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笛草原牧歌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豎笛草原牧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欣賞蒙古族民歌,體驗歌曲優美抒情的情緒以及表現的寬廣美麗的草原情景,體驗蒙古族歌曲的風格。
技能目標:體驗、了解、感知蒙古族民歌長調與短調的特點。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蒙古民歌了解長調和短調,使學生在體驗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的同時,了解蒙古民歌,喜愛蒙古民歌,熱愛民族文化。
教學重點:
欣賞、感受蒙古族民歌,激發學生對蒙古族民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風格特點。了解長調和短調,理解蒙古民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馬頭琴演奏《鴻雁》。
師:你感受到音樂把你帶到了什么地方?
生:草原。
提問:屬于什么民族的音樂?
生:蒙古族。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蒙古族分布于我國什么地方?
生:分布于我國北部,它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于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內蒙古人民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馬背上的民族。
師:讓學生說一說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樣的?生答。(表揚)
你們真是博學多才那,你們用那么美得詞語拼湊成一幅幅畫面,老師仿佛看到了遼闊草原美麗山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一群鴻雁飛翔在藍天上。
有個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看護著牛和羊輕輕哼著草原牧歌。(背景音樂《鴻雁》)
。ū经h節先讓學生感受到快樂,輕松,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播放歌曲《鴻雁》。
提問:這首歌曲的節奏?自由的旋律?悠長。
師:蒙古人有三寶,你們知道指的是什么嗎?
一是遼闊的(草原)二是奔馳的(駿馬)三就是這醉人的蒙古長調。
我們剛才所聽的是哪一寶?-------引出長調民歌的音樂特點。
師:起伏的旋律就像一群鴻雁在草原上飛翔。
鴻雁帶去了你們對草原的喜愛,傳到了牧羊姑娘的耳朵里,她回應了。
。ū经h節通過聽、說使學生對長調音樂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對蒙古族音樂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
三、欣賞蒙古族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出示課件)
1、師:同學們在欣賞時,思考這首歌曲旋律、節奏怎樣?
生答。
師: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給人以遼闊、悠揚、婉轉、抒情的印象。
2、師:《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是由誰演唱的?
介紹作者:是由蒙古族歌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演唱的,她那低沉柔美的聲音把草原的自然風光演繹的淋漓盡致,她為什么把這兩首歌演唱的這么動聽?因為她是從蒙古草原走出的歌唱家,有蒙古草原生活的親身經歷,她熱愛自己的家鄉,聽了她的歌,仿佛把我們帶進了蒙古草原美妙的夜色中。
3、復聽歌曲——感受情緒。
師:請同學們再聽一次并且告訴老師歌曲從音樂上看可以分成幾部分?再次播放歌曲。
生:兩部分。
師:分別是哪兩個部分呢?請同學們從歌詞上去找一找。
生:第一部分描寫草原的景,第二部分描寫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師: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草原美景,聽了這首歌,我們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草原上,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云,碧綠的草地上一望無邊,數不清的羊群像晶瑩的珍珠灑在綠色的草地上。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
體現了蒙古人對幸福生活無比贊美的歡樂心情。
(本環節讓學生了解此曲演唱者及藝術手法,采取講解與分段聽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的情感及其鮮明的民族風格)
復聽歌曲——(出示視頻)
師:讓我們與德德瑪一起哼唱著這首《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去看一看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共同感受歌曲的美好。
小結:德德瑪用她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演繹了這首蒙古族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4、師:《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具有蒙古生活特色的歌曲又有哪些特點呢?再次引出音樂知識。
生:這首蒙古族長調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ū经h節要求學生通過比較、聆聽、體驗等方法,讓學生交流對作品的理解,總結。深入感受蒙古族音樂的特點)
四、感受音樂。
1、師:同學們,我們欣賞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那么蒙古草原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草原遼闊,牧民的生活豐富多彩,有騎馬,射箭、摔跤等許多的'運動項目,蒙古人有著豪放,直爽的性格。
2、師:蒙古人生活在蒙古包里,愛喝牛奶和奶茶,愛吃牛肉和烤羊肉。唱起了另一種蒙古民歌。(播放《銀杯》)
師:對比跟之前的那首歌有什么區別?
五、樂理知識:
1、長調歌曲:這種曲調悠長,節奏自由,篇幅較長的歌曲我們稱為長調歌曲,長調歌曲主要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體裁,我們今天學的這兩首歌曲都是長調歌曲。
2、短調歌曲:曲調緊湊,節奏整齊,篇幅較短的歌曲。長調歌曲和短調歌曲是蒙古族最顯著的民歌特點。
3、師:《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是具有長調歌曲的特點!躲y杯》是短調歌曲。
(本環節通過聽、說、區分使學生對長、短調音樂有清楚的認識,并對蒙古族音樂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
小結:蒙古族是一個酷愛音樂,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樂民族”之稱,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唱歌跳舞。蒙古族民歌其內容非常豐富,有描寫愛情的,有贊頌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頌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無論是高亢嘹亮的,還是低吟回蕩的旋律,都充分表現了蒙古人民那質樸爽朗,熱情豪放的性格。也生動地反映了蒙古社會的風土人情。
六、總結: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蒙古族民歌,了解了蒙古族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蒙古族民歌詞曲優美、底蘊深厚、浩如煙海。因此,我們應多聽民歌,多唱民歌,熱愛民族音樂文化。讓這顆璀璨的明珠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永遠放射出不滅的光輝。
【豎笛草原牧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草原牧歌》教學反思04-28
牧歌說課稿11-14
《草原》教學資料07-28
草原教學反思05-08
《草原》教學反思05-08
《草原》教學反思04-06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04-27
老舍課文《草原》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03-15
草原的教學課件06-25
《草原》的教學反思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