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時間:2022-03-19 20:43:4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0篇)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探究活動中,逐步理解一個整體,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自制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讀一讀下列分數

  2、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分數是怎么產生的呢??

  二、分數的產生

  1、板書課題

  師:課前我們一起聊到了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分數。

  師: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表示分數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理解分數的意義

  1.理解一個整體

  (1)、你能舉例生活中的四分之一嗎?

  師:那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好好想想

  (2)、匯報交流

  教師進行規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條圓的1/4。

  突出整體:

  師:誰能用分數表示被涂上顏色的小喵咪?

  生:把8個小喵咪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師:說得不錯。只要把這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3)小結:

  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這樣的一份,得到了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

  2、理解單位“1”。

  (1)深化理解一個整體

  學生自主創作:

  師:現在,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選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們的1/4。開始吧。

  交流匯報:

  師:你用幾根小棒表示1/4?你把幾根小棒看作一個整體?你能說說這個1/4的含義嗎?(多說幾個)

  師: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兩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說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進行表示呢?——一個整體

  學生說4根小棒、8根小棒,師: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

  (2)揭示單位“1”。

  師:說的真好。在數學中,通常把一個整體叫做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可以用1/4來表示。(板書單位1)

  (2)、匯報交流

  師: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數?

  生:把4個蘋果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2份就是2/4。

  (3)比較:

  師:在剛才同學們動手涂一涂,寫一寫的時候,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找到了,這幾個分數。

  4.揭示分數的意義。

  (1)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通過動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經認識了很多的分數。

  黑板上的三個分數,你能說說它的含義嗎?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單位1的幾份之幾。

  師:已經會用單位1來說了,真好。誰也愿意來試一試呢?

  小結:像同學們所理解的,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板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分數的意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理解分數單位

  師:分數和整數一樣,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我們叫做分數單位。

  生:分數單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數

  師:也就是說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四、練習鞏固。

  1、說出下列題中的單位‘1’。

  2、學生匯報交流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一的習題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特別是理解單位“1”、分子、分母的意義,學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培養學生動手操能力和概括能力。

  3、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主動參與,在操作體驗中,激發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分數的意義,正確認識單位“1”。

  教學難點:

  單位“1”概念的建立。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圖片,電子白板。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自學、帶著問題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活動一:復習導入

  1、提問:

  (1)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

  (2)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的幾個?(每人分得這個蘋果的2/1)?

  活動二:

  1、關于分數,你知道了分數哪些知識?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呢?能說出幾個簡單的分數嗎?

  2、關于分數,你還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為建立單位“1”打下基礎。

  活動三:

  探究單位“1”是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的分數

  初步得出: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我們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活動四:探究單位“1”是許多物體的一個整體。

  引導學生說出:原來是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看作一個整體,現在是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

  練習:舉例,然后說出各個例子中的單位“1”。

  設計意圖:把單位“1”從一個物體過渡到一個整體,初步建立單位“1”概念。

  小結:單位“1”可以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指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能說說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單位“1”,使學生理解單位“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為充分理解分數的意義基礎。

  練習

  活動五:歸納分數的意義

  ⑴我們學到這里大家能說說什么叫做分數?(同學試著說說)

  ⑵讀讀書上是怎么說的?

  ⑶課件出示分數的意義:讓學生再讀一遍。

  ⒎認識分數的各部分名稱

  同桌同學說分數,說名稱。

  活動六:鞏固應用??拓展練習??思考題

  課件出示

  (五)總結全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么?

  板書設計:

  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分數的產生?生活的需要

  分數的意義

  1/4?3/4

  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以用分數表示。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經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數大小還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教學,單位“1”和分數單位這兩個概念非常重要,應從直觀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用利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適當展開概念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在過程中獲得者得感悟,自己構建這些概念的意義。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原有分數知識基礎上,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2、經歷認識分數意義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展開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養質疑和驗證科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明確分數和分數單位的意義,理解單位“1”的含義。

  教學難點:

  對單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學具:

  卷尺、四張長方形白紙、四條一米長的繩子、若干個小立方體和一捆繪畫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溫故引新。

  1、師: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板書:分數)誰來說幾個分數?(板書:如1/4)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板書):師:那你們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嗎?

  二、教學分數的產生。

  2、能根據成語說出下面的分數嗎?

  一分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穩()

  1、請一個學生用米尺測量黑板的長,說一說,用“米”做單位,看看測量的結果能不能用整數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記?

  2、在古代,人們就已經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師用一根打了結的繩子演示古人測量的情況)。呈現情境圖,介紹分數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3、總結:在測量、分物的時候,可能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需要用一種新的數表示——分數表示。所以分數是人類為了適用實際需要而產生的。

  4、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平均分配一些東西,也常常會遇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比如兩個小朋友平分一個橘子、一塊月餅、一塊餅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數表示嗎?用什么分數表示?

  三、教學分數的意義。

  師:下面老師要先考考大家,你能舉例說明1/4的含義嗎?(投影出示題目,學生口答)

  出示一個1/4的正方形的陰影部分。

  師:陰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師:下列圖中的陰影部分能用1/4表示嗎?為什么?

  如生說可以,則問:你為什么覺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說理由。

  (強調一定要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3、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師:現在我給每一個小組都提供了四種材料,一張長方形紙、一條一米長的繩子、6個小立方體,4根繪畫筆。下面請每組根據這四種一樣的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分一分等方法,創造出幾個不同的分數。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2)交流

  師:誰愿意上來說一說,你得到了哪些分數?這個分數是怎樣得到的?

  小組交流。

  (3)認識單位“1”。

  師:利用這四種材料,同學們創造出了好多分數。剛才在表示這些分數時,我們都是把哪些東西來平均分的?

  生:一張長方形紙、一米長的繩子、6個小立方體、4根繪畫筆平均分。

  師:象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

  (顯示:一個物體)

  把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把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顯示:一個計量單位)

  把6個小方塊、4根繪畫筆平均分,我們又可以稱之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顯示:一些物體)

  師小結:一個物體、一些物體等都可以看做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顯示)

  師:(投影出示):我們可以把這3只象看作一個整體嗎?

  我們可以把這6顆草莓看作一個整體嗎?這4只老虎呢?

  我們還可以把哪些物體也看成一個整體呢?(學生舉例。)

  師:象這樣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我們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顯示)強調說明:①單位“1”不僅可以指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是很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如:一個蘋果、一枝鉛筆、一個計量單位、一堆煤、一倉庫糧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應把什么看做單位“1”。②單位“1”和自然數“1”的區別:自然數1是一個數,只表示一個具體事物。如:一個人、一本書、一間房子……它是自然數的計數單位。而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具體事物,還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體。

  概括分數的意義: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義。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分數的意義,請同學們想一下,這個“若干份”是分數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數)“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分數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數)

  (5)師:接下來我想出幾道題來考考大家,你們愿不愿意接受挑戰?

  ①把這個文具盒里的所有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

  生:1/2

  ②師:為什么可以用1/2來表示?

  ③師: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5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1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5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2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

  如果把這盒鉛筆平均分給100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10個同學得到這盒鉛筆的幾分之幾呢?

  ④師:現在這個文具盒里有6支鉛筆,把它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的鉛筆能用1/2表示嗎?是幾支鉛筆?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鉛筆,把8支鉛筆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到的鉛筆還能用1/2表示嗎?是幾支鉛筆?為什么同樣是1/2,鉛筆的支數不一樣?

  師:因為一個整體表示的具體數量不同,所以同樣是1/2,鉛筆的支數不一樣。

  四、教學分數單位。

  師:整靈敏有計數單位個、十、百、千、萬……分數是否也有計數單位呢?它的計數單位又是怎樣規定的?

  顯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師:也就是說分數單位是由一個分數的分母決定的,分母是幾,它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師舉例說明后,并說出幾個分數讓學生回答,后再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

  加強練習,深化概念。

  練習:

  1、3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份,它的分母是(),表示();分子是(),表示()。

  2、67的分數單位是(),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3、說出每個分數的意義。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數占全班的29。

  (2)一節課的時間是23小時。

  4、課本練習十一第9題。

  5、判斷(對的打“√”,錯的要“×”)。

  (1)一堆蘋果分成4份,每份占這堆蘋果的14()

  (2)把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長的57()

  (3)14個19是914()

  (4)自然數1和單位“1”相同。()

  五、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4

  一、復習

  (1)一袋大米,吃了。

  (2)一袋大米,吃了千克。

  這兩題中的有什么不同?

  二、導入新課

  老師這有一張卡片,誰愿意讀一讀!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數,誰找到了?你們知道這樣的數叫什么數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百分數。

  三、新授

  1、百分數的讀、寫法。

  你們知道為什么把這些數叫做“百分數”?

  它們就相當于分數中分母是100的分數,百分之幾的分數,所以叫做百分數。只是通常百分數不寫成分數形式,而寫成59%、41%這樣。

  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練寫百分數。

  2、百分數的意義。

  你們知道黑板上的這些百分數表示什么意義嗎?如:棉51%、滌49%等。

  這些百分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表示兩種量、兩個數的關系。我們把像這樣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百分數、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數和我們學習過的分數有什么不同呢?

  四、練習

  1、課前復習題中,誰能換成百分數表示?

  2、在規定時間內,寫10個你喜歡的百分數,用含有百分數的語言告訴大家你寫了幾個?

  3、飛標游戲,說明什么?

  4、成語中的百分數。

  如:百里挑一、一箭雙雕、百發百中、十有八九、事倍功半、事半功倍。

  在這節課的最后,老師再送給大家一句話,“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反思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89—90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充分理解分數意義,能解決一些簡單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以后學習百分數應用題的基礎。百分數意義是分數意義的延伸,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潤、折扣等實際問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聯系生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讀會寫百分數。

  2、使學生理解百分數和分數意義的不同。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相互學習中增進師生間的感情。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借助生活經驗,通過生活實例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其價值。難點能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通過教學,我覺得在以下幾方面反思:

  1、讓學生們對課前搜集的百分數進行研究這一環節耐人回味。這一節課中老師并沒有急于自己講解新知或自學課本,而是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素材中去積累對百分數的感性認識,主動建構個體對“百分數”的理解。在各個個體對百分數積累了大量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建立在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數學經驗的基礎之上的,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并且這樣的學習是現實的、有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它與分數既有聯系,又有一些區別,同時,百分數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注重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2、課堂練習的設計突出練習的針對性和全面性。既有促進學生對百分數含義的理解,讓學生牢固掌握百分數概念的練習,也有鞏固百分數的讀,寫練習。根據成語說百分率。如:百戰百勝、十拿九穩、百里挑一等。

  3、結語中的愛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看似不經意的一個百分數的實例,但卻獨具匠心。既是文化的滲透,又是育人意識的集中體現對現實而有意義的生活素材的研究,體現了數學的價值。

  在課堂教學中還應注意一些細節地方,比如我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回答問中的錯誤沒能及時糾正,對于學生學習百分數可能會造成一些錯誤的印象,因此,我覺得,要上好數學課,不但要認真備課、上課,還要注意平時的積累。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正確地讀、寫百分數,運用百分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促進個性化的教學理解與表達,初步建立自我評價與反思意識。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結合相關信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滲透數學應用思想。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準備:小黑板、學生課前收集含有百分數的信息、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感受百分數的應用價值(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2、出示例題:

  姓名李明張華吳軍

  投中次數157235

  投籃次數2010050

  提問:從上面這張表格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提問:從表中呈現的信息來看,冠軍將屬于誰?

  學生匯報結果

  3、小結:像這些分母是100的分數還可以表示成75%、72%、70%這樣的形式。這樣的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百分數。(板書課題:百分數)

  二、感悟、體驗生活中的百分數。

  (一)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1、嘗試理解每個百分數的具體意義。

  2、概括百分數的意義。

  (1)師生交流概括: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2)師生交流深化百分數的概念

  提問:這句話提到幾個量?

  小結:這2個量表示一種倍比關系,所以百分數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生活中百分數意義的練習

  ①理解:羊毛衣成份:山羊絨10%,羊毛85%,錦綸5%,每個百分數的意義。

  ②四人小組內交流,說說自己收集的百分數表示什么意思?(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二)引導學生嘗試百分數的讀與寫

  (1)學生讀例題中的百分數,教師指正。特別強調100%的讀法。

  比較:百分數與分數的讀法的區別

  (2)教師寫百分數,學生觀察,并小結出寫百分數的步驟

  寫百分數時先寫分子,再寫百分號(%),百分號先寫左上角的圓圈,再寫斜線,最后寫右下角的圓圈,兩個圓圈寫的要比分子小。

  (3)用百分數進行練習

  比賽:寫10個自己最喜歡的百分數,看誰寫得又快又好。

  10秒后讓學生匯報完成的任務(我完成了任務的()%),并提問:為什么?

  特別強調指剛好完成任務與超任務的情況。

  三、鞏固、拓展與應用。

  (一)書本練習p99/試一試,

  (二)選百分數

  1、出示練習

  2、思考:百分號前面可以是哪些數呢?

  3、學生思考后匯報結果。

  4、提問:最小的百分數是1%嗎?最大的百分數是100%嗎?鞏固概念,辨析異同。

  (二)1、思考:百分數和我們學過的哪種數比較相似?(和分數比較相似),那么百分數和分數完全一樣嗎?

  2、下面哪幾個分數可以寫成百分數的形式,哪幾個不能?說說為什么?

  出示練習題:我校占地面積公頃,其中教學樓的占地面積約占()%,足球場的占地面積約()公頃,約占總面積的()%,

  3、學生獨立思考,匯報結果。

  4、出示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分數不僅可以表示兩個數之間比的關系,還可以表示成某個具體數量,可以帶上單位名稱;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之間比的關系,后面沒有單位名稱。

  聯系: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

  (三)判斷對錯。

  (三)成語猜百分數

  四、全課小結

  老師希望同學們用1%的靈感+99%的汗水去換得100%的成功,祝愿我們班100%的同學都成為人才。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1、要求學生認識百分數,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讀寫百分數;在認識百分數的基礎上,會讀寫百分數;本節內容在教材中是獨立的,是學生新認識的,與前后內容無關聯。

  2、百分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認識百分數勢在必行。

  學情分析

  1、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初步接觸的知識,老師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學的很有興趣的。學生在課后的作業中表現的也不錯,都能正確的讀、寫百分數。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由于我們是農村的學生,他們對百分數的了解不是太多,因此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學生理解起來是有難度的。

  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有困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正確讀寫百分數。

  (2)、了解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與聯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經歷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交流討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欲望,充分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與聯系。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分數的意義。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分數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分數的產生和其它數學知識一樣是由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產生的。

  2.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及分子、分母的含義。

  3.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4.使學生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講清單位“1”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教具準備:

  電腦軟件一套。

  學具準備:

  每人一張正方形紙片、每組一個信封里面裝有一張圓形、長方形紙片,4個蘋果圖片,6個玩具熊貓圖片。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

  今天我們和許多小動物一起去參加小猴的生日聚會高興嗎?你們看小猴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電腦顯示畫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都有什么?它還想測測同學們的智力利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幫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嗎?(上課)

  一、 分數的產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有時不能得到整數得結果,例如,用一個計量單位“米”測量黑板的長度(屏幕顯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夠1米了,還能用整數表示嗎?又如,老師只有一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多少個/還能用整數表示嗎?這就需要用新的數,誰知道用什么數來表示?

  板書:分數

  對于分數同學們并不陌生,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初步認識過誰能說幾個分數(指名說老師板書),誰還記得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

  到底什么樣的數叫分數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意義,板書:的意義

  二、 分數的意義

  1。把小猴準備的一部分禮物裝在信封里,倒出來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這些東西測測同學們的智力,看哪一個小組表現的好?聽要求小組同學研究想辦法表示出每種東西的 。小組研究匯報。

  2.根據剛才分的過程,把這些物體歸兩類,為什么這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一個物體、一個整體(解釋整體的含義)。

  說明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上面我們分的這些物體就可以用一句話表示出來誰能說出來?(把單位“1”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 )

  3.請同學們看屏幕,仔細觀察回答問題

  (1)把一塊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 )。

  (2)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3份是它的( )。

  (3)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是它的( )。

  (4)同時顯示以上3幅圖,讓同學們認真觀察它們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數有什么異同?小組討論匯報。

  4.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蘋果和熊貓圖片,平均分看有幾種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數表示,小組討論匯報,電腦顯示平均分的蘋果和熊貓圖畫,讓學生按照第一幅圖的說法說一說其余的幾幅圖的意思。

  5.電腦同時顯示一塊餅、一張正方形紙、一條線段、四個蘋果、六只熊貓圖,提問:剛才我們分了這些物體都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來說一說什么叫做單位“1”?電腦顯示單位“1”的含義。

  6.根據剛才所學的知識小組討論到底什么樣的數叫做分數呢?引導學生總結分數的意義,電腦顯示分數的意義。

  7.根據分數的意義指名說出剛才寫的這些分數表示的意義。

  8.教學分子、分母的含義:電腦顯示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寫幾個分數讓學生說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義。

  9.做一做 電腦顯示。

  三、 課堂練習:

  1.讓同學們闖三關,電腦顯示三關題。

  2.三關闖過了,別忘了還要幫小猴分東西呢,蘋果、熊貓已分過,還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電腦顯示)學生回答。提問: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塊,小猴吃了3塊,吃了西瓜的幾分之幾?小兔吃了2塊,吃了幾分之幾?還剩下西瓜的幾分之幾?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 支蠟燭,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 來表示,但是這個 所表示的數量一樣多嗎?為什么?

  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

  一個計量單位 單位“1” 2/3 4/15 5/11

  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分數的產生,讓學生理解單位“1”不僅是一個物體,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單位“1”。

  2、學生能掌握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分數。

  3、能用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4、學生能知道某一個量是整體的幾分之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的意義。

  二、揭示目標:這節課的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出示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能當堂達到嗎?:

  三、自學指導:請同學們打開書第45-46頁,認真看課本內容邊看書,并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情況下用分數表示。

  2、分數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單位“1”

  4、什么是分數單位?

  五分鐘后比一比,誰自學最認真,誰能做對檢測題。

  四、先學

  一)看書(看一看)

  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在緊張的自學。

  (二)檢測(做一做):

  1、完成課本46頁做一做,指明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練習本上。(要求字寫的大小適中,字體端正。)

  2、教師巡視發現錯例,準備二次備課。

  五、后教

  (一)更正:

  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錯誤的進行更正。(不同顏色的粉筆)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對,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若錯,問:為什么錯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對,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若錯,問:為什么錯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對,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若錯,問:為什么錯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對,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若錯,問:為什么錯了?

  通過剛才的解答,我們可以看出,(總結)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個整體,可以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數,所以分數單位也不相同。(學生一分鐘時間記憶)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知道了一個物體或一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把這個整體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學生記憶并板書)

  七、當堂訓練

  1、課本63面練習十一第1、2、3題。(必做題)

  2、有三個小盒里面裝有小棒,我從第一個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這一根小棒是這個整體的五分之一,我從第一個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這二根小棒是這個整體的五分之一,我從第一個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這三根小棒是這個整體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個盒子里面原來有幾根小棒嗎?那你能不能說一說這三個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嗎?(思考題)

  八、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或一些物體可以看作單位1,把這個整體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重點就是分數的意義。考慮到如果讓我自己概括分數的意義,概念中“一份”我也會把它納入到“幾份”中去,讓學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這一概念幾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各個分數的產生,使學生在回顧的過程中感受、理解、提煉出分數意義的模型,結合教師的板書補充,逐步形成分數的意義。而對于分數單位的教學,我是在分數的意義教學之后,讓學生通過看書,再通過嘗試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之后,學生勢必會有一些發現,再請學生概括出分數單位、分數單位的個數與分數分子、分母的關系,使學生在數學技能方面得到發展。

  在設計練習時,我著重圍繞本課重點既分數意義的理解進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書本上的習題,也設計了一道綜合性、生活化、滲透數學思想的習題。首先是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際生活問題中理解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其次是使學生感受到同一個分數,“單位1”的量變化,所對應的數量也隨之變化。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感受到“單位1”的量的變化是如何影響分數所對應的數量的變化的。二是發展學生數感,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其實也滲透深化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三是滲透數學思想,極限的思想。引導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景中,通過想象,體會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學生數感的發展需要專項的訓練,但更需要教師課堂教學進行長期的、適時地滲透進行,數學思想、數學文化更是如此。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但是回顧整課的'教學,還是存有一些遺憾。比如一些細節上處理還是不夠好。在新授部分將許多物品作為整體呈現時還是需要用一些符號使學生深入感受到將它們看作一個整體,在學生看書過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導和指導。還有就是練習的量還是較少,學生在技能層面發展不夠。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

  2、認識分數單位,感受到單位的價值。

  3、體會到數學好玩,進一步喜歡數學。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調節氣氛

  二、簡單提問,找準學生知識起點

  師:這兒有一個關于分數的問題,一起來看看,說是豬八戒吃西瓜,他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數表示豬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師:能說說是怎么想的嗎?

  生: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師:那么,還有這樣一個問題: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變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數?

  生:

  師:說說怎么想的?這個分數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總數的六分之三

  師:還想到了什么分數?

  生:

  師:說說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頭兒子的難題----引出單位

  (課件播放動畫片:小頭爸爸出去買沙發套,到了商店發現忘了測量沙發的長度,于是打電話讓大頭兒子測量一下,可是家中沒有尺子)

  師:這可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生:可以找個東西代替尺子測量。

  師:一起來看看大頭兒子是怎么解決的。

  (課件繼續播放故事:大頭兒子想起可以找個東西代替尺子測量,于是他問爸爸戴領帶了沒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從家中找出一條爸爸的領帶進行測量,他先將領帶對折,發現不行,再對折,還是不行,又對折了一次,折出這很后放在沙發前)

  師:你知道大頭兒子將領帶平均分成了幾份嗎?

  生:8份。

  師:那你知道沙發的長度了嗎?

  生:知道。

  師:請大家獨立把答案寫在作業本上。

  (指名交流結果)

  生:

  師:為什么是?

  生:大頭兒子把領帶平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發的長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個,所以表示為

  師:爸爸叫大頭兒子測量沙發長度,為什么大頭兒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為尺子有單位,比較容易看出長度

  師:那大頭兒子沒有尺子上的單位,又怎么測量出了沙發長度的呢?

  生:將領帶平均分成8份,就有了這個單位,然后數數有幾個這樣的單位就可以了。

  師:原來分數就是這樣產生的,今天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分數。

  (板書課題)

  師:分數的再認識究竟是認識什么?你對分數有哪些問題?

  生1:分數是什么?

  生2:為什么要認識分數?

  生3:怎么確定一個分數?

  師: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認識分數。

  師:大頭兒子在測量沙發長度是產生了這個分數,那這個分數是怎么產生的?

  生:先把領帶平均分成8分,這樣就有了八分之一這個分數單位,然后再數數有幾個這樣的單位就行了。

  師:也就是說,首先要創造一個單位,這在測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個教室的長要用什么單位?

  生:米。

  師:量一枝鉛筆的長用什么做單位?

  生:厘米。

  師:為什么你會做這樣的選擇?

  生:因為測量較長的物體就會選擇較大的長度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就選擇較短的單位

  師:正是這樣,不光是測量長度,測量面子、重量等都是這樣的。也就是說不同的尺子就是單位不同。大頭兒子用領帶來測量沙發的長度,他創造了一把尺子,其實就是創造了一個新的單位。

  師:一起來看一組分數,你知道他的單位嗎?

  (出示一組分數,指名說出分數單位,教室板書)

  師:觀察一下這些分數單位,你發現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數單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數單位與原分數比較,分母不變,分子都變成了1。

  師:是的,像這樣分子是1的分數又叫分數單位。你知道為什么大頭兒子在測量沙發時要創造八分之一這個單位,而不是創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單位呢?

  生1:因為只有創造八分之一這個單位才好數。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單位,就數不出有幾個這樣的整單位。

  師:原來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單位呀!

  師:古埃及人在進行分數運算時,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數,因此這種分數也叫做埃及分數。埃及分數,曾經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課題,但它隱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許多新奇的迷等待著人們去揭開。

  (二)、大臣們的難題-----規定單位

  (課件演示動畫過程,古代君臣一行幾人正在花園中賞景,皇帝一時心血來潮,詢問大臣們眼前的池塘中有幾桶水,并限時回答否則重罰,這下可忙壞了大臣們,大家七手八腳的拿桶來測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這時旁邊的一個小孩哈哈大笑說:這么簡單的問題還要這樣大動干戈嗎?我知道)

  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 篇10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乘除法以及解簡易方程,學習了分數乘法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分數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識.這些知識為學生學習分數除法打下了基礎,學習本單元的知識對加深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內容包括:分數除法,解決問題,比和比的應用.這些知識都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分數加,減,除的學習任務,比較系統地掌握了分數四則運算;另一方面又開始了比的初步知識的學習,為后面學習百分數和比例提供了基礎.兩方面的收獲,都將在進一步的學習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感知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用口算或筆算的方法進行分數除法的計算.

  2、使學生學分用分數除法來解決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

  3、理解比的意義和比的基本性質,知道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能正確地求比值和化簡比,能運用比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景中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單元教學重點

  1、分數除法的計算;

  2、分數除法問題的解答;

  3、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理解與運用.

  單元教學難點

  1、理解分數除法計算法則的算理;

  2、比的應用.

  1、分數除法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指導并初步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計算分數除以整數。

  2、使學生理解整數除以分數的算理,掌握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并培養學生的推理歸納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2、學會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3、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

  4、掌握分數除法的統一法則。

  教學難點

  1、學會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正確計算。

  2、引導學生推導出整數除以分數的方法。

  3、對于一個數除以分數的算理的理解。

  第一課時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分數乘法,掌握了它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并用它解決了相應的實際問題。這節課開始老師將和你們一起去逐步探究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還要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本節課我們先探究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數除法的意義

  1、出示例1的教學掛圖,讓學生看圖觀察圖意,指名口答圖意和應該怎樣列式.

  2、你能把上面的問題改編成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口答問題和列式)

  3、100g=1/10kg,你能將上面的問題改成用kg作單位的嗎(引導學生將整數乘除法應用題改變成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4、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整數乘除法的問題和改寫后的問題,分析得出整數除法和分數除法的聯系以及分數除法的意義.

  5、練習:課本2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練習,訂正時讓學生說明為什么這樣填.

  (二)分數除以整數

  1、小組學習活動:

  問題⑴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問題⑵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長方形紙的幾分之幾?

  [活動要求]

  ①先獨立動手操作,再在組內交流,

  ②討論:通過折紙操作和計算,你發現了幾種折紙方式,每種方式應怎樣列式計算?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2、匯報學習結果:

  3、學生獨立閱讀教材

  4、歸納總結: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出:分數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整數,等于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

  三、鞏固與提高

  ①把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數乘6等于3/17?

  ②如果a是一個不等于0的自然數,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個具體的數檢驗上面的結果嗎

  四、課后作業

  練習八第1、2、3題

  五、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的意義和分數除以整數

  例1.100×3=300(ɡ)1/10×3=3/10(㎏)

  300÷3=100(ɡ)3/10÷3=1/10(㎏)

  300÷100=3(盒)3/10÷1/10=3(盒)

  例2.4/5÷2=4÷2/5=2/54/5÷2=4/5×1/2=2/5

  4/5÷3=4/5×1/3=4/15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設計范文(精選10篇)】相關文章: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01-25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的意義說課稿11-04

人教版小學《贈汪倫》教學設計范文07-31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3-02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2-10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3-02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02-10

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01-12

人教版小學語文《題西林壁》教學設計范文12-25

人教版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精選5篇)12-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字乱码免费播放 | 亚洲аv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人成日本视频 | 亚洲性爱免费观看视频 | 日本韩国偷拍视频对白不卡高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