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橋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橋》是一篇微型小說。該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讓給群眾的老黨員的光輝形象。作者為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設置了一個典型的環境,山洪暴發,人們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橋。從而以“水”的上漲為線索,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用一個普通老支書生命的一瞬間的閃光行為,使作品凸顯出人性的美麗風采。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高年段學生特征,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過程方法目標:
以讀為本,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并創設情境,在場景的對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質。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漢不徇私情、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難點】
本文語言簡短凝練,有效地烘托了環境的緊張,因此我把洪水飛速上漲時,老漢每一次舉動的內涵作為教學重點,把理解題目“橋”的含義和初步了解課文的表達特點作為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我和學生要做好這樣一些準備:
1、教師準備“表現山洪暴發、洪水肆虐情景”的課件。
2、學生收集有關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資料以及令自己感動的典型事跡,并認真讀一讀。
【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于: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朗讀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所以學習《橋》時,我讓學生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范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
2、雙線并行,情景再現:
我會著力渲染環境的真實,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兇猛,將環境描寫這一條線與老漢不徇私情、舍己為人的光輝形象這一條線相結合,并采用“品讀感悟”式教學方法,使老漢的英雄形象凸顯得越來越美麗動人。
3、情法并重,讀寫結合:
在指導學生理解老漢的光輝形象中,我會結合文章的有關語句進行表達方法的滲透,讓學生感悟到作者的語言簡潔明快、手法準確無誤、結構跌宕起伏。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的環節來祭奠老漢,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實語言實踐的活動。
【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漢無私無畏、舍己為人的精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程序】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三步完成:
一、探究三個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1、探究問題:感受洪水肆虐與人們的恐慌:
語文教學中環境烘托到位,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因此,開課時我就將環境作為突破口,讓生找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課件: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整節課就圍繞洪水的兇猛拉開了帷幕。接著我引導學生抓住“像潑、像倒”“勢不可擋”等詞,感受雨水的兇猛和洪水的可怕,領悟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妙用,體會語句凝練所烘托出來的緊張氣氛。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觀看山洪暴發的課件,再次感受場面的緊張。《播放課件》接下來我指導學生在個人讀透的基礎上,進行排讀,即先由一個組齊讀,然后兩個組齊讀,最后全班齊讀,形成一種越來越強的氣勢,讀出洪水的勢不可擋,讀出形式的危急。然后,引導學生從讀書聯系到生活實際,體悟洪水到來時人們的害怕,教師設計問題: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此時你是什么感受?村民和你一樣,也是驚慌失措。從而為下面反襯出老支書的高大形象埋下伏筆。這部分主要通過讀來烘托氣氛,孕伏情感。
2、探究問題:感受在死亡緊逼時,老支書的從容鎮定:
你覺得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在書上勾畫出最讓人感動的語句進行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⑴交流感動之一:老支書的第一次壯舉:
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
教師設計問題:老漢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他當時是怎么做的?
為引起學生的共鳴,我范讀7、8自然段: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讓學生思考剛才還是跌跌撞撞、亂哄哄的人們,為什么此時停住腳,望著老漢?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義。將危險的進一步逼近、人們的恐慌與老漢的表現對比起來讀:
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人們跌跌撞撞地向木橋擁去。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⑵交流感動之二:出示課件:
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為什么老漢兇得像只豹子?當時已出現了怎樣的情況?
(對照讀描寫環境的句子: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⑶交流感動之三: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通過讀和聯系上下文讓學生悟出:看似矛盾的舉動,實際上包含了老漢為了大家舍小家,為了兒子舍自己的無私胸懷。這時,老漢的崇高精神進一步得到升華。也為下一環節的寫話練習和理解題目“橋”的含義作了鋪墊。
在學習三次感動時,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為了鼓勵學生讀出人物的情感,教師評價性的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的讀得較好的地方,教師可以分別給予“你命令的語氣讀出了老漢的鎮定”,“你能把老漢讀成一頭豹子”,“你讀出了老漢舍己為人的精神”等評價。
3、探究問題3:感悟環境場面描寫與表現人物品格的聯系:
本文要歌頌的人物是老支書,為什么作者卻要花那么多筆墨去寫洪水、木橋、村民?這是作者將環境場面描寫與人物描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怎樣讓學生掌握呢?我采用抓住兩個對比來突破:第一抓環境的險惡與老漢的沉著形成的對比,第二抓群眾的慌亂與老漢的鎮定形成的對比,從而反襯出老漢頂天立地的人格。
二、揭示課文懸念,深化文本感悟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這時發生了什么事?教師引讀,學生接讀最后一部分。讓學生悟出這樣結尾的好處?從而感受作者設置懸念這種表達方法的奇妙之處。
2、通過朗讀、感悟、交流,讓學生領會此時課題的“橋”不僅僅是那座窄窄的木橋,它更是老支書用自己的身軀架起的生命之橋!至此,順利突破了課文的難點,老漢的高大形象也躍然紙上。讓學生“情動而詞發”,帶著感動,帶著敬佩,帶著深切的懷念,寫幾句為老支書祭奠的話,既深化了老漢的精神,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
三、小結表達特點,閱讀拓展延伸
1、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
⑴是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相結合。
⑵是設置懸念。
⑶是運用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⑷是語言簡短。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所以,讓學生學習一些表達上的特點,也是第三學段的孩子所必須掌握的`。
2、語文學習是課內長骨,課外長肉,因此我設計了拓展閱讀的環節:推薦的文章有《豐碑》、《“諾曼底號”遇難記》、《一個降落傘包》等。課后的拓展閱讀能讓學生總結這類課文的特點,更好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而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以課文為中國,進行輻射閱讀,把書讀厚。
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布局謀篇、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相結合的表達特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
3、積累課文特色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橋”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橋》,誰想讀一讀課題?
1、學生讀有關描寫洪水的句子,感受場面的可怕。
交流文中描寫洪水的語句,并進行閱讀指導:(課件出示)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想象: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你是什么心情?帶著這種心情齊讀第六自然段,以感受村民的驚慌,恐懼、
2、指導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出洪水的肆虐與人們的恐慌。
3、感受老支書的壯舉
思考:就在這性命憂關的時刻,一位老英雄挺身而出,讓人敬佩,讓人感動的事情出現了,請學生在書上勾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作出批注,你覺得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全班交流。
4、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
(思考:老漢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他當時是怎么做的?)
指名讀7、8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啟發想象:剛才還是跌跌撞撞、亂哄哄的人們,為什么此時停住腳,望著老漢?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義。說明了他具有什么精神?
再次讀讀老漢喊的那句話
5、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這一句,可啟發學生結合文中79頁的插圖,觀察老漢的舉止、神態)說說從老漢“沖揪吼”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對照讀句子)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當時又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況?說說你從這句話中又體會到了什么?
探究老漢內心:聯系上文的“他揪出小伙子”,這時,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讓學生悟出:看似矛盾的舉動,實際上包含了老漢為了大家舍小家,為了兒子舍自己的無私胸懷。這時,老漢的崇高精神進一步得到升華。也為下一環節理解題目“橋”的含義作了鋪墊。
6、感悟表達手法
總結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
(比如:設置懸念;運用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簡短;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相結合。)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嘗試運用一些表達方法。
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災、雪災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了解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以及眾志成城的偉大力量。
老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橋引出課題
板書“橋”,看到“橋”這個字,你會想到什么?(估計學生可能會說趙州橋、黃河大橋等。)
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有形的橋,還有一種橋是無形的,它看不見,摸不著,只有用心才能體會到,你知道這種橋嗎?(A、北京奧運會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橋;B、書籍是知識的橋;C、書信是聯系的橋;D、悄悄話是心靈溝通的橋。還有友誼橋、思念橋等。)
今天,我們就學習以橋為題目的第16課。
二、整體感知課文
通過預習,你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感受情勢危急
(一)橋窄
1、這篇課文的題目是橋,可課文中真正寫“橋”的句子很少,這是一座怎樣的橋?(窄窄的橋)
出示句子:“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
這座橋窄到什么程度?(只有一個人的寬度,一百多號人過橋必須排成一隊)
2、同學們,再讀這句話,你還體會到什么?
(從“只有”體會到是唯一通往村外的路。)
那南面呢?(被洪水淹沒。)
小結:此時的木橋承載著全村一百多號人的生命,它是一座逃生橋,沒有這座橋,全村一百多號人將難以死里逃生,但是,光有這一座橋,全村一百多號人就能順利逃生嗎?讓我們看看當時的情景。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交流:生讀找到的自然環境描寫的句子,師相機出示: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5、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6、水,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請學生讀一讀,比一比,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隨著時間的變化,洪水在兇猛上漲,威脅著人們的生命。)
誰能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試讀、指名讀。)
3、前兩句很明顯是比喻句,而后4句是什么句?(擬人)
擬人就是把洪水當作人來寫,可我怎么讀也感覺不到是人的動作或神情,你來讀讀倒像是什么?(像魔鬼、像猛獸、像死神)
引讀:同學們,山洪來了,看魔鬼在跳舞——
聽!魔鬼兇惡的笑聲——
看,猛獸毫無顧忌的伸長了舌頭——
啊!猛獸爬上了老漢的胸膛——
同學們,洪水在上漲,災情在加強,時間不等人啊,時間就是生命,此時此刻,村民們怎么樣了?請同學們劃出來。
出示句子: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里。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同學們再來讀讀這些句子,你會想到哪些詞語來形容村民們此時的情景?
(驚慌失措、大驚失色、手忙腳亂、驚恐不安、驚心動魄、提心吊膽、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群龍無首)
讓我們一齊把村民這種慌亂的情景讀出來吧!
[評析:此環節從橋窄、水猛、人慌三個方面引導學生感受當時的情勢危急,且在讀——劃——議——讀中引發了學生情感的共鳴,把學生帶入了文本情景。為進一步理解老漢的英雄行為做好了鋪墊。起到了很好的突破教學重難點的作用。]
四、體會英雄言行
過渡:同學們,此時此刻,洪水勢不可擋,村民驚慌失措,亂作一團,面對這年久失修的窄窄的木橋,能不能順利逃生?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是那位令我們感動的老漢,挺身而出,搭建了一座讓村民們跨越死亡的生命橋!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大段(第7自然段到課文最后),想想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2、學生自學課文,品味關鍵詞句,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匯報,相機出示句子。
(1):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A、逃生是人的本能,這位老漢第一個來到橋頭,站在那兒,盯著亂哄哄的人們干什么?
B、他長得什么樣?(清瘦)為什么還像一座山?山給你什么感覺?(無私無畏,沉默,鎮定,奮勇獻身)
C、指導讀出感情。
(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A、三個感嘆號你體會到什么?(老漢的話雖然是沙啞的,但是傳出來的聲音像山一樣,堅定、有力、威嚴!)
B、誰能讀出這份感受?
C、“黨員排在后邊”為什么?(黨員應該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的黨員才是人民群眾的一座靠山啊!)
(3)對兒子
過渡:危難關頭,老漢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更令我們震撼的是洪水面前他是怎樣對待他的兒子的?
A、指名讀15—23自然段。
B、出示: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背景是老漢揪小伙子的圖片)
同學們面對此情此景,你想說點什么?(他是你的兒子,讓他走吧;老漢的精神;)
老漢這一揪,很可能把兒子從生命線上揪到死亡線上,老漢猶豫了嗎?為什么揪他?(體會老漢毫不猶豫、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C、老漢的揪和推;小伙子的瞪和推,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內心世界呢?老師出示以下句子并引讀,學生想象并交流省略號的部分。
1、父親從隊伍里揪出兒子——兒子啊……
2、兒子瞪了父親一眼——父親啊……
3、兒子推了父親一把——父親啊……
4、父親推了兒子一把——兒子啊……
D、出示改好的句子(把15—23自然段文中的“老漢”改為“父親”,“小伙子”改為“兒子”):同學們讓我們懷著深深地敬意再來讀這段話。(指名讀)
(4)升華情感,理解橋。
A、再次出示:“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同學們,現在你明白了全村人為什么都擁戴這位老人了?
(引導學生總結,老漢在生死攸關的險境面前表現出的英雄言行值得人們擁戴;進一步想象以前人們為什么擁戴他?他是連心橋、關愛的橋、致富橋等。)
B、是啊,誰又忍心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就此離開呢?一位老太太還在等著您,等著他的兒子呢?難道你不是第一個來到橋頭的嗎?難道你就不能放手讓自己的親生兒子過去嗎?(課件出示圖片,并畫外音: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兒子也是一名共產黨員!)
出示并齊讀:您是一名黨員,是您用自己無私的人格搭建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橋,將村民從洪水中救出!您是一名黨員,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橋,將黨和人民群眾緊密相連!
C、同學們,讓我們飽含深情地齊讀課題。
[評析:抓住“擁戴”一詞,不僅體會洪水面前老漢的行為值得人們擁戴,更進一步想象以前他的所作所為,體會他是“橋”的含義,情感上水到渠成。再通過老師的渲染、話外音及齊讀,學生自然而然地很好地理解了課題。]
五、拓展升華主題
1、同學們,文中的老漢雖然沒有名字,但他會讓我們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比如……
2、作業
生活中有許多足以感動中國的人,課下可去讀一讀他們的事跡。
【關于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橋之美》課件教學設計02-28
初中課件《橋之美》教學設計02-26
《飛奪瀘定橋》教學設計模板12-23
《飛奪瀘定橋》教學設計(7篇)03-15
《飛奪瀘定橋》教學設計7篇03-15
《橋》課件設計AB案05-09
家鄉的橋課件設計05-08
我設計的橋作文08-19
關于《觀潮》教學設計11-13
關于《離騷》教學設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