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花》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19 21:49:57 林強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變色花》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變色花》教學設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變色花》教學設計范文(通用5篇)

  《變色花》教學設計 1

  目標:

  1、通過觀察植物吸收水分的現象。

  2、喜歡做實驗。

  3、初步了解變色花特性。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準備:

  兩杯裝有紅顏色水的杯子若干,白色花若干,操作用書,水彩筆。

  過程

  1、做實驗:老師出示兩只裝有紅顏色水的杯子,出示白色花,師:小朋友,請你們猜一猜,如果老師把白色花放到杯了里,白花會怎么樣呢?

  2、猜想:請幼兒把花梗放在杯子中,仔細觀察。看誰能先發現實驗結果。

  3、神奇的變色花:欣賞神奇的變色花。引導探討“花兒為什么變色呢?

  4、小結:植物的根把從標子中喝到的水分,通過莖運送葉子和花朵,所以,當顏色水被花枝的根部吸到花瓣中,花瓣就改變了顏色。

  5、操作:請幼兒根據花朵的變化結果,畫在幼兒操作材料上。

  《變色花》教學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酸堿指示劑(紫甘藍汁)、并能利用自制的指示劑鑒別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2、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堿、中性的各種物質。

  3、意識的事物變化是有規律的,產生進一步探索奧妙的愿望。體會到運用科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二、重點難點:

  用自制指示劑準確檢測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用濾紙剪出“醋”和“堿”字,毛筆,噴壺,紫甘藍,紫甘藍汁,堿水,白醋,燒杯若干,滴管、鑷子,鹽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及各種帶檢測物品、塑料袋等。

  學生準備:不同礦泉水、肥皂水及各種帶檢測物品(蘋果、桔子、面包等)、抹布等。

  四、學情分析:

  本校六年級學生問題意識、實驗能手較強,因此本課的設計思路是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科學探究的特點,圍繞變化創新地開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動,充分讓學生通過合理猜測、實驗操作、分析比較等手段去感知和發現,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五、教學設計與思考:

  1、激趣導入,初步感知。

  談話:同學們紫甘藍吃過嗎?喜歡吃嗎,紫甘藍不僅營養豐富,是一類強身健體的蔬菜。(投影:甘藍菜是一類強身健體的蔬菜,營養豐富,尤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經常食用能夠增強人的'活力,對于維護皮膚健康十分有益。這類蔬菜中含有的大量纖維素,能夠增強胃腸功能,經常吃甘藍蔬菜還能夠防治過敏癥,因此皮膚過敏的人最好把甘藍視為一道保留菜。還能夠防治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關節炎患者最好經常吃這類蔬菜。)

  演示實驗:紫甘藍也是很好的科學實驗材料。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變個魔術,請看。(用濾紙剪出“醋”和“堿”字,貼在一張A4紙上,先用毛筆在“醋”字上抹一些醋,在“堿”字抹一些堿水,用噴壺向兩個字上噴上紫甘藍水。發現“醋”字變紅,“堿”字變綠)

  你們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設計思考:將導入實驗進行了改進,教材安排的做好一朵紙花,先用毛筆在“花瓣”上抹白醋,在“葉子”上抹堿水,再往紙花上噴一些紫甘藍水。在多次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經常把試劑變紅變綠分別呈酸性和堿性弄反,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將實驗改進為:用濾紙剪出“醋”和“堿”字,貼在一張A4紙上,先用毛筆在“醋”字上抹一些醋,在“堿”字抹一些堿水,用噴壺向兩個字上噴上紫甘藍水。發現“醋”字變紅,“堿”字變綠。這樣“酸紅堿綠”一直呈現在黑板上,強化對學生的認識,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強化認識,形成概念。

  (1)學生閱書P36第2小節

  (2)教師講述(投影):

  像白醋這樣能使紫甘藍水變紅的物質叫做酸性物質,像堿水這樣能使紫甘藍水變綠的物質叫做堿性物質。 像紫甘藍水這樣的物質叫做酸堿指示劑。

  (3)學生分組實驗:用試紙檢測醋和堿。

  提示:其實我們的科學家早就根據這樣的原理制作了攜帶方便,檢測準確性高的PH試紙。

  (4)思考: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質是酸性物質?哪些物質是堿性物質?

  學生閱書P37,

  相互交流:你知道了些什么?(要求:每人說一句,交替進行)

  3、動手實踐,提升認識。

  (1)問題:當我們弄不清某種物質是酸性還是堿性時,怎么辦?

  (2)分組實驗:自制甘藍水指示劑。

  (投影:1、將紫甘藍撕成小碎片,裝入厚透明塑料袋中。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溫水。3、握住袋口,反復擠壓菜葉3—5分鐘,直到流出紫色的水為止。4、將紫甘藍水倒入小燒杯中。)

  (3)分組實驗:檢測酸性物質、堿性物質,

  提示:紫甘藍水,以及滴管的使用;對于實驗現象不明顯的,要注意長期觀察,跟蹤觀察,所以分工、合作很重要。

  填寫實驗報告的指導(投影)。

  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老師巡視,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同時,老師準備了一杯純凈水、自來水、酒、洗衣粉等,讓學生自行選擇物品進行檢測,同時小組之間可以交換物品進行檢測。

  (4)匯報交流:你檢測的是什么物品?出現什么現象?是酸性還是堿性?

  講述:像純凈水這樣的物質不能讓紫甘藍水發生變化,這樣的物質就叫做中性物質。

  今天,我們用紫甘藍水做試劑,檢測了我們身邊的物品的酸堿性。在日常中,紫甘藍水的制作也很方便,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書嘗試著做一做,可以檢測更多物質的酸堿性。不過,對于自己不認識的物質,不可以隨便檢測,以免發生意外傷害。

  (設計思考:科學課上主要分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還有極少的個體實驗,制取紫甘藍水指示劑按地方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這個實驗操作能度不大,但經常出現“顏色過淡、袋子弄破、試劑倒得到處是等現象”,從而影響后面用試劑對各種物質進行檢測的數量和時間。我則改為學生自行閱讀制作過程,每人動手將分發到每組的一片紫甘藍葉撕成小碎片,統一送到教師準備好的由幾層保鮮袋套在一起的兩個袋子里,倒入溫水,由學生傳遞依次用手進行擠壓,最后交給教師。(在此過程中,教師強調檢測時的一些注意事項:滴管的使用、記錄的填寫等),然后教師將試劑分別倒出各個燒杯中分發給各組進行實驗。教學過程有條不紊,效果非常好。)

  4、拓展運用,深化認識。

  (1)學生閱書:杜鵑花喜好酸性土壤。竹子喜好堿性土壤。我國西北地區有大面積的鹽堿地,植物都長不好,你有什么方法改良土壤,使它適合植物的生長嗎?

  (2)認識酸性食品、堿性食品

  談話:植物生長對土壤酸堿性需要一定的要求,我們每天都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酸堿性不同,對人體的健康影響不一樣。它們呈現什么性質?進入人體內又會怎樣?對我們的健康起什么影響?看一段資料。

  投影:酸性食品、堿性食品

  (3)檢測:胃藥的酸堿性檢測,為什么胃藥是堿性的?可以給學生看一下胃藥的功能。

  (4)課后閱讀小資料(每人一份)

  (設計思考:在學生閱讀完植物生長與土壤酸堿性關系后,我引入話題“植物生長對土壤酸堿性需要一定的要求,那我們每天都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酸堿性不同,進入人體內又會怎樣?對我們的健康起什么影響?”這時我出示常見的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酸堿失衡影響腸胃、酸性體質與癌癥等相關資料,拓展了課程資源,發展了學生興趣。)

  《變色花》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劑。

  ●能夠用自制的指示劑辨別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知識與技能

  ●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堿性和中性的各種物質。

  ●了解指示劑的作用是能夠分辨物質的酸堿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愿意探究變色花的秘密,意識到事物變化是有規律的。

  ●領悟到化學世界的奇妙,產生進一步探究奧秘的愿望。

  ●體會到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會變色的白色紙花(花朵用醋或檸檬汁浸過,葉子用面堿浸過;浸泡的時間不要提前太久,以免酸堿中和,使實驗失敗)、噴壺、紫甘藍、紫甘藍汁、堿水、白醋、檢測物質用的果凍盒(貼上標簽)、燒杯、滴管、鑷子、鹽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

  學生準備:厚塑料袋、各種待檢測物品、檸檬、梨、柚子各一塊。

  教學活動建議

  1、變魔術探奧秘。

  教師問學生:看過魔術表演嗎?有什么感覺?最近老師學會了一個小魔術,想表演給同學們,你們愿意看嗎?然后出示一支白色的紙花,用噴壺往紙花和紙葉上噴“水”,當學生感到很驚奇時,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學生中的問題——“花為什么變色了?”進一步引導同學猜想,如做花瓣和葉子的紙上是否做了“手腳”,噴壺里的“水”是否有問題,花瓣上可能涂了什么東西,葉子上可能噴了什么藥水,噴壺里的“水”可能是什么藥品等等,這里可以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產生多種猜測。然后教師說:要想判斷同學們猜想的是否正確,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

  教師布置學生分組實驗:在裝有白醋和堿水的燒杯中。分別滴入五六滴紫包心菜汁,觀察有什么現象?學生會說:紫包心菜汁會讓白醋變紅,讓堿水變綠。教師告訴學生:像白醋一樣,使紫包心菜汁變紅的物質,叫做酸性物質;像堿水一樣,使紫包心菜汁變綠的物質,叫做堿性物質。那么根據實驗所看到的現象,你們能夠解釋花為什么變色嗎?學生解釋后,教師接著說:你還知道哪些物質是酸性物質?哪些物質是堿性物質?想想你們家里炒菜、做湯用的鹽屬于哪一類物質呢?學生發表觀點后,教師請同學們將紫包心菜汁滴入鹽水中五六滴,看看鹽水是否變紅或變綠。教師接著告訴學生:像鹽水一樣,不能使紫包心菜汁變色的物質,叫做中性物質。類似紫包心菜汁這樣的物質,由于能夠分辨物質的酸性和堿性,人們稱它為指示劑。實驗室里經常用指示劑檢驗酸和堿,工廠在檢驗產品質量時、醫院在某些化驗中也經常用到它,因為它使用非常方便。指示劑種類也很多,我們今天只認識了其中的一種,而且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制作出來的。

  2、自制指示劑。

  教師介紹用紫包心菜壓汁做指示劑的方法:

  第一步:將紫包心菜(約50克)撕碎,裝入透明厚塑料袋中;

  第二步:往塑料袋中加入一杯溫水(50℃~60℃);

  第三步:一只手握住袋口,另一只手反復擠壓菜葉3~5分鐘,直到水變為紫色為止;

  第四步:用牙簽在塑料袋的底部扎一個孔,將紫包心菜汁倒人小燒杯中;

  第五步:將條形過濾紙全部浸沒在紫包心菜汁中,過一會兒,用鑷子夾出,搭晾在燒杯壁上(或其他物品上)。

  制作之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四點:

  (1)盡量選擇紫包心菜的薄葉,少用梗;

  (2)紫包心菜撕的塊要小一點;

  (3)用手反復擠壓菜葉時,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4)擠壓菜葉的時間以汁液變紫為準。

  3、檢測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

  建議教師讓學生把帶來的各種液體裝入洗凈的果凍盒里或白色的瓶蓋里,然后用自制的指示劑逐一滴入茶水、糖水、橘子汁、肥皂水、洗發水、自來水、小蘇打水等各種各樣的液體中,根據顏色的變化,判斷物質的酸堿性,填寫實驗記錄。最后教師要告訴學生:我們用紫包心菜汁做指示劑只能初步檢驗身邊常見物質的酸堿性,要想準確檢驗物質的酸堿性,還要用其他的指示劑,以后到中學化學課會學到。

  課后布置學生用自制的紫包心菜汁或檢測紙檢測自己周圍環境中水的酸堿性。農村的學生可以檢測井水、河水的酸堿性;海邊的學生可以檢測海水的酸堿性。離江河湖海遠的學生可以檢測雨水的酸堿性。并建議學生請教家長或查閱資料,研究水中的酸或堿過多時,對動物、植物、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什么影響。以此進一步引起學生對水污染的關注。

  教學過程:

  1、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各類物質,研究物質的種類和用途對家庭、工業、農業、建筑業等有著很大的作用。

  2、變魔術,讓學生在玩中發現知識。

  指導學生用紫甘藍或紫蘿卜自制指示劑。根據學生帶紫甘藍的多少,分小組擠紫甘藍汁或紫蘿卜汁。

  提醒學生注意五點:

  ① 盡量選擇紫甘藍的薄葉,少用梗;

  ② 紫甘藍撕的塊要小一點,紫蘿卜要切碎些;

  ③ 用手反復擠壓菜葉時,不要把塑料袋弄破了;

  ④ 擠壓菜葉的時間以汁液變紫為宜;

  ⑤ 小組成員要團結合

  學生玩魔術“紙花變紅,紙葉變綠”——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葉子上抹上堿水,在往紙花上噴上紫甘藍水奇妙的現象就發生了。討論紙花變色的原因,了解物質變化的種類,知道指示劑能夠分辨出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3、指認一些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從生活經驗出發介紹一些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

  提問:怎樣用科學的手段去辨別酸性物質、堿性物質?

  4、學生用紫甘藍制作指示劑檢測身邊的物質的酸堿性。

  教學生制作紫甘藍指示劑,用自制的指示劑檢測身邊的物體,觀察顏色的變化

  第一組: 蘋果、梨子、香蕉、橘子、柚子、葡萄;

  第二組: 自來水、食鹽、白糖、白醋水、口堿、小蘇打水;

  第三組: 香皂水、洗衣粉水、洗手液、洗發液、洗潔精、消毒液;

  第四組: 牛奶、豆漿、椰奶、花生奶、藕粉、麥片;

  第五組: 茶水、雪碧、純凈水、蜂蜜、白酒;

  第六組: 面包、饅頭、米飯、餅干、雞蛋、蛋糕;

  第七組: 舒肝健胃丸、麗珠得樂、達喜片、健胃膠囊、健胃消食片。

  把第一組的水果榨成汁;把第二組中的食鹽、白糖、口堿加水溶解;把第三組的洗滌用品用水稀釋;把第四組的藕粉、麥片加水調成稀稀的糊;把第五組的蜂蜜加水稀釋;把第七組的藥加水稀釋;把第六組的面包、饅頭、米飯、餅干、雞蛋、蛋糕放在培養皿里。將以上被檢測的物質分別準備好,量取100毫升放入燒杯中,然后在每組被檢測的物質中,分別滴上10滴紫甘藍汁,觀察記錄物質顏色的變化。

  通過三輪的探究實驗,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像梨子、橘子、柚子、葡萄、獼猴桃、白醋、洗手液、洗潔精、雪碧、白酒,這些物質屬于酸性物質。而像自來水、口堿、小蘇打、香皂、洗衣粉、衣領凈、白糖、餅干、雞蛋、蛋糕、麗珠得樂、達喜片,這些物質屬于堿性物質。,將結果填在活動記錄上。

  5、了解酸性、堿性物質的意義。

  通過一些事例的介紹讓學生了解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的意義。竹子喜好堿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就會大面積死亡。鹽堿地上長不好植物,可以通過家硫酸亞鐵改良土壤……

  6、鞏固

  今天你學會了怎樣的一個小魔術?酸性、堿性物質有哪些意義?

  《變色花》教學設計 4

  科學意圖:

  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就要引導幼兒從小就了解科學的概念、科學的技能以及科學的態度和價值,了解社會與科學的關系以及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激發探索欲望和求學興趣。

  材料準備:

  兩枝淺色帶莖的花,相同的透明瓶兩個,藍色墨水。

  實驗操作:

  (1)將兩個透明瓶內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個滴入幾滴藍色墨水

  (2)將兩支花分別放入透明瓶內,幾天后觀察花朵顏色的變化。

  指導建議:

  ●提供給幼兒的.花朵顏色盡量是淺色的。

  ●注意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莖及花朵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拓展與替代: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觀察的植物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并記錄。

  科學小知識:

  莖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具有支撐植物、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植物的莖能從下至上地將根吸收的水分和養料運輸到植物的各個部分。花瓶中的花朵會變色正是因為莖輸導藍色墨水的原因。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應挖掘教學資源,準備好教學和學習用品,為幼兒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讓探究貫穿科學的活動中,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讓幼兒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培養幼兒們對科學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求知欲,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變色花》教學設計 5

  活動目標

  認識百合花的構造和功能。

  了解百合花輸送水分的過程。

  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白色百合花、紅墨水、紀錄表。

  活動過程

  1、老師扮演魔術師的模樣,告訴幼兒待會兒要進行將花朵變顏色的實驗。

  2、老師先取出白色的百合花,讓幼兒聞一聞花的香味、摸摸花粉、花瓣的觸感,觀察雄蕊、雌蕊、花萼的分布。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花的'構造及功能:

  (1)花朵的形狀像什么?(如:喇叭)。

  (2)花的構造有哪些?(雄蕊、雌蕊、內側三片是真正的花瓣、外側三片則是有顏色的花萼,所以通稱為花被片等)。

  (3)為什么花朵需要花瓣?(吸引昆蟲、保護花蕊)。

  4、進行變色實驗:將白色百合花的花莖浸在紅墨水中,觀察花瓣變色的實驗,將觀察到的情形畫下來〔附〕。

  5、與幼兒討論百合花為什么會變色?(紅墨水從莖部吸收,傳送到花瓣,而花的養分也是通過莖部傳送)。

  評量

  1、能說出百合花的構造。

  2、對實驗深感興趣。

  活動結束

  準備各種百合花,欣賞它們的樣子,再請幼兒為百合花做寫生。

  〔附〕

  百合花變色紀錄表

  變色前

  變色中

  變色后

【《變色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變色龍教學設計04-02

變色龍教學設計04-02

變色龍教學設計(精選12篇)05-23

變色龍教學設計(15篇)04-02

變色龍教學設計15篇04-02

《花非花》教學設計03-07

《花非花》教學設計06-08

《變色龍》教學設計(通用10篇)12-08

《變色龍》的教學設計(通用12篇)11-25

《變色龍》教學設計(通用11篇)07-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91社区 | 性网址在线观看 | 婷婷5月色综合色综合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 香蕉人在线香蕉人在线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