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1-04-16 10:31:4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6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導預習

  1.,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叱(大聲責罵)

  傾(斜)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廳事”(大廳、廳堂)“施”(放置)“聞”(聽見)“奮”(卷起)“但”(只)“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一(張)桌一(把)椅

  一(把)扇一(塊)撫尺兩(個)兒

  百千(個)人百千(條)犬百(只)手

  百(條)舌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

  (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

  (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后背誦全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感悟冬天的美麗和魔術的神奇;

  2.能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地讀課文,讀準字音;

  3.認識1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衣、變”兩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認識1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衣、變”兩個生字。

  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錄相、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魔術嗎?你們見過魔術師會變哪些魔術呀?

  2.今天,我們也特意請來了一位魔術師,這位魔術師就是“冬天”。

  這節課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就叫《冬天是個魔術師》。

  3.揭示課題。

  板書:冬天是個魔術師。留意“冬”這個字的寫法。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讓我們走近冬天去看一看吧!

  播放錄相(冬天的景色錄相片)

  2.你們剛才看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錄相的內容回答出冬天的景色特點。)

  3.范讀全文。

  4.聽了老師讀課文,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圖片:雪花白雪小朋友們

  5.學生自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畫下來。

  6.聽丁丁讀課文,做好指讀姿勢,當遇到做標記的字要仔細聽。

  7.想一想,你平日都愛用哪種識字方法?(問老師,問同學,看拼音,聯系上文猜讀。)

  8.請同學們選擇你們常用的識字方法,學習不認識的字。

  9.2人一組互相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隨文識字。

   1.冬天這個魔術師都變出了哪些魔術?快來讀讀吧!

  課件出示課文第1、4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1、第4自然段。

  (2)指名讀。

  (3)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4)詞寶寶們都跑出來要和你們交朋友,你們認識他們嗎?

  都來讀讀吧!(課件)

  冬天、魔術師、青蛙、刺猬、熊、蛇

  圍巾、棉衣、手套、衣柜、跑出來、街上、變胖

  (5)詞寶寶都跑回到課文中去了,現在你們還認識他們嗎?

  誰再來讀讀?

  引發:魔術師一變,誰都不見了?它們去哪了兒?(冬眠)

  都有誰又跑出來了,它們來干什么?

  2.人們穿上厚厚的衣服,來到街上,他們又看到了魔術師變魔術了。

  快讀讀課文第2、3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第3自然段。

  (2)這里又跑來一些詞寶寶,誰認識,就搶答出來。

  課件出示:滿天、飄起、雪花、一會兒、大地、變白、湖面、很快、變成、玻璃、那些、紅色、黃色、葉子

  指導讀音:

  yīhuìerbōli 一會兒玻璃

  (1)詞寶寶都跑回課文中去了,自己再讀讀課文吧!

  (2)人們都看到什么了?

  (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第2、3自然段內容回答。)

  3.認生字。

  (1)看課文中的認字表,兩人互查,如果對了畫“√”。

  (2)學生選自己認識的字教大家讀。

  (3)搶讀。

  (4)引導學生探究:“地”應該怎樣讀?(d@),在課文中應讀什么音?找出來再讀一讀。

  課件演示:他“呼”地(de)一吹。“地”是個多音字。

  四、鞏固識字

   1.讓我們來做個猜字游戲吧!

  一個同學上來,蒙住眼,老師向全班指定一個字,全體學生默記在心,蒙住眼的學生來猜字。

  猜字游戲進行時,老師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1)巾、色:誰能給這個字組個詞?(毛巾、紗巾、紅領巾);(顏色、色彩、紅色、彩色、五顏六色)

  (2)凍:這個字是誰和誰組成的?

  (3)地:讓我們再找出和它長得像的朋友。(地——他、她)

  (4)衣、變:看到這個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5)冬、凍:我們學過哪些和它讀音一樣的朋友?(冬—東、凍—動)

  2.指導書寫:(課件演示:衣、是、變、凍)

  (1)學生認讀。

  (2)觀察:你們認為哪個字難寫?(學生任選)

  (3)指導書寫,演示筆順。

  一遍:請看清字的筆順。

  二遍:請認真看每一筆的書寫位置。

  (4)書空。

  (5)在本上練習書寫。

  五、回歸整體,再次鞏固。

   1.看冬爺爺將生字寶寶們變到哪里去了?都回到課文中去了。

  大家可真高興,讓我們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課文吧!

  你們想用什么方式來讀?

  2.你們還想看魔術師的表演嗎?冬天還會變那些魔術?

  六、總結

   1.聽了大家的發言,你們想說些什么?

  (冬天的魔術真多呀!冬天的魔術真好看呀!冬天的景色真美呀!)

  2.課件演示:冬天的本領真大呀!

  3.老師范讀。學生齊讀這句話。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珍貴的原因,使學生更加喜歡讀書,熱愛學習。

  2.學習本課生字,通過,讀準字音,了解詞意,并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對話。

  3.默讀課文,找準重點段,試著總結每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閱讀課文中爸爸給我買書經過這部分,懂得《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來之不易和讀書的樂趣。

  2.找準重點段,訓練給課文分段及歸納段意。

  3.感受走這么長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說這番話時的思想感情。

  教學思路

  1.以讀為主,讀中悟,悟中讀。

  2.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從而體會父親希望子女成為熱愛學習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珍貴的原因,使學生更加喜歡讀書,熱愛學習。

  (二),了解字音詞義,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三)找準重點段,總結每段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懂得并體會《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為什么珍貴。

  (二)體會走這么長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說的這番話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三)試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皇帝的悲哀》這本書。

  2.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3.把不懂或不明白的問題記下來。

  (二)板書課題:爸爸和書。

  導入 新課: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爸爸和書有什么關系?)是啊,爸爸和書有什么關系呢?學習課文后就知道了。

  (三)自學課文。

  布置預習要求,由學生預習。

  1.邊讀書邊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不理解的用△△作上記號。

  2.標出序號,找準重點段,試寫各段主要內容。

  3.畫出課后思考的句子,想想你是怎樣理解的?

  (四)指導閱讀。

  1.匯報自學情況:

  (1)先由學生匯報自學的收獲或不明白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作進一步檢查。

  學生可按自學要求匯報,也可以學懂一點講一點。如懂得題目的意思;知道哪些部分是寫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又如學會了哪些生字,學懂了哪些新詞,還有哪些詞不理解等等。教師在檢查過程中,可根據要求詢問學生是怎樣學的?也可以補充一些學生沒有講到的問題。

  總之,教師以指導、點撥為主,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初讀課文。

  (2)在字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字的讀音和字形。

  ①注意下面字的讀音,區分多音字。

  ②注意下面字的字形。

  纏(ch2n):容易少一筆為緾。

  晰(x9):容易多一筆為。

  裹(gu%):果字最后一筆不要寫成奈。

  2.指導精讀課文:

  (1)先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①默讀思考:《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來說為什么是最珍貴的?這兩段主要內容是什么?

  ②學生自學討論:

  《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來說最珍貴的原因是只要一翻開這本書,當年買書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投影:一就體會出這本書的珍貴與當年買書的情景有關。

  總結1、2自然段主要內容:《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來說是最珍貴的。

  (2)學習重點段落3~12自然段:

  ①請一學生讀文,其他同學思考:

  A.爸爸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給我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

  B.你怎樣理解爸爸在給我買書過程中說的那些話?

  理解A:爸爸是在公司倒閉,媽媽干零活,我無人照管,家中生活十分窘迫和貧苦的情況下給我買書的。而且買的是舊書,很便宜,還是用乘汽車回家的錢買的,而回去的路又不好走。

  理解B:重點體會父子二人買書后在路上的對話。

  投影a:怎么樣,乘汽車比買書強吧?

  不,買書比坐汽車強!

  體會b:在路遠天寒情況下,爸爸用反話激勵我,使我產生戰勝困難的勇氣。

  投影b:走這么長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這樣做的話,爸爸就沒法給你買這本書了!

  體會b:爸爸的這句話既體現了父親對孩子的理解,同時又講了這樣做是迫不得已的。

  投影c:盡管這本書很薄很薄,我捧著它還是像捧著一件珍寶似的。

  體會c:爸爸樸實的話語,溝通了父子之間的心靈。爸爸含著熱淚的一番話,使我倍感書來之不易,所以我覺得盡管這本書很薄很薄,我捧著它還是像捧著一件珍寶似的。為此,更加珍惜這本書。

  ②反復朗讀,理解句子含義。

  A.再讀重點句,體會句子深刻含義。

  B.分角色朗讀,理解人物情感。

  C.通讀第3~12段,歸納主要內容。

  爸爸給我買《皇帝的悲哀》的經過。

  (3)學習課文第13至第15自然段:

  默讀概括13至第15自然段,概括主要內容:爸爸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繼續給我買書以及買書給全家帶來的歡樂。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體會出:讀書,像吃飯穿衣一樣,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4)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自讀最后一段歸納總結主要內容:我和姐姐的`一百來本書是怎樣買來的,指出爸爸買書的目的是希望我們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3.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并試歸納各段主要內容。

  (1)老師提問: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爸爸給我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的?

  (2)學生朗讀全文,找出課文3~12自然段是講爸爸給我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的。

  (3)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

  講《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來說是最珍貴的。

  第二段:(3~12自然段)

  主要講爸爸給我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

  第三段:(13~15自然段)

  主要講爸爸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繼續給我們買書以及買書給全家帶來的歡樂。

  第四段:(16自然段)

  概括地講我和姐姐的一百來本書是怎樣買來的,指出爸爸買書的目的是希望我們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五)總結全文。

  1.讓學生在朗讀全文基礎上,試總結全文主要內容。

  2.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老師補充、做小結。這篇閱讀課文,作者懷著深情,通過寫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回憶我的爸爸在生活困苦的情況下,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為我們買書,給全家帶來的歡樂,表達了爸爸對我們的深切關懷和所寄予的希望,說明這件事對我的童年生活有深刻的影響,使我懂得讀書的樂趣,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3.學習了課文,你覺得讀書有樂趣嗎?

  有哪些樂趣?

  在學生自己談體會的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懂得:讀書能給人帶來很多樂趣,它可以使人增長知識,明白事理,陶冶情操,激發情趣。所以,我們從小就應愛書,讀書,讓書成為我們的朋友,使自己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要求】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學習詹天佑的創新精神 。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

  4、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重點難點】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體會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2、學習如何收集材料 ,幫助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2、了解課文 ,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教具準備〗

  資源庫中的圖片、音響資料。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1、出示詹天佑的圖像,請同學用文 中的一名.句話說說這是誰?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2、換個說法說說這句話。

  這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

  二、自讀“預習”,自述背景

  1、讀“預習”,畫出介紹詹天佑及其時代背景的句子。

  思考:

  ⑴ 詹天佑處在什么時代?

  ⑵ 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這件事,在當時有什么政治意義。

  ⑶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詹天佑的知識。

  學生回答之后,老師結合資料作相應的補充。并對詹天佑的生平作一介紹。

  三、自學生字,理解詞語

  1、默讀課文 ,在居民點上找出生字,新詞。

  2、你用什么方法學習生字?

  ⑴ 挑出形聲字一起學習:

  控(kong)、嘲(chao)、繪(hui)找出字的形旁和聲旁?

  ⑵ 用換偏旁的方法學習:

  撓(nao)、漿(jiang)、竣(jun)、岔 (cha)、扛(kang)。

  ⑶ 記住易錯筆畫的字。

  如:毅、藐。注意不要多筆少筆。

  3、根據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

  學生自己學習,交流,然后教師用電腦出示生詞:

  阻撓:阻止或暗中破壞使不能發展或成功。

  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動或越出范圍,操縱。

  嘲笑:不懷好意地取笑別人。

  毅然;堅決地,.毫不猶豫地。

  竣工:完工。一般指較大的工程。

  藐視:輕視,小看。

  轟動: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

  杰出:才能、成就出眾,超過一般人。

  要挾:利用對方的弱點強迫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和條件。

  贊嘆不已:連連稱贊,不住的說一些稱贊的話。

  四、自由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說說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事?(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事。)

  2、找一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全過程?(課文的四至六自然段。)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標出全文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第一句)。

  4、每個自然段講什么?全文可分為幾大段?每段講的是什么內容。

  第一段:(1自然段),概括介紹了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第二段:(2、3自然段),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原因。

  ⑴ 清政府提出修筑計劃,帝國主義國家出來阻撓、要挾。

  ⑵ 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引起了國內外轟動。

  第三段:(4、5、6自然段),詹天估方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

  ⑴ 勘測線路過程中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⑵ 施工中工開鑿隧道的情況。

  ⑶ 在青龍橋設計“人“字形線路。

  第四段:(7自然段)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贊揚和懷念。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識字

  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規范地書寫。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3、了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有關的民族風情。

  提高性目標:

  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并有條理地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重點:看圖識字、識詞,讀好韻文

  難點:創設情境使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發展學生語言、思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麗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方法手段

  圖文結合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認讀生字,誦讀詞串,并結合圖畫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2、初步領略桂林秀麗的自然風光,了解壯鄉的風土人情,感受祖國山河的無限美好。

  3、能正確、規范、美觀地書寫“碧、峰、影”。

  教學過程:

  板塊一

  (一) 教學內容:激情導入,檢查預習

  (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激情導入,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韻文。

  (三) 教學過程:

  1、畫面激情導入:

  (1)同學們,咱們的祖國山清水秀,有許多著名的游覽勝地。我們國家的XX區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看看。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到廣西游玩,一定要去欣賞桂林山水,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最美之處就是漓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上游輪,到漓江上觀賞一番吧。

  2、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詞串,說說哪些詞串在讀的時候要注意的?

  (2)學生交流,重點指導“秀峰、倒影、駱駝”的朗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互讀檢查。

  (4)齊讀

  (四)教學意圖:有的放矢,難讀的或容易讀錯的有針對性地指導,并同桌檢查,做到人人過關。

  板塊二

  一、教學內容:學習韻文

  二、教學目標: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第一行詞語:

  1、我們的游船已緩緩駛入漓江,多么可愛的漓江呀!

  2、讓我們站在船頭看一看這美麗的風光,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碧水:

  a、學生交流

  b、師:是呀,漓江的水美。像碧玉一般的清澈,這就是“碧水”誰來美美地讀讀這個詞。

  c、我們文中是用“碧水”一詞來寫漓江的水美,還有一段文字也是寫漓江的水的,大家來聽聽,想想它寫了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齊讀

  (2)秀蜂

  a、你還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樣的?學生交流

  b、與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

  c、師:是呀,桂林的山多么清秀呀,誰來讀?齊讀

  (3)倒影

  師:水美、山美,碧水倒映著請山,就更美了!

  把你看到的倒影讀出來,比一比誰看到的最美。個別讀,齊讀。

  3、讓我們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讀出來。齊讀第一行詞語。

  (二)第二行詞語:

  1、我們的輪船繼續前行,聽,耳邊傳來了動聽的歌聲,我們循聲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 對歌 榕樹 壯鄉

  3、學生看圖交流對“對歌、榕樹”的理解

  3、師補充簡介壯族: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壯族人民愛唱歌,壯鄉有“歌的海洋”之稱,人們喜歡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還喜歡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綠水中生活,日子那樣的幸福美好。

  4、少數民族的生活是那樣多姿多彩,誰愿意帶我們去看一看,讀好這組詞。

  (三)第三行詞語:

  1、走出了壯鄉,輪船漸漸駛進群山之間,這里的山真有趣呀!師配樂讀第三行的詞。

  2、交流:看到這三個詞,你仿佛看到了哪座山?

  3、象鼻 駱駝 筆架

  4、這么有趣的山峰,誰想讀?

  5、其實桂林還有很多各有特點的山峰,師介紹:看,這座山多像一輪彎月,所以叫月亮山;瞧,在這座山上,你仔細數一數的話,能數出九匹馬呢;再看這座山,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它就是彩疊山……

  還有一段文字也是寫桂林的山的,想不想聽聽,山有什么特點?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四)第四行詞語:

  1、我們的行程即將結束了,眼前又出現了一幅畫,自己讀讀第四行的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指名讀詞語

  3、看圖交流了解:鸕鶿

  3、交流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把這美麗的畫面讀出來。齊讀這組詞。

  (五)總結指導讀好韻文

  1、(出示配樂畫面):無論是晨曦、白天、還是晚霞當中,漓江兩岸的美景都是如詩如畫: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這美麗的畫卷,識字2用了12個詞語就把它們都展現在了我們眼前,讓我們好好地來讀讀這篇韻文

  3、自己先讀讀,我們還要比一比,看誰讀得好,下節課要請他來當小導游,帶我們去游漓江。

  四、教學意圖:

  根據每組詞的難易,分配不同的教學時間,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大致了解詞意,帶著理解和畫面讀好詞語,同時也注意對整篇韻文的朗讀指導,給學生課文的完整行。并在本板塊中嘗試補充了與內容有關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中體現有機地結合使用,讓學生由詞的感悟過度到對篇章的賞析感悟,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感美。

  板塊三

  (一)教學內容:指導書寫“碧、峰、影”3個生字

  (二)教學目標:會正確、美觀地書寫這3個字。

  (三)教學過程:

  1、碧 峰 影

  2、觀察字形,什么結構的字。

  3、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 ;寫時要注意的地方。

  4、師范寫.

  5、學生練習描紅、書寫,師提示寫字姿勢。

  (四)教學意圖:

  這一板塊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臨帖,把字寫美觀。

  作業設計:

  a類:完成《習字冊》。

  b類:背誦詞串。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鼻、駱、駝、架、廊”。

  提升性目標:

  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并有條理地寫下來。

  教學過程:

  板塊一

  (一)教學內容:練習說話

  (二)教學目標:當小導游,選擇一組詞串練習說話。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1)整個漓江好像一條百里畫廊,充滿著詩情畫意,誰能有感情地背誦詞串。

  (2)齊背。

  2、水如碧玉,清澈見底;山是奇峰,挺拔秀麗,真是百看不厭。誰能當一回小導游,帶領我們再次去飽覽無限美好的風光?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組詞串說幾句話。

  3、小組內進行小導游演說比賽。

  4、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表現優秀的給予獎勵。

  (四)教學意圖:延伸性學習將課內外知識聯系起來,運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創造性地設計導游詞,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板塊二

  (一)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書寫剩下的5個生字。

  (二)教學目標: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鼻、駱、駝、架、廊”。

  (三)教學過程:

  1、出示生字,讀一讀,說說你會用什么方法來記住這些字?

  2、觀察、討論:在這些字中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提出來討論、交流。

  3、師示范,重點指導“鼻、廊”的書寫。

  “鼻”:先看清結構特點,再看教師示范,然后在書上描紅。“鼻”也作偏旁,讀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點。看教師范寫,再在書上描紅。

  4、學生練習描紅、書寫,師提示寫字姿勢。

  (四)教學意圖:

  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尊重了學生的不同想法。通過交流、討論,把枯燥乏味的寫字教學變成了學生展示才華的陣地,學生不僅從中學到了識字寫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發了識字寫字興趣,寫好字成了他們主動的愿望。

  作業設計:

  a類:1、繼續完成《習字冊》。

  2、完成《補充習題》。

  b類:選擇一組詞串寫幾句話。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平均數的過程,學會尋找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操作)、先總后分(計算),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2.在具體情境中,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

  教學重點:認識平均數,會找平均數。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引出問題:

  1、看到黑板上這幾個圓圓的圈你想到了什么?

  2、這節課我們就把它看做一個靶子,來做個游戲好嗎?

  我們先來制定一個游戲規則,投中這個靶心的得10分,投到第二個圈的得9分,投到第三個圈的得8分,投到第四個圈的得7分,投到圈外邊的得6分。如果投到線上怎么辦?我們就看投到線那邊的多一些就算那邊的分,但是如果你連 黑板都沒投中就是0分,同意嗎

  我們從中間一分為二,這邊算一組,這邊算一組。我們給這邊起個名字叫第一組,這邊叫第二組(板書)。第一組的同學向老師揮揮手,第二組的同學向老師點點頭。

  我們每組選5個代表參加游戲,請大家排一隊交錯站好。(給每人發一個沙包)好,比賽開始。

  板書: 第一組 第二組

  []+[]+[]+[]+[]=[] []+[]+[]+[]+[]=[]

  下面我宣布勝利隊是第 一組,歡呼一下吧!

  看大家玩的這么開心,老師也忍不住想要參加這個游戲。我想參加你們組,你們歡迎嗎?那我也來投一次好嗎?現在第二組的得分是[]分,我重新宣布勝利隊是第 二組。

  你們什么想法都沒有?對這個結果有意見嗎?(采訪第一組)你們說這樣比公平嗎?

  看來人數不相等,用比總數的方法來決定勝負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樣比才公平呢?不增加人,有什么好辦法嗎?請和身邊的同學討論一下吧!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5 ([]+[]+[]+[]+[])÷6

  =[]÷5 =[]÷6

  =[] =[]

  那組贏了?能說出理由嗎

  第二組雖然輸了,但也不要氣餒,你們課下還可以再比。

  第一組這個“5分”是誰投的?

  這組中最多的是幾分?最少的是幾分?5與它們相比怎么樣

  小結:可見,5分既不是第一組的最高水平,也不是第一組的最低水平,而是處在最高和最低之間的一個平均水平,咱們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這個數叫做平均數。平均數的大小應該在一組數據中的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平均數是我們計算出的結果,它表示的是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這一組數據都等于這個平均數,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數相等。

  求平均數的方法是什么:總數÷份數=平均數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今天的數學課上,我發現了有3位同學聽的特別認真,老師講課他們聽得很認真,同學發言他們也聽得很認真。(三人上臺領獎品,老師分別獎勵他們1支、3支、5支鉛筆)

  請上臺的三個小朋友數一數,手里有幾只鉛筆,然后大聲的告訴大家。你們說老師這樣獎勵公平嗎?怎樣才公平嗎?那么你想怎樣把它們移一移。和身邊的同學商量一下,臺上的3個同學也互相商量一下。

  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補少(板書)的辦法。

  你還有什么方法求出來嗎?

  學生計算,指名說出算式,師板書:(1+3+5)÷3

  =9÷3 =3

  誰來說一說,求平均數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歡用哪種方法?

  2、 估一估:

  為了布置教室,小麗買來一些彩帶,請你幫小麗估一估這三條彩帶的平均長度大約是多少?

  請你在本上列式算一算。學生嘗試練習后評講。

  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嗎?為什么這個題目你不用移多補少的方法?

  看來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數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補少簡單;數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

  3、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平均數,也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數,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

  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小剛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平均成績是94分,小剛的數學成績一定是94分。( × )

  (2)、小明所在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華所在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小華比小明高。(× )

  (3)、三名同學的年齡之和是42歲,這三名同學的平均年齡是14歲。(√ )

  (4)、小明星期六做了20道題,星期天上午做了12道,下午做了7道,小明平均每天幾道題 列式為:(20+12+7)÷3 = 13(道) (× )

  4、想一想、說一說

  有危險嗎?課件展示:游泳池和小明的問題。

  想一想:出示游泳圖,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險嗎?

  生討論是否有危險。說說理由。

  5、出示1—9九張數字卡片

  下面請你把1—9九張數字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擺在桌子上。卡片上都寫著幾? 下面做這樣這樣一個競賽:

  (1)請你從所有的卡片當中任意取出2張,讓這兩張卡片的平均數是5。

  還有嗎誰能把所有的答案都說出來?

  為什么這兩個數的平均數是5?到前面展示。

  (2)再做這樣一個競賽:

  隨便拿出幾張卡片,三張、四張、五張或更多張都行,要求這幾張的平均數也是5。 到前面展示。 再多點還有嗎 都用上了平均數還是5。

  (3)下面請你去掉幾張,平均數還是5。

  四、小結

  這節課你開心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6篇】相關文章: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四篇03-0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匯編七篇01-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十篇03-1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10篇02-12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六篇01-28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三篇01-20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匯編9篇03-06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十篇02-21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匯編七篇02-10

教學設計方案(匯編15篇)04-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 亚洲成年人网站在线观看 | 听筒婷婷色色激情五月 | 亚洲v日韩v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羞羞的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综合天天久久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