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教學設計(精選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教學設計(精選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誦讀《論語》一書中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
2、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和誦讀經典的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積累和記誦經典的方法。
教學難點:結合經典談感受。
教學過程:
復習
一、 創設情境,回憶孔子的言論。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
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論語》
出示白板:20世紀末,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發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一個人那里汲取智慧”。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被科學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簡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我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人。他從小生活貧困,由于勤奮好學,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曾辦過私學,據說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孔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曾周游列國,晚年從事整理和傳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詩》、《書》、《禮》、《易》等古代文獻,編著了《春秋》。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感覺到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在《論語》一書里,有這樣一句話是寫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師:這里的“子”指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溫和又嚴肅,威嚴而又不兇猛,莊重而安詳。孔子的思想,盡管是兩千年以前的,但它對人類具有永恒的意義。你知道孔子說過哪些智慧的話語嗎
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寢不語,食不言。
生:……
師:(展示《論語》一書),孔子說的這些話,全部在《論語》這部書中,《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書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導誦讀
師:今天,我們主要誦讀《論語》一書記錄的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小黑板出示)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節,聲音先于義理———放聲讀。
要求做到:讀準音,正確斷句,讀通順,讀流利。
師:大部分同學已經讀得不錯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環節: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請同學們對照譯注的字詞,自己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請同學們白板,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
師:這些語段全是孔子關于學習的言論,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哪句話讓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
按“鏤空指示法”練習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
第五幕:引經據典古今為用——格言美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些語段中哪些詞語和句子,我們今天仍然在用,請畫出來。(學生用筆畫)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師:這已成為一個成語,如果要表示自己謙虛好學的態度,就可以運用這個成語。成語不一定是四個字。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這是典型的四字成語。
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這已成為格言警句。
生:……
師:我們不難看出《論語》中凝練,思辨的語言是我們今天現代漢語的源頭,我們在平常的說話中,作文中,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格言警句,就會增加你語言表達的魅力。
四、總結
老師最后還要把孔子老師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請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注:弟子:年紀細小的人。弟:同“悌”弟弟對哥哥的愛。
師:今天的“弟子”指學生、徒弟,而《論語》中“弟子”指年紀細小的人。孔子老師說“年輕人在父母身邊就要孝順父母,離開家里就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從這句話看出,孔子老師特別看重做人。
同學們,誦讀《論語》,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更是在學習我們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個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
論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積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句子的意思。理解詩歌《過華清宮絕句》的字面意思,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背誦課文
3、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三人行,必有我師”豐富多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4、細心品味作者從貢荔枝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發,表達詩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沉思考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從貢荔枝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發,表達詩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沉思考。
2、體會課文“三人行,必有我師”豐富多彩的內蘊。
教學內容:
學習《過華清宮》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
1、導入
(1)齊誦《泊秦淮》
(2)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詩人?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積累:你還學過哪些杜牧的詩?
2、出示古詩,聽錄音
3、介紹【寫作背景】 華清宮在長安東二十五公里臨潼縣城南驪山下,唐貞觀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唐玄宗于開元十一年(723)修建為行宮,“始湯井為池,環山列為宮室,又筑羅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溫泉宮,天寶六載(747)改名華清宮,長生殿就在此宮內,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這里尋歡作樂。安史之亂后,華清宮遭到了破壞,多年過后,杜牧經過這里時,早已冷落殘敗。面對斷壁殘垣,詩人回憶史事,感慨萬千,寫下了三首《過華清宮》七絕,這是其中的一首。
4、小組學習
(1) 讀通全詩
(2)師出示詩意,生對照理解詩意
【注釋】
①華清宮,故址在今陜西臨渡縣驪山北麓,唐玄宗造。《長安志》載“驪山上下,益治湯進(即溫泉),為池臺殿環列山谷,明皇歲幸焉。”
②繡成堆:驪山左右有東西繡嶺,因當時林木花卉繁盛類錦繡,故名。
③千門:漢武帝起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后因稱宮殿重門為千門。
④一騎紅塵:《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置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志京師。
二、交流討論
1、指名朗讀
2、理解詩意:
經過華清宮來到長宮,回首向錦鄉堆城般的驪山望去,只見山頂華清宮那緊閉的大門,一扇一扇緩緩地打開;山腳下,風塵仆仆的騎手拼命鞭打著跨下飛馳的駿馬,身后揚起了一溜濃密的塵煙;華清宮中的楊貴妃高興地笑了。唉!沒有人知道,這是皇上派人從遙遠的南方為她運來了她愛吃的新鮮荔枝。
學生自讀
3、教師指導誦讀。
著重從以下方面進行指導:
(1)首句中說“回望”,那么詩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明確:詩作主人公是站在長安回望驪山華清宮,看到驪山花卉樹木蒼翠,如同一堆堆的錦繡。)
(2)第二句說驪山上千重宮門依次一扇接著一扇地打開了,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明確:“次第”暗示著有重要軍政要事要稟報深宮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著詩人怎樣的情感?其目的是什么?
明確:那個“笑”字背后包含著詩人滿腔的悲憤,因為為了這美人的一笑,全國上下有多少人要傷心落淚啊。目的在于諷刺唐明皇荒誕好色,為了一個妃子,不惜犧牲民力物力。
三、小結
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詩人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誕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一騎紅塵”隱含的是無數個驛卒的血汗和無數匹戰馬的死亡;“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無人知”三字也發人深思,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
四、誦讀詩歌。
1、自讀感悟。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它的意境美,語言美,情感美,節奏美,音韻美,都能給我們美的熏陶。優美的詩歌,需要優美的朗讀,今天,我們就開展一個小小的詩歌朗讀競賽,看誰字音讀得準,節奏讀得好,感情讀得美。
2、教師巡回指導。注意點:要朗誦好一首詩,就必須掌握朗誦技巧,如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使整個朗誦猶如一曲優美的樂章。 學生進行個人朗讀練習。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推薦最佳選手進入班級詩歌朗誦比賽。 朗讀,互評。
4、組織朗讀比賽。小組推薦的選手上臺朗讀。 每一組推選一個代表作為評委。
5、師生評價,評選最佳選手。
五、作業
1、誦讀本節課學習的《論語》內容及《過華清宮絕句》其一。
2、積累杜牧《過華清宮絕句》的其他三首,自已誦讀。
3、積累學過的《論語》中有關學習的名句,誦讀。
論語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三、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四、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
(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
(3)弄清虛詞的用法。
(4)補充適當的詞語。
(5)調整句子的語序。
(6)揣摩句子的語氣。
(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
(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
(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七、指導背誦
八、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則明白了什么是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九、作業。
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B類。
3、默寫全文。C類。
[說課精要]本節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3、朗讀與背誦。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辨別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檢查復習
朗讀全文。
三、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四、翻譯課文6—10則
1、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五、獨立思考:
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獨立思考后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六、片斷寫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七、小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八、背誦指導:
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九、作業
A、課后練習三、四題。
B、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學以致用,本課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點
論語教學設計4
一、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
2、學會閱讀方法:
讀選文的方法:強調重點實義詞;
養成質疑的學習習慣;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選文含義,并能古為今用;
對比閱讀,群文閱讀方法的滲透。
3、激發誦讀《論語》的興趣。
二、 教學重點:
重點討論理解《論語》中的“勇”,以此為點進行導讀教學。
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這些優秀而寶貴的文化資源,千百年來,像乳汁一樣滋潤著咱們中華兒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和學習。揭題:第六課,《論語》節選二。
2、 《論語》知多少:大家還記得《論語》是一部怎樣的書嗎?
3、 PPT復習。老師補充中外名人對《論語》的評價。
4、 聽到這些評價,你有什么感想?
(二) 書讀百遍
1、學習古文,我們最基礎的方法是什么?
自由讀節選第三條,老師提示三條標準。
2、個人朗讀展示,生生評價,師評價。引導發現朗讀訣竅:重讀重點詞。
3、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配樂讀。
4、填空讀。
5、引導背誦。
(三)其義自見
1、質疑不理解的詞語。
2、結合讀本中的“導讀驛站”大致理解含義。
3、 師考查:
子路和孔子談論的是()和()。
孔子認為()是()的基礎,有()更要有()!
4、 師小結板書:有勇有義
5、 討論:在平時生活中,你做過哪些有勇氣的事?或者見過別人做過哪些有勇氣的事情呢?談一談。
6、師小結。引出《論語》中其他對“勇”的言論。
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曰: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7、生討論含義,師小結。
(四)拓展對比:
1、 古今中外,對于“勇”,大家都有不同的描述,你們知道哪些關于勇敢或勇氣的名言警句呢?交流。
2、 介紹美國作家伯納德。韋伯的繪本《勇氣》,課堂閱讀一部分。
(五)自讀選文前兩條。
(六)課堂總結:
1、今天這節課,大家在讀書方法上或者做人道理上有什么發現與收獲呢?
2、簡介《論語》其他方面內容:孝、悌、忠、信、智、(勇)、恕。
(七)作業:
1、繼續誦讀《論語》節選,背誦第六課。
2、對比閱讀美國作家伯納德。韋伯的繪本《勇氣》,想想你心中的勇敢是怎樣的?
【論語教學設計(精選4篇)】相關文章: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i u ü》 教學設計【精選】03-25
課文《李時珍》教學設計【精選】03-24
離騷的精選教學設計12-19
《雨巷》精選教學設計11-12
太陽教學設計(精選4篇)04-27
《鯨》教學設計(精選15篇)04-08
《歡慶》教學設計(精選15篇)04-05
將心比心教學設計精選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