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18 13:27:5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

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1

  (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后“我”還是依依不舍地把魚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道理。

  【學情分析】

  班上絕大多數同學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里一個個句子,一種種規范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

  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理念】

  一.導入:

  師:生活是一本書,時時給我們啟示,釣魚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請大家齊讀課題。(生:讀課題)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板書:“釣魚”、“放魚”)

  【設計理念】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回憶文中情景,為學習下面的內容作好鋪墊。

  二.初讀啟示,找句子。

  1.師:這件事給作者留下了什么終生難忘的啟示,哪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了我們。(第10段)

  2.讀第10自然段,找含義深刻的句子

  師:請自由朗讀第10自然段,用“ ”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名)

  句子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設計理念】從啟示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我”得到“啟示”的心理歷程,探討課文的內涵。

  三.聯系上下文理解兩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一)理解句子1

  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課件出示)(先瀏覽課文,再指名)

  師:同學們太利害了,把老師找的句子也說出來了。我們先看第1個句子,為什么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請快速瀏覽課文3-9自然段后,同桌討論回答問題。

 。1)“是與非”是指什么意思?(生:對與錯。

 。2)就作者釣鱸魚的事來看,怎樣做才是對的,哪樣做是錯?

 。3)為什么說帶走鱸魚是錯的?請根據所查的資料告訴大家。(學生匯報后,師用投影出示以下資料,讓學學生默讀。)

  (資料:因為有一段時間是適合鱸魚繁殖和生長的季節,在開放日之前不應該捕撈正在產卵和生長中的鱸魚。這是每一個漁民都應該遵守的規則。)

  【設計理念】首先讓學生明白“是與非”是指什么意思,怎樣做才是對的,哪樣做是錯的,然后帶出問題“為什么說帶走鱸魚是錯的?”學生根據所收集到地資料了解到原因。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養成課前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的好習慣。

  (4)“實踐起來卻很難”在文中是指(作者放鱸魚很難)。(板書:難)

  【設計理念】為什么“實踐起來卻很難”?問題的提出引起學生繼續往下學習的欲望。使課文的故事情節層層推進。

  2.師:什么原因讓作者感到放掉鱸魚很難呢?請快速默讀課文3?9自然段,找出原因,并用“ ”畫出有關語句。(指名匯報)(估計學生會這樣回答,并找出以下句子作理由。)

  ① 魚很大,很美。(我從來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

 、 這是“我”好不容易才釣到的大鱸魚。(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拉上岸來。)

 、 這時離捕撈鱸魚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

 、墚敃r四周沒有其他人。(我抬頭看了……影子)

  【設計理念】讀課文,劃出放掉鱸魚很難的四個原因,在動口、動腦、動手中,了解放魚“難”的根本原因,以此作為導線,突破教學難點。

  3.師:是啊,面對這么誘惑人的魚,“我”選擇了什么呢?這要經歷多么艱難的心理斗爭啊?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實踐起來的艱難。(生自由,指名匯報)

 、賹W生匯報(先說句子,再說體會到什么)

  隨學生匯報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師:“得意”還可以換成哪些詞語?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板書:得意)

  句子2:“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師:請用“急切”的語氣讀。(板書:急切)

  句子3:“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了”。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板書:委屈)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師:此時此刻的“我”和爸爸可能會說些什么話呢?

 。ā拔摇笨赡軙f:爸爸反正沒人發現,我們就留下這條大鱸魚吧,好嗎?爸爸,我求求你了!

  爸爸可能會說:孩子,我們必須從小時候開始,處處接受嚴格教育,事事嚴格要求,才能成為有道德的人啊。爸爸希望你從小就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你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嗎?)

  句子5: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板書:依依不舍)

  師:“依依不舍”還可換成什么?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②齊讀這5個句子

  師:說得太好了,那就讓我們一起把這些句子讀好吧!

  【設計理念】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循序漸進,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理解句子2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師:看,把魚放回湖中,“我”經歷了一個多么困難的心理歷程!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出示課件)就這句話中,你能提出哪些問題來考考大家呢?(指名:學生質疑,學生回答)

  估計學生可能提:那“魚”為什么加上雙引號?(答:因為不是指真正的“魚”。)

  “魚”指的是什么?(答:這句子中的“魚”指的是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誘惑”。)“我”可能遇到哪些“魚”呢?(答:可能遇到過的“魚”可能是:我當設計師可能會有人出高價錢錢收買我,讓我把我設計的東西挖過去……)“我”遇到了“魚”后會怎樣做呢?(答:我是不會為這些“誘惑”而動心的。)為什么能這樣做?(因為父親當年對的教導我永遠銘記于心,并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2.師小結,齊品讀第10自然段!

  師:是!只有這樣做,我們才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與力量。讓我們一起再讀第10自然段吧!

  (板書:嚴格教育、勇氣力量)

  【設計理念】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內化語言,發展語感。放飛想象力,加強口語訓練。品詞,教會學生通過重點詞語去理解課文。通過辯論,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五.拓展(同桌說,后指名)

  師: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也曾遇到過怎樣的“魚”呢?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請說出來與你的同桌分享分享!

  【設計理念】在學習中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對生活進行反思,從而把品德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習和生活中。

  六.齊讀道德名言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讓我們來看看名人又是怎樣說的,請齊讀名人名言!

  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鳩(法)

  2.“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希臘)。

  3.“非常的境遇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莎士比亞(英)

  【設計理念】齊讀道德名言,對課文揭示的道理進行內化,從而使本文主旨得到了升華。

  七.小結:(指著板書)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13.釣魚的啟示,知道了“我”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時心情非常的得意,但當爸爸說要把它放回湖里去時,我變得急切了,我懇求爸爸留下大鱸魚,但爸爸卻堅決要我放魚,這時我委屈極了,只好依依不舍的把魚放回湖里了。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下,我終于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設計理念】指著板書小結課文內容,幫助學生重溫課文內容,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強對課文內容的消化。

  【作業】

  1.抄寫含義深刻的句子。

  2.搜集有關道德的名言。

  【板書設計】

 13.釣魚的啟示

  難

  得意 急切 委屈 依依不舍

  釣魚 放魚

  獲 得

  嚴格教育 勇氣力量

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2

  一、今天,我們學習第四組文章。先翻開課本第57頁,齊讀“單元導讀”,讀完后,說說本單元的主題是什么,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么要求。(生活中的啟示)

  確實,人生會有許多經歷,有的經歷能給人留下終生難忘的啟示,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3課《釣魚的啟示》,看看釣魚這件事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相信同學們讀了后也會有不少收獲。

  二、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主人公是誰?發生了什么事?)

  課文回憶了“我”小時候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把它放回湖里,父親的教育讓“我”從中獲得了終生的啟示的故事。

  三、爸爸和我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釣魚的?

  四、過了好長時間,他們終于調到魚了。ɑ脽羰荆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1)你覺得有多大,用手勢比畫一下。

  (2)如果此時此刻,你是作者,你最想干什么?

  (3)此時此刻,你是怎樣的心情?作者的心情怎樣?

  五、然而,爸爸卻要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里,我愿意嗎?默讀、自學第3-9自然段思考:1、“我”做起來很難的原因。 2、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相關句子,讀一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匯報1:“我”不愿意放魚的原因是什么?

  (1) 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才釣到的。

 。2) 鱸魚這么大,這么美,很誘惑人。

 。3) 周圍沒有人,不會受到限制和批評。

  匯報2:找出描寫“我”心情變化的相關句子。

  1、啊,好大的魚!一條我從來沒見過的大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2、“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3、“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蔽掖舐暊庌q著,哭出了聲。

  4、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 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5、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A、談談你從句子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心情。

  B、指導朗讀,特別注意表現作者心情的關鍵詞。

  C、既然四周輕悄悄的,沒有任何人的影子,那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兒子:四周沒有人,有誰知道呢?我們還是不放吧? 父親:孩子,正因為沒有人看見你的行為,你更應 該把魚放呢。否則,你就自己欺騙了自己。 兒子:我這一次不遵守,下一次遵守不就行了嗎? 父親:有第一次就必然有第二次,你必須把魚放回湖里。

  6、感受爸爸的優秀品德

  爸爸要我放魚的態度非常堅決,是爸爸不講理、不愛我嗎?找出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出來。

 。1) 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2)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3)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备赣H平靜地說。

  A:談談你從這些詞句當中體會到什么

  B、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在想些什么呢?

  C、分角色朗讀父子的對話

  7、示句子: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

  父親要求“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六、朗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A、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

  1、“永久的回憶”指的是什么?(作者回憶了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自己和爸爸在湖中的小島上釣魚和放魚,并從中獲得啟示的事情。)

  2、“終生的啟示”指的是什么?(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理解】B、我再沒有釣到過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句中的“魚”分別指什么 “魚” ?

  2、他每次都會怎樣做?

  3、他為什么都能這樣做?(再讀終生的啟示)

  4、正因為我在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所以——

  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設計師了。

  七、引起共鳴,升華啟示

  1、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會怎么做? 早讀、午讀或自習課上,沒有老師在,你會怎么做?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會怎么做?

  2、看看下面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并聯系個人的生活實際和體驗想一想,說一說。

  3、送你一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鳩

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

  3、理解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為什么實踐起來卻很難;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

  重點難點:

  1、體會 “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在課前尋找、查閱關于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了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糾正生字讀音,指導書寫。

  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ㄖ攸c指導“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

  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三、品讀感悟,體驗情感

  從對課文內容的了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么情感。板書(如:得意 依依不舍 感激)

 。ㄒ唬┥钊塍w驗“我”的情感。

  1、自讀課文并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并用()表示。

  2、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W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系《江上漁者》體會

 。3)把魚放回湖里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ㄕZ句:“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當父親再次要我把魚放回湖里時)

  “可是不會再釣到這么大的魚了!蔽掖舐暊庌q著,竟然哭出了聲。

  我又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3、指導朗讀。

 。ǘ└赣H的情感

  1、自讀課文件找出描寫父親情感的句子。

  2、交流與指導。

 。1)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父親的態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課件隨機顯示有關語句)

  3、逐句指導

  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么?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备赣H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么?

  盡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導:“不容爭辯”什么意思?(板書:不容爭辯)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

  (課件顯示插圖)這是當時的情景。兒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領會到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里取下來。

  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我當兒子,誰來當父親?(師生合作表演)

  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么?

  4、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態度為什么那么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為什么?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這一過程并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么啟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么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五、課外作業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個;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個。

  2、朗讀課文。

  3、摘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我 父親

  釣魚 得意

  放魚 依依不舍 不容爭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釣魚”部分的體會。

  從“我”釣到大鱸魚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變化,你體會到什么?從父親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時態度的堅決,你體會到什么?

  二、品讀感悟

  (一)默讀思考: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你是從課文什么地方體會出來的?

  (二)學生讀書思考,并畫出有關語句。

 。ㄈ┙涣髋c指導

  1、提問: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么啟示?誰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課件出示:“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其中,“但是,……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劃上橫線。)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魚”指的是什么?(“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么意思?

  指導:剛滿11歲那年,“我”在鱸魚捕撈開禁之前2小時釣到一條大鱸魚,是留下來還是放回湖里,是道德問題嗎?

  4、“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睆倪@句話體會到什么?

  5、小結。

  用自己的話填空:作者從34年前那個夜晚釣魚的經歷中得到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導朗讀這段話。

  三、課外拓展

  1、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經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誘惑,也就是像這位作者所說的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遇到過誘惑嗎?遇到誘惑時怎么做的?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采,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選舉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2、 搜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如:孟德斯鳩:“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

  四、作業:小練筆

  生活處處有規則,學了這篇文章,老師心潮起伏,不禁要對所有的人說:“人們!請自覺遵守規則吧。”同學們,你們希望人人遵守規則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為湖邊的木牌寫一則“釣魚須知”,也可以為洗手間的水龍頭寫一則“用水須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發現的需要人們遵守規則的地方,都可以寫一寫,做一個善意的提醒。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能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能正確理解體會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子。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心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內容,體會“我”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法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在月光的輝映下,靜悄悄的湖邊,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心情十分興奮。面對這條大鱸魚的誘惑作者會做出什么樣的決定呢?今天我們學習《釣魚的啟示》。

  二、問題引路,揭示課題。

  這個故事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到底是什么呢?揭示課題《釣魚的啟示》。

  讀題質疑?吹秸n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三、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注意生字詞,邊讀邊用筆畫出來,可多讀幾遍。需要理解的詞語,聯系課文相機引導理解。

  指名逐段檢查朗讀情況,邊檢查邊指導,對易錯的字音相機領讀,對難讀的句子范讀。

  快速瀏覽全文,畫出文中描寫月光的語句,月光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現的?

  引導學生發現。

  第一次,“我”和父親來到湖邊時:月亮漸漸地爬出來,銀色的水面……

  第二次,“我”哀求父親留下鱸魚時:“我”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沒有一個垂釣者……

  指導學生將這種美妙的情景讀出來。自由練習讀、指名讀、配音展示讀。

  引導學生劃分層次。(釣魚——放魚——啟示)

  作者在釣魚時究竟發生了什么值得回憶的事呢?月光的描寫在這里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四、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默讀1-3自然段,邊讀邊體會,從作者對月光的描寫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第一處對月光的描寫表明在作者的記憶中,這件事情非常美好,連那一天的月色都是這樣美,還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釣魚時輕松愉快的心情。

  2、除了能從月光的描寫中體會出作者的喜悅心情,還有哪些描寫也能體現出來?品讀第3自然段,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3、我們跟隨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與作者一起分享釣到鱸魚時的快樂。然而,作者和父親沒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難題,會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課下研讀“放魚”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激發興趣。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和父親去釣魚,作者釣到了一條少見的大鱸魚,父子二人欣喜異常?墒,父子二人沒有得意多久,一道難題卻出現在他們面前。那個晚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使它像一杯陳釀令作者三四十年間回味無窮?這節課咱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那個夜晚。

  二、朗讀感悟,體會感情。

  自由讀課文4—12自然段。了解父子二人面臨的難題是什么。

  分角色讀。在分角色朗讀中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驗面對難題,“父親”和“我”的態度有何不同,從哪些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到的?

  父親:態度堅定,沒有商量的余地。

 。1)“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從哪個字中你體會出父親態度的堅決和不容爭辯?父親說這句話時語氣會怎樣?你能試著添加一個提示語嗎?

 。2)“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你從爸爸的話語中讀出了什么?(學生自由說一說)

  “我”:不理解——難過——哀求——依依不舍——沮喪

 。3)“爸爸!”詹姆斯大叫起來!翱赡膬耗茚灥竭@么大的魚呀!”兒子大聲抗議。從兒子的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我”覺得委屈,與父親大聲爭辯著。

  (5)“他又一次回頭看著父親”。你想象一下作者還想對父親表達什么?

  (6)那條大魚的身體在水中嗖地一擺就消失了!(盡管是那樣的舍不得,我還是把鱸魚放回了湖里。假如是你,心里當時會是什么滋味?)

  (7) 再次分角色朗讀,表達人物的情感變化。

  3、閱讀13—16自然段。

  (1)為什么雖然三十四年前“我”不理解父親的嚴格要求,但三十四年后“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想起這件事就對父親充滿著崇敬之情?

 。2)再次品味父親的教誨。(投影出示父親告誡“我”的話)

  “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

  理解道德的“正確”與“錯誤”。

  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么我做起來覺得很困難?

  當年我放棄了那條大鱸魚,卻在人生路中收獲了寶貴的財富,是什么?

  齊讀父親告誡“我”的這段話。

  4、理解“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敝傅氖鞘裁?(引導體會)

  這誘人的“魚”還是海里的魚嗎?(對自己有利卻違背道德的事物)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還會遇到哪些與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的誘惑)

  面對這些誘惑,“我”抵制住了嗎?是什么力量讓他戰勝了誘惑?戰勝了自我?

  三、作業

  根據文章內容,寫一句格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將自己生活中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注意環境襯托手法的靈活運用。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月光如水的夜晚

  釣魚——放魚——受益

  “我”(驚喜)——(沮喪)——(驕傲)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并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并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請同學們讀單元學習提示,看看從中可以知道什么?

  1、生活是一本書。

  2、學習本組課文的方法。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兒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詞語和句子。

 。1)交流字形詞意。

 。2)屏幕出示詞語檢查。

 。~餌、鱸魚、操縱、魚鰓、翕動、皎潔、嘴唇、沮喪、抉擇、告誡、實踐)

 。3)把課文中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4、再來讀一讀課文,想一想“我”不愿意把鱸魚放回湖里,而父親卻為什么堅持要“我”這么做。

 。ɡ蠋煶鍪娟P于鱸魚捕撈開放日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5、默讀課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提示:如果課文里有合適的詞語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畫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的詞語,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適的詞語來概括,把這個詞語寫在書邊上。)

  6、交流學生概括的詞語,指導朗讀相應的語句。

 。ㄖ攸c指導讀出“急切、難過、依依不舍、沮喪”的語氣。)

  7、完成書后練習題二。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作者當年放掉大鱸魚時的那份無奈和沮喪。課文中還有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下節課我們交流這些句子的含義。

  (提示學生抄寫本課要求寫的字,下節課聽寫。)

  第二課時

  一、聽寫

  1、我小心翼翼地將魚竿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

  2、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的是與非的選擇時,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聽寫后對照屏幕自查改錯)

  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1、指名讀課文第二部分(后三自然段)。

  2、默讀思考,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自己試著體會其中的含義。

  3、交流語句及自己的理解。

  (1)體會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引導學生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聯系生活實際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2)體會第二句:當我一次次……

  引導學生思考: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么是“是”,什么是“非”?這里的是與非簡單嗎?做起來難在哪里呢?

  “我抬頭……目光投向了父親”,結合這句話請學生想象,當時“我”的心理活動,以及父親面對孩子委屈的淚水時會說些什么?

  思考:“我”失去的是鱸魚,但“我”得到的是什么?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誘惑的時候,“我”會怎樣做呢?為什么?(引讀最后一句話:“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

  三、總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呢?課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有啟示?請你把這些語句摘錄到筆記上,還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6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我校是第一批參加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學校,新課程的理念不僅為教師的所掌握,而且已體現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校學生在課改的理念指導下,已逐步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成了愛提問題,敢于探索的好學風,對學習語文已經積累了一些方法,如讀中感悟,抓關鍵詞理解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設身處地地體會詹姆斯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詹姆斯對“規則”的態度和認識。

  3、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懂得自覺遵守規則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修養。

  教學過程:

  一、抓住“啟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與父親的一次釣魚中收獲了終生有益的啟示,這個啟示是什么呢?(生說)

  2、齊讀,倒數第二自然段。

  [設計思路:學生在第一課時已初步感知課文,這里從結論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詹姆斯得到“啟示”的心理歷程,進一步探討課文的內涵。]

  二、緊扣重點,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后才獲得如此寶貴的啟示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2-12自然段,從文中找出有關的詞語或句子畫出來。

  2、四人小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說明理由。

  3、小組代表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釣到魚時:緊張、激動。放魚時:“爸爸!”――不情愿;“可哪兒能釣到這么大的魚呀!”――抗議。放魚后:悲哀。

  4、誰來完整地說一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

  [設計思路:這是對文章內容的概述,也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嘗試表達的過程。在說話的過程中吸收語言,進行內化。]

  5、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是真實的。從來沒釣過這么大的魚,心里怎么會不激動呢?面對自己辛辛苦苦遛了兩個小時才得來的魚卻要白白放掉,心里怎么會情愿呢?現在,假如我們就是詹姆斯,讓我們把描寫他的心理變化的句子換成“我”的角度來說說,并適當加進自己的心理活動,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我見到過的最大的魚。

  6、學生練說后全班交流。

  7、點名匯報。師相機點撥說出真實的感受。

  [設計思路:與詹姆斯的心理產生共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這里,結合課后的“金鑰匙”,讓學生轉換角色,讀、說,體驗詹姆斯的內心變化。]

  8、爸爸心里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態度又是怎么樣的呢?再讀課文,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9、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

  10、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相關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雹凇案赣H再沒有說話。”

  11、分角色朗讀父子的對話。

  [設計思路:剛才已經引導學生用抓重點詞語句子的方法解決了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的問題,現在再次用同法,通過找出描寫爸爸的態度的句子理解課文,再次強化學法指導。]

  12、爸爸的態度為什么這樣,絲毫沒有為詹姆斯的抗議所動搖?爸爸當時是怎么想的?

  13、如果你也和他們去釣魚,目睹了這一經過,你會想些什么?

  14、生思考后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學的想法一樣,無可奈何地把魚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指導感情朗讀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這些能體現詹姆斯無可奈何地放掉大鱸魚的心理的詞語。

  [設計思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讀文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盷

  三、理解感悟,議論文本

  1、就是這樣一次平常的釣魚活動,卻對詹姆斯的一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哪些方面影響了他呢?同學們讀一讀課文13-16自然段,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你的理解。

  2、生思考后小組交流。

  3、小組代表發言。

  4、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為什么要遵守規則,怎樣才能遵守規則?

  5、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次釣魚得到的啟示,注意語言要精煉,概括性要強。

  例: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有沒有人監督,都要自覺遵守規則。

  [設計思路:學生已經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了它的內在聯系,再借助文本就能領悟“啟示”的真正含義,讓學生通過充分議論,發表見解來進行自我教育,比教師單純的講效果要好得多。]

  四、讀寫結合,升華文本

  1、小練筆。生活處處有規則,學了這篇文章,老師心潮起伏,不禁要對所有的人說:“人們啊!請自覺遵守規則吧!蓖瑢W們,你們希望人人遵守規則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為湖邊的木牌寫一則“釣魚須知”,也可以為洗手間的水龍頭寫一則“用水須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發現的需要人們遵守規則的地方,都可以寫一寫,做一個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要人人遵守規則,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會秩序井然,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就會越來越文明。

  [設計思路:學習語文是理解祖國語言文字和學習使用的過程。讀寫結合的安排,是學生運用自身語言積淀自由表達的方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升華。]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總體來說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注意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滲透,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嘗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達到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具體來說,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特點:

  一、活用文本,感悟語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釣魚的啟示》文質兼美,生動感人,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范例。教學時,我盡量避免平均用力,直接進入文本的重點段落,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從而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另外,還通過朗讀體會詞語的作用,從而感悟語言的魅力。

  二、轉換角度,體驗內心。文中的當事人經歷的事是學生未曾經歷的,如何讓學生與主人公的感情產生共鳴?我兩次采用了轉換角度的方法,讓學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體驗了人物的內心變化,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培養能力,激發情感。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注意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朗讀的能力,用自己的語言說話的能力,寫作的能力等。在培養這些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自覺遵守規則的情感。

  本課教學也有不足之處,如:在引導學生寫作時,還應該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如在湖邊釣魚除了遵守時間的規定,還應注意什么?(如保護環境等)這樣,學生寫的文章會更充實。

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在讀中感悟本文在心理上的活動描寫,體會“我”的心情,釣魚帶給我的啟示是什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懂得嚴格要求自己做講道德的人。

  教學重點:體會本文在心理活動方面的描寫,體會“我”的心情,從中感受父親對我的教育,做講道德的人。

  教學難點:

  釣魚帶給我的啟示是什么?

  教學設計:

 。ㄒ唬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老師的業余愛好是打排球,你們有什么業余愛好,能跟老師說說嗎?

  生1:我的愛好是打籃球

  生2:我的愛好是踢足球

  師:昨天我們還認識了父子倆,他們的業余愛好是什么?

  生:釣魚

  師:請大家齊讀課題(釣魚的啟示)

  師:你們還記得他和父親什么時候釣魚嗎?

  生:傍晚

  師:讓我們也一起享受一下那晚的景色吧!出示文字(晚霞輝映的湖面上賤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師:我想請女同學讀(生讀)

  師:男同學想不想試一試呀?

  生:想(齊讀)

  師:全班同學想不想齊背一下呀?(全體背)

  [閱讀是文本與讀者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建夠,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心靈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

 。ǘ 讀中感受,體會父子心情

  過度語:是呀!多么美麗的傍晚,在皎潔的月光下釣魚,怎能不讓人興奮呢?尤其是釣到了大鱸魚,更讓人感到欣喜,就在這個時候,父親對我說了什么?

  師:能用文中的一句話說嗎?誰來讀一讀?

  生:“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師:這么大的魚,父親不喜歡嗎?

  生:喜歡

  師:從哪兒可以看出父親喜歡這條魚?別著急,讓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找一找。

  [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只有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中,才能對人物的心情有所了解,有所感知,拉近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能夠在課堂真誠交流,去感受當時的情境]

  生1:“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腮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生2: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

  師:其中有一個字最能代表父親喜歡這條魚,是什么字?

  生:盯

  師:你釣到這么大的魚,舍得嗎?

  生:不舍得

  師:那文中的小作者舍得嗎?

  生:不舍得

  師:請讀(2—9)自然段,邊讀邊畫出作者不舍得的理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便迫不及待的再一次投入到讀書中去,產生了探究的欲望,對學習有了積極性]

  師:把你所畫的多讀幾遍,一會展示給大家聽。

  師:誰來讀一讀呀?

  生1:“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師:誰來評一評?他讀的怎么樣?

  生:我認為他讀的很平淡,沒有讀出“我”當時的心情。

  師:你能讀出這種語氣嗎?勇敢的試一試。

  生:“爸爸,為什么?”我急切地問道。

  師:你讀的的確不錯,看來小作者的心情很著急。

  生2匯報:“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

  師:“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生3:非常傷心,舍不得呀。

  生4:小作者是多么想留住這條魚呀。

  師:應該怎么讀?換做是你,你該怎么問?

  師:自己試著讀一讀(生練讀)

  師:誰來讀出這種語氣?(指名讀)

  師:男同學想不想在讀?(男生讀)

  師:你們真了不起,讀出了“我”的心情。

  師:下面咱們接著匯報。

  生1:“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師:“乞求”,是什么意思?我的心情又是怎樣想的?

  生:“乞求”是哀求的意思,多么希望父親能同情我呀!

  師:讓我們在他們父子的對話中,去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情,出示文字:(男同學讀父親的話,女同學讀小作者的話,老師讀旁白)

  師:我認為咱們讀的還不夠好,能擁有自信的再次試一下嗎?(女同學讀父親的話,男同學讀小作者的話,老師讀旁白)

  [在讀對話中,去感受父子倆人的心情,使學生的感受更加深刻,印象中的父親更加嚴厲]

  師:還可以從哪兒體會到我不舍得這條魚?

  生:“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唇上取下來,依依不舍地把他放回到湖里去!

  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嗎?

  生:小作者是多么舍不得呀!

  師:就連這種乞求父親都不滿足我,是父親不愛我嗎?

  生:不是

  師:那他這么做是為什么?讓我們讀一讀父親的話,誰想讀?

  生1:“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生2:“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备赣H平靜地說。

  師:從父親的話中,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交流)

  生:我覺得父親是一個遵守時間的人。

  師:你可真會發現,哪那句話能體現出來呢?能讀一讀嗎?

  生: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

  師:這說明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生:對我要求很嚴格。

  放掉了這條大鱸魚,值得嗎?

  生:值得

  師:為什么?(小組討論)

  [給學生充分的選擇時間,給學生自主的學習環境,這是心靈自由馳騁,情感相互交融,思想彼此砥礪,創新自然生成的必由之路,在討論中感受,會有所啟迪]

  生1:放掉了這條大鱸魚是值得的,因為這是一個道德的問題。

【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精選15篇)12-25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25

《釣魚的啟示》的課件設計05-09

小學語文釣魚的啟示課文原文07-27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5篇)12-17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12-18

釣魚給我的啟示作文04-02

《釣魚的啟示》的教案課件05-09

《小貓釣魚》教學設計10篇01-02

《小貓釣魚》教學設計10篇01-0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 夜夜久久国產精品亚洲 | 在线a人片免费观看 | 婷定香花五月天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原创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