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時間:2025-02-08 17:19:46 林惜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1

  課題: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內容:P4及練習一第3、4、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活動中認識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學難點: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學準備:

  師:米尺、一支鉛筆、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長的繩子、學生尺、鉛筆。 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用米尺完成對物體的測量,掌握測量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厘米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你能用你手上的學生尺量出數學書的長是多少厘米嗎? 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們教室的長,你覺得合適嗎?(不合適)為什么? 教師指出:量教師的長、操場的長等比較長的物體時一般用米尺。這節課,我們繼續認識比厘米長的長度單位“米”。(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1、認識米尺。

  請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來量一量我們教室黑板的長度,哪位同學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學生舉手,教師讓一位手拿30厘米長的尺子的女生來量黑板的長,要求其他學生注意看著。女生拿著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個記號再往下量,并口算著: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來越慢,最后停了下來。) 說一說有什么感受?(讓學生說。)這樣一小節一小節地量,太麻煩了,拿老師的這把尺子(教師出示米尺)試試,指名上臺量一量。師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長。教師指出:剛才我們用的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板書:1米)

  (1)橫向、縱向建立1米的表象 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教師說明量比較短的物體,我們可以用“厘米”作單位,用我們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較長的物體,用“厘米”作單位就麻煩了,這時我們可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m”表示。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學生練習實際生活想一想、說一說) 2、觀察刻度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數一數,0~10表示從0到10是10厘米,接著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幾個10厘米?(10個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數,1米里面有幾個l厘米? (100個) 讓學生數并作答。(板書:1米=100厘米)

  3、量出長繩。拿出準備好的長繩,量出1米。(注意:量時刻度O對準繩子的左端。) 學生分小組合作量,交流反饋,接著量2米、3米……

  4、估量。把繩子放下,把手張開比劃1米的長度,看誰估的準。 教師指出:通常情況下,我們不可能隨身攜帶尺子,當我們要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時,我們可以用身體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積累運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教師出示一支鉛筆。)這支鉛筆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厘米?大約幾支長1米? 一根筷子大約長多少厘米?大約幾根長1米?同桌合作進行測量和估算。(由于鉛筆和筷子的規格不同,在學生測量時建議學生取整厘米數。)

  2、估一估。(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多媒體課件演示:跳繩,小貓,長椅。)先估量,再在合適答案后的口里打“√”,說說理由。

  3、操作性練習。

  (l)認識卷尺和皮尺。

  我們可以用卷尺和皮尺來量身高。 教師出示卷尺和皮尺。學生認識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

  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長和身高。

  分小組合作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后進行匯報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墻壁的長等。)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么長度單位米?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通常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時用它作單位? 小結: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把我們的兩只手張開,大約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長度是1米的物品,下課后帶著發現的眼睛去找找它們吧!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2

  【學習目標】

  1、 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在建立1米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估算物體長度的意識。

  4、 通過測量、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感知1米的實際長度,形成1米的長度觀念,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5、培養學生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感受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師: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測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身高是多少?(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時候都用到了一個字“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米(板書課題)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自測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來自于生活。

  二、探究體驗。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估計)。

  再估計一下,從地面到你身體的哪個部位大約是1米呢,(并貼上標簽),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還是不到1米?

  師:大家都想估計,那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啟發:指著拉開的綢帶,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那請小朋友用你們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確的結果。

  這樣測量你感覺怎么樣?(很麻煩)

  師:看來同學們如果用自己的尺子來量很麻煩。那誰有更好的辦法呢?(做一把更長的尺子)大家真聰明,能想出這么多的好辦法。老師這里有一個好寶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綢帶的長,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設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為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圖)這就是米尺的縮小圖,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數字不同,刻度線不同)

  (2)請一位學生拿自己的尺子來量一量老師的米尺上從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長?(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現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3、用米尺量。

  (1)談話:怎樣用米尺量出剛才綢帶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誰來試一試?指名量出1米的綢帶。你是怎么量的。

  小結: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課件演示)

  (2)提問:王老師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3)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你們剛才在自己身上估計的1米

  對不對?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標簽帖正確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長?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多還是少?多幾厘米?

  (4)談話:同學們現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問: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邊

  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并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三、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 ,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牌大約有3人。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小組活動。組織交流。

  3、小朋友現在已經知道1米的大概長度,老師站在這里,誰能上來找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找到這樣的位置嗎?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后成一個半徑是米的圓。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教材第七頁至第八頁例三和例四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南寧市外環線6千米的含義,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從某路口到南寧外環線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從某路口到那里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

  生:想

  師:從某路口到某處就是1千米,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第一題和第四題。

  2、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二題

  (2)補充題(略)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4

  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

  2.能力目標:會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作圖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會用刻度尺量線段的長。

  教學難點:

  會畫一條指定長度的線段。

  教具準備: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索學習。

  (一)出示主題圖: 這是一條線段,誰能說說你看到的線段是什么樣的?學生觀察說一說。

  (二)你能量出這條線段的長度嗎?這條線段長多少厘米?測量線段長度時,要注意什么?

  (三)你會畫一條線段嗎?

  1.讓學生動手在練習本上畫線段。

  2.畫一條7厘米長的線段。

  3.評判學生所畫的線段,讓學生說說誰畫的好,好在哪?是怎樣畫的?

  4.能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嗎?學生試畫,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畫的?

  5.小結:畫線段時,要注意從0刻度開始畫起,是幾厘米就畫到幾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二、鞏固練習

  量一量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課后反思:

  學生對于線段的理解個別學生還不是很到位,有的學生對于當線段斜著放的時候不知道怎么去判斷,也就是學生對于線段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還需要進一步的理解,在練習課上教師要加強訓練與指導。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5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

  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繩子、學生尺、等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引起認知沖突請學生用厘米量黑板。(課獨自探索,也可與他人合作)

  認識米

  提問:這樣測量你感覺怎樣?(麻煩)

  要想方便的測量就要認識另外一種尺子米尺。

  介紹米尺

  展示米尺,告訴學生從1100厘米著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獲蔣兩臂張開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測量1米的繩子長是多少厘米?

  匯報方法(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實踐活動

  測一測,你跳遠的距離是多少米?

  四人一組,分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學監督幫助。

  量一量:黑板長、寬,教室長、寬及教室門的高和寬。

  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1、小華用一根3米長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繩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課樹干周圍有多長。想一想,應該怎樣量?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1米到底有多長?怎樣估測物體的長度?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較長距離,并親身體驗步測的過程。

  2.會選擇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估算一段路程的長度。

  3.感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提高自身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重點:

  感知10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熟練進行估算10米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比一比1米多長。目測教室的長和黑板的長,并估算它們的長度。

  二、新授:

  感受10米有多長。

  (1)師生一起去操場,用皮尺測量出10米長的一段距離。要注意對學生的測量方式進行指導。

  (2)感知10米有多長。通過多種方式豐富學生對10米長度的體驗。

  ①可以讓學生并排站在一起,看看10米長的.距離可以站多少名學生。

  ②再讓每個學生走一走,看走10米長的距離需要幾步。

  ③讓學生觀察周圍環境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一段距離大約是10米。

  三、測量操場的周長。

  1.指導學生分組并決定測量方法。如,可用皮尺量,可以步測,也可以先量出一段繩子的長度,再用繩子量等。

  2.交流測量的方法和結果。重點讓學生交流自己小組的測量方法、過程及測量的結果。

  3.結合測量的結果,討論哪種測量方法更好一些。使學生了解到用皮尺測量既方便又準確。

  四、做一做:

  課本62頁的做一做。

  第1題:提出活動要求并指導計算方法。讓學生實際多走幾次,求出平均值。

  第2題:利用第1題的結果,讓學生根據走的時間估算操場一周的長,然后與實際測量的結果進行比較。

  五、作業:

  課本第62頁的第3題。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7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鞏固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能力點:

  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

  認真細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量整厘米上的線段,學會畫整厘米長的線段。

  教學難點:

  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實物、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這單元我們學了什么?小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學生匯報整理的結果。

  誰能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1米呢?我們身邊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什么是線段?估測線段的長度。

  三、拓展運用

  1.拿一張紙條,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組合作量鉛筆、本子、墨水瓶、成員的身高、課桌。

  3.練習一第6題。先估測一下所量物體有幾個小方塊長,再用小方塊實際測量一下,然后將估測與實測的'結果對比,修正自己的估測策略。

  4.練習一的8題。先估計每條邊的長,再實際測量,交流測量的方法。

  5.第9題,學生動手試一試,再計算,說明計算的方法。

  6.第10題,先估計,再量一量。

  開放題:

  1.數線段。

  2.小紅離學校有三條路可走,走哪條路最近?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8

  第二課時

  分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4—第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了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生:……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1、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4、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5、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五、鞏固發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解決,練習以米為單位的路程相加,認識米和千米之間的轉化,復習組合問題。

  2、在問題解決中養成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

  3、通過問題解決,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米和千米之間的'轉化。

  教學難點:

  有序地設計出所有的方案,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教學準備:地圖練習紙、彩筆、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談話導入

  2、播放視頻

  (二)探究新知

  任務卡1:說出從雷峰塔出發到博物館,有多少種不同走法?

  1、出示任務卡

  1)找出數學信息

  2)學生繪圖

  3)交流反饋

  2、探討方案

  1)學生討論

  2)交流反饋

  3)方案的比較

  4)討論更簡便的方法

  板書:3×2。

  板書:2+2+2

  5)延伸:再添上一條D路線

  6)小結

  (三)鞏固練習

  任務卡2:請你搭乘出租車,快速到達博物館,取得寶箱鑰匙。車費共11元。

  起步價夠不夠

  1)出示出租車

  2)找出數學信息

  3)集體討論

  4)師示范解答a1(板書)

  a1:810+700+660+500+790=3460(m) 或810+700+660+500+790=3460(m)

  3460m=3km460m,3km=3000m

  3km460m>3km ,3460m〉3000m

  答:這種方案坐出租車起步價不夠。

  5)學生分組完成1條路線

  6)交流反饋

  7)小結

  (四)課堂總結

  你有什么收獲

  (五)思維延伸

  出示任務卡3:

  1、請你設計一條最佳路線。

  2、計算出租車費,越便宜越好。

  3、兩人合作完成。

  祝你好運!

  1、同桌合作

  2、集體交流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量比較短、小的物體,我們可以用厘米作單位,但要量教室、操場這些大的物體,還用厘米作單位,這就太麻煩了,這時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米。(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認識長度單位“米”。

  說明:在測量比較長的物體時,通常用米做單位。

  (1)出示米尺。

  介紹:這就是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

  (2)請學生將一米長的繩子去量一量課桌的`長、自己的身高以及鉛筆的長度,進一步加深1米的`實際長度。

  (3)出示米尺,觀察刻度。

  A、數一數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B、提問:1米是多少厘米?

  C、說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D、學生齊讀兩遍。

  2、教學課本第53頁“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第1題。

  (2)請學生用米尺去量一量黑板的長,注意在量的時候:應從物體的端點開始,一直量到另一個端點,尺子要擺平,這樣才能量出長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長。

  (4)出示“試一試”第2題,先估計,再量一量。

  A、先請學生估計它們的長度是多少米。

  B、再請學生量一量,檢查自己所估計的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請學生張開雙臂,比劃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填寫。

  (2)集體訂正,對于有錯的題目與實際事物相聯系說明。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學生填寫,提醒:看清單位名稱。

  (2)集體訂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分小組分別完成下面的活動。

  (2)提醒注意測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口答,并說明原因,

  (2)提問:如果這輛車高5米,能通過嗎?為什么?如果一座橋高3米,而一艘輪船高4米,能順利通過嗎?為什么?

  四、總結

  今天認識了什么長度單位?它有多長?用雙手比劃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時用米做單位。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 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在實踐活動中掌握1 千米的測量方法。

  2.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初 步的空間觀察,實際估測和數學表達能力,發 展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實 踐,應用于生活實踐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好!老師發現我們三(2)班的 同學身材普遍較高,有的同學都趕上管老師 高了。你們看看管老師身高是多少呢?

  師生交流。(略)

  師:你能把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從大到 小有序地說一說嗎?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厘米大約有多長呢?學生比畫。

  師:如果測量1 支鋼筆的長度,你想使用 什么長度單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單位。

  師:那測量1 枚硬幣的厚度,你想使用什 么長度單位? 生:用毫米這一長度單位。

  師:能用分米作單位測量教室的長度嗎? 你想用什么作單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單位更合適。

  師:那如果測量淮安到北京的距離,用什 么作單位比較合適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來測量,因為如果還用 厘米或米作單位就太麻煩了。

  師:測量較長距離的長度,已經學過的長 度單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長度單位, 這個單位就是剛才同學們所說的千米。(板 書: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1 千米有多長?

  生2:1 千米等于多少米?

  師:什么情況下用千米作單位呢?1 千米 有多長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這個 長度單位。(板書:千米的認識)

  【評析:通過師生身材高度的比較與猜測 的'交談,幫助學生回顧和整理已經學過的長 度單位,既自然真切,又簡短扼要,同時誘導 出測量淮安與北京距離的現實需要與已學長 度單位不夠用的認知矛盾。這就使得新知的 導出具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營造了熟悉的 生活情境,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二是順接于已 有認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學習乃是現實 生活的需要。】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踐、操作和推算,讓學生體驗、聯想,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三)情感與態度

  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學重點:

  1、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2、熟記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并進行初步的應用。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長的'觀念。

  課前活動:

  1、請學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記錄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數。(一步大約是半米,100米大約走200步)。

  2、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內從哪兒到哪兒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從學校大門一直到南墻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00米。)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軟尺。

  教學過程 :

  一、多元復習、 需求導入

  (一)多元復習

  1、同學們! 你們知道自己的課桌有多高嗎?先估計一下,再用軟尺測量。

  2、咱們上課的教室有多高呀?誰來估計一下

  3、大家在回答問題時,用到了兩個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字母表示嗎?

  板書:米m,厘米cm

  (二)需求導入

  1、(出示圖片)北京到天津的距離能用米和厘米作單位嗎?用厘米做單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單位是120000米。

  2、讀一讀,說說讀這兩個數時的感受。

  (預設:不會讀、數太大了)

  3、誰能換一個單位表示?讀一讀,說一說感受。

  (120千米,數比較小,讀起來容易。)

  (預設1:能,可以換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

  (預設2:不能,不知道。引導: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

  二、利用體驗、認識千米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千米也是國際通用的長度單位,你們知道它還叫什么嗎?會用字母表示嗎?

  板書: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應用

  同學們說一說在哪兒見過或聽過千米這個長度單位?

【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米用米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認識米,用米量》教學反思10-29

《認識米用米量》說課稿10-26

認識米用米量的教案10-24

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用米量》作業設計09-15

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用米量優秀教案07-31

《認識米》教學設計06-20

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8-20

“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6-28

認識米教學設計11-18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11-0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9999国产精品 |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k精品66 | 天天综合网久久久 | 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高清 |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