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匯編6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過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理解常見的數量之間關系的含義。
2、培養學生靈活地運用數量關系解答一些實際的問題。
3、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4、向學生滲透節約的好習慣,以及明確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觀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各數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靈活地運用數學關系解答應用題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春天到了,同學們是不是都想出去春游?老師準備帶我們班的同學來西遞玩,準備帶一些食品。為了便于方便,每人購買其中一種食品幾件,你能為我們同學算一算購物的帳嗎?(媒體出示一些常見食品的價格。)
二、展開活動,探究新知
(一)、組織活動,初步領悟
1、每個小組的每位同學購買一種食品,預算各需多少錢。
2、展示部分小組的學習成果,并讓學生用學過的數量關系說一說自己的如何計算出來的。
3、齊老師出外最怕渴,因此我想多買幾瓶水,請同學的幫老師算一算行不行?(媒體出示)
⑴每瓶礦泉水2元,買5瓶礦泉水要用多少元?
⑵買5瓶礦泉水用了10元錢,每瓶礦泉水多少元?
⑶每瓶礦泉水2元,10元錢可以買多少瓶礦泉水?
4、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思考并展開討論:
⑴每一題中告訴我們什么數量?要求的又是什么數量?
⑵每道題你能否運用數量關系表示出來?
5、交流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數量=單價
總價÷單價=數量
6、引導學生進一步比較以上各題中的數量關系,從中引出:只要知道總價、單價、數量中的任意兩個數量,都可以求出第三個數量。
(二)、類推延伸,形成認知
1、老師準備進行的春游活動,在路線安排上還有些問題,因為老師處在黃山區,離同學們很遠,如何安排好行程,請大家幫老師算一算,行不行?
⑴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從黃山區到達黟縣需要2小時,兩地之間有多少千米?
⑵從黃山區到黟縣有80千米,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幾小時到達?
⑶從黃山區到黟縣有80千米,2小時到達,汽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2、完成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過程,及時組織評議。
3、議一議:同學們能不能仿照總價、單價、數量之間的關系,寫出每一題中的數量關系,小組內可以互相交流、討論。
4、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并及時組織評議。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三)、歸納小結,深化理解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不論是單價、數量、總價之間,還是速度、時間、路程之間,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數量,都可以求出第三個數量。
三、層次練習,拓展運用
1、反饋練習:
填寫教材P103的第4題,并及時展示評議學習成果。
2、拓展練習:
⑴一種收音機每臺售價80元,現在有480元錢, ?
⑵一列火車每小時行90千米, ,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延伸練習:
你能把以上第1題改編成求總價或求單價的應用題嗎?第2題能改編成求時間或求速度的應用題嗎?
四、總結質疑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預習提示
認讀生字,會寫生字。
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進一步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掌握識字的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風箏代表著“我們”理想。
有感情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風箏代表的含義。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同學們,春天人們最喜歡做的戶外活動是什么?你都見過什么樣式的風箏?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這篇課文里也介紹了很多風箏,想知道它們是什么樣式的風箏嗎?趕快打開書,看書中是怎么寫的。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的序號,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
生字都認識了?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出示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
強調:翅膀翩舞勺的讀音及字形。
這些生字都回到課文里了,你們還認識嗎?讓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4、先用手勢告訴老師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我們來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們的生字讀音讀準了嗎?
請同學們評價一下,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
精讀課文、體會感悟
同學們說的不錯,下面請你們默讀課文,畫出“我”和小伙伴都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
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師隨機板書。
小伙伴們扎出這么多的風箏,咦?為什么他們扎出的風箏不一樣呢?你能從書中找出答案嗎?課件出示:“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
那么你們知道這四位小朋友的理想是什么嗎?快速略讀課文,找出答案。
讀中感悟
老師知道咱班肯定有小朋友和這些小朋友的理想一樣,那么挑選你喜歡的段落,自己練習朗讀。指名讀。
老師想知道“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誰能給大家表演一下?教師評價:你表演的真像。
我們班王雨薇和“薇薇”的.薇一樣。過渡:芳芳沒有想好,于是就照自己的樣子做了個風箏,老師想知道你們的理想是什么?誰來說?
如果讓你們來放風箏,你想放什么樣的風箏?過渡:下面就請你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天空中飛著的都是象征著你們理想的風箏,你此時的心情怎樣?就請你帶著這種心情,朗讀下面的一段話。(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師發現學生朗讀出現問題時,可以進行示范,進一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也可以師生共同合作朗讀。
是啊,理想的翅膀就是這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風箏(教師板書)。小結:同學們,這些風箏就代表我們的理想,它寄托著我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一起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課外延伸
同學們,要想讓象征自己理想的風箏越飛越高,現在應該怎樣做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設計思想:前輩語文大師們說,課本無非是個例子,這是很有見地的。我們可以再往前邁一步:課本僅僅是個引子,是一些觸點的集合,教師要把這個“小文本”通過你和學生的共同學習、研討演變成“大文本”。說它是引子,是因為我們要據課本引出好多與課本有關的課內知識、一般能力的學習,也要引出好多與課本有關的課外知識、綜合能力的學習。說它是一些觸點的集合,是因為文本蘊藏著很多能觸動讀者思考的“元素”(點),這些“元素”涵蓋了諸多角度、諸多層面,而且因人的認識水平、接收能力等的差異而不同。在語文教學中要貫徹這種“大文本”觀。本文反映了人性中“美”的一面,就可以引導學生由此深入生活,去找尋人性中更多的“美”,也可以與《我的叔叔于勒》所反映的人性中的“丑”進行比較,也可以讓學生舉出一些現實生活所表露出來的人性中“丑”的一面加以討論,在討論中明辨是非,體驗什么是值得稱道的“人性美”。另外,讓學生復述、概括、理清脈絡,這是一條由具體到概括的邏輯訓練線路,經常訓練,有利于學生很快把握文章的思路。
課時安排:本文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范讀課文。要求有感情,符合人物特定的心理,根據情節的發展讀出起伏,確實能感染學生。
二、讓學生就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情節、人物言行談一兩點感受。
三、找幾個朗讀水平高的同學生分段朗讀。
四、復述課文。
五、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1.啟發學生找到兩條記敘線索:明線寫德拉,暗線寫杰姆。
2.讓學生根據文章情節,順著兩條線索往下捋,找出明暗線的交替變化和融合。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本文線索”。
3.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本文結構”。
第二課時
一、歸結文章的主題。要求根據文本的內容,抓住主要情節,避免以偏概全,不要將本文主題偏移到對資本主義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的關注,從而展開社會批判。正確的認識:歌頌了樸實而純真、艱難辛酸卻相濡以沫的愛情。教師要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的愛,學會去愛他人。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舉例說明怎樣尊重他人的愛,怎樣向需要幫助的人獻出自己的愛心,擔負起自己的道德倫理責任。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找來英語原著,進行跨學科學習。
二、與《我的叔叔于勒》進行比較教學,了解人性的多樣性。并從現實生活中分別舉出一些人性中“美”和“丑”的例子,讓學生學會自己分辯,從而明確是非,引導學生展現美好的人性。
三、了解巧合和懸念的寫法。這部分可由教師設疑、學生解疑的方式開展教學。參見“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特點”(“巧合無痕”、“引而待發”)。
四、仿照本文的寫法,就你身邊人們的某個閃光鏡頭,編寫出小小說提綱。課下再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動腦筋說出小兔運大南瓜回家的辦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2、積極參與討論,能把自己想到的辦法說清楚,并能對別人說的辦法進行討論。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個別輔導
揭示話題揭示話題
觀察圖片,思考問題。看第一幅圖
老師引導提問:“小兔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的提問:“這是怎么樣的一個南瓜?”
“小兔想把南瓜運到什么地方去”
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的思考
按照老師的問題逐個思考。對于有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孩子要適時的引導,讓他把話說完整。
1、小兔媽媽問小白兔什么問題?
2、假如你就是這只聰明有機靈的小兔你會想出什么樣的好辦法讓
學生自己去說一說。
3、全班交流自己想出的好辦法。思考討論
大膽的與全班交流
利用機會培養學生大聲說話的習慣。
討論評議1、哪種運南瓜的辦法最好,引導學生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考慮。
2、在小兔運南瓜中選出一種你覺得最好的畫一幅圖。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理由。
選擇并畫圖。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課教學要以朗讀為主,在讀中成誦,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1、認識共、同等八個生字,會寫土、云、大、禾四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3、在學習中體會到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
重點:
是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
是體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及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談話,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說說圖上畫有什么。
2、指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邊看邊想:白云和藍天,禾苗和土地,小鳥和樹林,魚兒和大海之間有什么聯系?我們和地球有什么聯系?
二、揭示課題
三、自讀課文,認識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拼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多讀幾遍。
2、小組內互讀,把讀錯的字找出來,互相糾正。
3、檢查認讀帶生字的詞語。
(1)愿當小老師的學生帶領大家認讀自己會讀的生字詞。
(2)開火車讀生字詞。
(3)去掉拼音,認讀生字詞。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再評出讀得好和有進步的同學。
自由朗讀,讀后想想從課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問題想向大家請教。
3、小組互相交流,討論你要請教的問題。
4、再現插圖,想想:
(1)藍天是誰的家?土地是誰的家?
樹林是誰的家?大海是誰的家?
(2)它們愛自己的家嗎?為什么?
5、為什么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我們共同的家?
四、練習背誦,積累詞語
1、聽課文錄音,跟隨課文錄音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看誰背得好。(不丟字、不添字、背誦流利.)
3、會背誦了,就把課后題中的小鳥涂上顏色。
五、練習,拓展思維
1、小黑板出示課后練習第二題,讓學生讀讀,想想,再填空。
2、小組交流,檢查訂正。
3、你還知道有什么是誰的家?(如:天空是星星的家,大地是莊稼的家)
六、指導書寫
指導寫云字時,要告訴學生:云字的第三筆是撇折,這是新學習的筆畫。
七、擴詞,積累運用
土:泥土土地沙土土壤
大:大方大人大小大家
云:白云烏云云霧云海
(2)認讀詞語花籃里的詞。
(3)你從這課里還學會了哪些新詞?填在花籃里。
(4)選擇你喜歡的一兩個詞語說一句話。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5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能根據問題的提示理解長句與難句的意思;會背誦第2自然段。
2、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分段的方法,能抓住過渡段來研讀全文。
3、能獲得有關海底的一些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大海秘密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初讀課文,學習“景色奇異”一部分。
教學重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讀悟1、2自然段。
教學難點: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說話;能通過朗讀表現出海底景色的奇異。
教學過程:
一、讀解課題,激發情感
1、“海底”后面加上“世界”說明了什么?
2、看錄像進一步理解課題。
看完錄像你最想說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二、整體感知,給課文分段
1、自由讀課文,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讀完后,把最長、最難讀的1—2個詞句找出來,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段落,用“~~~~~~”劃起來。
3、抓住過渡段給課文分段。
三、體會海底景色的“奇異”
1、理解“奇異”的意思。
2、讀1、2自然段,用心體會,把你體會到特別“奇異”的地方找出來好好讀一讀,說說奇異在哪里。
3、交流板書:暗——光靜——動
(1)換詞理解“波濤澎湃、依然”
(2)通過思考括號里的問題,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在游動。(深海里的光點,是怎樣形成的?)
(3)朗讀理解“竊竊私語”。
四、說話訓練,進一步感悟海底的“奇異”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第二部分“物產豐富”,總結全文。
教學重點: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知道各種動物的活動方式,了解海底物產的豐富。
教學難點:自主選擇學法學懂第4自然段,培養學生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在哪里?
2、齊讀1、2自然段。
二、整體感知4、5、6自然段。
1、自由朗讀。把課文中寫到的具體的物產名稱用“——”劃出來。
2、給物產名稱歸類
海參
海藻
煤
烏賊
天然氣
鐵
石油
貝類
章魚
梭子魚
三、研讀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劃出。
2、討論學法抓住“海底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式”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方法學懂這段話?
討論得出:
(1)
畫表格;
(2)
出練習;
(3)
提問題;
(4)
有感情的朗讀;
(5)
(略)
3、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與選擇同一學習方法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
4、運用所選的方法先自主學習,再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5、各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6、朗讀全段。
四、略讀5、6自然段。
1、自由讀。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自己能學懂的地方,有感情地把它讀好。
2、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推薦課外資料。
你還了解海底的哪些知識,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介紹大家去讀一讀。
五、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全文。
2、寫話練習,深化情感
學了課文,聽了同學們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寫下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六、鞏固練習。
選做作業本中的作業
板書設計:
暗——光
景色奇異
靜——聲
物產豐富
動物
海參、梭子魚、烏賊、章魚、貝類
植物
海藻
礦物
煤、鐵、石油、天然氣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匯編6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匯編9篇02-04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四篇01-09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匯編5篇02-01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10篇02-09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01-30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匯編十篇01-21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9篇01-07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六篇01-31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8篇01-26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10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