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范文篇1
教學理念
《金色的腳印》(人教版第10冊)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了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蒙古自治區通過這個故事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教學過程
師:(出示狐貍教學掛圖)同學們,你們看圖畫上是什么動物?你們喜歡嗎?
生:(異口同聲地)狐貍。(搖頭表示)不喜歡。
師:(裝作滿臉疑惑地)為什么?
生:狐貍太狡猾了,我恨它還來不及呢!
生:大家都知道“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故事吧,就是講狐貍很狡猾,依仗老虎來欺壓別的動物。
生:狐貍還經常叼走農家養的雞,太可惡了。
師:(點頭默認)是啊,狐貍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是不太好。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金色的腳印》一課,請大家猜一猜課文可能講述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有什么話要說呢?
(學生聚精會神地讀課文,看得出被課文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生:我知道了,兩只老狐貍想盡辦法救一只被正太郎家的傭人捉回去的小狐貍。
生:兩只老狐貍為救出小狐貍,冒著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顧小狐貍。這種生死與共的親情,挺讓人感動的。
生:小狐貍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貍,不慎掉下懸崖,兩只老狐貍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蠻有人情味的。
生:(舉手補充)正太郎不僅給藏在地板下的兩只老狐貍投送食物,還從鄰居家要回小狐貍,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山里,狐貍一家終于團聚并回到樹林中。
師:(示意鼓掌)你們愛動腦筋,老師真是太高興了。下面,請同學們細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先在課文中做上記號,然后再提出來。
生:兩只老狐貍為了怕自己的孩子挨餓致死,就叼來雞給小狐貍吃,以保全自己孩子的性命,它們這樣做是不是太殘忍了。
生:課文中描寫了老狐貍為救小狐貍的危險經歷,難道它們就不擔心被秋田狗咬死或被正太郎捉住嗎?
生:狐貍生性多疑,正太郎為什么能和狐貍建立親密關系,并得到狐貍的救助?
生:他為什么放了小狐貍?要是真心愛護它,不放不行嗎?
生:課文為什么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
生:……
師:(投去贊賞的目光)大家真是善于動腦,提出了這么多值得討論的問題。(學生在小組里興致勃勃地討論上面的問題,教師參與討論。)
生:(站起來,撓頭)老師,我們小組同學在討論問題時,遇到了難題:課文為什么要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
師:看來,這位同學說出了大家討論時遇到的同樣的難題,是不是這樣的?
生:(異口同聲地)是。
師:(提醒學生)請大家帶著問題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生:(一部分學生難為情地)老師,我們還是難以理解呀。
師:(抓住時機引導)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大家可曾學過以“金色的XX”為題目的課文?“金色”是什么意思?該題目你們是怎么理解的?
生:(恍然大悟地)“金色”一般用來形容那些十分珍貴的、有意義的或值得紀念的東西。
生:(深情地)小狐貍一家雖然是動物,但它們也像人一樣,它們的生命同樣珍貴,那回歸山林的腳印正是珍惜生命的象征,這腳印中,飽含著人類對其他生命的珍重與愛護,體現著人類美好的思想感情,所以它是金色的。
生:小狐貍一家能得到人們的關心而和家團聚,回到樹林自己的家中去,這是最美好、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腳印”來贊美這件事。
生:(高興地)“金色的腳印”表面意思是陽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貍的腳印,細想一下,它卻有更深刻的含義:在這“金色的腳印”中,體現著狐貍一家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友善。
生:(主動地站起來)我對狐貍有了新的認識:狐貍生性狡猾多疑是為了生存,只要人類友好地對待它們,它們也會對人類友善的。
生:老師,假若你是正太郎的爸爸,當你發現你的兒子正太郎偷偷為藏在地板下的老狐貍投放食物,你是怎樣看待他這種舉動的?會不會狠狠教訓他一頓呢?
師:不會的。大家想一想,狐貍也是有生命的,我們應該善待生命。狐貍為救自己的孩子藏在地板下,這種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多么令人感動。
生:假若我遇到像正太郎這樣的事,我會像正太郎那樣好好照顧狐貍一家,然后讓它們回到自己的家園。
生:老狐貍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它們該多著急呀!我會馬上帶著小狐貍把它放回樹林中,讓它們一家團聚。
師:(贊賞地)同學們說得真好!
生:(有感情地朗讀)“迎著耀眼的陽光,狐貍們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處。”
師:(意味深長地)“金色的腳印”是對全文的概括,也是對美好、祟高情感的贊美。請同學們用你們的愛心去關愛動物,創造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而留下“金色的腳印”……
教學反思
1、要把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轉變為自主探究,關鍵在于設計好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案例中以“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如此以一問題統領全文,不僅產生了領悟作者意圖的解讀效果,而且贏得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2、“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是一味地聽;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地講。”展開討論,暢所欲言,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有深度、有爭議的問題,一時搞不明白。這是我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在辯論中明晰,互相啟迪,共同提高。我深深地感到:學生自主快樂學習,就是老師在教學中最大的成功。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范文篇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三)德育滲透點
1、透過老狐貍救小狐貍的做法,感受到老狐貍和小狐貍之間的不可割舍的親情,進而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
2、透過“我”的做法,體會到“我”的善良,從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感受文中人與動物間的和諧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點撥法。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交流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二)難點、疑點
狐貍和“我”之間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三)解決辦法
抓住文中相關的內容,反復讀,并注意前后的聯系,體會狐貍和“我”之間由逃避到親昵再到救助的發展變化過程。結合自身飼養小動物的經歷,探究出這種變化的原因。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自讀探究;交流中相機點撥,適時評價;展示媒體,布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1、搜集、交流關于狐貍的故事。
2、通過初讀課文,感受文中狐貍的特點。
3、深入探究,懂得動物之間也是有親情的,“我”的善良與憐愛不僅感動了狐貍,更值得我們學習,要保護動物,保護環境。
4、課外讀關于環保題材的文章。
五、教學步驟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狐貍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
(交流對狐貍的印象,也可講狐貍的故事。)
看來狐貍在大家心中不是好東西,今天我們來學一篇關于狐貍的故事的文章,學了以后,也許你會給狐貍平反了。
板書:11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感受故事大意。
2、匯報初讀情況。
(1)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說說對狐貍的初步印象,對“我”的認識。
(3)說說你還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
(讀懂的內容可能有:老狐貍救了“我”;小狐貍在“我”的幫助下獲得了自由。……)
(可能提的問題:①“我”為什么要幫助救狐貍?②課文結尾及題目有什么含義?)
(三)深入探究
1、圍繞問題,再讀感悟。
2、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看法。
3、匯報探究結果。
針對“我”為什么要幫助救小狐貍這一問題,應探究出如下內容:
(1)開始,“我”見兩只老狐貍救小狐貍沒成功,覺得小狐貍可憐,出于同情,“我”想為小狐貍解開鐵鏈。
(2)當“我”發現兩只老狐貍在自己家里做了窩并開始咬那根拴鐵鏈的木樁時,“我”打消了放小狐貍的念頭。
引導:“我”此刻會怎么想?
(“我”會被老狐貍那種不救出孩子不罷休的執著精神所感動,更會暗暗佩服老狐貍的聰明——咬不斷鐵鏈就咬木樁。于是決定不放小狐貍,到底看看老狐貍有多大本事。)
(3)“我”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讓老狐貍施展自己的本事,又決定給老狐貍投送食物。漸漸地,老狐貍體會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親昵的舉動。我越發感受到狐貍是有情有義的動物。
(4)當“我”為尋回小狐貍而失足受傷時,是老狐貍給了“我”溫暖,使“我”得以蘇醒,“我”更加感動,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我”最終把小狐貍要了回來,讓他們一家團聚。
關于課文結尾及題目的含義,可以這樣理解:
(1)這篇課文中描寫的狐貍,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狡猾,他們不僅有骨肉親情,而且知恩圖報;不僅有頭腦,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人類學習。
(2)課文結尾及題目的命名,意在呼喚親情、友情,要互助互愛,把狐貍身上的這種閃光的東西繼承并發揚。
(四)總結擴展
1、朗讀全文并交流收獲。
2、閱讀其他關于狐貍的故事。
(五)布置作業
以《相親相愛的狐貍一家》為題,續寫這個故事。
附:板書設計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范文篇3
教學目標:
1、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要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要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戰象嘎羧那深沉的情感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情誼也讓我們動容。那么,在我們心目中一向狡猾的狐貍和人類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請大家想一想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哪幾個角色?
學生回答,并板書:小狐貍,狐貍父母,正太郎
2、請同學們結合閱讀提示快速閱讀課文,并勾畫出重要信息。
屏幕出示閱讀提示問題:
(1)說說老狐貍為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正太郎又做了什么?
(2)當正太郎受傷時,小狐貍父母是怎么做的?
點播:快速閱讀,不出聲,不在某一個詞,某一個字上停留,一目一行或一目兩行,快速獲取文章重要信息。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學生根據自學提綱快速默讀課文,獨立思考,邊讀邊畫邊作批注。
2、思考完畢進行交流。
全班集體交流:(重點交流以下問題)
(1)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
(老狐貍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貍;老狐貍深入“虎穴”做窩喂養、營救小狐貍。)
正太郎又做了什么?
(要回小狐貍;放歸樹林。)
(2)老狐貍、正太郎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很多很多,請你說說在營救小狐貍的過程中,文章中的哪一處細節描寫最充滿愛的光輝?
(通過交流,朗讀,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和人與動物之間的友情,歌頌愛的偉大。)
(3)當正太郎受傷時,小狐貍父母是怎樣做的?
課文的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重點感悟:
(課件出示)正太郎跑著跑著,一不小心踩到了懸崖邊的積雪上,和雪塊一起頭朝下栽了下去,失去了知覺。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正太郎覺得臉蛋熱乎乎的。他費力地睜開眼睛,蒙朧中看見一只大狐貍正在不停地舔他的臉頰。另一只狐貍蹲在他的胸脯上,溫暖著他的身體。
談感受:
①正太郎掉下懸崖之后,發生了什么事情?
②當正太郎睜開眼睛,看到狐貍守在身旁,心中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
(教師總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那濃厚的親情絕不亞于人類親人之間的感情。而當人類施惠于它們時,它們更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
(4)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
小狐貍的命運會怎樣呢?大家一定都非常關注。
(課件出示)
①課本插圖
②文字:迎著耀眼的朝陽,狐貍們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處。
談談你的理解。
“金色的腳印”體現了人類對動物的珍愛,體現了狐貍之間的親情。這樣的感情是非常美好的,因此用“金色的腳印”來加以贊美。
四、升華主題,學以致用。
1、課文小結:大自然是人和動物共同的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
2、寫一寫你與小動物之間最能體現真情的一個片段。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自讀課文。學習的重點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老狐貍愛子心切、聰明、勇敢、知恩圖報以及它們一家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使學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經過耿老師的悉心指點,結合課堂學生學習狀況,我深覺自己應從以下幾方面改進教學:
1、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朗讀。朗朗書聲和深情吟誦應該成為語文課堂必備板塊。在引導孩子們找出關鍵詞句的同時,應該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文章的情感。
2、閱讀教學中還要注重寫作方法的滲透。在小學六年級教學中,可通過字詞教學和文章寫法的探討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
3、在教學中,尤其是小學教學中要有一定的激勵評價機制。在本課的教學中,沒能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激勵,課堂氣氛不夠融洽。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定會努力改進,使語文課堂更加和諧有效。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15篇)03-31
金色的腳印說課稿11-04
小學六年級《金色的腳印》教學反思12-16
金色的腳印讀后感通用15篇04-25
《金色的魚鉤》教學設計(11篇)02-28
《金色的魚鉤》教學設計(11篇)02-28
教學設計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04-02
《金色的魚鉤》教學設計(集合11篇)02-28
《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匯編15篇)01-02
《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通用1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