱難登上山頂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為什么呢?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當你懷著喜悅的心情登山山頂以為會看到滿目風光時,展現在你眼前的又是另一座更加巍峨更加險峻的高山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你是會繼續攀登高峰,還是打道回府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王家新的詩歌《在山的那邊》,看看這位多才的詩人是如何抉擇的。

  2、走進作者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縣。1978年入武漢大學中文系讀書。出版的詩集有《紀念》、《游動懸崖》等。《在山的那邊》是王家新在1979年寫的一首詩,當時他還是一個從邊遠山區來到大學校園不久的學生。《在山的那邊》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經驗,與他童年的挫折經驗以及在這種挫折中日見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關。

  3、探究學詩的方法。

  (1)了解詩歌的一般常識。

  詩歌,是與散文、小說、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偏重于抒情言志。飽含作者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含蓄,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一般分行排列。

  (2)方法探究

  學習詩歌,重在誦讀和品味。

  一要讀準字音;二要讀出節奏;三要讀出情感;四要讀懂內容。

  4、誦讀詩歌,進行多遍誦讀

  (1)給加點的字注音。

  (2)解釋詞語。

  (3)結合已學會的字音和詞語,自由放聲朗讀課文,熟悉文本,然后齊讀。

  5、教師范讀,在聽老師讀的過程中,同學們邊聽邊思考一下,這兩節的詩歌在讀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情感變化?(每次情感變化,都請一個同學起來范讀,然后全班齊讀)

  明確:第一節:疑惑、向往---半信半疑---充滿希望---失望---困惑

  第二節:堅決、肯定---興奮、驚喜

  6、根究探究出的情感齊讀全文。

  7、提問:山的那邊,究竟有什么呢?

  明確:小時候:媽媽說是海,我看到的是山

  長大后:用信念凝成的海。

  8、小時候的“山”和“海”與長大后的“山”和“海”意義一樣嗎?

  明確:小時候的“山”和“海”是現實的山和海,長大后的山代表著困難和挫折,海代表理想,而爬山則代表了克服困難和挫折的過程,這里用了象征的手法。

  9、小結:

  詩中的“山”象征著困難,“海”象征著理想,而不斷爬山意味著不懈的奮斗與努力,要實現理想就要堅持不懈地去奮斗。

  10、拓展延伸: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會有無數座山峰等著你征服或已經被你征服,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歌給你的啟示。

  11、最后,請同學們合上書本,讓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朗讀視頻,用心聆聽朗讀者的傾情演繹。

  12、在聽完李璇璇同學的朗誦之后,你們一定也心情澎湃,那么讓我們用最飽滿的熱情最后再朗讀一遍這篇文章,為這節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七年級《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品味詩歌語句的深層含義。

  2、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的哲理。

  【教學重點】

  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教學難點】

  對“山”與“海”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投影大山的畫面。找一位同學口頭描述怎樣才能看到海景。

  現在我們和山里的孩子一起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請打開課本。

  板書課題:

  在山的那邊

  二、檢查預習

  1、用“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連成一段話。

  2、抽同學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問:山那邊到底有什么?

  1、教師朗讀課文。

  2、配上音樂有感情地齊讀:

  朗讀指導:朗讀時語速與情感的關系,重讀與詞語意思的關系。

  朗讀要求:放聲朗讀,正確流利,充滿感情。

  達到效果:與詩人的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啟示。

  3、默讀詩歌,思考問題:

  ⑴ 第二節中,山還僅僅是山,海還僅僅是海嗎?

  提示:“山”象征困難,”海”象征理想。

  ⑵ 詩歌兩部分各寫什么內容?

  ⑶ 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只有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第一節:我的童年;我的向望和困惑。

  第二節:我長大后;拼搏和奮斗。

  四、研讀與賞析

  “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這種理想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1、請你把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找出來,細細品味。

  (自讀課文)

  揣摩詩歌語言的凝練而有豐富的內涵。

  (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老師引導)

  ⑴ “鐵青著臉”:擬人。顏色(表面);心情不好(實際)。

  ⑵ “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

  ⑶ “飄”:輕(意思);童年認識膚淺。

  ⑷“扎”:深(意思);不懈努力。

七年級《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3

  一、導入

  在遙遠偏僻的山區,在巍峨高峻的大山深處,有這樣一位少年,他從小隨父母輾轉了五六個地方,但是一直沒有走出山里。山外的世界如此精彩,對此他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于是面對無言的群山,他常常苦思冥想。“山那邊是什么呢?”想的久了,內心竟流淌出一首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在山的那邊》。這節課,我們一起隨同這位少年去尋找山那邊的世界。

  二、 讀詩訣竅

  師:1、學習詩歌,通常情況下訣竅有三。他們分別是:讀準字詞、讀出節奏、讀出感情。先來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請一位同學讀準詞語,注意加色字的讀音。其他同學注意聽讀,看看有沒有讀錯的地方。(生活動)這些詞語里面有個多音字:扎。誰知道扎的其他讀音。

  從檢查的結果來看,同學們預習得比較充分。只是,老師不知道,同學們對于整首詩歌,是否也能讀準呢?請一位同學為大家讀準詩歌。其他同學聽后評價。

  2、詩歌的節奏,一般是按音節或意義來劃分的。同學們先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詞,讀出節奏。(學生自由地、熱烈讀)讀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剛才大家的朗讀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下面檢查讀書效果。

  3、詩歌的朗讀除了要做到字音準確、流利富有節奏之外,關鍵還要讀出感情。想要讀出感情,就必須走進讀詩三境界。他們分別是讀懂詩歌、讀懂詩人、讀出自我。

  三、讀懂詩歌

  師:1、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呢? 海 (板書:海)

  2、這個結論如何得出來的?(PPT )

  3、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外,還有深層含義嗎?(山就像困難,海就像理想;山就是艱難險阻,還就是理想境界)(板書:艱難險阻、理想境界)

  4、詩人在登山尋海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

  四、 讀懂詩人

  師:詩人往往通過含蓄凝練的語言來表達這種強烈的情感。我們只有品味語言,才能和詩人產生共鳴。下面請同學們精讀詩歌,圈點勾畫,畫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談談理解。可以從關鍵詞、修辭手法等方面入手。

  (學生邊默讀邊思考,有所得之后要求小組內部交流)

  請同學們一起交流自己的發現,邊讀邊回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看看誰的眼睛最敏銳。

  穿插: 1、 (對比品讀)(PPT)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

  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是的,我曾失望過

  當我爬上那誘惑著我的山頂

  但我又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比較閱讀,學生談體會)

  2、 分聲部讀(PPT)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合)

  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女)

  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男)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合)

  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女)

  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男)

  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合)

  師:同學們聲音洪亮,慷慨激昂,讀出了對理想的渴望,讀出了昂揚,讀出了堅定、喜悅。

  理想的實現讓詩人振奮、慷慨,但是我們同樣不能忘記詩人第一次尋海的失敗。這一節的語言同樣精彩。請同學們繼續談談自己喜歡的詩句。

  3、個人品讀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師指導朗讀,重點讓學生談談,然后邊體會邊朗讀。朗讀時語速放慢,聲調延長,體現出挫折感)

  3、 全體品讀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山那邊是什么呢?

  媽媽給我說過:海

  哦,山那邊是海嗎?

  “癡想”原意是發呆的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而向往外面的世界。

  師:說幾個與癡有關的成語或詞句:如癡如醉、癡心不改、情不自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借著“癡想”, 讓學生梳理詩人在尋海過程中的心情變化。

  4、 師生合作朗讀

  王家新對于詩歌——這片海就是這般癡迷。(出示PPT,生讀:大概在上初三時吧——我忽然很沖動地對父親講:“爸爸,我要寫詩!”父親不相信似的看著我,并笑了起來:“你要寫詩?詩歌要有意境!”什么是“意境”,他沒有告訴我,我也不好意思再問… …從此我便經常琢磨什么是詩的“意境” … …我就這樣默默地琢磨著,直到上高中后,我心里才被喚起一種真正的詩的覺醒 … …我經常獨自在周末回家(平時住校)的山區公路上大聲讀詩。我并不知道馮至是誰,我只是偷偷地讀著,讀得渾身戰栗,還要去讀!

  ……

  正是這種強烈的、不為人知的愛,伴隨著我的高中時代,伴隨我在“文革”結束后考上了大學,從此告別了家鄉,走上了人生和文學的長途 ——王家新《從前有個少年》

  師:“我只是偷偷地讀著,讀得渾身戰栗,還要去讀!”詩人這份執著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想邀請一位同學和我一起朗讀第一節,感受字里行間這位少年的內心渴望。(師生配樂合作朗讀)同學們也被打動了,是嗎?也想再次走進少年王家新的內心世界?

  5、 變式朗讀

  那么請同學們進行變式朗讀(PPT)

  (旁白)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我) ——山那邊是什么呢?(全體重復讀)

  (旁白)媽媽給我說過:(媽媽)海

  (我) 哦,山那邊是海嗎?

  (旁白)于是,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

  (旁白)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

  (旁白)可是,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

  (我)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小組內部練習,之后小組展示,全班展示。

  六、讀出自我

  師:在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我聽出了少年王家新對于海的渴望,體會到了他登山之后未見海的那份沮喪。同學們是否由此想到了自己的生活?(PPT)在成長的歷程中,你一定也遇到過許多山峰,你征服了嗎?如何征服的?請說出自己的體驗。

  例如:數學難題對于我來說,就是橫亙于我面前的大山。我愈挫愈勇,毫不放棄,終于攻克了它。回顧所學的知識,我找出和它有關聯的`公式,不斷演算,不斷想之前相類似的題型,終于做出來了。(學游泳、跑步、學書法、練鋼琴等)

  師小結:是啊,理想就是海,困難就是山,要想看海,必須爬山。

  五、 結束語

  師:詩中的少年早已走出深山,見到了山那邊的世界,成長為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教室里的你們,也會長大。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機遇,有挑戰;有崇山峻嶺,也有激流險灘;有陽光雨露,也有風霜陰霾。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正如王家新所說:只要沿著江河走,就一定能發現大海。這時候,它將(學生齊誦)“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希望同學們堅定信念,勇攀高峰。

  教學反思:

  市課賽漸行漸遠了,現在的我再來回想當時當境,恍惚一切都在眼前。又看到了自己困頓的模樣,又暖暖的感受到張主任等專家老師的諄諄教導……心里依然感觸頗深。

  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再結合著張主任上傳的“20xx年初中語文優質課評選總結”的文件,真切感覺到自己的課與優質課之間的距離。這種距離里面包含:

  1、 教師素質之間的差距

  要想讓學生具備較高的語文素養,教師就必須首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在這方面,我過于遜色。尤其是我的學識過于淺薄、過渡語言過于蒼白、板書設計過于呆板。正是因為個人素質的低下,才使得自己的課沒有深度、新意。這是我成績差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2、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運用還存在差距

  授課之前,反復告訴自己一定要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運用。講課的時候,也是這樣做的。可是當面對學生的沉悶現場,當學生的回答達不到自己的預期時,沒有臨場經驗的自己就慌了。于是為了打破課堂的沉悶,話不自覺地多了起來。于是預設的“自主、合作、探究”漸漸演變成老師的“獨臺戲”了。

  行文至此,回想個中細節,更多的卻是感動。又想起了剛剛講完課之后的心聲:磨課領導貌似冰霜,實則如春陽般普照大地。磨課老師眼睛雪亮,實則促你置之死地而后生。

  點點滴滴,莫能忘記!現在想來,我是個富足的人,即使成績不佳。

  少年王家新癡迷于山外的世界,自己何嘗不想多加歷練?讀書是一種陶醉,歷練也是一種提升。可是沒有經歷何來鍛煉?沒有鍛煉何談提升?成功固然皆大歡喜,失敗之后的反思不也是提升的應有之義嗎?穿過歷史的云煙,我發現許許多多或著名或平凡或大或小的人物,他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即使摔得頭破血流也要匍匐前行!

【七年級《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在山的那邊 教學設計12-06

教學設計《在山的那邊》(通用13篇)06-01

在山的那邊課件內容08-05

山的那邊作文05-18

山的那邊作文12-31

《在山的那邊》ABC測試卷參考07-25

山這邊山那邊隨筆06-30

山的那邊是海作文05-07

《在山的那邊》400字讀后感范文5篇04-19

山的那邊作文(精選15篇)04-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欧美亚洲综合久久 | 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中文一区二区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 | 中国最大偷窥在线 | 同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