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13 19:25:20 煒亮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誦本詞;

  2、體會作者借懷古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3、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誦本詞,并體會詞人借懷古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難點

  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課時

  一節課

  教學方法

  朗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部《三國演義》,展示了無數的英雄豪杰,當我們回首這些千古英雄時,一定有許多的感慨涌上心頭,豪放派詞人蘇軾在緬懷這些英雄時抒發了怎樣的豪情斗志呢?今天,讓我們踏著音樂,走進三國,走進赤壁,走進《念奴嬌赤壁懷古》。(用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伴奏,作為背景音樂,創設情境)

  二、生生對話,了解作者

  1、回憶作者,指生回憶作者,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2、簡介背景: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這時蘇軾年已四十七,事業無成,政治失意,借懷古以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老師總結,點擊幻燈片,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感情)

  三、朗誦課文,生生對話

  1、欣賞課文朗誦:注意朗誦的語氣。(結合視頻,配樂朗誦,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感受,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2、學生自由朗誦,指三名學生朗誦,后全班齊讀。(學生朗誦,配以背景音樂,創設情境,有種美感。)

  四、檢查預習,疏通詞意。(指生說詞意,教師總結。)

  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2、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五、賞析詞意,師生對話

  (一)朗誦并思考:齊讀上闋,思索:

  1、在上闋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又由景想到了什么?

  2、“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痹谠~的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二)朗誦下闋,思考問題:

  由赤壁的景,作者憶到了周瑜,那么下闋塑造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儒雅,指揮若定,泰然自得,風流倜儻)

  六、合作探究,師生對話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可懷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蘇軾為什么獨想起周瑜?(學生討論,交流意見。用周瑜和蘇軾的資料對比,學生理解起來更清晰,更直觀。)

  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中取得勝利,成為英雄,而自己已年將半百,卻被貶謫,功業無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發仰慕之情呢?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邁心情和迫切建功立業思想的表現。蘇軾對周瑜“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七、拓展延伸,對話自我

  本詞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說說其“豪放”表現在哪些方面?(結合戲曲來體會教師播放京劇版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生欣賞、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豪放派詞的風格。)

  八、課堂小結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為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熔為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

  九、課堂練習

  默寫句子:

  本詞的過渡句是

  直接寫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課后作業:

  周瑜是戰場上的英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是文壇上的英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都有建樹頭上戴著“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學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數億人的溫飽。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樣的?請以“英雄”為題,寫一篇300字的隨筆。(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樣的人被稱為英雄,提升自我。)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蘇軾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具體鑒賞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初步比較豪放詞、婉約詞的不同藝術風格。

  2、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養學生懂得對比閱讀、實現拓展遷移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豪放風格的具體體現。

  2、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對比閱讀法、反復誦讀法。

  四、教學設備

  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音像,以《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是什么歌嗎?它是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三國時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讓人們景仰不已,有一年蘇軾到黃州,游覽了赤鼻磯,由此聯想到三國鏖戰的古戰場赤壁,寫下了讓人們傳誦至今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好,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他的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的118頁。

  二、詩詞鑒賞:

  (一)簡介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

  對于蘇軾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吧。

  多媒體顯示資料: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時杰出文學家、書畫家、政治家。他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之一;為著名詩人,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并稱“蘇黃”;為杰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同杰出詞人辛棄疾并稱“蘇辛”,對后世產生了很大影響。著有《東坡全集》。

  看一下題目——念奴嬌·赤壁懷古——哪一個是詞牌(念奴嬌),同學們知道它的來歷嗎?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高亢悅耳,據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這個詞牌就是為了紀念她而創立的。

  詞題——赤壁懷古——已經點明了寫作背景:游赤壁(寫景)懷古(詠史、抒情)。

  同學們再看一下課本中注釋的寫作背景,宋神宗元豐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寫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元豐5年,蘇軾已經47歲了,他游覽了黃州赤壁,寫下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時還是在他失意時所作?——失意時——同學們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作品:

  1、范讀(多媒體播放朗讀音頻);

  2、齊讀(同學們朗讀時要能夠體現豪放風格,讀出感情來)。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把握:詞的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內容?

  上闋:描繪赤壁的景色。

  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2、賞析:

  (1)上闋賞析:

  ★赤壁的景色是怎樣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詞句)作者首先從大處著筆,總寫登高遠眺的所見所感!奈煌瑢W來解釋這句詞的意思?——(參考)滾滾長江,浩浩蕩蕩,永不停息地向東奔流;千百年來,多少的風流人物,就像東流的江水,隨著時光,一去不復返了。——此處把江山和人物合寫,創造了一個雄渾曠遠、豪邁深沉的意境。蘇軾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夠寫得出來。他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很自然地想起這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國演義》片頭曲,(多媒體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一句的音像。)——哪個地方有區別?——英雄人物、風流人物。(提問解釋)

  英雄人物:才能勇武過人的人。

  風流人物:有功績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

  分析“風流人物”(拿“風流人物”與“英雄人物”作比較,拿蘇詞“風流人物”與毛詩的“風流人物”作比較,分析“風流人物”的內涵。)

  ★詞作哪句點出懷古的內容?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分析詞句)西邊的舊時營壘,是令周瑜一戰成名的赤壁大戰的古戰場。

  ——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蘇軾游的是赤鼻磯,在湖北黃岡,而赤壁之戰的赤壁,是在現在的湖北赤壁市!皇钦娉啾,還懷想什么古人呀,這不有點做作嗎?

  ——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說是“人道是”,特意說明“是人們說”,而不是“我以為”。蘇軾僅是借此抒發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不能,因為“郎”字給人家一種年輕的感覺,特別年輕瀟灑!蠹以傧胂,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赤壁在赤壁之戰之前聞名嗎,周瑜在赤壁之戰之前聞名嗎?——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反過來說,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古戰場的險要形勢是怎樣的?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詞人可能聯想到哪些豪杰?

 、(險要形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動詞?——穿、拍、卷。——哪位同學分析一下這些動詞的表達效果?

  “穿”字寫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險峻地勢!絼蓦U峻

  “拍”字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蘩梭@險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氣勢!疀坝颗炫

 、(目的)為英雄人物的出場作鋪墊。

 、(豪杰)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知人善用的劉備、足智多謀的周瑜……

  三亂石穿空一橫槊賦詩的曹操

  人國(山勢險峻) 江 時 馳馬射虎的孫權

  道周驚濤拍岸 山 多 隆中定策的諸葛亮

  是郎(巨浪驚險) 如 少 知人善用的劉備

  赤卷起千堆雪畫 豪 足智多謀的周瑜

  壁(江水洶涌澎湃) 杰 ……

  上闋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寫景的作用是什么?

  景為人物作鋪墊

  【小結】景←────────→人

  面對此景多感慨

  再齊讀上闋,體會一下。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3

  教學設想

  引導學生分析鑒賞《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對課文的朗讀、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釋、敘情形、議特點等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對宋詞的閱讀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創作風格及豪放詞的特點。

  能力目標:

  (1)抓關鍵語句,提高學生鑒賞和評價的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3)在理解詞的內容的基礎上誦讀和背誦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在詞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詞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審美目標:領悟、感受到蘇詞豪放曠達的特點并作出簡評。

  教學重點

  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念奴嬌&8226;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充滿魅力的時代,其中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勢,而且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時光雖然過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為赤壁之戰所激動的人,一旦來到赤壁,當年火光沖天、到處喊殺聲的情形仿佛又縈繞于腦海

  赤壁之戰八百年后,一位偉大的文壇泰斗來到赤壁,寫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戰一樣流傳千古的偉大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位偉大人物就是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歷來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到湖北黃州期間所寫,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詩歌的學習,關鍵在于品味出詩歌之美最根本的'辦法是讀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二、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出激情滿懷、壯志豪情的氣勢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三、朗讀課文,學生整體把握全詞內容

  看注釋,敘情形:長江向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軍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祖國的江山如畫,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健、英氣勃發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神游于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上闕:描寫了赤壁奇景

  下闋:懷念周瑜,抒發感慨

  四、品讀重點語句,探究有關問題: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大”有氣勢“淘”淘汰、湮沒

  風流人物無數出色的人才

  (解讀:人類歷史如長江一樣滾滾東流,無數風流人物被湮沒在歷史洪流中能被后人們記憶的又有幾個呢?)

  2、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點?如何描寫的?

  明確:氣勢磅礴

 。▉y石)穿空險峻雄偉

  (驚濤)拍(岸)——巨浪沖擊巖石

  卷起千堆雪聲勢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這幾句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手法描寫赤壁雄偉壯麗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寫,顯得氣勢豪邁。

  3、可懷念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單單懷念周瑜?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組討論

  明確:小喬初嫁了美女配英雄,瀟灑的風姿

  雄姿英發英俊瀟灑,有氣魄

  羽扇綸巾儒雅的將軍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大智大勇(曹操70萬大軍瞬間就被周瑜給消滅了)

  周瑜當時可真是個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

  4、為什么把周瑜放到這樣一個景色中去?

  襯托英雄氣概、英雄風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討論:三國時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詞人為什么單單懷念周瑜?

  參考:

 、俳üδ挲g

  蘇軾四十多歲 團練副使 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34歲就建立功勛

 、跈C遇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碰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孫權識人才,重用了周瑜

 、鄢啾谥畱鹬兄饕巧侵荑ぃù蠖级酱笤獛洠

 、苡⑿巯в⑿

  蘇軾:“知音如周瑜”有人說周瑜心胸狹窄,那是羅貫中給他“演義”的,目的為了襯托諸葛亮蘇東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

  6、抒發什么感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擠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難以實現。

  感惆悵失意

  7、但文章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就不是蘇軾了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明確:人生如夢,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盡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應該僅僅是自己,而應該是千古不變的江月,就把這杯酒敬給了千古不變的江月。

  應該說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就叫做人生短暫,江月永恒,壯志難酬,豪情長存。

  五、歸納:

  1、總結主旨: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2、怎樣正確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

  六、評價《赤壁懷古》的藝術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味豪放派詞人蘇軾詞作的整體風格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于傳統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定的宮調、音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七、拓展加深,布置課后作業

  課外查閱一些資料,思考比較《江城子·記夢》和《赤壁懷古》的異同,就其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作短評。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4

  一、導入

  下面開始上課

  古之文人雅士,每當登高望遠,必有所觸動;每臨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湖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由此而形成了中國古代詩詞王國里的一道風景——懷古詩詞。

  宋代文人蘇東坡來到黃州的赤壁,不禁觸景生情,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詞。

  請大家齊讀題目(教師板書題目)

  二、環節

 。ㄒ唬┙榻B作者及創作背景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除了這些,對蘇軾你們還有怎樣的了解呢?

  學生1: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官放逐,在宋神宗時期曾受重用,但后來因新舊黨爭,屢遭貶謫。

  師:回答的非常好,你的介紹正交代了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的確,這首詞正是于宋神宗元豐五年,詞人在被貶謫到黃州時期所作。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像蘇軾這樣志存高遠的人多次被貶謫之后,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生1:失意的

  生2:悲痛的

  生3:既悲傷又豁達的

 。ㄔ诘紫聭图纯桑

  師:對,就是在這種復雜的心情下,這首詞應景而生。

  下面就和老師一起走入全詞。

  (二)自由朗讀,感知全文

  “三分詩,七分讀”,下面請大家端正坐姿,把書立起來,大聲朗讀全詞,注意字音和停頓,思考詞的上闕寫了什么內容?

  生朗讀全文(一帶而過)

  師:詞的上闕寫的是?

  生齊應和:景

  教師板書:景

  師:很好,那這些景給了你什么感受呢?

  生1:壯觀的

  生2:有氣勢的

  生3:恢宏的

 。ㄔ诘紫聭图纯桑

  師:那我們可以將上闕概括為“繪壯景”(教師板書)

  下面老師找一位同學朗讀上闕,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作者描繪了赤壁的哪些景觀呢?這些景物又有怎樣的特點呢?

  生1朗讀上闕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師:讀的很流利,但是在氣勢上稍微弱了些,一會兒我們在理解完上闕的內容后,老師相信你能讀的'更好。

  詞的上片都描繪了哪些景觀呢?

  生在底下分別應和:大江、故壘、亂石、驚濤、千堆雪。

  師:準確,作者抓住了懸崖、陡壁、怒江、波濤這些可視性極強而又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

  先來看看首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家有沒有聯想到《三國演義》中的那首卷簾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那么本首詞中的“浪”指的是什么呢?

  生:浪花(應和)

  師:是的,的確有浪花的意思。聯系下面的話“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再想一想,它有沒有更深層次的意思?

  生2:指時光

  師:為什么?

  生2:因為這里是運用比喻的修辭,把浪花的流動比喻為時光的流逝。

  師:分析的非常好,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這個“淘”字。這個字用的好不好?哪里好?誰來說說?

  生3:“淘”字前后分別連接大江和風流人物,有很好的銜接作用。

  師:你是想說淘字將寫景和寫人相融合,對嗎?(對)

  一個“淘”字,不僅寫出了長江的奔流之勢,更道出了歷史的演變。

  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故事,此時就如同電影般呈現在我們面前。

  再看“千古風流人物”,毛澤東曾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生跟隨應和)。那么你們是如何理解“風流人物”的呢?

  生1:應該是“英雄人物”

  師:嗯,有這方面的意思,但是還是有區別的,一會兒我們就會在后面找到答案。

  其他人有不同意見嗎?

  生2:是花花公子(大家笑)

  師:大家說對嗎?(不對)

  這里大家一定不要把“風流”的古今含義混淆了。古義是指有功績杰出的,今義才加入了男女情愛方面的風流之義。

  “英雄人物”和“風流人物”都指能文能武的才華之人,但是在蘇軾的內心當中卻是不相同的,究竟有怎樣的不同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里就把前三句具體化了,我們分別來看看。

  1、大江具體化為(故壘)

  2、千古具體化為(三國)

  3、風流人物具體到了(周瑜)身上

 。▽W生齊應和)

  那么如果說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里就是(小場景、近景)

  大家再來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換成“周瑜赤壁”

  生2應和:不能

  師:為什么?

  生2: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ㄉ3在底下說武大郎也是郎)大家笑

  師:武大郎那單純只是他的名字而已呀,和這里可是完全不同的

  “郎”字這里指的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帥哥”,是當時女子心目中的男神級人物。

  據史書記載,周瑜當時風姿儒雅,被江東人成為“美周郎”,后人有詩曰“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就是指每有宴飲,陪宴撫琴的歌女們為了讓周瑜看她一眼,就常常故意彈錯(所以說,滿滿的都是套路)

  由此我們來看,周瑜這樣年輕有為,是東吳的大都督,又這樣的會享受生活,這樣的人不就恰恰是我們所說的“風流人物”嗎?

  那么這樣的風流人物是如何登場的呢?我們一起看看蘇軾是如何安排的呢?

 。ā皝y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學生應和即可)(教師板書)

  師:這三句分別是從什么角度敘述的呢?

  生1:“亂石穿空”從形狀的角度寫出了石頭的奇形怪狀和山崖的陡峭。

  師:很好,“亂”字寫出了群峰壁立,“穿”字則寫出了山川高聳入云的態勢。

  下一句誰來分析?

  生3:“驚濤拍岸”從聲音的角度寫出了江濤的力度和澎湃之感

  師:不錯,這一句寫出了洶涌的波濤,翻江倒海,可謂是一怒江濤呀。

  那么再想一想,這兩句分別是從什么視角來寫的呢?

  亂石穿空是(仰視)

  驚濤拍岸是(俯視)

 。▽W生應和即可)

  師:一個往高處寫,一個往低處寫,俯仰之間,怎一個壯闊了得呀!

  那“卷起千堆雪”是什么意思?

  生1:這里運用比喻的修辭,是說浪花千層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師:準確,那這樣的景色是怎樣的?

  生1:是蔚為壯觀的景象

  師:很好。通過以上的分析,大家是否感受到了這種雄渾壯闊的意境呢?(有)

  我們雖然沒有親眼目睹赤壁的壯觀,但卻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種雄渾壯闊的意境,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詞的藝術。

  下面就請大家帶著這種情感齊讀這一句。

  生齊讀(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師: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知詞的上闕描繪了壯觀的赤壁景象。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壯麗雄偉,氣勢磅礴的赤壁江山圖由此而形成。

  詞人是怎樣概括這種景色的?

  生應和(江山如畫)(教師板書)

  “一時多少豪杰”,這里面的“一時”指的是(三國時期)

  那么三國時期赤壁之戰中的多少豪杰當中,蘇軾卻唯獨偏愛誰呢?

  生應和(周瑜)

  蘇軾又是為什么偏愛周瑜呢?

  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請大家下課后熟讀這首詞背誦下來。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5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

 。▌撛O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讓學生對赤壁風光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為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埋下伏筆。)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自讀思考題

 。1)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范讀。(要求:全神貫注,注意范讀的語氣和感情。)

 。2)查找資料,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

 。3)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4)在粗通詞語的基礎上齊讀課文,感受文章。(初步領會全詞的意蘊。)

 。5)說說你對這首的感受。(初步體驗豪放風格。)

 。6)提出你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難題。

  2、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所得。

  3、教師小結。

 。ü膭顚W生質疑,既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又可以為教師進行有的放矢的點撥引導提供前饋信息;小組交流討論,既可以共同分享學習資源,又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能力。)

  三、品味鑒賞,體景悟情

  1、賞析上闋

 。1)有感情朗讀上闋,討論完成下表。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怎樣?營造了怎樣的詩歌意境?

  (作者抓住懸崖、陡壁、怒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格調高昂。)

 。2)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對活動在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樣的情感呢?

 。ù蠼咸希q如歷史長河,英雄人物的業績,被淘洗變淡。這些英雄人物現在又在何方呢?不盡的懷念從中可見。是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卞\繡河山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的英雄人物,而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猛張飛一聲斷喝長板陂上,俊呂布方天畫戟無人能敵,諸葛亮運籌帷幄世所難當。)

 。ń庾x上闋,品味語言,賞析作品壯美的'景語。)

  (3)上闕末句有何作用?(承上啟下。)

  2、賞析下闋

 。1)自由朗讀下闋,思考問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怎樣?

  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2)怎樣理解這一矛盾(感奮與感傷)?

 。ńY合蘇軾的生平思想來看: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眉山人。二十歲中進士,力圖有所作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場。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寫詩諷刺。結果被新派官員彈劾誹謗朝廷,捕之入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一度遷為翰林學士。又貶惠州,遠徙瓊州。終逝于常州。)

 。3)對周瑜的追述表現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ā笆耪呷缢狗颉,人生美好卻短暫,于是有人嘆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時行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借酒消愁,“與爾同消萬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場游戲一場夢”。那么,蘇軾又是如何對待的呢?“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著?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3、總結全文

  內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昂揚、感奮、豪邁、蒼涼

  全詞寫景、懷古、抒懷,三者完美結合,渾然一體。

 。ㄒ陨辖虒W環節,對文中極具藝術魅力的字、詞、句進行推敲的過程,既是閱讀積累文言詞語的過程,也是訓練學生語感、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過程。)

  四、拓展延伸,比較提高

  1、閱讀比較課文與元曲的異同。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問題:詞在哪些語句體現了一種什么氣勢?與本節課進行對比分析異同。

  2、閱讀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風格差異。

  詞風分婉約與豪放兩種,“婉約者欲其詞調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庇嵛谋洞祫︿洝分行稳萃窦s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形容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形象地說明了婉約詞與豪放詞風格的巨大差異。前面我們學習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鈴》,其景凄美,其事纏綿,其情凄涼,“楊柳岸曉風殘月”說不盡的感傷凄婉,融情于景。

  問題:這兩首詞在風格與基調上有哪些不同?

  3、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含有消極成分?試結合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聯系現代生活實際,說說當代青年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ū驹~表現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采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叭松鐗簟狈催^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這是個拓展性話題,不在于形成統一的結論,而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珍惜生命、奮發有為的同時,只有擺脫患得患失的羈絆,才能獲得一個歡樂的人生。并且通過思想爭鳴,可以使學生樂于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強領悟,共同提高,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

  【評析】

  以上教學設計體現了三個方面的特色:

  1、注重比較,在比較中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坝斜容^才能有鑒別”,易于行成課堂教學的興奮點,活躍學生的思維;易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思考,學會學習,達成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為此,本教學設計安排了兩次比較性閱讀,一是將課文與同題材、同風格的元曲進行類比閱讀,強化學生對豪放詞內容與風格的印象;二是將課文與《雨霖鈴》進行反比閱讀,讓學生整體把握豪放詞和婉約詞截然不同的審美風格。通過多層次比較閱讀,加深學生對古典詩歌的文化底蘊,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重視學生的閱讀過程和閱讀體驗。“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遍喿x教學要以讀為本。本教學設計始終以誦讀作為理解賞析課文的主要手段,從范讀到齊讀、有感情閱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有利于學生理解賞析課文內容,感受豪邁奔放的風格。

  3、注重古典詩詞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為學生個性化地解讀古代作品提供了空間。本教學設計中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繞開有爭議的問題的常規做法,讓學生對蘇軾的人生觀進行爭鳴,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聯系現代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6

  學習目標:

  1.通過多形式的朗讀,把握全詞主旨。

  2.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3.通過拓展比較閱讀,了解豪放詞風。

  教學重難點:

  朗讀技巧,作者情感

  教學方法:朗讀法,自主學習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設想:

  1.在初讀中,熟悉全詞,把握詩詞主要內容。

  2.在精讀中,賞析精美詞句,分析周瑜形象。

  3.在品讀中,感受作者豁達超脫的情感態度。

  教學步驟及設計:

  一、導入環節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是非成敗轉頭空。無論是生活亦或是政治仕途,都可能遭遇困頓。當人生不盡如人意時應當怎樣面對?今天我們學習一首一代文豪蘇軾的詞,看看他是如何面對政治上的失意。

  二、展示學習目標:

  學生自讀學習目標

  三、作者介紹

  師:提到蘇軾,大家都不陌生。那誰來幫大家簡單回顧一下作者?

  生:介紹蘇軾年代及主要成就

  師:嗯,老師再給你補充一下——其實除了詩詞,他在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均有建樹。正如林語堂先生評價所說:他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

  剛才XX同學談到了蘇軾的成就,那么關于蘇軾的經歷,有沒有同學可以介紹一下?

  生:談談自己對蘇軾的了解,比如烏臺詩案等

  教師:正如你所說,蘇軾的一生都可以說是文壇得意,官場失意,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詞,正是他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之后所寫。

  四、初讀識詞

  師傅:簡單的知人論世后,我們一起來初讀識詞。給同學們3分鐘,大家反復自由朗讀全詞,讀的過程中注意讀準字音,讀請句讀,并思考上下闋主要寫了什么?

  師:剛才大家讀的都比較投入,現在誰來回答一下:本首詞的主要內容?

  生:上闕主要寫了赤鼻磯的景色,下闕主要是抒情

 。ò鍟鴮懢皯压攀闱椋

  師:好,那現在誰來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初讀成果?

  侯華富朗讀

  師:誰來點評一下他的朗讀?

  李懌卓:點評:字音、節奏、感情等角度

  師:點評的比較到位,那你能不能再來示范一下。

  李懌卓示范

  師:效果確實更好一些,俗話說“詞讀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在精讀、品讀中繼續學習!

  五、精讀思考

  師:請同學們再讀全詞,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這樣3個問題!PPT展示問題,倒計時設置3分鐘。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一起分享成果,解答疑惑。

  六:展示成果

  師: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誰來回答?

  生:分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因為在讀這一句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有種豪邁的情懷。

  師:你讀出了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么你認為你體會到的這種境界是通過哪個字詞體現出來的?

  生:大江

  師:實際上大江就是哪里?(長江)那作者為什么不寫“長江東去,而寫大江東去呢?”

  生:因為,長江就是感覺比較長,而大江,就讓人有種眼前場景很宏大的感覺。

  師:非常好,你抓住了“大江東去”,所暗含的那種登高望遠、一覽無余的意味。那你覺得這個“大”字應該怎么讀?

  生:應該重讀,然后聲音高一點

  師:那請你試一試。

  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師:真是蕩氣回腸!請坐,其他同學也試著再朗讀體會一下,注意讀出這種大視野、大格局!

  學生讀、點幾個學生讀(王存瑞、黃迎新)

  師:除了第一句,大家還喜歡哪一句?

  生:我喜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一句。因為,這一句用了擬人和比喻的手法,把高聳的怪石、驚濤駭浪和岸邊的晶瑩浪花寫得非常形象。而且這是蘇軾以為的古赤壁戰場旁的景象,所以我讀的時候有種穿越時空,回到驚心動魄的古戰場的感覺。

  師:能不能具體說一下,你是怎么讀出的這種驚心動魄的`感覺?

  生:主要是通過“穿”、“拍”、“卷”三個字,這個“穿”讓我聯想到了戰場穿梭的羽箭,“拍”有種很有力的感覺,“卷”帶來一種狂風掃落葉,橫掃千軍的氣勢。

  師:古人寫詩時講究“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我們平時賞詩的時候也要有這種錘字練字的意識。那你覺得這幾個字應該怎么讀?

  生:重讀

  師:除了重讀,還有嗎?比如說語速上?

  生:快一點

  師:好,你來試一下

  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師:真可謂慷慨激昂,好,同學們自己再讀此句,體會一下。

  點學生讀

  師:還有沒有同學想分享一下自己喜歡的句子?

  生: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我覺得這一句在結構上特別巧妙,“江山如畫”好像把上闕所描述的景色到了一幅畫卷上了一樣。而“一時多少豪杰”很自然的引出了下闕的周瑜。

  師:實際上你所說的就是結構作用中的承上啟下。“江山如畫”一句收住了上闕的景,那我們找個字來形容上闕景物特點的話,哪個字比較合適?(板書壯景)

  “一時多少豪杰”完成了從“千古風流人物”到“遙想公瑾當年”的一個自然過渡。

  師:好,我們請東邊三排的同學齊讀一下上闕,注意運用剛才所學到的朗讀技巧。大江東去一二~

  師:好,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下闕中周瑜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誰來解答?

  生:周瑜是一個年輕有為、人生得意的形象。從“小喬初嫁了”可以看出周瑜很年輕,“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以看出他指揮赤壁之戰取得勝利,很有能力。

  師:好,你眼中的周瑜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樣一種形象。還有沒有同學想補充?

  生:我覺得周瑜是一個英俊瀟灑、談吐不凡的人。

  教師:咱們說談吐不凡一般形容人比較有修養,而這個地方你強調的是他的運籌帷幄的能力,所以換一個什么詞比較好?

  生:從容不迫

  師:其實這個地方我們用談笑自若、氣定神閑、胸有成竹都可以,好請坐。那么我們看這里,周瑜的形象是蘇軾親眼所見的嗎?(不是)

  而是他怎么樣寫的?(想象的)我們來看這樣兩則材料:

  張睿萱讀一下

  師:我們看這兩則材料——把成家十年的周瑜寫成是小喬初嫁,把諸葛亮的衣著打扮按到了周瑜身上,這些都和下闕中的“遙想”相呼應。所以咱們在讀這兩句的時候應該怎么讀?應該重讀還是輕讀?快讀還是慢讀?應該是讀出一種江邊遙想,渺遠幽壙的感覺。

  比如讀成“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大家自己試著讀一讀體會一下。

  師:好,我們看第三個問題,蘇軾想借周瑜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生:我覺得蘇軾站在昔日的古戰場,描繪這樣一個人生贏家周瑜,主要是為了和自己形成對比,反襯自己當時不受重用,失意的處境。

  師:你從哪里讀出了周瑜和作者的這種對比聯系?

  生:“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边@一句就是想象周瑜的英靈如果神佑此處,看到這么落魄的我,會笑我。這種笑也有點自嘲的感覺。

  師:我們看這張對比圖,實際上蘇軾把周瑜塑造的越完美,越凸顯了自己的窘迫。

  七、品讀感悟

  師:那么此情此景,蘇軾有沒有因此變得落寞消沉?大家品讀最后一句,體會一下。

  好,誰來談一下自己的感悟?

  生:我覺得這種對比下,蘇軾肯定是比較消極的,心里很有落差。

  師:好,還有沒有其他意見?

  生:我覺得這時候的蘇軾心里肯定有消極的情緒,但是也包含著一種自我療愈之后的積極在里面。因為他看到晝夜不停的大江,盈缺如常的月,應該會用是非成敗轉頭空,最終一切都會如夢消散來安慰自己。所以他才會灑酒以謝江月。而且晚年他總結自己的一生,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dan,一聲)州!彼钥梢钥闯鲎詈笏蟹N釋懷之后的豪情。

  師:你聯系了蘇軾在《前赤壁賦》和他的整個人生來談這種從沉郁到超脫的蛻變,非常好。那我們請西邊三排的同學齊讀一下下闕,注意把遙想的渺遠和人生如夢的豁達讀出來,遙想

 。ò鍟澜、豪情)

  八、拓展延伸

  師:這首詞被譽為豪放派代表作,通過分析詞中的壯景、豪杰、豪情,我們應該對這種詞風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再拓展延伸一下,通過對比閱讀進一步體會一下豪放派的風格。

  請同學們比較閱讀本詞與婉約派代表作雨霖鈴,然后同桌之間討論一下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

  生:婉約派讀起來比較委婉細膩,豪放派讀起來比較有氣勢。

  生:我覺得可以結合本課的所學的景、人、情三個角度分析,婉約派喜歡寫一些楊柳曉風這樣的秀麗的景物,豪放派則是描繪壯麗的景色。婉約派喜歡寫小兒女的悲歡柔情,豪放派則喜歡寫大英雄的壯志豪情!

  師:你從景、人、情三個角度一語中的點出兩種風格的區別,特別到位!那我們就請兩位同學分別帶著這種理解讀一下這兩首詞。好先看婉約派這一首,誰來試一下?

  女生:寒蟬凄切……

  教師:恩,確實有南宋俞文豹所說的“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而歌的韻味,好請坐。誰來試一下豪放派這一首?

  男生:大江東去……

  教師:真有種關西大漢持銅琵琶,鐵卓板,高歌的感覺。聽罷直覺天風海雨撲面!太棒了,請坐!

  九、總結本課

  師:我們這節課主要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三讀三問領略了東坡居士面對長江赤壁寫下的壯景豪情,最后我們再來齊讀全詞,在朗朗書聲中體會他橫放杰出、境界大開的豪邁和超脫!

  學生齊讀

  師:好,下課!同學們再見!

  十、【板書設計

  寫景:壯景——豪

  懷古:豪杰

  抒情:豪情——放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2、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3、理解作者通過詞體現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品味詞作的豪放。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討論、體會蘇軾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進而感受蘇軾的人格魅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賞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代的詞,明確是分為兩個派別,即婉約與豪放。婉約,內容不外乎是離愁別緒,閨情綺怨。而豪放派便恰恰與其相反,內容比較寬闊浩蕩,氣勢恢宏,讓人讀后有種痛快淋漓的感覺。蘇軾是第一個用“豪放”作詞的,并開始寫作打破傳統詞風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便是其豪放詞風的代表作。

  二、解題:

  念奴嬌赤壁懷古觀眼前之景

 。}目)思歷史之事

  抒一己之情

  三、研讀課文,學生整體把握全詞內容,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1、上闕寫的景色有什么特點?如何描寫?

  明確:景——雄奇壯麗景物描寫的豪放

  “大”字寫出了長江奔騰而來,洶涌澎湃的氣勢。“千古”則寫出了歷史長河的浩瀚渺遠。

  作者從時間和空間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風流人物融為一體,為全詞設置了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和甚為悠久的時間背景。為全詞奠定了昂揚的基調。

  2、這幾句中哪幾個字用得好?請大家展開想象,為我們描繪一幅赤壁美景。

  明確:“亂”寫出山石險怪,“穿”寫出高峻陡峭。

  “驚”寫浪花洶涌,“拍”描繪出水石相搏的情狀。

  “卷”字寫出浪花四濺,狂瀾奔騰起伏的異景。

  作者從形狀、聲音、以及顏色三方面,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手法描繪了赤壁的壯闊景觀,并暗寫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杰們的雄姿,表現了作者的豪邁奮發。

  3、面對這如畫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誰?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下片著力塑造周瑜,為何要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作者為什么用“初嫁”,而非“出嫁”?

  明確: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

  才華文韜武略才華恣肆

  職務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未成

  情場、官場、戰場,場場得意;黃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情——功業無成感時傷今的豪放

  4、討論“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①就詞論詞。一方面,作者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個人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這本身就是內心積極地一種表現。另外,作者在千古人物被淘盡的大江之畔,想到人生如夢,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看到了人的渺小,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情懷。

 、诮Y合同期作品進行探討!冻啾谫x》中作者雖然借客人之口道出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可勸解友人時“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作者從“變”與“不變”兩種角度去看待水與月,巧妙地消釋了友人的悲哀。這其實也是作者內心矛盾斗爭的`結果,遇到煩惱時,換一個角度,原先的煩惱也就煙消云散了。蘇軾對人生憂患的化解,表現在詞中就是一種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定風波》更是能體現出他坦蕩達觀的處世態度,上片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活脫出一個履險如夷、泰然自處、任天而動的仙人形象。下片“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倍嗝磸娜,多么豁達。

  ③儒釋道兼容并蓄的思想。向學生介紹蘇軾的思想宏博開放,儒道釋兼容并蓄,政治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人生修養上則以釋道思想為主。當身處逆境時,佛老思想就成為他求得自我解脫的精神武器,由此而形成了一種隨緣自適、淡泊無為、超然物外、曠達樂觀的處世態度。

 、艹删团c遭際對比。作者一生一貶再貶,越貶越遠,可詩、詞、文、繪畫樣樣精通,其它方面也并非淺嘗輒止,走到哪里都深受人民的愛戴。在密州,他第一次遭受貶斥時,為了捕蝗蟲,抗旱災,從早到晚奔忙在田間地頭,親身體驗農民的疾苦。后來到徐州,為了抗洪排險,他整天身披蓑衣,腳穿草鞋,在最危險的地方出現,親自指揮戰斗。在杭州,杭州鬧饑荒,有瘟疫,他自費購藥,設置了醫院還熬粥、煎藥送給過往的行人。他的行動救了幾千條命。還是在杭州,他疏浚六井,建筑長堤。他每到一個地方都得到當地民眾的愛戴和信賴。甚至在被貶到海南的儋州生活窘迫的情況下,他仍然關心民生疾苦。這種品德實在可貴。

  四、評價《赤壁懷古》的藝術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味豪放派詞人蘇軾詞作的整體風格

  (余秋雨:沒有黃州被貶,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際。)

  蘇軾的豪放詞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題材來看,懷念古代的英雄及其豐功偉業;

  2、從主旨來看,是抒發對英雄的贊美和壯志難酬的慨嘆;

  3、景物描寫來看,描寫的都是意境高遠、雄渾壯闊的景物;

  4、豪放的抒情方式與修辭手法:直接抒情。詞中“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不借助任何景物和事物,而是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物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詩詞中有很多種修辭手法,如夸張、擬人、對比、比興、比喻、借代、設問、反問、對偶、反復等。而這首詞中運用得最多的是比喻、借代和夸張。首先來看比喻,“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作者便用雪來比喻那被石頭激起的浪花,形象生動,將浪花那種潔白表現得完美無比。而在后面,作者便用“羽扇綸巾”來借代周瑜,讓其的雄英姿發在讀者面前盡情地展現,使人心生崇拜之情與敬佩。這些修辭手法都是表現了一種豪放的氣概,描繪了一種寬闊的氛圍。而此詞中最能突出蘇軾豪放派詞風的是夸張手法的運法。如“亂石穿宮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將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上的氣氛和聲勢。憑借著夸張手法,作者用廖廖數十幾個字便把石之險山之高浪之大形象地表現地讀者面前。這一切,修辭手法的運用對其豪放風格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5、豪放的語言詞句都運用得非常準確,生動,傳神,于是產生一種豪放的氣勢。詞中最能體現豪放風格的就是動詞和形容詞的運用。動詞如“穿”、“拍”、“卷”三個動詞運用得非常的絕妙,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訴說不同的感覺,描繪的陡峭山崖、洶涌駐浪、滔滔長江,都集中地體現了古赤壁戰場那令人驚心動魄的雄奇景象。再來看形容詞,“亂”、“驚”這些形容詞也如那動詞一樣,較好地體現了赤壁的那種波瀾壯闊的情懷,讓讀者如親臨其境,感覺那份博大。這些能體現豪放派風格的詞被作者信手拈來,為其服務,擁有著最大氣的感覺。

  《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集中體現了豪邁雄健、慷慨奔放的詞風。

  結論:我們應該學習蘇軾積極、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五、課堂小結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為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熔為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

  六、拓展加深,布置課后作業

  課后查閱一些資料,思考比較柳永《雨霖鈴》和《赤壁懷古》的異同,就其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寫一篇短評。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8

  一、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是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為依據,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來設計教學目標。同時本課也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人文功能以及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的思想來指導整個教學設計。

  二、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三第二單元唐詩宋詞中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鑒賞唐詩宋詞,在反復誦讀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本篇是此單元第八課《詞七首》中的第三首,它是承接前面兩首婉約派詞風的詞作之后,是第一篇豪放派風格的詞作,在本單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對本詞的學習。本詞運用了烘托和映襯的表現技巧,用豪邁的情調抒寫胸中塊壘,表達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此階段的學生的特征是他們的認知內驅動力和自我提高驅動力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高二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強了,對新的知識具有更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需要為他們營造相對自由、活躍的課堂氣氛;從心理上看,高二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仍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當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突出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并需要老師積極引導和啟發。

  四、教學目標

  鑒于以上的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設置了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誦讀詩詞,感悟本文的豪邁詞風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學重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詞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曠達豪放的意境,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凈化自己的情懷,樹立愛國、報國的宏大志向。(教學難點)

  五、教學法

  1、誦讀感悟法

  2、談論歸納法

  3、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一、渲染意境,激發興趣

  《滾滾長江東逝水》音樂導入,同時多媒體將展示赤壁的圖片。在課堂上渲染一種曠達豪放的情境,讓學生在影像的感染下進入新課的學習。

  依據: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古詩教學中,以圖片和音樂相配合的教學導入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創造出生動形象的藝術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質疑釋疑

  1、聽讀

  先聽錄音范讀,接著學生再齊讀三遍。同時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整體感悟全文的豪邁情懷。

  依據:此環節運用了誦讀感悟法,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目標即誦讀詩詞,感悟本文的豪邁詞風。詩歌是需要吟誦的。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宋詞更是需要反復誦讀,方能感悟其永久的魅力。通過誦讀,激發學生的想象,并促進其會意、入境、動情。

  2、質疑

  在誦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并提出問題

  3、釋疑

  老師把大家提出的問題歸納成幾個方面,然后分組討論,并選出代表發言。最后老師點評總結。

  依據:這兩個環節的設置運用了討論歸納的教學法,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無到有,從質疑到釋疑,是閱讀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高。這也體現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和審美能力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三、自學探索,交流評議

  在這個環節。我設置了三個問題。

  1、本詞的上下闋分別寫的是景和人,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2、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3、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豪邁的詞風,請你歸納。

  依據:設置的三個問題由淺到深,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接受心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是交給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使學習成為一種活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本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自己先前的知識積累的條件下思考新問題,探索新知識。

  四、溫故知新,布置作業

  結合以前的學習以及課后收集的資料,請同學們談談“我心中的蘇軾”,文體不限,課后寫一篇隨筆。

  依據:作業的設置是為了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溫故方能知新,讓學生課下搜集資料,也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體現了新課標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有利于學生的多元的個性化解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9

  一、教材分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粵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的第四課《宋詞四首》中的一首。這課選擇的四位詞人的作品兼顧了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詞豪放風格的代表作,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本詞借對古戰場的憑吊,表達了作者“人生如夢”的感慨。學習該詞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教學設想:

  本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體現了蘇詞的豪放風格。學習中通過配樂朗誦,視頻展示、反復誦讀,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調。在學習過程中,適當的點撥本詞的語言特點、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聯系蘇軾的生平及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分析鑒賞本詞的思想內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學生宋詞閱讀鑒賞能力。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本篇課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在高一階段,學生在必修一第四單元學習了古典詩歌,對古典詩歌的意象,意境、表現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現在的學生對西方文化、前衛文化了解甚多,相對缺乏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上可以側重于對詞中文人情感的探究,進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課教學上根據新課標所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計,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感受蘇詞豪放的風格。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情感目標: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誦讀吟詠,感受本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創作風格。

  教學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相結合

 。▽υ娫~這一跳躍性、象征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蘊的過程。誦讀有利于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其內蘊。其次,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它與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而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心理的了解相對較少,故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究。在學法上我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時數:

  六、教學過程:

 。ㄒ唬⿲胝n文,激發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ǘ╊}解、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要詠懷的內容。介紹詞的有關常識。

 。ㄕn前讓學生查找作者生平、創作背景等知識,并在課堂上進行介紹,老師可適當補充。)

  1、關于蘇軾: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痹~發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百余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手法。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2)思想:蘇軾思想較復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操。

 。ㄔ谧髡吆喗橹,介紹得稍多了點,有些內容似乎與本課內容聯系不大,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并稱方面的介紹,但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順便講了。學生雖然學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平時就以全局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生高三復習的壓力。)

  2、寫作背景:

  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本首詞就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ㄔ诒尘敖榻B中,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臺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于學生把握詞風和詞人。)

  (三)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ㄔ娫~鑒賞離不開誦讀。誦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不僅能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語言的品味,加深對詩人情感的感受、風格的體會,從而領悟詩詞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增強語感,激發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時,滋潤自己的想象力。)

  1、點擊朗讀錄音,學生聽讀。

  播放一段配樂朗誦的視頻,畫面上出現驚濤拍岸壯闊圖畫,赤壁圖畫、三國人物不斷切換,背景音樂悲愴、悠長,朗誦深沉有力,讓學生在聽配樂朗誦過程中,聯系著詞的內容,腦海聯想到當時的戰爭情況。這樣,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感受到了蘇詞豪放的詞風特點,為下面的深入鑒賞奠定了基礎。

  2、指導朗讀,正音、疏通文字。學生齊讀與自由讀結合。點名讀得較好的學生朗讀。

  (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表現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爭的向往和對英雄的景仰以及灑脫豁達的胸襟。)

  3、讓學生在朗讀時思考:本詞上下闕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上闋:描繪赤壁雄偉的景色。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ㄋ模┢肺鲈~作

  賞析上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1、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呢?呈現了什么特點?

  明確:繪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涌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2、這樣的景物是在什么樣的大背景下?

  明確:大江東去浪淘盡(壯闊的景色)——空間

  千古風流人物——時間

  3、為什么說“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赤壁是否古戰場“赤壁之戰”的赤壁?

  明確:不是,注釋解釋!叭说朗恰比齻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承上啟下!敖饺绠嫛笔菑难矍熬吧贸鼋Y論,也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時俊杰。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試背上闋。

 。ㄉ祥犚哉b讀法、點撥法為主,用語言再現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歷,如不引導,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賞析下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并推薦代表回答)

  1、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學生讀然后找原句。

  明確:羽扇綸巾(外貌)——儒雅、風流倜儻的儒將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泰然自若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亂石、驚濤、浪花,氣勢磅礴,用了比喻、夸張等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能否將“初嫁”換為“出嫁”?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赤壁之戰當年小喬嫁給周瑜已有十年。

  明確:為了說明周瑜年輕!靶坛跫蘖恕,靜靜的語言傳出喧鬧的喜悅,英雄美人,年輕有為。

  4、圍繞赤壁可懷想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蘇軾獨獨懷念周瑜?

  明確:通過下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現蘇軾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感情。

  周瑜蘇軾

  建功年齡34歲47歲

  職務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發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蘇軾對周瑜的“贊揚”的同時慨嘆自己。

  5、“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边@一句如何理解?

  明確:“故國神游”倒裝句,應為“神游故國”;“多情應笑我”同樣也是倒裝句,應為“應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業的愿望!靶Α,自嘲,自己年紀大了,還這么多情,還有這樣建功立業的愿望和報國的情感!霸缟A發”感慨光陰虛度。

  6、討論: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本詞表現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采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7、試背下闋。

 。ㄏ麻犚杂懻摓橹鳎瑔l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闋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強虜灰飛煙滅”、“早生華發”等,我安排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正體現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ㄎ澹w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六)拓展練習

  感性認識:與柳永的《雨霖鈴》這首婉約詞對比。

 。ㄒ粤~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ㄆ撸┎贾米鳂I

  1、誦讀背誦本詞。

  2、自主學習蘇軾的一首婉約詞《江城子記夢》,對比蘇軾豪放與婉約的不同詞風。

  (作業為背誦本詞和自學《江城子記夢》,體會同一詞人作品的不同風格,這樣在指導檢查作業時可以強調評價和鑒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從實際出發,我們所強調的風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把握本詞“景、史、情”相融合的寫作特色。

  2、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容,感受風格,領會思想。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型:

  課內賞析課

  教時安排:

  一課時

  一、提問方式復習作者

  一首詩詞,要讀懂,首先仍是字詞入手。語文實為“文字、文章、文學、文化”。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朗讀,同學評價,學了這么多年的語文,讀得怎么樣?應該怎樣讀?

  2、檢查字詞的理解見。

  3、集體朗讀。

  4、師范讀或者聽多媒體的朗讀

  解釋:詞與詩歌不一樣,押的是入聲韻。入聲韻現在已不存在,現在無錫的老言頗有點相像。舉例試用無錫話讀。入聲韻的特點是壓抑,此詞雖然是豪放詞,然歸根結底是壓抑的情感。

  5、學生朗讀,要求:體會文化。

  三、品味鑒賞:詞是有章法的,理解詞要一層一層的看。全詞共八句,分別是:

  1、第一句從眼前江景起興,由眼前的大江聯想到歷史長河,引出對往昔英雄的懷念。

  討論:你認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嗎?

  哪幾個詞是最有歷史感的?“浪淘盡”是什么意思?

 。ㄈ魏斡⑿廴宋锒紩诼裨跉v史的長河中,起筆蒼涼)

  2、點明懷古內容,引出古戰場。

  故壘西邊……這是真是赤壁嗎?何以見得?

  3、正面描寫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氣勢和赤壁的雄奇。

  “亂石穿空”寫什么?“驚濤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寫什么?

  (寫山,雄俊,力度。驚濤,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質感上比浪形象,生動)

  4、過渡,承上啟下,由寫景到寫人。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怎樣聯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種野心的表達,看到美景,想擁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寫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襯英雄,突出少年得。

  寫英雄為什么一定要寫美人?

 。ㄖ荑ぎ斈34歲,英氣,才華,美人愛英雄自古以來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東風不與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寫周瑜赫赫戰功,以曹軍慘敗反襯周瑜儒將風流。

  討論版本中的“墻櫓”“強虜”哪一個詞好?

  為什么是“羽扇綸巾,儒將風流”?

  7、由懷古到傷己,抒發自己年近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

  為什么想周瑜會傷自己?(年齡、功業相比)

  這是怎樣的心情?(抑郁)

  多情應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華發,一“早”字體現此情)

  8、灑酒酬月,表現自己化解胸中郁悶,以求精神超脫的心態。

  “人生如夢”“人間如夢”哪個更好?

 。ㄒ恢競人,一指所有人。此詞更多指的是對自己人生無法把握,虛幻的。人間,則指普遍心態,個人認為,還是“人生”較好。

  9、與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嘆:江山在,周郎不在,東坡在,事業不在最后只能灑酒祭江,豪放中見曠達,蒼涼中見灑脫。

  四、小結豪放詞的特點

  1、要有壯闊景。

  2、要寫英雄事。

  3、要表功業志。

  4、要抒蒼涼的情。

  五、遷移

  以此法讀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懷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說出理解來。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的:

  1、理解詞的思想內容:借詠史懷古抒發壯志難酬的思想感情。

  2、理解詞的表現手法:借景抒情借古抒懷及曠達豪放的意境。

  3、理解詞的相關知識及流派風格。

  重點難點:

  借古抒情和曠達豪放的意境。

  教學方法:

  之前學生接觸過詞的知識以及蘇軾的作品,教授本課應在復習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溫故知新,討論誦讀為主,教師點撥為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詩詞歌賦如絢麗的星空,輝耀古今。今天我們就欣賞一首宋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板書題目)。

  二、關于詞

  說到宋詞,我們不能不說詞的發展,說到詞的發展則必須說到蘇軾。

  1、詞的發展

  詞是一種和樂可唱的詩體,興起于隋唐,盛于宋代。初始是民間藝人走街串巷時所唱的曲詞,故叫曲子詞,又叫詩余,長短句,樂府。詞在唐代還不能入大雅之堂,詩人在寫詩之余偶爾為之,晚唐五代到宋早期,詞也只是寫些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題材極窄。那種深邃闊大的懷古之情裝不進詞的形式里,詞風也以婉約清麗為主。到蘇軾為之一變,他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凡入詩者皆可為詞。且大氣豪放,一改傳統,開一代詞風,成為豪放一派的領軍人物,使詞這一文學式樣,發展到空前的程度。這以后的詞壇,豪放與婉約并舉,清麗與壯歌齊暉。

  2、詞的特點

  “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詞有詞牌和題目之分,詞牌規定了句數字數和聲律,與內容無關,如“念奴嬌”。詞又分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內)、長調(91字以上)。詞的段叫片或闋。

  三、作者及寫作背景

  1、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奇才和全才。散文、詩歌、書法、繪畫樣樣皆精,且成就卓著。散文與其父其弟皆為唐宋八大家,詩與黃庭堅并稱,詞與辛棄疾并稱,書與米芾等并稱四大家,畫開徽州一派。蘇門一家傳世美談甚多。有一副聯贊道: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文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2、寫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神宗元豐五年,當時47歲,兩年前貶黃州團練副使(民間自衛隊的副隊長),蘇早年有大志,但在黨爭激烈的環境下,屢遭貶斥。兩年前因寫詩遭人誣陷,被捕入獄,險遭殺害。但他的達觀使他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被貶后復雜心情的反映,他借對古跡的描寫和對古人古事的敘述,抒發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情懷。

  四、內容分析

  這首詞屬中調,分上下兩片,上片寫赤壁之景,抒對古代英雄的緬懷之情。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指長江;淘,淘洗;風流人物,英雄人物。滔滔江水,滾滾東流,多少歷史英雄,被時間的流水淘洗而去。此句交代赤壁的環境,既是寫眼前之景,又含有暗喻,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大江,不是歷史的長河嗎。此句開頭,登高懷遠,視野開闊。一下子概括千古,真是大氣磅礴,盡顯豪壯情調。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故壘,黃州古老的城堡,一說古戰場遺跡!叭说朗恰,即“人說是”。據考,三國時的赤壁在武昌,蘇軾游得赤壁在黃州,名赤鼻磯。詞人用“人道是”,可見他知,此赤壁非彼赤壁,只是借以表達懷古而已。三四句寫赤壁的地點,并引出周瑜。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石”寫山勢。亂,多而雜,寫山勢,照應前面登高遠望視野開闊,奇峰異嶺盡收眼底。凸顯了山勢的奇崛和高峻!绑@濤”,因波濤洶涌,令人心驚,故曰“驚濤”;以顯水之洶涌!扒Ф蜒,巧用比喻,即顯宏大又顯壯觀。此句寫景,用筆極簡,但筆力雄健,景色奇絕,場面壯觀。非大手筆不能。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江山如畫,”上承“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眼前所見,美不勝收,難以盡述,故曰“江山如畫”。接下來則盛贊“一時多少豪杰”,在赤壁大戰這個舞臺上,一時間有多少英雄共同演出了著雄壯大劇。此句總結概括,上承寫景,下啟周瑜,收束上片。

  ——上片寫景感懷,視野曠達,氣象萬千,蕩人心魄。盡顯豪放之風。

  下片寫周瑜和自己,重在敘事。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遙,因遠曰遙;小喬句表面寫婚姻,實則寫其年少,有英雄襯美人的作用,以凸顯少年英雄,奮發有為----此句寫人,英雄年少。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羽扇綸巾”,《三國演義》給人們一個誤解,以為只有諸葛亮這樣裝束。實則不然,魏晉上層人物以風度瀟灑,舉止雍容為美,“羽扇綸巾”則代表這種名士派頭。“羽扇綸巾”借寫服飾顯其風度閑雅;“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寫其韜略,胸有成竹,指揮若定,從容不迫。詩人筆下的周瑜,何其豪壯。此句凸顯其英雄業績。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神,指精神;故國,赤壁;神游故國,是說自己身臨赤壁,思接周瑜,精神進入到當年的環境!岸嗲閼ξ摇笔堑怪镁洌磻ξ叶嗲椤O氲街荑34歲建立奇功,自己已近中旬“華發早生”,一事無成,兩者何其不同。寫自己多情,一事無成。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江山依舊,人事已非,淪落無聊,老大徒傷,于是慨嘆人生,借酒澆愁。酹,將酒灑地,表示祭奠。因月在江中,故用。此句雖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消極情緒和蒼涼之感。但此句卻難掩作者達觀之情。

  ——下片寫人,先寫周瑜,后寫自己;周瑜讓人景仰,自己壯志難酬。

  總看全詞,上片重在寫景,將江山之美和懷古之情融為一體,視野開闊,景色奇絕,氣象萬千,蕩人心懷,盡顯豪壯之情調。下片則重在寫人,在對周瑜的塑造上,詩人借周瑜的雄姿英發,赫赫戰功,彰顯了一種英雄豪氣。寫自己消極蒼涼不掩撒酒江月的豪氣。這一切都營造出壯闊雄渾的意境。在表達壯志難酬的同時,讓人感受著詞的巨大魅力。

  五、藝術特點

  1、情調豪放

  寫景抒情,人物塑造。

  2、烘托映襯

  烘托映襯,是用乙托甲,使甲更為突出的手法。作品從“千古風流人物”到“一時多少豪杰”。到周瑜步步縮小,而周之后,筆鋒一轉,引出自己。這樣,前邊的一切都退居到陪襯之位。到這兒讀者才明白,寫古人古事,只是手段,以古比今,抒情言志才是目的。

  《念奴嬌﹒赤壁懷古》實是蘇詞的代表作品,古今詞壇經典,今天我們學習這首千古絕唱,不僅汲取著思想的營養,還能感受到通篇散發的藝術魅力。

  六、作業

  1、背誦。

  2、整理有關詞的知識。

  3、體會作品表現的豪放風格。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的】:

  1、領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培養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設想】:

  1、通過誦讀、比較等方法,引導學生品味深厚獨特的藝術魅力。

  2、注重古典詩詞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觀念科學地品評課文,真正領悟作品對于當代讀者的人生啟迪:在珍惜生命、奮發有為的同時,只有擺脫患得患失的羈絆,才能獲得一個歡樂的人生。

  【教學時數】:

  1課時

  【閱讀準備】:

  一、查資料,了解作者及與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三、熟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

 。1)拿出預習卡片,熟悉作者及創作背景;

  (2)自由朗讀,揣摩作者的情感。

  2、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范讀

  3、學生齊讀

  4、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所得

 。1)說說你對這首詞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詞句

  5、教師小結

  這首詞是蘇軾游赤壁古戰場,因眼前之景,憶往昔之事,感自身處境,抒自己情懷。

  三、品味賞析

 。ㄒ唬╅喿x上闋,討論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闋,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怎樣?營造了怎樣的詩歌意境?

  2、請學生試著用盡可能優美的語句把寫景部分的語句再現出來,體會詩歌的意境

  滾滾東流的長江洶涌奔騰,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3、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很自然地會想到曾經活動在這里的英雄,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經在此的英雄。

  過五關斬六將的關云長,一聲斷喝長坂坡上的猛張飛,方天畫戟無人能敵的俊呂布,運籌帷幄,世所難當的諸葛亮。

  (二)學生自由朗讀下闋,思考問題,完成下列問題

  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怎樣?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ㄈ⿲W生思考:對周瑜的追述是表現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著?

  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表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ㄋ模、總結全文

  內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昂揚、感奮、豪邁、蒼涼

  全詞寫景、懷古、抒懷,三者完美結合,渾然一體。

  四、拓展延伸,比較提高

  1、閱讀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風格差異

  (1)投影顯示《雨霖鈴》

 。3)教師用俞文豹《吹劍錄》中的文字總結:

  婉約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揚柳岸,曉風殘月”;

  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2、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含有消極成分,試結合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聯系現實生活實際,說說當代青年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ㄟ@是個拓展性話題,不在于形成統一的結論,而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的:

  1、進一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體會辛棄疾與蘇軾豪放詞風的異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出的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實現的苦悶心情,以及對統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當的憤概。

  教學設想

  1、注意誦讀,從自由讀到范讀,再齊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從讀中感受作者激憤沉郁的豪放詞風。

  2、注意比較,比較蘇辛豪放詞風的差異。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念奴嬌·赤壁懷古》

  1、檢查背誦

  2、指名學生回答:作者在詞中描寫赤壁景象,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顯得雄偉驚駭,既烘托了當年古戰場戰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襯托了英雄人物。

  二、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的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的周瑜相比,東坡自然會發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三、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學生自學課文,完成

 。1)學生查找資料,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

  (2)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3)學生自讀課文

 。4)聽錄音,注意范讀的語氣和感情

  (5)齊讀課文,感受文章

  2、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上闋:歌頌迨慕英雄及其功勛業績,感嘆“時無英雄”。

  下闋:借劉義隆,廉頗的故事,抒發對南宋王朝的憤懣,以及自己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實現的苦悶。

  四、品味鑒賞

  1、要求學生找出詞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懷念英雄,表現收復失地的決心

  (2)人道寄奴曾。簯涯罟湃,表現北伐決心

  (3)烽火揚州路,佛貍祠下:今者對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諷今,批評草率出兵

  (5)憑誰問,廉頗老矣:自我感慨,不忘為國效力

  (這些典故的使用使詩文情思雋永,含蓄深刻)

  2、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對比,并體會其作用

  (1)英雄業績與可悲現實對比: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2)劉!皻馔倘f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提出歷史的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對比:抒發憂國傷時的感慨:

 。ㄟ@些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強烈,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五、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ù祟}設計,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兩首詞內容的異同,還要領會蘇辛這兩位豪放派代表詞人風格上的異同)

  1、相同點:結構上均為“地點+懷古”

  意境上均為雄渾壯闊

  主旨上均為把古喻今

  2、不同點: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用“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和“一時多少豪杰”從景中逐層托出人物,為下闋的`議論作好鋪墊;《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上闋寫景中就含有議論,下闋議論之中也有寫景的地方。

 。2)議論涉及的問題不同,深度不同。蘇軾詞作縱橫決蕩,議論能上以形而上的層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終極意義;辛棄疾的詞作扣緊現實,借詠史談自己的戰略見解,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

 。3)蘇詞多鋪敘顯得開闊明朗,曠達樂觀;辛詞用事多,層層轉折,顯得隱晦。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誦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1、了解豪放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2、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字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與態度:領悟作者面對人生挫折的曠達情懷。

  【教學重難點】

  1、鑒賞懷古詩詞寫景、懷古、抒情的自然結合的藝術表現力,體味豪放派詞的意境及其風格特點。

  2、感悟詞人復雜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生如夢”的感慨。

  【學情分析】

  這首詞針對的學習對象是高一學生。基于前三單元的學習,學生理解詩詞的能力已經有了比較大的提高。而且,初中階段也選讀了蘇軾的《定風波》,學生對作者生平已有過基本的了解。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會放在情感的挖掘和鑒賞手法的掌握上。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提問法;

  3、講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學輔助】

  借助多媒體完成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剛才播放的是《三國演義》的片頭曲,這首歌曲會讓我們想到那個鼓角爭鳴、充滿紛爭的亂世——三國,那是個催生英雄的時代。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國時期的英雄,作為大文豪的蘇軾,他又最欣賞誰呢?讓我們一起追隨蘇軾的腳步,走進黃州赤壁,重溫三國的古戰場,追慕千古風流人物。

  二、預習檢查

  1、關于作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浮沉,書文、詩、詞、畫,俱成大家。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

  2、寫作背景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

  三、初讀感知,朗讀詞作

  1、一名同學配樂試讀,教師糾正強調以下字的讀音;

  浪淘盡(táo)初嫁了(liǎo)羽扇綸巾(guān)檣櫓(qiáng)

  華發(huā)一尊還酹江月(lèi)

  2、朗讀評價:從語速、語調、情感把握等方面評價學生朗讀情況。

  3、全班齊讀。

  四、合作探究,理解詞作

 。ㄒ唬⿵念}目入手

  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題名;題材:懷古詠史詞

 。ǘ┵p析上闋——“觀眼前之景”

  1、學生齊讀上闋。

  2、討論問題: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主要集中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明確: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雄奇壯觀的赤壁的奇景和波濤洶涌的長江景象。

  集中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些詞句上。

  3、賞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明確:這首詞一開篇,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懷古思緒。境界開闊、氣勢恢宏,豪放之氣籠罩全詞,也為下闋中周郎的出場造勢,產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4、賞析“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千堆雪!

  問題:這句話中用了哪些傳神的詞,勾勒出一幅怎樣的赤壁畫面?

  傳神之字:亂穿驚拍卷雪(夸張、比喻、對偶的修辭手法)

  畫面描繪:陡立的山崖散亂地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一望無際的江面上涌起了千萬堆奔騰澎湃的雪浪。雄奇、壯麗的赤壁之畫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的壯闊場面,為下闋追懷英雄渲染氣氛。

  5、品析詞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作用。

  明確:只有這樣的赤壁長江也才能千呼萬喚出英雄的形象。一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承上啟下,與下文的“遙想公瑾當年”完成了自然轉換。寫景為人物出場做鋪墊,這種寫法是襯托。

 。ㄈ┵p析下闋——“懷古人之事”“抒一己之懷”

  1、探討周瑜的形象特征。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詞人給我們描寫出了一個怎樣的周瑜呢?

  明確:

  ①稱呼:公瑾。稱字表示尊敬。

 、诨橐鰻顩r:小喬初嫁了。思考:為何不是出嫁?作用何在?要點:年輕有為;襯托手法,美女配英雄;周瑜同孫權的親戚關系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條件。

 、巯嗝泊虬纾盒圩擞l,羽扇綸巾,風度翩翩,儒將風采。也襯托出他大戰時成竹在胸、穩操勝券的形象。

  ④作戰能力: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點撥:以少對多,卻能如此從容淡定,展現了他用兵如神、戰功卓越的形象,更顯其英雄本色。

  小結: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遙想”以下幾句塑造出一位春風得意、威武英俊、年輕有為、儒將風度的青年將領的形象。

  2、蘇軾與周瑜的形象構成什么關系?

  明確形象:

  人物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外貌氣質英俊儒雅早生華發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職位東吳都督(被重用)團練副使(虛職)

  功業功成名就功業未成

  對比關系,更加突顯了蘇軾的人生悲劇。周瑜是“情場官場戰場,場場得意”,蘇軾卻是“黃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相比之下,蘇軾的內心涌起了情感的波濤,怎能不發出“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的感嘆?

  3、歸納詞人形象。

  滿腹才華卻失意苦悶,仕途不平、壯志難酬的白發蘇軾形象。

  4、合作探討:探索情懷

  詞人千言萬語到最后化作兩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北磉_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

 。1)作者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頌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

 。2)人生如夢,個人遭遇在千古英雄面前都不重要了。表達了蘇軾曠達灑脫的情懷。

  五、課堂小結

  這首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語言簡潔生動,意境壯闊博大,有著動人的藝術魅力,詞中所寫的壯麗山川、古代英雄、自己壯志難酬的胸懷以及酒灑江月的豪舉,共同和諧地營造出了一種壯麗、雄渾的意境,這都體現了全詞豪放的風格。

  六、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領會詠史懷古詩詞的特點,并試著鑒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比較兩首詞在藝術手法和思想感情上的異同。

  七、拓展引申

  品讀蘇軾詞作佳句,學習蘇軾曠達樂觀、積極灑脫的人生態度。

  八、板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

  寫景:赤壁奇景,雄偉壯觀

  懷古:周瑜風流儒雅,功成名就(懷古傷今)

  傷己:早生華發、壯志難酬、曠達灑脫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反復吟詠成誦。體會蘇詞豪邁詞風。

  2.掌握情景交融寫法。

  3.領會詞人借景來表達復雜的情感。

  【教學模式】

  誦讀法旁批式

  【誦讀法】:就是并用心、眼、口、耳出聲閱讀的一種教學法。傳出文字的情趣,暢發讀者的感興,它可以邊讀邊想象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然后再用語言把想象中的畫面描述出來。其標準:聲情并茂合一。其精髓:熟讀精思,口誦心惟。

  【旁批式】:在正文旁邊寫的評語。旁批就是對字詞句的含X釋,或內容的深入理解,或寫作技巧的分析,或由此引發的聯想想象,或語言風格的品味,或人物性格的分析,或人物潛臺詞的填補,或前后的鉤連,或讀者的抒情議論,總之它就是認真品讀原文,在把握原文的基礎之上不斷追問、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有所獲的過程。力求簡明扼要,言簡意賅,語言凝煉精辟,一語中的。其標準:準——整體把握,準確理解;深——品味語言,深入挖掘;美——顯現積淀,體現文辭美。

  誦讀是旁批的基礎,旁批是誦讀的提升,兩者相依相隨,互為促進。

  教學過程

  激情導課積蓄情感

  林語堂先生曾這樣評價一個人,說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X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對,這個人就是蘇軾,下面讓我們一起學習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感受他不一樣的人生。

  (課前分發蘇軾的材料,尤其“烏臺詩案”前后、詩文書畫成就以及后人對他的評價,便于學生能角度了解蘇軾,有助學生對文本的解讀。)

  初讀——把基調

  宋朝俞文豹在《吹劍錄》中記錄當時詠唱蘇詞花絮,從中可看出蘇柳的不同詞風,那就是蘇豪柳俗。(展課件)

  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惫珵橹^倒。

  我們也來唱一回“大江東去”,朗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把準其情感基調。

  學生朗讀,教師巡視,讀讀議議,與學生探導朗讀技巧,把準節奏和情感。

  學生甲:朗讀……

  師生點評。再讀。

  學生乙:朗讀……

  師生再點評。再讀。

  學生丙:朗讀……

  …………

  結合寫作時代背景和借助課前發給的資料,知人論世,讓學生熱烈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定準調子,明確:

  整首詞基調:自豪,陶醉,敬佩。

  第一句:有感嘆回憶之感。讀出陶醉之情。“千古風流人物”,稍微重讀,緩慢,漸漸地把調子提上去。尤其要反復揣摩推敲這一句,因為它是真正體現蘇軾的豪邁詞風。

  第二句:調子降下來,抒情,平緩,讀出向往之情。

  第三句:升調,語速要快,有節奏感,“穿”“驚濤”“拍”“千堆雪”要重讀,讀出排山倒海的氣勢來。

  第四句:降調,輕柔平緩。

  第五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弊x出平和,羨慕;“雄姿英發”讀重音,讀出崇拜無限仰慕之情。

  第六句:“羽扇綸巾,談笑間,”輕松,瀟灑,尾音加重,拖一字一音,為“檣櫓灰飛煙滅”積蓄情感,“檣櫓灰飛煙滅”讀升調,語速稍快,讀出指點江山鎮定自若的氣概來。

  第七句:神游之感,有點不知不覺地遠逝,讀出緩慢而空曠之感。

  定完情感基調后,再鼓勵學生自讀,試讀,范讀以致背誦。自個揣摩品味蘇軾詞豪邁風格。

  品讀——明寫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再一次品讀。從小學到高中學了不少的詩詞,比較《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的寫法是否一樣,(一樣)。請用一兩個字來概括上下闋分別寫了什么?

  明確:上闋寫景,下闋抒情。

  寫什么景?抒什么情?

  下面讓同學們利用旁批式學習法,各抒己見。

  寫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旁批點預設:時間:大浪淘盡。背景:波瀾壯闊。人物:眾多、風流。區分“風流人物”與“英雄人物”異同。如此恢弘的場景有何用途?(面)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旁批點預設:方位詞對比,東——西,一逝去一永存。用詞嚴謹——人道是。挖掘“三國周郎赤壁”的真正內涵。(點)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旁批點預設:手法——夸張、擬人、比喻。角度——高低遠近。色彩——碧藍、渾黃、潔白。作用。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旁批預設點:結構——承上啟下。寫法——虛實結合。鋪墊照應。與毛澤東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異同。

  綜合旁批點預設:寫景點面如何有機結合?

  旁批展示:

  學生甲:……

  師生點評……

  學生乙:

  師生點評……

  學生丙:

  師生點評……

  小結:上闋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詠的人物!皝y”“穿”“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巧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闋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抒情: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旁批點預設:—歷史的真實,藝術的真實,聯想到如今許多名人雕像!斑b想”引發的情思。英雄配美女……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旁批點預設:從言談舉止分析周郎的形象(外在——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內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手法——檣櫓(借代)、灰飛煙滅(夸張)。從周郎聯想到謝安,同樣風流倜儻、決勝千里之外,蘇軾為何不選謝安?或者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旁批點預設:“我”多情,有什么情?為何“華發”早生?李白有“舉杯消愁愁更愁”,而蘇軾卻是“一樽還酹江月”?一仰一俯,可看出兩人性格上有何不同?

  綜合旁批點預設:詞人營造出一種怎樣的意境?如何表現的?

  旁批展示:

  學生甲:……

  師生點評……

  學生乙:

  師生點評……

  學生丙:

  師生點評……

  小結: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寫“小喬”在于烘托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突出人物的風姿,中間描寫周瑜的戰功意在反襯自己的年老無為。“多情”后幾句雖表達了傷感之情,但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詞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

  (師生點評,必須結合學生旁批實際,同一點內容上,在指出精彩和不足的同時,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其中,敢于展示自己的杰作,可補充可延伸可反駁;不同點的內容上,啟發他們有不同的見解,教師誘導的同時,要幫助學生匡正,不能放任自流,不能任憑他們天馬行空)

  美讀——析情感

  所謂美讀,就是有選擇的讀,選自己以為精彩的詞句,再三悟讀,讀出蘊含語言表象之內的真正意思,透過語言悟出情感,以達“熟讀精思,口誦心惟”之目的。

  調動學生思維和智慧,利用旁批,抒寫自己讀后感受。

  旁批展示:

  學生甲:……

  師生點評……

  學生乙:

  師生點評……

  學生丙:

  師生點評……

  從中概括本詞要表達出的情感,往往有以下幾種:

  建功立業之說。從“雄姿英發”“羽扇綸巾”使“檣櫓灰飛煙滅”的周郎想到自己。

  自甘沉淪之說。從“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推測。“千古風流人物”又如何?最終不就大浪淘沙嗎?就算儒雅風流的三國周郎而今又安在哉?

  積極向上之說。從自己四十五歲還想像周郎一樣能夠建功立業想到。

  多情傷感之說。從周郎得到孫權傾國之托到自己的“烏臺詩案”比較預測。

  人是個復雜體,蘇軾更是如此。正因為復雜才塑造出豐滿的人物形象。他的情感之所以復雜,還要到他的詞中去分析和理解。教師要根據學生基礎,因勢利導,指導他們學會從具體語言環境中多角度揣摩人物情感,討論、分析、整合,得出比較確切而被人普遍認可的答案。

  總結:以飽含深情地背誦本詞來結束本課教學。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05-16

《念奴嬌·赤壁懷古 》教學設計03-08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05-16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反思04-22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精選5篇)02-15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范文通用06-01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精選10篇)04-27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精選11篇)06-25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12-2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五月天中文Av | 日本男女无遮羞羞视频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亚汌国产精品久久久秋霞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