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1
[設計思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僅84字,但言簡意豐。初二的學生理解字面含義并不太困難,但要讀懂蘇軾的內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設計擬通過帶領學生反復地誦讀課文,以讀帶講,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通過品味寫景的意境之美和探究“閑人”的意蘊引導學生認識蘇軾高潔、澄澈的心境和處逆境而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引入相關的資料,達成淺文深教的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誦讀文章,熟讀成誦;
2、積累文言詞語,正確理解文意;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畫面、資料引入等突破重難點。
2、抓住關鍵詞句,引用相關資料,深入解讀文本;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有這樣一個古人,他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家。他被無數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丑態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這個人去世很久很久以后,有一個作家仔細地研究了這個人的一生,然后為他寫了一本傳記,在傳記中,這個作家給這個人下了如下結論: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的。這個人就是蘇軾。今天我們來學習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游》。
二、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停頓:
1、學生自讀2分鐘,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2、點名朗讀,糾錯、指導。
3、齊讀,讀出韻味。
三、借助注釋,合作疏通文意。
四、吟詠美文,理解意蘊,感悟作者情懷。
(一)覓東坡知音。
1、生齊讀開頭到“相與步于中庭”,問:東坡為何在冬夜起行?
2、哪個詞能表現出東坡夜游的興致很高?
3、還有一些詞能體現蘇軾的心理活動,請你找出來并分析一下。
4、他有很多朋友,為何獨尋張懷民?(介紹張懷民:1083年被貶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決不掛壞于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二)與東坡賞月: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一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人看到的是怎樣的一幅月夜景色吧!
1、齊讀寫景句,問:有人說,全句無一字寫月,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那么,請大家仔細地品讀這句話,看看月亮藏在哪里?
2、再讀,想象此句描繪的空明澄澈的意境,品味“蓋”字所逗露的作者的心理狀態,感悟作者迷醉于眼前美景的.情態。
3、“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時的蘇軾,又有著怎樣的心境呢?你能否從中窺探到他的內心世界?
4、再讀,讀出月色的朦朧美和作者內心的寧靜、喜悅、空明、澄澈。
(三)聽東坡抒懷
1、承天寺的這幅月夜小景的確美妙絕倫。但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像承天寺這樣的美景到處都有,為何只有蘇軾才能領略到呢?
2、閑人為何意?(出示資料:“烏臺詩案”及被貶黃州的處境。)
3、是否清閑的人就都能欣賞到這樣的美景呢?那么“閑人”還應該怎樣理解呢?(蘇軾以犯人身份貶黃州,無俸薪,故租50畝荒地經營。有詩曰:“不令寸土閑,饑寒未知免。”“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為口忙”之句。感受東坡的艱難境遇,從而理解他的閑情逸致。)
4、的確,蘇軾的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難得的是他始終隨緣自適、自得其樂。貶官杭州,他說“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此好湖山”;貶官黃州,他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貶官惠州,他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你從中看到了有著怎樣心境的蘇軾?
5、再次齊讀,感受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四)與蘇軾同行。出示2000年法國《世界報》評論蘇軾的文字后,師生共讀課文,根據屏幕上出示的思路一起背誦課文。
四、生展示背誦成果。
五、作業布置
1、請同學們也來寫一段景色描寫。
2、推薦閱讀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背誦全文,讀出文章的韻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2、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學習記事、寫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簡潔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
1、重點:結合課文來理解一些詞和句的含義。
2、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預習準備】
1、解決生字詞注音;
2、看注釋、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
3、查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作品;
4、找古今中外有關描寫月亮的詩詞句。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劉禹錫西江月[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長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交流有關描寫月亮的詩詞句。
2、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蘇軾有不少隨筆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種情調,或表現一片心境。本篇課文就出自蘇軾的一部筆記《東坡志林》,僅83字的寫景小品,看似單純寫景,實則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尋味。
3、有關背景:
本文是蘇軾于元豐三年(1080年)2月到達黃州貶所,名義是團練副使卻有職無權,無事可做。寫本文之時,他在黃州貶所已近四年,但蘇軾的心胸卻很坦然。累遭貶謫,仍然樂觀,曠達。并不悲傷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閑人。因貶得閑,便自放于山水之間,雖在賞明月,觀竹柏,自樂其樂,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適也包含了失意情懷的自我排遣。
二、初讀感知內容
1、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子停頓。
如: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庭下/如積水空明
念/無與為樂者水中/藻荇交橫再次朗讀。
2、聽錄音確定朗讀的節奏,請一位同學范讀,大家評價。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學生質疑,討論解疑,理解課文內容。
三、思讀探究感情
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
1、作者為什么想著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戶外?
2、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
3、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文章的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四、賞讀品味語言
1、創造情境,請大家一起吟誦描繪月下美景的語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繪月景的?作者描繪的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
2、探究:在作者寫景的基礎上,我們來續寫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適?
⑴叢中蛙鳴不斷。
⑵村中狗吠雞鳴。
⑶幾處納涼人笑語陣陣。)為什么?
五、延讀拓展積累
1、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與作者對話:當你面對如詩似畫的月色,難道不想對蘇軾說點什么嗎?
2、看圖寫景抒情
六、板書設計
描繪──庭中月色
貶官謫居
追求──美好事物
人生觀
熱愛生活、曠達處世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范文08-05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范文06-28
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設計范文08-05
《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設計范文08-05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優秀范文08-05
《記承天寺夜游》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8-05
記承天寺夜游優秀教學設計范文08-05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熱】02-17
《記承天寺夜游》古詩教學設計08-05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模板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