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的順序》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的順序》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的順序》教學設計篇1
一、讀出下面的算式并說出得數。
1+1= 3+1= 1+3= 3+2=
二、看圖說出圖意,并列式計算:
1、出示蝴蝶圖:
指名說出圖的意思:原來鮮花上落著1只蝴蝶,又飛來3只。現在有多少只?
列式是:1+3=4
2、出示蜻蜓圖:
指名說出圖的意思:原來有3只蜻蜓,又飛來2只,現在有多少只?
3、出示小孩圖:
指名說圖意,并列出算式。2+1=3
4、出示小狗圖,并列出算式:2+2=4
列式是:3+2=5
三、擺一擺:
學生用手中的小棒擺出下面的算式,再說出得數:
3+2 1+2 2+2 1+1
四、比較大小,說說為什么?
2+2 4 2+3 5 1+1 3
問:它們誰大,誰小,為什么?
指名到前面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號并說說理由。
五、抄寫算式:
3+2 1+2 2+2 1+1
教學反思
一、在教學時,我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在填寫百數表時,因為學生已經有了數數、讀數、寫數的基礎,所以我讓學生去獨立填寫,從而形成100以內數的順序的鮮明表象,為進一步加深對各數的順序的記憶,也為理解和探索百數表的排列規律打下基礎。
二、通過對百數表橫、豎、斜各方位的觀察,使學生對100以內數的順序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了解每個數在數目表中的位置、與相鄰數的關系,對100以內的數的大小有比較清楚的了解。同時,通過對此表的觀察,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排列規律,發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反思《《數的順序》教學反思》。做到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幫助了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與技能。
三、教學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特征,即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并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一年級的小朋友對這一特征顯得尤為突出,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盡量設計得形象、直觀。
這堂課我感覺學生比較活躍,效果較好,但是時間上把握的不太好,在觀察這一環節花費時間太多,后面有2道習題沒有完成,以后教學時要注意適當控制。
《數的順序》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
2、通過小組合作找出百數圖的排列規律。
3、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逐步培養孩子自學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百數圖的排列規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組記分牌、彩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導入: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看!它們來了?讀一讀,打個招呼吧!
18、22、32、37、46、50……100
(齊讀,各組5、4號每人讀一個,3號搶答,讀對加1分。)
師:同學們反映真快!但是這么多的數太亂了,想找一個數很不容易!怎么辦呢?我們一起想辦法幫他們排好隊,好嗎?
二、自主嘗試,探索新知
師:瞧,老師給它們準備了各自的房間,你們能不能把其他的數也送回家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1頁,先想一想,再試著填一填吧!
(小組內訂正答案,小組長統計答對人數,按人數加分。)
三、小組合作交流、歸納展示
師:現在再來看看這些數,你有什么發現?對(出示課件“百數表”),從1——100的數排列的非常整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百數表”。
(板書)
接下來,需要同學們相互配合,團結合作在這張“百數表”上完成一項任務,敢不敢試一試?看看任務是什么?
涂一涂:(每組發一張百數表)
第1、2組:給十位是3的數涂上綠色;
第3、4組:個位是3的數涂上黃色;
第5、6組: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涂上粉色。
師:每個小組選1名同學涂色,其他組員一起協助找答案。比一比、賽一賽看看哪個小組涂的又對又快!
(投影展示,各組組長匯報,匯總按人數加分。)
師:將你們的三種答案放在一起會是怎樣的排列呢?(播放課件)
四、第二次嘗試P41(2)題
師:你能從表里發現那些有趣的排列?自己先認真讀一讀P41小男孩和小女孩說的話,看看他們是怎樣說的?再自己找一找。
師:把你發現的和組員說一說。先別急,各小組聽好,匯報時會有3個難度分,你們小組可以任選一個來說:
1、能讀出小男孩和小女孩說的話,加1分。
2、能找到涂色的有趣排列,加2分。
3、有自己的創新能發現新的排列,加3分。
小組長代表匯報:
橫著看—綠色:它們的十位上的數字都是3(40除外),后一個數總比前一個數多1。
豎著看—黃色:它們的個位上的數字相同,下面一個數總比上面一個數多10。
右斜著看—粉色:個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一樣。(追問: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左斜著看:個位上的數從大到小,十位上的數從小到大。
教師講解:原來,這些數隊伍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的`,這100個數無論橫著看、豎著看還是斜著看都是有規律的,所以看起來很整齊。
五、第二次嘗試練習:P41(3)
1、搶答題: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第5行第8個數是多少?
2、你能猜猜這3張圖片中那些數藏起來了嗎?自己試著填一填,再小組說說你是怎么填的?
追問:誰能說出上下數之間的關系?
3、44頁練習九第1題。比一比哪個小組正確率最高。
統計各小組分數,最后看看哪個小組取得了勝利,看看驚喜是什么?
(優秀小組表揚卡)
教師總結: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
《數的順序》教學設計篇3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
100以內數目表一張、例8放大圖兩幅、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出下列各數。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師報數,學生在本子上寫數。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個兩位數,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這個數寫作( )。
(2)一個數,百位上是l,十位、個位都是0,這個數寫作( )。
二、新授。
1.教學例7。
(1)按照數的順序.學生逐行獨立完成。教師出示放大的100以內數目表,指定學生填寫。
師生共同訂正。
(2)讓學生回答例4提出的兩個問題。
①給十位是3的數涂上綠色,個位是3的數涂上黃色,個位和十位數字相同的數涂上粉色,引導學生逐項完成。
②你從表里發現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橫行看、豎行看等來發現。
從橫行看:第一行是填單數,第二行是填雙數.每一橫行的個位都是1、2、3、4、5、6、7、8、9、0。
從豎行看:每一豎行的個位數都一樣,十位上的數是0、1、2、3、4、5、6、7、8、9排列(0沒寫出來)。
教師提問:第4行第8個數是多少第5行第8個數是多少?55前面一個數是多少
2.教學例5。
(1)出示小棒圖。
教師問:左邊有多少根小棒右邊有多少根小棒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2 37
教師追問:“左右兩邊的小棒,哪邊的多(左邊多)42和37兩個數比較。哪個數大”
學生回答,老師再做說明,42和37相比較,42大,37小,我們用“>”來表示它們的關系。
(2)出示計數器圖。
讓學生觀察后問:
“左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右邊的計數器表示多少”學生回答后,老師板書:23 25.又問:“23和25這兩個數相比較,哪個數大,哪個數小,應該怎樣表示”老師在 ○ 里填上“<”大家齊讀式子兩遍。
另一幅圖提問個別學生誰大于誰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3.做課本第42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指導,對有困難學生可對照數目表,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練習。
1、把下列卡片按數的大小順序,先從小到大排,再從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師先指定一個學生按從小到大排,排完后,齊讀各數。然后打亂次序,再指定一個學生把這些卡片按數的大小,從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適當的數。
47○37 88○90 □<95>66
35○36 61○59 □<75>□
3、游戲題:找朋友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后記:
【《數的順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數》教學設計04-07
填數游戲教學設計04-04
《有理數》教學設計02-16
《有理數》教學設計02-16
《數星星的孩子》教學設計 15篇01-02
“數的奇偶性”教學設計(6篇)04-05
《字母表示數》教學設計(15篇)04-07
《字母表示數》教學設計15篇04-01
《有理數》教學設計(通用16篇)05-23
有理數的加法教學設計(通用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