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鐵牛》教學設計(通用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撈鐵牛》教學設計(通用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撈鐵牛》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懷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學會生字新詞;學習課文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方法。
2、能力方面:會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會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及其他發展方面: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弄懂懷丙撈鐵牛時做了那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的。
2、初步學習歸納段落大意。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按生字表學生字,讀準字音。
2、練習讀熟課文。
3、在教師指導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課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詞(浮橋、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讀全文,試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再讀課文,結合課后思考題,嘗試分段
四、課堂練習
熟讀課文,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學生自由讀第一節 , 思考;為什么要把鐵牛撈起來 ?
二、 明確學習目標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目標就是要在認認真真讀書的基礎上,理解懷丙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同時初步學習概括段意。
三、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二大段
1、自由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內容。
2、學生小組合作(教師在組間巡回指導)練習概括段意。
3、學生大組交流段意概括情況。
(二)學習第三大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中的三個自然段分別寫得是什么?
2、學習第一節:
①自由讀,嘗試針對段落提出問題。
②理解段中“試試”的含義。
3、學習第二、三節:
①師范讀→生小組學習→結合課件●板畫,弄清懷丙是怎樣做準備工作的。
②指導學生交流學習情況,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結實”、“很粗”等詞的含義及“先”、“然后”、“再”、“又”等詞的先后順序。
③生小組自學→師指導部分學生演示“撈”的過程,弄清鐵牛是怎樣被浮力“撈”起來的。
④指導學生交流,明白“沙減少→船上浮”的關系及“浮力”等詞的意思。
⑤指導學生朗讀;結合錄像,引導體會文章的意境。
4、生嘗試概括段意。
(三)學習第四大段
指名讀段,生概括段意;結合課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據各自興趣,自由讀課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發散思維
1、為什么和尚不把鐵牛直接拉到船上載回來?
2、為什么船上要裝很滿的沙?
3、你們還有什么好辦法可以把鐵牛“撈”回來?
五、質疑問難
學習了這課后,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課堂練習
填空——課文第四小節。
七、總結(結合課文內容及思想、情感、科學等教育)
八、作業
1、造句:“熟悉”、“出色”。
2、畫出懷丙準備工作的簡圖。
3、我和懷丙比智慧。
教學反思
本文記敘了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鐵牛的經過,贊揚懷丙和尚是個出色的工程家。
教學難點是體會到從哪些地方能看出懷丙的“出色”。體現“出色”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幾點:
一、從鐵牛的笨重、難以打撈,說明懷丙的出色。
二、從懷丙做的準備工作看出他十分出色。
本文準備工作和打撈過程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讓學生體會出懷丙的準備工作充分,就要處理好這兩部分之間的關系,這就成了教案設計時首先需要突破的問題。我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回憶課文,說出文中的哪幾個自然段說的是怎樣撈鐵牛的,讓學生有個初步的感知。然后學習準備工作和打撈的過程。用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嗎?懷丙為什么能這樣順利地把那么笨重的大鐵牛成功的打撈上來呢?”把這兩部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聯系準備工作和打撈過程思考。并讓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說一說。
這時,學生找的詞句準確,并能夠把準備工作和打撈過程之間的聯系說得很清楚。從而也就體會出了懷丙和尚準備工作做得“出色”。體會出了準備工作的充分立刻就讓學生用一個詞語去形容一下懷丙的準備工作,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懷丙出色表現的認識。
三、從懷丙的語言中看出他十分出色。當其他人都束手無策時,懷丙會用怎樣的語氣說這句話呢?讓學生站在懷丙的角度上去體會,并讀出語氣。
四、從故事發生的歷史年代來說明懷丙的出色。由于前面的學習鋪墊,現在在交待這個故事是發生在700 多年前的事了,學生會由衷地贊嘆懷丙的了不起。
這就是本課的教學構思。在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讀得不夠,由于文本讀得不夠,體會起來就會有困難。還應該整體調控整節課,注意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得本課上得更好。
《撈鐵牛》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詞。
4、朗讀課文、能簡述撈鐵牛的經過。
教學重點:
1、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牛》,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二、看書聽朗讀錄音
三、布置自學(字幕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看拼音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繼續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學生質疑。
6、五、作業: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
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撈鐵牛》,大家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他是怎樣撈鐵牛的?這節課我們深入討論學習。
二、出示思考討論題。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說明了什么?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導撥。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懷丙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他們送回來。”這說明他有心信,而且說話留有余地,并且已經想好了撈鐵牛的辦法。)
2、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這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1)摸清鐵牛沉在哪;(2)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鐵牛拴住。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引導讀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2)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3)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說明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四、動手實驗,加深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五、總結課文
1、懷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當時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說明了什么?從中受到什么啟示?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作業。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撈鐵牛》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受到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3、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重點段落是怎樣把意思表達清楚的。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清懷丙在撈鐵牛時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理解鐵牛能撈上來的原理。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懂得一點有關水的浮力的知識,也可做一些有關水的浮力的實驗。
第一課時
一、引入:
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個叫懷丙的和尚把沉入河底的大鐵牛撈上岸來,他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一看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要求認識的字:撈 陷 淤 搭 綁 鏟 減 繃 丙
2、要求會寫的字:撈 笨 潛 綁 鏟 減 越 丙 程
“淤”讀yū,不讀yú;“潛”讀qián,不讀qiǎn。
3、認讀生字卡片:打撈 笨重 潛泳 綁架 出色 穿越 工程 鏟除 減輕 議論紛紛 浮橋 結實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2、每個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
3、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第一部分(1):寫為什么要撈鐵牛。
第二部分(2-3):寫懷丙為撈鐵牛做的準備。
第三部分(4-6):寫懷丙撈鐵牛的經過。
第四部分(7):簡介懷丙和尚。
4、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指名說。
小結:這篇課文主要講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鐵牛的事。先講撈鐵牛的原因;再講準備工作;最后講怎樣撈鐵牛。
第二課時
一、引入:
認讀生字卡片:打撈 笨重 潛泳 綁架 出色 穿越 工程 鏟除 減輕 議論紛紛 浮橋 結實
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研讀課文
(一)、
1、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話說為什么要撈鐵牛?
2、鐵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沒有打撈工具?有沒有科學簡易的打撈方式?
3、指導讀句子,加深理解。
4、再讀第一部分。學生評議。
(二)、自由讀課文2、3自然段,
1、引導學生理解“議論紛紛”是什么意思?他么在議論什么?
2、正當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和尚出現了,他說了什么?在文中把這句話畫出來。
3、請大家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并用筆畫出重點詞語。
4、怎樣撈鐵牛?我們先來看看懷丙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
完成填空:(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然后引導學生用四個字把每項準備工作概括出來。)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懷丙做四項準備工作,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6、讀懂了這一部分,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小結:回顧四項準備工作,我們感受到四項準備工作做得認真和周密,準備工作出色。
(三)、默讀課文4、5、6自然段。
1、思考:懷丙和尚是怎樣撈起第一只鐵牛?
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的,指名讀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繩子、鐵牛在鏟沙過程中變化的詞標出來。
課件演示撈鐵牛的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拔出淤泥。
2、全體朗讀這段話,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請用四個字概括出來。
3、用同樣的方法自學5、6自然段。
4、思考并討論: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先讓水手使勁劃船把鐵年拖回岸邊,再讓眾人拖牛上岸。指名說。
5、思考討論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分別用四個字慨括出來。
6、懷丙幾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鐵牛撈上來,在哪個字上下了工夫?
(四)、齊讀最后一自然段。學習文章寫法。
你覺得懷丙是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能學到什么?
三、課外擴展:當時條件有限,只能用這樣的辦法撈鐵牛,現在科技進步了,如果是你,能想出什么辦法撈鐵牛?(學生各抒己見)
四、小結:
懷丙雖然不是身體上的大力士,但是卻是知識上的“大力士”,他用自己的知識創造;了奇跡,“知識就是力量”啊!他巧用水的浮力,依靠科學的力量把鐵牛從水里撈上來,這種做法足以說明他是無愧于“出色的工程學家”這個稱號的。
【《撈鐵牛》教學設計(通用3篇)】相關文章:
撈鐵牛說課稿11-10
小學課文《撈鐵牛》片斷賞析12-30
一年級《小猴子撈球》語文教學設計5篇03-23
禮贊黃河鐵牛作文2000字09-02
撈 魚 記-美文欣賞04-24
長城教學設計通用15篇04-04
《陽光》教學設計(通用15篇)04-04
《家》教學設計(通用15篇)04-01
貓教學設計通用15篇03-30
《雷雨》教學設計(通用30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