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初步感受到應用加法運算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加法的運算律。
教學難點
概括加法的運算律,嘗試用字母表示。
教學過程
一、教師適當引導,進入新知。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1、課件出示:這是同學們課外活動的情況。誰能來解決這個問題?根據學生回答,聯系題意講解,并板書:28+17=45(人),問:還可能怎樣想:17+28=45(人)。
板書算式。
2、比較這兩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3、得數相同的算式我們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成等式。
4、舉例:你能再說出幾個這樣的等式嗎?自己寫一寫。學生說,老師相機板書等式,并追問: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寫的?核實是否相等。
5、概括規律:仔細觀察,有什么規律?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發現規律。
6、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這個規律?可適當提示:用符號、文字、字母
學生思考,充分發表自己意見,教師給予肯定。
7、數學上,我們一般用a、b表示兩個加數,可以寫成:a+b=b+a老師小結:
引出:加法交換律(板書)
8、小練習:填數
三、教學加法結合律。
1、過渡:剛才我們一起動腦,有了很多發現,大家真不簡單。現在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看看會有哪些收獲?課件出示
2、列式解答,利用題意追問算式含義,并相機加括號表示先算。還可能先算什么?說算式含義
3、比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得數為什么相同?我們可以用等號連成等式。
4、出示書上題目,說一說,算一算。
5、概括規律: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回答,教師引導發現規律。
6、你能不能再舉幾個例子?學生舉例。
7、教師小結,引出:加法結合律(板書)。如果用a、b、c分別表示這三個加數,加法結合律可以表示成?
8、小練習:填數。
四、總結新知,組織練習。
1、剛才我們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它們都是運用在加法中的規律。師總結。
2、課后練習:
(1)下面等式各應用了什么運算律?學生說一說,對第三道重點分析,引出加法運算律有作用。
(2)比較體會運算律的作用,知道湊整百。
(3)湊整百小練習。
小學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結合律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加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悅,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②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和理解加法結合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結合律。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提綱
自學提綱(P29頁例2并完成自學提綱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注)
1、根據例2情境圖中信息列出算式。
2、用你喜歡的方法嘗試計算
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教師板書出學生的算式及答案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5、對比上面的兩道算式,你發現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二)學生自學(學生對照自學提綱,自學教材P29頁例2,并完成自學提綱問題,將不會的問題做標注)
(學生自學,教師在不干擾學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導,發現共性問題,以掌握學生學情)
(三)自學檢測
1、填空
387+425=( )+ 387 525+( )=137+ 525
300+600=( )+( ) ( )+65=( )+35
2、連線
56+68 150+(25+75)
150+25+75 50+B
B+50 68+56
A+B+100 A+(B+100 )
三、合作探究
(一)小組互探(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同桌或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流。把小組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記好,到學生質疑時提出,讓其他學習小組或教師講解。)
(引導學生正確地計算,鼓勵學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師巡回輔導,發現、收集學生存在的問題)
(二)師生互探
1、解答各小組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題。
(1)讓學生提出不會的問題,并讓學生解決。
(2)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學生還遺留的問題。
(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4)用字母表示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優點?
2、教師有針對性地請不同做法的同學匯報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
四、達標訓練(1——3題必做,4題選做,5題思考題)
1、根據加法結合律填空題。
(1)78+25+22 =78 +( )+25
(2)376+175+25=376 +( + )
2、連線。
147+(72+28) A+(B+100 )
A+B+100 147+72+28
3、簡便計算下面各題。
52+27+73 285+15+77+23
課堂小結:談談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感受?還有問題嗎?(學生總結不完整的地方,教師要適當補充總結)
五、堂清檢測
(一)出示檢測題
1、根椐加法的運算定律填空
(1)450+320=( )+ 450 65+95=95+( )
(2)( )+ 100 =100+150 250+( )=125+250
(3)78+25+22 =(78 + )+( )
(4)495+125+75=495 +( + )
2、下面的哪些算式符合加法結合律,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換律。
(1)A + ( 30+9 )=A+ 30+9
(2)15+ ( 7+B )= (15 + 7 )+B
(3)10 + 20 + 30 + 40 =10 + (20 + 30) + 40
3、連線。
87+22+78 (79+83)+17
498+125+75 498+(125+75)
(138+136)+162 87+(22+78 )
79+(83+17) 138+136+162
4、簡便計算。
98+72+28 215+85+73+27
(二)堂清反饋:
作業布置
小學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3
[教材簡解]
《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六單元第1課時的內容,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運算定律,對于加法交換律的內容,從知識的層面上看,學生學習、理解、運用起來比較容易。而且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也已經滲透,讓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習加法的運算定律,為以后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打下初步基礎,同時也為簡便運算打下基礎。
[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結論的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結合具體實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加法驗算.
2、在探索運算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地喜悅,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4、通過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1、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
2、理解不同算式間的相等關系,發現規律,概括運算律。
[設計理念]
1、尊重兒童的認知規律,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掌握新方法。
2、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向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策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預設出合理的教學流程與思維坡度。
3、本著真實有效的宗旨,讓課堂煥發生活的活力,讓每個孩子在民主、平等的課堂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并注重教師與學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在對話中加強情感交流,使得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從而讓教師與學生都獲取豐富的,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設計思路]
1、展示生活題材的數學例題,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從而初步感受規律。
2、充分感知,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觀察,比較、不斷地思考與建構。得出規律,并能運用規律。
3、幫助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并總結數學思想與方法,并讓學生嘗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4、總結歸納。通過對一節課學習的回顧,讓學生談談收獲,尤其是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上做出評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高斯小學的故事:1+2+3+4+5+6……+97+98+99+100=?
2、引入新課:高斯為什么能快速的找到答案,計算加法時是不是有什么運算規律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索這個問題。
板書:加法運算規律
二、自主探索,尋找規律(加法交換律)
(一)出示情境圖
四年級的同學們在開展跳繩和踢毽子的活動,從圖中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呢?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嗎?(多指名說)
(二)、解決問題,探究規律
1、出示問題:
(1)跳繩的有多少人?
(2)女生共有多少人?
(3)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師生研究解決第一個問題,揭示加法交換律。
(1)指名口頭列式:28+17;還可以怎樣列式?17+28;說說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2)這兩個式子相等嗎?為什么?(計算結果相等)(都是求跳繩的有多少人)那我們就可以用“=”把它們連接起來。教師板書:28+17=17+28,指名讀算式。
(3)解答:女生共有多少人?板書等式:17+23=23+17
(4)仔細觀察這兩組等式左右兩邊的算式,思考: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你有什么想法?(兩個數的位置變了,數據、運算符號、結果沒有變)
(5)這只是猜想,這種猜想在其他加法運算中也存在嗎?你還能舉幾個像這樣的例子嗎?(指名說,教師板書。)這樣的例子寫的完嗎?
(6)仔細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么發現?能找出它們共同的規律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班交流。
(7)師:剛才老師用省略號把無數個這樣的等式藏了起來,你還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比如字母、符號、文字等方式把這個規律簡明的表示出來嗎?試試看。
交流介紹:數學中一般用字母來表示:a+b=b+a,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一個加數,b可以表示任意的另一個加數。這也是我們剛才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所得到的結論。這個規律叫加法交換律.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運算律。(板書課題)
3、其實加法交換律對于我們并不陌生,回顧一下,我們以前學習什么知識時也用了加法交換律?想一想加法是怎樣驗算的?
4、鞏固練習,完成自主練習單(一)
自主練習單(一)
1、根據加法交換律填空。
23+35=35+()a+12=12+()
23+()=178+()()+98=()+56()+()=()+()
2、計算下面各題,并用加法交換律進行驗算。
【小學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2-26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2-26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范文】12-26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5篇12-26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5篇】12-26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15篇)12-26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集合15篇)12-26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說課稿11-05
小學數學方程教學設計12-30
數學進位加法教學反思精選15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