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將本組課文與以前學習過的描寫動物的課文從內容和寫法上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找出內容和寫法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會在閱讀中和反思,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2.積累古詩
3.通過閱讀相關的動物書籍,繼續了解動物故事,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做好從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的延伸。課前準備:準備豐自愷的《白鵝》、老舍的《貓》、布封的《松鼠》進行閱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
1.我們以前學習過許多描寫動物的課文,例如豐自愷的《白鵝》、布封的《松鼠》、老舍的《貓》,同學們還記得課文的內容嗎?(學生簡單交流)
2.現在我們再次閱讀這些文章,感受一下課文的內容和寫法。(學生再次自主閱讀《白鵝》《貓》《松鼠》)
3.我們學習的本組課文也是描寫動物的文章,現在同學們再次快速瀏覽一下,回顧課文的內容和寫法。(學生瀏覽本組課文)
4.本組課文和以前學習的描寫動物的課文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班內交流匯報
6.教師
我們閱讀課文,要善于比較,在比較中,在比較中反思,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第二課時日積月累
一、日積月累
引入:以前我們積累了一些古詩,今天咱們一起再積累一首古詩,它叫《馬詩》,我們要比一比,看誰背誦得最快。
二、教學課外書屋
1.老師讀《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學生交流聽后感受。
3.如果有學生已經看過,可以介紹自己閱讀的內容和感受,
4.教師向學生簡要介紹《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一書,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
5.拓展閱讀:《動物來自好人這一邊》、《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閱讀體會。
7.老師向學生推薦動物文學書目。
8.要求學生課外到圖書館和書店尋找這些書籍,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準備讀書交流會。
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交流對讀書樂趣的體會和學到的讀書方法,達到愛書、愛讀書的目的。
2、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讀書、愛書的名言警句,談談對句子的理解,交流并積累關于讀書的名言,共同欣賞,使所有人得到鼓勵。
3、通過閱讀記錄卡或讀書筆記的展示增進學生讀書的興趣,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培養良好的讀書方法,讀書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讀書要精神專一,口隨心誦,才能有所得。
2、在學生的口語表達中隨機訓練和規范,循序漸進地提高其口語表達水平。
【教學準備】
1、對本單元課文進行系統的小節。
2、收集讀書、愛書的名言警句。
3、整理自己的綜合性學習成果,以便展示。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溫故而知新:
學完第一單元后,我們應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小結,看看有那些收獲和體會。如:喜歡本組的那篇課文?積累了那些好詞佳句?習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有沒有提高?圍繞本專題,在課外又閱讀了那些文章或書籍?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你對讀書帶來的樂趣是否有了更深的體會?你是否學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我們可以圍繞某一方面的收獲展開討論,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體會。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每組推選出一名代表在全班發言。
4、教師小結:
書是人類的另一世界。我們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它給人以知識,給人以思想,給人以情感。
二、日積月累
1、激情導入:
我們國家是個愛書的國家,崇尚樂學好讀,古代許多賢人學士寫下了這方面的警句,激勵我們做個熱愛讀書的人。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2、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學生自由讀準名言并試著說說自己對這些名言的理解。
3、賞試背誦名言。
4、搜集整理,出示課外有關讀書的名言,拓展積累。請同學們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5、小結: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那些書會像營養品一樣滋潤我們的心靈,像朋友一樣陪伴我們的人生,像窗戶一樣打開我們的'世界,給我們力量、勇氣和智慧。
三、展示臺
1、組成讀書興趣小組,匯報開展了哪些讀書活動。
2、圖書管理:
談管理班級圖書角的具體辦法。
3、送人玫瑰:
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共享知識。
4、展示讀書記錄卡:
平時閱讀自己喜歡的書時,要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交流展示。讀一讀自己摘抄的記錄卡,談談摘抄它的理由。
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①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的收獲,引導學生體會讀書的樂趣,并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
②讀背古詩句,積累古詩句,品味讀書的好處及方法。
↘回顧“詞語盤點”
①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②組織一分鐘記憶競賽、一分鐘抄寫競賽。
↘交流平臺
①“溫故而知新。”學完一單元后, 我們應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小結, 看看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如:喜歡本組的哪篇課文?積累了哪些好詞佳句?習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有沒有提高?圍繞本專題,在課外又閱讀了哪些文章或書籍?通過本次綜合性學習, 你對讀書帶來的樂趣是否有了更深的體會?你是否學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我們可以圍繞某一方面的收獲展開討論, 也可以多方面交流各自的體會。
②小組內交流。
③全班交流。
賞析佳句。
賞讀美文。
研討讀書方法。
交流收獲、體會。
↘ 日積月累
①激情導入。
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素以樂學好讀為高尚美德,古代許多賢人學士寫了許多這方面的警句,激勵我們做個熱愛讀書的人。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②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
學生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
嘗試理解:學生交流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學生質疑,組織解疑。
③背誦名言。
④出示課外有關讀書的名言, 拓展積累。請同學們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英)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聯)高爾基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無限廣闊的海洋。──(瑞士)凱勒
至樂無如讀書。──鄭成功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用書不難,能記為難。──張潮
⑤請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關于讀書方面的名言,共同進行賞評。
⑥鼓勵學生課后將自己最喜歡的讀書名言制作成書簽。
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學習與感悟。
2.積累古詩。
3.通過趣味語文的學習,感受到標點符號的魅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平臺
1.想一想,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2.自由地進行課堂交流。
3.選擇重點展開討論。
(1)說說對西部的認識和感受。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對西部的認識,比如:西部的歷史;西部的自然環境;西部的發展。
(2)說說對課文寫法特點的認識。
①《白楊》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例證。(以白楊的品格來比喻、暗示西部建設者的品質等。)
②《草原》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例證篇。(景色的鋪陳,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體會。
①找一找在這組課文中有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簡要的說說其中的含義。
②說說你是怎樣去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理解個別字記詞的含義等。)
二、日積月累
1.導入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積累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中唐時期素有詩豪之稱的大詩人劉禹錫寫的《浪淘沙》。
2.學生自由朗讀,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師可作適當補充性講解。
九曲黃河萬里沙,寫黃河彎彎曲曲地流經萬里,夾帶著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風簸,風浪滾動。浪淘風簸自天涯,寫黃河波濤洶涌,來自天邊。如今直上銀河去,是詩人一種浪漫的想象,說黃河一直走到銀河那里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夸張地說可以到達牛郞和織女的家了。前兩句描寫黃河奔騰萬里的雄渾氣勢;后兩句運用夸張的手法描寫黃河源遠流長,仿佛是從銀河里流下來的。
此詩寫九曲黃河的雄偉氣勢,并展開奇特的想象,表現作者的向往與追求。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4.引導學生課外找一些劉禹錫的詩來讀一讀。
第二課時
趣味語文
1.談話導入。
師:批改作文時,常發現有些學生對標點符號的使用隨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來了就隨手點一下,說明這些學生對標點符號極不重視。今天我們來讀一則關于標點符號的故事,讀完之后,談談你的感想。
2.學生讀文中故事。
3.交流讀后感受。
4.教師提供故事:
有一個富翁生性吝嗇,聘請教書先生時,講明膳食供給很微薄。當時,這位教書先生一口應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說無憑,寫了一張沒有加標點符號的合約: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據自己主觀愿望。理解為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簽字。那知吃第一頓飯時,教書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盡是素菜,沒有葷菜?我們不是約定了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這個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約上的辦。
5.動手練習加標點,使之成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過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無一雙好腳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結。
標點一定要恰當,它就像一個人的五冠,不能因為它不是字就顯得無足輕重,標點錯了,意義也就變了。
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5
交流平臺
結合本單元的專題學習內容,就課內和課外的學習與活動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啟示。在交流和對比中,初步學習理性地分析總結自己的學習,并進行改進。
教師可組織學生按課內學習和課外綜合性學習兩個方面進行回顧和總結。先在小組內,就課文學習,語言積累,寫字,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能力,結合課內學習交流自己的體會和提高;然后就課外的綜合性學習,交流對讀書樂趣的體會和學到的讀書方法。還可以在小組內提出自己覺得欠缺的地方,請大家幫助。最后,教師再引導全班交流,共同回顧。
日積月累
(1)教學建議。
這次“日積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關于讀書的名句,展現了古人關于讀書的體驗和方法。這些句子千百年來歷久不衰,一直被人們傳誦著,作為勸學的名句引用著,激勵過一代又一代人。
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背誦,還可以談談各自對這些句子的理解,結合自己的體驗或在綜合性學習中了解到的他人的讀書例子來談體會。如果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還搜集了其他關于讀書的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賞,使所有人得到激勵。還可以建議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一句,當作座佑銘。或者準備一個名言摘抄本,分類摘記一些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參加展覽。
(2)相關鏈接。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讀書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間斷。這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名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閱讀,寫作時就會如有神助。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中盡人皆知的名句,點明了閱讀積累與寫作傾吐間的關系,只有“厚積”才能“薄發”。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這是漢劉向的名句。是對會讀書重要性的比喻說法。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意思是在少年時不知道發憤苦讀,等老了后悔再想要讀書就遲了,應該珍惜時光。這是唐代書畫家顏真卿《勸學》詩中的名句。原詩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謂,叫做。讀書要精神專一,全神貫注口惟心誦,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訓學齋規》,原文為“讀書有三到,謂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是南宋時期理學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和教書,提出過許多精辟的見解,對于今人,仍有啟示和借鑒的作用。
展示臺
這次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活動成果,學生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展示,匯報自己這一階段來的學習收獲。
教材中提供了三個角度的展示建議,分別是成立讀書興趣小組,開展讀書討論活動;課外做閱讀記錄卡;在班里建立圖書角,給圖書歸類,并制定借閱規則。教師根據口語交際和習作中的了解,根據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情況,允許學生有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讀書筆記、自己的藏書目錄等,更充分地展示學習的成果。
閱讀記錄卡或讀書筆記的展示可利用自習或課余時間進行,由小組長組織同學自由參觀、閱讀、評比。并對自己欣賞的作品進行投票或寫出評語。對組成的興趣小組,教師可參與他們的討論活動,幫助制定活動計劃,確保讀書小組能夠定期開展讀書活動。班里建立的圖書角,可由同學推選圖書管理員,按借閱制度使圖書角被充分利用起來。
總之,不要為了活動而活動,而要通過展示使讀書活動真正開展起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班級形成人人愛讀書的風氣,逐步培養每個學生的讀書習慣。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回顧·拓展三》教學設計7篇04-04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4篇02-16
《回顧·拓展三》教學設計6篇04-04
《回顧·拓展三》教學設計7篇04-04
回顧·拓展六教學反思04-24
回顧·拓展六教學反思05-15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通用7篇)03-27
《鄉愁》教學設計(人教版九年級下冊)12-06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鄉愁的教學設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