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上樓》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17 09:32:1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登池上樓》教學設計范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登池上樓》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登池上樓》教學設計范文

  教材分析

  《登池上樓》是一篇自讀性質的課文,是一篇山水詩,作為山水詩,難能可貴的是,詩人在這首詩里,客觀精致地描寫出山水景物的本來面貌,而且在對景物描寫時,將詩人的情感很好地融入在詩里面,情景交融。不過,詩歌的語言讓人頗覺隱晦,為學生閱讀帶來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了解謝靈運山水詩的風貌;

  2.積累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

  訓練學生自主學習自讀課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把握作品思路、熟讀成誦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課文重要詞語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中的一些比喻及典故的意義和所指。

  課前準備

  PPT課件和紙質版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從山水詩寫作談起,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已有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句,但只是片斷的,后來發展的《楚辭》、樂府詩也沒有把山水詩作為主要的描寫對象去寫,只有到了晉宋之際的謝靈運,山水景物才成為詩歌中主要描寫對象,打開山水詩的新天地。

  二、作者介紹

  學生看課文注釋

  ①,再搜集有關課外資料,作簡要介紹,教師補充:

  謝靈運:出生世家大族,驕縱自負,政治上雄心勃勃,熱衷權勢,而有動蕩的時代背景下,高傲、褊躁的謝靈運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終于由爵位的繼承人淪落到永嘉做太守,在無奈的現實狀況下終日以山水為娛,縱歡作樂。謝靈運是詩歌史上第一個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第一個以山水景物為詩歌主要描寫對象的詩人,別人稱他為山水詩派的開山祖。

  三、提出具體問題再研討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紛紛提出他們預習中所遇到的難題,總的來說,學生反映本詩難理解。

  具體問題:

  1.課文一開頭以“虬”與“鴻”下筆有何意義?

  2.詩人正沉浸在春的美景中,為何突然因聯想到古代描寫春景的詩句而引起感傷的?3.本文是一篇山水詩,它里面描寫的山水景物有什么可鑒之處?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及有關資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的形式,弄清課文中一些比喻、典故的意義和所指,再確定問題的理解:

  1.“潛虬”是潛藏的龍,用來比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賞的人,實指下文中的退耕歸隱。“飛鴻”是高飛的大雁,比喻奮進高飛、聲名動世的人,即下文中的出仕有所作為,聯系下面兩句,可知無論出仕進取還是退耕歸隱,詩人都做不到,因此,課文以“虬”和“鴻”作比喻,一開頭就提出了進退兩難的憂愁。

  2.“祁祁傷豳歌”與“萋萋感楚吟”兩句詩都是寫春景,“祁祁傷豳歌”的“豳歌”是《詩經》中的一篇,是周公在遭受流言時出居東都以避讒害時作的,有以周公遭遇暗喻詩人自身情況的意思。“萋萋感楚吟”是有感于《楚辭.招隱士》中的隱士生活。兩句都是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傷。

  3.作為山水詩,謝靈運不僅能客觀精細描繪山水景物的外物,還以敏銳的筆觸描繪出了景物微妙的變化,特別鑒賞“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一句,池塘里生長出春天的嫩綠的草,這個“生”字,有一種正在向上長的動感,更妙的是下一句的“變”字,它既是說,春天來了,園柳變了,發芽了,長葉了,變綠了;又是指在園中枝頭鳴叫的鳥兒變了,種類變了,不再是喜歡在冬天活動的鳥,而是報春的鳥跳躍在枝頭;不再是對嚴冬恐懼的呼號,而是對新春歡快的歌唱,像這些豐富的內容,這些微妙的變化,這些動人的聲響,在山水畫里是很難表現的。

  四、整體把握

  1.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文意。

  點拔:這首詩是作者做永嘉太守時久病初愈后登池上樓寫的.,詩中抒發了自己官場失意的頹喪心情,并表示決心歸隱。

  2.說一說全文可分為幾層具體內容是什么?全文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開頭至“臥疴對空林”)進退兩難,病臥永嘉;

  第二層:(“衾枕昧節候”至“園柳變鳴禽”)登樓而望,滿目春色;第三層:(“祁祁傷豳歌”至結尾)觸景生情,持操歸隱。

  由此可得出全文寫作思路:官場失意,登樓消愁——觀賞眼前美景——觸景傷情,持操歸隱。

  五、文言字詞積累

  1.解釋

  媚: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喜愛、憐惜”。響:動詞,“發出聲響”。薄:迫近。怍:慚愧。徇:求。

  2.讀音

  怍zuò疴kē衾qīn褰qiīn嶇嵚qūqīn祁qí豳bīn六、擴展閱讀

  1.對比閱讀謝靈運的《游南亭》。

  時竟夕澄霽,云歸日西馳。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久痗昏墊苦,旅館眺郊歧。澤蘭漸被經,芙蓉始發池。未厭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戚戚感物嘆,星星白發垂。藥餌情所止,衰疾忽在斯。逝將候秋水,息景偃舊崖。我志誰與亮,賞心惟良知。

  對比閱讀謝靈運的這兩首詩,引導學生比較它們寫作上的異同,學生在學習了《登池上樓》的基礎上很快作出比較:基本上大同小異,相同點:

  1、都是山水詩,結構上都相同:為消愁而登臨——登臨而望,滿目春色——觸景傷情;

  2、在抒情寫景方面都是以樂景寫哀情;

  3、作為山水詩,所描寫景物都很少。

  2.總結謝靈運山水詩的主要特點:

  1、謝靈運山水詩的套式說明:

  謝靈運的山水詩在結構上主要有兩種格式:

  A、心中苦悶,欲登臨以消愁——登臨觀賞,描繪出所見之美景,這是全詩主要的寫景部分——由眼前美景觸發感傷,陷入更深的憂悶,如《登池上樓》,《游南亭》;

  B、興致勃勃游山水——山水秀麗如畫,這是全詩主要寫景部分——由山水悟及人生哲理,如《登江中孤嶼》。

  2、謝靈運山水詩不足:

  作為山水詩草創者,還不是很成熟,謝靈運的山水詩往往是一篇之中只有一些寫景佳句,純粹寫山水風景的極少,由于小時一段道館生活經歷,謝靈運對山水與老莊學說的關系有很深看法,在描繪了一番山水景色后,他往往還要來一段自己的心得體會。因而,別人指責他的詩最后“帶有一條玄言的尾巴”。

  七、總結

  本文是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所作,在這篇山水詩里,詩人借變換的景物,感物懷歸,寫景與抒情結合相當緊密,雖然語言較為隱晦,卻真實地表現了現實中被當權者排斥,進退兩難,心情不安的情緒。

  八、作業布置

  對比閱讀謝朓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九、板書設計

  登池上樓

  進退兩難,登樓消愁。

  景物變換,感物懷歸。

  登臨而望,滿目春色。

  觸景傷情,感物懷歸。

【《登池上樓》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范文07-22

《登鸛雀樓》 教學設計范文09-01

《登快閣》教學設計04-22

《登鸛雀樓》的教學設計范文12-11

蘇教版《登鸛雀樓》教學設計范文12-29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02-21

登鸛雀樓 教學設計09-02

杜甫詩《登岳陽樓》教學設計范文07-29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范文4篇11-27

【薦】《登鸛雀樓》教學設計02-1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 亚洲中文色另类欧美小说 | 欧美日韩日本在线观看A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 | 亚洲аv电影在线观看 | 在线看欧美十八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