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滾翻》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05 10:49:2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體育《后滾翻》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體育《后滾翻》教學設計(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體育《后滾翻》教學設計(精選3篇)

  《后滾翻》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水平目標二)

  1、 運動技能:能試做出后滾翻動作,能模仿做出動作全過程。

  2、 心理健康:對學習后滾翻感興趣,樂于重復練習。

  教學重點:

  團身要緊

  教學器材:

  海綿塊若干塊,體操墊

  教學過程:

  一、 基礎性診斷練習

  1、問題(1):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我們的設計師把車輪設計成圓形而不是其他形狀?

  學生:因為圓形好看、圓形物體滾動的快……)

  問題(2):同學們讓我們先來做個實驗,我們拿一塊磚頭和一只籃球來實驗,老師用力把磚頭和籃球向前滾去,看看哪一個滾動的遠……結果很顯然是籃球,大家可以從這個實驗中得到什么?

  學生:球形物體滾動時的摩擦力比較小,所以滾得遠。

  師:我們在練習后滾翻時一定要使身體團得像球一樣,只有這樣才干把動作做好,練習時大家可以好好的體會一下。

  2、提出問題:在后滾翻練習中怎樣使身體團緊?

  二、 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讓學生提出方案

  2、教師提供器材

  3、分組進行練習得出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 優化評講

  1、各組范文一名學生將本組的練習方法展示給其他小組觀看

  2、教師提出要求:

  (1)平安性

  (2)可操作性

  (3)簡便易練性

  3、從中可以得到幾種最理想的練習手法:

  A.利用海綿塊分別夾在下顎、兩膝之間、兩踝之間

  B.利用紅領巾將膝蓋、兩踝捆綁起來(合作學習)

  C.雙手抱膝連續團身起練習

  四、 學生自我診斷與矯治

  1、 分組練習體會這兩種方法究竟是否合適

  2、 相互協助

  3、 得出結論:這三種方法都很適合與團身練習

  五、 發展性診斷練習

  1、 講解:我們光學會了團身練習還不夠,這只是后滾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那么我們還要借助推手翻掌貼肩等輔助動作。

  2、 教師范文著重讓學生看清預備姿勢(兩腳兩膝要并攏,低頭含胸必需要)

  3、 學生嘗試性的進行練習

  4、 教師巡回指導

  六、 自主性學習診斷(課堂小結)

  師:在今天的練習中大家得到哪些東西?

  生:為了解決后滾翻團身問題我們想了好多種方法,通過實踐我們也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有危險。

  《后滾翻》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體育》水平二四年體操技巧項目的滾翻類教材,滾翻是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之一,滾翻類教材是貼近我們生活的基本活動之一,有著發展平衡、靈敏、協調能力和空間感知覺的作用,學生非常喜歡練習。同時,在現實生活中有著自我保護的實用價值。

  本課后滾翻是發展學生向后滾翻能力的練習。通過本課的學習,還可以為以后的技巧組合動作的學習和學生創編動作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但對于新鮮的、趣味性高的練習容易產生興奮點,探究的欲望強,在低年級的技巧學習中,學生只是簡單的學習了前后左右的滾動、前滾翻等技巧單個動作,本課后滾翻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作為第一課時教授的,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為后滾翻在用力方法、動作方向和本體感覺上發生了變化,因為是后滾,背對滾翻方向,學生的方位感發生了變化,導致學生的心理產生恐懼,以至于后倒時不敢推手,得不到動力,翻掌貼肩就不到位,或是后倒時身體松散,團身不緊,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促進學生掌握技術動作。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課的目標設為:

  1、知道后滾翻的動作方法。

  2、能做出后倒團身、翻掌貼肩的后滾動作。

  3、能樂于重復練習,并能在練習中互幫互助,相互合作。

  重點和難點

  重點:手推地面、腳蹬地,團身緊

  難點:翻掌貼肩和推手的時機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根據本課較貼近生活的特點,本人從生活實際激趣導入,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學習過程中以示范法、講解法為主,輔以多種教學方式手段,促進效果的提高。教師標準、完整的示范動作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更能激發學生學生的興趣,小學生具有超常的模仿能力,天生的好表現致使他們敢于模仿,樂于模仿。

  學法:嘗試法與練習法為主,輔以觀察法等。首先在嘗試中發現問題,通過已有的知識找到與新知識的相同點,來學習新的知識,最終解決問題。

  三、教學準備

  小折墊,25張。

  錄音機一臺。

  平整的場地一片

  四、教學程序

  我分六個步驟來說一說,包括課前準備、激趣導入、預熱身心、掌握技能、合作拓展、恢復身心。

  首先是課前準備,教師提前五分鐘與學生進行交流,把自己所知的一些情況與學生互動,從而達到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目的,并提醒學生把硬的、尖銳的東西從口袋里拿出來,且希望今后能養成習慣,保證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激趣導入,預計2分鐘

  首先由體育委員整隊、檢查人數。簡單的師生問好后,教師宣布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課堂常規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嚴密課的組織,所以這一部分的內容必不可少

  然后教師導入:同學們,有時候我們走路的時候不小心向前摔倒的時候我們怎么來保護自己啊?學生反饋。“對,我們以前學過的前滾翻,對人向前摔倒時起保護作用,但是如果是向后倒時,我們如何保護自己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后滾翻。教師從前滾翻的作用切入,然后揭示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同時讓學生了解后滾翻的作用。

  預熱身心,預計5分鐘

  學生隨教師慢跑進行叫號抱團的游戲,并通過這個游戲達到隊伍的調動,兩人一張墊子,圍成一個圓形,面隊中間站好。由教師邊教學生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邊引導學生做熱身操,從而讓學生認識頭、后腦、肩、肘、腕、掌心、手背、以及蹲撐、翻掌、推掌等動作。學生隨教師提示邊看示范邊做熱身操,這些都是在主教才的學習中要接觸到的,教師提前在學生做準備活動的時候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動作映像,方便后續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講解的時候說到肘、腕等關節和翻掌、推掌等動作術語時,學生就清楚了,比較容易理解。

  掌握技能階段,預計23分鐘,

  這一部分內容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解決重點和難點的關鍵。 先讓學生在墊子上進行前滾翻的練習。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已有的技術水平。并試著讓學生做后滾的動作。

  “接下來,請同學們看老師做一個后滾翻。”教師先示范后滾翻的動作,接著再做一個前滾翻,提示學生觀察后滾翻與前滾翻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這兩個練習的動作方向不一樣,一個是面對墊子往前翻的,一個是背對墊子往后滾,但做這兩個動作的時候,身體都必須團緊,像一個球一樣。

  “我們大家都知道,球滾動起來是最圓滑、最利索的,可是,一個球躺在地上,它會自己滾起來嗎?”答案肯定是不會的。教師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為的就是引出本課的重點,也是后滾翻的動力來源。“那怎樣讓它滾起來呢?”學生就會說,推它一下,踢一腳等等,也就是說要給它一個外在的力,做后滾翻的時候,它的動力來源就是:“手推地面,腳蹬地”。接下來就讓學生集體蹲在地上練習、體會蹬地推手。教師通過球的滾動,讓學生然后兩人一組在墊子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通過剛才的練習,老師發現大部分同學出現這樣一個問題,總是在頭部位卡住翻不過去,這個就是學習后滾翻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本課的難點——翻掌貼肩和推手的時機。

  教師示范后滾翻完整動作,至少兩次,一次提示學生觀察翻掌貼肩的動作。還有一次提示學生觀察翻掌貼肩后的推手時機并講解要領:強調三個字,靠:兩肘關節靠攏與肩垂直。抬,肘關節抬起高于肩。貼,掌背緊貼于肩后。并且在翻掌到位時,也就是整個掌心翻過來觸及墊子的時候迅速推手。

  教師呼喊口令“翻”,學生集體練習,快速做出翻掌貼肩動作。之后學生兩人一組進行練習,一個同學做,另一人提示,并在做者手到位時拍擊一下,從而讓做者快速推掌,教師巡回指導。接著讓學生在墊子上感受體驗翻掌貼肩和推手時機的問題,并不斷嘗試。

  學生練習4—5次后,教師再次示范,提示學生觀察推掌的時機,加強指導,因為推手的時機不是一節課就能完全掌握的,還是有很多同學翻掌貼肩不到位,致使推手的時候用不上力,整個人就翻不過去,或是用頭頂過去的,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順便提一下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但是不做重點講解,學生只需了解就可以了。然后讓學生繼續練習。如有同學翻不過去的話,另一個同學幫助一下。教師巡視,如有集體性錯誤的話呢,整體停下來糾錯,個別錯誤,個別糾正。不影響其他同學。最后擇優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五、合作拓展,滾翻接力游戲:

  預計7分鐘

  《后滾翻》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后滾翻》是體操中的一項技巧運動,是學生在學習了前滾翻的基礎上學習的,它的教學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柔韌性、協調性和空間感,而通過游戲,愉快學生身心,反饋教學效果,把課的快樂氣氛推到高潮。根據體育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為了貫徹素質教育和快樂體育,這節課我選用了《后滾翻》為主教材,并搭配快樂游戲《過障礙接力跑》為副教材。

  二、學情分析

  1、 小學三年級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他們的年齡特征:

  A、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

  B、模仿能力強;

  C、好奇心強

  2、三年級的學生運動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女生文靜,男生好動,一些帶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練習,學生有很大的興趣;部分女生往往會表現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則會無所顧忌地發揮自己的想象。

  鑒于上述分析,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1)認知目標:理解后滾翻的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學會后滾翻動作,力爭有90%的學生能獨立完成;通過后滾翻的練習來發展學生的柔韌性、協調性、空間感和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分組學習,培養學生互助團結精神和集體精神,促進學生對體操的興趣和身心的健康發展。

  教學重點:團身、重心后倒、向前推手。

  教學難點:團身緊、后倒快、推手有力、平衡。

  四、教學方法的運用

  1、教法: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我首先采用了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用啟發性教法,作形象的比喻和實驗:在同樣推動下圓球比方塊石頭易滾動。這樣引導學生思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練習后滾翻時要團緊身。另外,還采用了示范法,以準確優美的動作示范激發學生“我要學習”的情感,以及采用講解法、練習法和比賽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運用比賽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采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發現問題,然后在相互對比、小組研討中悟出動作要領、理解道理,最后通過“小組協作”和“個人練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所發現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五、場地與器材準備

  在一塊籃球場的中間擺放8組小墊子(共16塊、成蘭花形排列)、4只呼啦圈、小黑板8塊及粉筆、短繩16根、錄音機1臺。

  六、教學過程

  導入部分

  1、手勢提示的站、半蹲、全蹲、不動的集中注意力練習。

  2、播放輕松的音樂,分組讓學生選項活動,器材配有:呼啦圈、羽毛球、籃球、繩、橡皮繩。

  3、動作模仿操。主要活動在進行滾翻練習時各個關節的活動。

  隊列要求:快、靜、齊

  基本部分

  (一) 后滾翻

  組織形式:八小組集中教學。

  1、作形象比喻:在同樣推動力下,圓球比方塊石頭易滾動,再做實驗比較。

  2、學生嘗試性練習。

  3、進行動態演示:示范講解 示范,說明動作要領,并請在剛才練習中做得比較好的同學出來表演,讓其他同學來和自己的動作進行比較。

  4、學生主體參與練習

  5、請每組推選出一個同學進行小組間的比賽,對動作比較優美的同學進行獎勵。提出本節課的重點放于團身、后倒、推手要多練習;分析難點在團身緊、后倒快、推手有力、平衡。指出為了獲得后滾力量,身體重心先向前移,以增加后倒力量,然后向后倒。

  6、學生主體參與練習

  練習方法:

  (1)幫助與斜坡練習。

  (2)觀摩比較與糾正。

  (3)鞏固提高練習。

  教學要求:

  (1)老師示范要規范、標準、優美、講解要精簡到點。

  (2)學生練習認真,做每次動作前都要思考動作要領。

  (3)注意練習安全,預防突發事故。

  教學依據:

  (1)依據學生對容易感知的事物作比較,讓他們明白學習后滾翻時要團緊身體,身體團得越緊就越易滾動。

  (2)依據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規律,以直觀動靜態結合演示,使學生對動作的初始表象由抽象到形象在腦海中有個放慢而清晰的動作過程。

  (3)讓學生了解動作的重難點,并多加注意和練習。

  (4)依據學生對接受事物的規律,先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以同學之間的觀摩比較,讓學生去觀察,找出問題的成因,提出解決問題的關鍵,糾正錯誤,從而突破難點,得以提高和鞏固動作質量

  (5)依據學生的學習心理以老師為榜樣,老師講得好動作做得優美、規范就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學性,決心要自己學得象老師那樣好,甚至超越老師。

  說明:

  (1)以梅花形狀設計美觀、新穎。

  (2)易于組織管理,觀察練習情況。

  (3)學生能互相看到練習動作。

  (二)快樂游戲:過障礙接力跑。

  組織形式:

  8路縱隊

  前滾翻 鉆鼠洞 小馬過河 小馬學字后滾翻 小馬過河 鉆鼠洞拍手接力。

  方法:分成均等8組,在老師示范講解后游戲開始,如人數有出入可在小裁判人數上進行調節。

  要求:遵守游戲規則,注意安全,先完成組勝出。

  反饋教學效果,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應變能力,將快樂氣氛融入課中。

  說明:

  (1)增加游戲難度和變化多樣性。

  (2)加強游戲的趣味性

  結束部分

  1、舞蹈:《歌聲與微笑》方法: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舞蹈。

  2、小結本課,師生評價。

  3、收回器材,師生道別。

  學生經激烈運動后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和心理負荷,應在課的延伸部分予以消除、減輕和恢復,并將課堂中的興趣保留到課后。本課安排了游戲和舞蹈,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

  七、課堂教學效果預計:

  1、心理狀況預測:根據本課特點,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學生學習的情緒高漲,并能在練習中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和情感交流;

  2、生理狀況預測:練習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

【體育《后滾翻》教學設計(精選3篇)】相關文章:

后滾翻說課稿12-12

前滾翻教學設計04-22

前滾翻教學設計(精選多篇)04-22

小學體育微課設計 前滾翻12-08

前滾翻教學設計11篇04-23

前滾翻教后說課11-11

小學體育前滾翻教案優秀范文03-16

初中體育前滾翻說課稿模板12-27

小學體育課《前滾翻》聽課報告09-08

初中體育教學設計(精選5篇)04-2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特殊视频在线 | 一级AV在线免费播放 | 亚洲激情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1024国产 | 日本激情视频A∨一区 | 在线日本亚洲yy6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