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方案

時間:2020-10-23 20:22:1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9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準備工作,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1個生字,會寫4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體會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真摯情誼,感悟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朗讀、領悟課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話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課題質疑

  1、導入課題;齊讀課題。

  2、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3、默讀課文,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進行交流。

  三、研讀課文,訓練朗讀

  1、去年的樹和鳥在一起是怎樣的情形?自由讀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重點體會:天天唱、天天聽;分手時的約定。

  指導學生朗讀。

  2、鳥是怎樣尋找大樹的?你的體會是什么?

  默讀7~14自然段,概括鳥的尋找過程,反復朗讀小鳥詢問的話,體會小鳥的心情。

  3、(教師范讀最后三個自然段)生說感受或疑問:

  ⑴ 鳥兒為什么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她看到了什么?學生帶著各自的體會朗讀。

  ⑵ 鳥兒唱完了歌,又對著燈火看,它在想什么?

  四、總結升華,布置作業

  1、結合學生發言,師進行小結。

  2、根據學情,設計作業。

  【板書預設

  大樹(圖) 小鳥(圖)

  珍惜友情

  信守諾言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復習鞏固

  1、談話激趣。

  2、小結上節課情況。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小組自由分角色讀。

  2、指名一小組上臺表演。

  3、全班進行評價:

  你認為誰讀得好,好在哪兒?你認為誰讀得還不夠,你能讀讀嗎?

  三、指導四個生字的書寫

  1、指導觀察字形,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

  2、學生自由書寫。

  3、小結書寫情況。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

  4、通過雪松這一形象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山谷雪松圖、錄音機、課文朗讀磁帶、朗讀配樂

  [課前活動]

  1、猜謎。

  2、過渡:猜謎語還是比較簡單的,同學們經過思考,大都能揭開謎底。但世界上也有許多謎卻并不那么容易解開。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就有一個謎,(板書:山谷中的謎)這山谷中的謎是什么?謎底又是什么呢?(板書:底)

  2、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都已經預習過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再快速地閱讀一遍,然后來說說這山谷中的謎是什么?謎底又是什么?

  2、學生讀。

  3、交流。

  ⑴山谷中的謎是什么呢?

  指名說(出示圖)

  再請一個同學說,其他同學一邊看圖一邊聽他說。

  ⑵那么,謎底又是什么呢?

  指名說(出示謎底)

  三、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1、山谷中的謎我們知道了,謎底也揭開了,那是不是我們這篇課文就學完了?還要學些什么?

  指名說。

  2、咱們先來看看謎底是怎么被揭開的。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⑴大家好好地讀讀這一段,我們比比誰讀得仔細,能字字入目。在你感受特別深的地方,多讀幾遍,做些記號。

  ⑵交流,隨機指導朗讀。

  3、這雪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瞧!他們傲立于風雪之中,是那樣的蒼翠挺拔,讓我們再一次去感受它吧,可以看著圖,也可以輕輕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在腦海中想象。

  ⑴聽課文錄音。

  ⑵剛才,在你腦海中出現的雪松是什么樣兒的?

  指名說。

  4、同學們說得真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把這段話讀好。

  自由練讀。

  指名讀。教師適當點撥。

  齊讀(配樂)

  5、剛開始讀這段話,雪松在書上,再讀,它仿佛出現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我聽出來了,你們已經把它讀在了心里。你想對雪松說些什么嗎?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有靈感的也可以寫寫小詩。

  ⑴學生自己寫。

  ⑵在小組中互相讀讀,把自己寫的意思讀出來,多讀幾遍,發現問題自己改,也可以請教別人。

  ⑶交流。

  四、總結提問,延伸課外

  正如同學們說的那樣,雪松不僅能頑強地與大風雪抗爭,而且能夠適時地彎曲和反彈,始終保持自己的蒼翠與挺拔。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的技巧,它還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這對于我們會有些什么啟示呢?那兩位旅行者又會從中明白些什么呢?請同學們繼續思考,我們下一節課再來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預設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2、認識12個生字,會寫自、己、東、西4個字,認識新偏旁。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制作課件、準備頭飾

  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在學習中領悟要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難點:

  懂得媽媽為什么要讓小鴨、小鷹自己學習本領的道理。

  第一教時

  一、導入

  小朋友,我們都已經長大了,一定能做許多力所能及的事,誰來說說你們最近學會做哪些事情了?你是怎么學會的?在學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二、今天,我們來認識兩位朋友,他們也想學本領。

  (課件演示:小鴨、小鷹)想不想知道他們想學什么本領?(課件動畫,并出示部分課文內容:小鴨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媽媽說: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小鷹說:媽媽,我想去山那邊看看,您帶我去好嗎?媽媽說:山那邊風景很美,自己去看吧。)

  三、自學這兩句話

  1、自由朗讀,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和小伙伴交流。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隨機指導生字:正音、記形)適時評議,指導朗讀。

  2、書寫生字。

  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受這兩句話。(任選一項)

  1、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句話有感情地讀一讀。

  2、找學習小伙伴合作朗讀。

  3、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4、…………

  六、匯報朗讀、表演。

  第二教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朋友,他們要學本領,還記得嗎?(課件演示)

  二、出示課文中的前兩句話。

  自由朗讀、分角色朗讀……

  三、學習新課

  1、提問:那么小鴨、小鷹有沒有學會呢?

  2、出示課文句子,讀一讀。

  3、提問:

  1)媽媽為什么要他們自己去?

  2)你想象一下,他們會怎樣學?會遇到什么困難?(任選一個說一說)交流。

  4、指導朗讀。

  5、你們為什么讀得那么高興?

  6、他們學會了本領為什么會這么高興?它們回怎么想?怎么說呢?媽媽又會怎么說呢?

  7、了小鴨、小鷹你會對他們說什么?

  四、拓展(準備頭飾)

  1、選擇一段課文進行背誦。

  2、選擇一段課文用講故事的形式講一講。

  3、小伙伴合作,把故事演一演。

  五、交流,評議。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①認識本課8個生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

  ③揣摩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并摘抄下來。

  課前準備

  ①搜集查閱有關荷蘭的圖片及資料。

  ②實物投影儀。

  A案

  ●導題

  荷蘭以郁金香、風車、牧場和運河而聞名天下。同學們,你們了解荷蘭嗎?

  (請2~3名同學交流有關荷蘭的圖片或資料)

  的確,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讓我們隨作者一同走進這優美、恬靜的地方吧!

  ●讀文

  ①邊看插圖,邊讀導讀。

  ②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說說“牧場之國”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默讀課文,重點讀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為什么這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畫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課文第一自然段與全文是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作者為什么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交流

  ①小組交流。

  ②全班交流。

  ③指名板書。

  ●品味

  ①帶著你個人的感受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

  ②試著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積累

  抄寫你最喜歡的詞句,并試著背一背。

  ●運用

  ①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②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寫一句話

  ③找一篇優美的文章讀給爸爸、媽媽聽。

  (內蒙古包頭市 姜杰)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材簡說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贊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二、學習目標

  1、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三、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

  看圖,說一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4、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童話,講的是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課文的兩幅插圖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1種筆畫。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教學方法

  講授 交流 表演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是講一個關于三個小伙伴的故事。

  2、板書課題:三個小伙伴

  3、讀題,講解: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

  4、提問:你有好朋友嗎?你們經常一起干什么?

  5、過渡:故事里的三個小伙伴是誰呢?它們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 課文學習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挖坑施肥培土澆水嘴巴鼻子拱就把

  2)指名讀生字詞。

  3)指名讀課文。

  三 指導寫字

  1、指名讀:同拉么把巴沒有要

  2、根據筆順集體書空。

  3、師范寫生字,學生觀察字形結構、筆畫。

  左右結構的有:拉把沒寫時左窄右寬。沒,右上不是“幾”。

  上下結構的有:要上下部分寫扁些,要緊湊。

  4、學生在書上描紅,在《習字冊》上練寫。

  5、作業:熟讀課文。

  四 齊讀

  五 小組合作學習

  四人為一個小組,先讀讀3-5自然段,互相說說:“是誰解決了第二個和第三個困難的?用了什么方法解決困難的?”(學生合作學習,約5分鐘)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道樂音由音調、響度和音色三個特征。

  2、常識性的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距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3、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樂音有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區別。常識性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離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4、通過觀察聲波的圖形,初步學習利用儀器進行探究,觀察圖形進行分析的方法。

  5、通過觀察波的圖形,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科學探究不能光憑人的感觀,還要借助于儀器,初步建立利用儀器進行測量的觀念。

  教學重點: 音調及響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

  1、音調及響度的區分

  2、音色

  教具選擇: 刻度尺 橡皮筋 鉛筆 音叉 紙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聲是怎樣產生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比較聲在固、液、氣三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3、人耳的聽聲頻率范圍以及頻率的有關知識。

  二、新課教學

  1、情境創設,提出問題

  ⑴ 播放兩段音樂的片段,其中一段為音樂歌曲,一段為機械噪音。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樂音和噪音的區別。

  ⑵提出問題:其中音樂歌曲都屬于樂音,那他們同樣是歌曲,又有什么區別?啟發學生自己提出聲音又大小,高低之分。同時,不同的樂器,不同的人的聲音各有什么區別。

  ⑶總結樂音的三個特征。

  并提出問題:這些特征又與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呢?

  2、過程展開

  A、音調:聲音的高低。

  實驗探究音調的高低,組織學生用刻度尺做此實驗。然后進行討論: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所發生的振動現象有什么不同?由此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主觀感受的音調高低和刻度尺振動的快慢有什么關系?記錄下表

  伸出長度

  振動的快慢

  振動的頻率

  發聲的音調

  1/4

  1/3

  1/2

  3/4

  再次提出頻率的概念,并復習其單位。強調一下音調決定于聲源振動的頻率,一般情況下聲源振動的頻率大,主觀感受的音調就高。

  學生閱讀書43頁“一些聲音的頻率表”,

  總結:音調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一般說,兒童的音調比成人的高,女同學的音調比男同學的高。

  實驗探究:探究吉他弦線在以下哪種情況下彈撥時發出的音調高?

  讓學生用橡皮筋模擬吉他弦來做這個實驗。

  結論: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出的音調更高;

  越粗、越長、越松的聲源發出的音調更低。

  B、響度:聲音的大小(強弱)叫做響度,也叫音量。

  提問:如果你想要聽到更響的聲音,你會怎么辦?那你覺得響度又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活動:把直尺的一部分伸出桌子,保持伸出桌子的部分長度不變,分別用不同的力度撥動直尺。

  注意觀察 1、 刻度尺的振動幅度有什么不同?

  2、 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

  (1)結論:力度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老師活動:敲擊音叉,前面和后面的同學聽到的聲音有什么差別。可以讓同學到教室外邊或者更遠的地方來聽。

  (2)結論:響度與人與聲源的距離有關。

  總結: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振幅)、距聲源的距離等有關。

  C、音色:又叫音品。

  兩個同學同唱一句歌詞(或者同說一句話),讓學生區分分別是哪位同學演唱(說)的,進而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是憑什么區分出他們呢?學生會感性地認識到不同聲源發出聲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①、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D、聲波的圖形 (書中第44-45 頁分別介紹)

  波形圖有:波峰、波谷。頻率的高低:圖形曲線中,波峰(波谷)出現的個數多少,表示頻率的高低。

  振幅的大小:對應著聲源振動幅度的大小.

  三、小結:樂音的三個特征、定義、決定因素

  A、振動越快,頻率越大,聲音越尖銳,音調越高

  B、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出的音調越高

  教學反思

  1、以聽聲為主線,恰當的使用了農村教學的'實驗器材,讓學生在豐富的聽覺體驗中反復感受聲音的三個特征,使學生的認識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很好地突破了“音調與響度這兩個易混淆概念、聲波圖”等的教學難點。

  2、以學生參與為主線,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分工協作、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不同展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提高了學習效率。

  3、學生對樂音三個特征的認識和展示實驗探究過程,學生代表的準確描述、學生間的密切配合,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很好的做到過渡自然、流暢、科學、有效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合作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4、教學過程中討論交流、聽聲、實驗探究等,都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來展開,讓學生在體驗、合作和探究中學習聲音的三個特征,氣氛熱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了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對函數的學習、研究有了一定的經驗和基本方法,所以教學流程又分兩條線,一條以內容為明線,另一條以研究函數的基本內容和方法為暗線,教學過程中同時展開。

  學生思考,作答,教師引導學生敘述語言的邏輯性。

  訓練學生用函數性質進行解釋,強化學生邏輯意識。其中第④小題是利用指數函數性質解決,注意區別。

  ⒁請學生考慮可以如何驗證上述答案的正確。

  學生實踐。使用計算器驗證,提高學生使用學習工具的意識。

  ⒂簡單應用2:冪函數=( -3-3)x 在區間 上是減函數,求的值。

  學生思考,作答。教師板演。對冪函數定義進一步鞏固,對函數性質作初步應用。同時訓練學生對初步答案進行篩選。

  ⒃簡單應用2:

  已知(a+1) <(3-2a) ,試求a的取值范圍。

  學生思考,作答。教師板演。

  訓練學生靈活使用性質解題。

  數學交流⒄小結:今天的學習內容和方法有哪些?你有哪些收獲和經驗?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教師引導。 讓學生回顧,小結,將對學生形成知識系統產生積極影響。

  數學再現

  ⒅布置作業:

  課本p.73 2、3、4、思考5思考5作為訓練學生應用數學于實際的較好例子,應讓能力較好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幾點說明:

  ⑴本節課開始時要注意用相關熟悉例子引入新課。

  ⑵畫函數圖象時,如果學生已能夠運用計算器或相關計算機軟件作圖,可以讓學生自己操作,以提高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并提高教學效率。

  ⑶由于課程標準對冪函數的研究范圍有相對限制,故第11個問題要求較高,建議視具體情況選擇教學。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灰雀》這篇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

  全文共13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講列寧在郊外養病期間,每天都到公園散步,他非常喜歡公園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講有一天,列寧發現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以為它凍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只是堅定地說,灰雀會飛回來的。第11~13自然段講第二天,列寧果然又看見了那只灰雀,但他沒有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課文以人物對話為主線,既寫出了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又寫了小男孩心理認識過程。人物的內心活動外化為語言,二者相互交錯,推動情節發展,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為什么說小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及小男孩的認識過程。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質疑。

  1.出示課題。

  2.質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有幾只灰雀?灰雀什么樣?圍繞灰雀為什么用灰雀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發生了什么事?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聯系上下支理解詞義。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特別注意以下讀音。

  白樺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愛

  (2)字形難點。

  散:左下月的第一筆是/。右邊的反文要寫小一些

  惹:上中下結構。中間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邊一撇不要丟掉。

  (3)理解詞語。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誠實: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歡蹦亂跳:形容健康、活潑。

  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體演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

  2.教師說: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人喜愛。你看它們可愛嗎?

  3.自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描寫灰雀的語句并填空。的灰雀來理解。)

  4.朗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多媒體演示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

  二、學習課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紅的灰雀到底去哪兒了?請學生默讀課文,畫出小男孩的語言。

  (1)男孩說:沒看見,我沒看見。

  (2)男孩看著列寧,說: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3)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一定會飛回來的。

  2.指導學生讀小男孩的話,再說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認識過程:吞吞吐吐一想說不敢說一決心把灰雀放回公園,肯定地說。)

  3.課中質疑,讓學生體會列寧育人過程。

  (1)列寧聽到小男孩的話,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帶走。如你是列寧,這時你會對小男孩說什么呢?

  (2)文中列寧是怎么說的?畫出列寧的話。分組討論,通過讀列寧的話,讀懂了什么?

  A.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丁。天氣嚴寒,它怕冷。

  (飽含著對丟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卻故意不明說,而用自己的感情來啟發男孩自己覺悟,以情育人。)

  B.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自言自語實際上是說給小男孩聽的。可惜表達了列?對灰雀的愛護和惋惜,他用這種感情來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愛灰雀,關心著灰雀的命運。)

  (3)創設情境,進行對話。老師為列寧,學生為小男孩進行對話。老師用責問的語氣與學生對話。

  (4)指導學生再讀書上列寧的話,體會列寧育人的過程。

  三、學習課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

  (1)小男孩為什么低著頭?

  (2)列寧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寧為什么不問愛說話的男孩,而問不說話的灰雀?

  (4)列寧為什么不問那個男孩,就知道他是誠實的?

  (因為男孩能認識錯誤,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

  2.分組讀書、討論思考題。

  3.小組代表發言。

  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1.文章寫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圍繞列列寧、小男孩、灰雀,還會發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請學生小組討論。

  2.請學生評價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內練習

  一、看拼音寫詞語:

  ( )外 ( )步 胸( ) ( )孩

  一( ) ( )者 ( )是面包( )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 ( )

  ( ) 地說 ( ) 地歌唱

  ( )/ ( )/

  三、填空,再想想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頭( )唱歌,( )惹人喜愛。

  2.列寧( )說:多好的灰雀呀,( )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四、給下面的句子加標點符號。

  1.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2.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五、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 )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常( )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1.給文中帶點詞換上一個意思相近的詞。

  2.寫出文中的數量詞:

  3.從哪些地方看出列寧非常喜歡這三只灰雀?

  4.你喜歡哪些動物呢?為什么?

  我喜歡,因為它很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9篇】相關文章: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8篇01-10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九篇01-19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10篇02-24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九篇03-09

教學設計方案模板03-14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5篇01-08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六篇03-01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合集6篇02-07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七篇01-14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九篇01-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精品z | 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 精品人成在线电影 | 精品国产经典三级在线看 | 少妇把腿扒开让我添免费视频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