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時間:2022-06-17 18:01:4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范文(精選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少年王冕》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范文(精選7篇)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順母親的美好品德。

  3、感受文中景色描寫的優美,并揣摩體會作者景色描寫的順序。

  4、在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順母親美好品德的影響,進而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凈化與升華。

  教學重難點

  通過重點語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長輩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談對王冕的初認識,導入本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少年王冕》。(教師板書課文題目:少年王冕,并讓學生齊讀課文的題目)

  2、同學們,首先讓我們來回憶一下,課文主要講了少年王冕的哪兩件事呢?

  (教師板書:棄學放牛、自學畫荷)

  3、那么,少年王冕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孝順母親、勤奮刻苦)

  二、品悟言行,感受王冕孝順母親,勤奮刻苦。

  過渡:同學們說的真好,今天我們就再次走入文本,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細細品位,來感悟這位少年的高尚品質。

  (1)首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2——4)自然段,邊讀邊想,從哪些字、詞、或者句子中你體會到了王冕的孝順母親、勤奮刻苦的好品質了呢?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或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想。

  (2)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自己學習的情況。

  (3)好的,同學們,剛才大家學得都很認真,那么,誰先來交流一下呢?

  出示一: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針線活兒掙的這點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學生交流王冕的話

  a、你是從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了王冕孝順母親的呢?(悶得慌、貼補家用)

  b、你能讀懂王冕說“悶得慌”這話的用意嗎?(導:他是真的不想在學堂里讀書了嗎?意見可以是2種,理由很重要。)

  c、王冕是體諒母親才說出這樣的話,那么母親就舍得王冕棄學放牛嗎?

  (1)(不舍得)那么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呢?

  (2)從母親的話中,你感受到母親的心情怎樣?(無可奈何、傷心……)

  (3)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這種心情的呢?(只靠這點實在只好……)

  d、母親的話雖然不多,但字字心酸、句句含淚啊!難怪孝順的王冕會說出這樣的話語。那么面對母親的無奈與悲傷,他在講這句話時的語氣或神態是怎么樣的呢?(教師出示:王冕————地說)說說你的理由?并然回答的學生練習朗讀。

  e、讀的真好,讓我們一起來讀讀。

  出示二:母親謝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說道:“你在這里處處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歸,免得讓我牽掛。”王冕一一答應,母親含著眼淚回去了。

  (這段對話如果學生說到就出示交流一下,只要注意這個“一一答應”就可以,不需要過多的講解,一帶而過。)

  過渡:你還從哪些句子或詞語中體會到王冕的孝順母親、勤奮刻苦了呢?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能正確區分多音字“載”、“悶”、“供”。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初步感悟王冕的孝敬母親和勤奮好學。

  二、導入揭題

  1、轉眼間,就已經是數九隆冬的季節了,萬物蕭瑟,真懷念春天的鳥語花香。說到春天,很喜歡那些開的姹紫嫣紅的鮮花。它們的芬芳,它們的嬌艷我都很喜歡。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兒嗎,能說一說你最喜歡什么花?喜歡它的原因是什么呢?

  2、有一位畫家,他很喜歡梅花,不僅因為它的美,他的香,更是因為它的高潔。他還寫下了許多有關梅花的詩句:(多媒體出示)

  墨梅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3、他就是——(王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題目就叫——少年王冕

  王冕氣節崇高,是一個杰出人才,那么,他的少年時代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王冕的少年時代,感受他的成長歷程。

  三、初讀,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拿起書認真地讀課文。聽清楚自讀要求:

  (1)把課文讀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詞語讀準確。

  (2)至少把課文讀兩遍

  (3)邊讀邊想少年王冕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學習生字新詞

  耽誤、明媚、腌魚、臘肉、諸暨、晶瑩、秦家、蔥蘢、積攢、孝敬

  (過渡:詞語會讀了,相信讀課文一定難不倒你們,課文有一共有七個自然段,我們請七位同學來開火車讀一讀課文,看看誰既正確又流利。)

  3、分小節朗讀課文

  第1小節:解決多音字“供”。

  第2小節:解決多音字“悶”

  (1)悶:悶(men):

  1、氣壓低或空氣不流通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覺。

  2、不吭聲、不聲張。如:悶聲不響。

  悶(men):心情不舒暢,心煩。如:悶悶不樂;悶得慌。

  第7小節:注意“載”的讀音。載(zai):

  1、表示“年”的意思。如:一年半載;千載難逢。

  2、表示“記載、刊登”的意思。

  載(zai):

  1、表示“裝載”的意思。

  2、表示“又”的意思。如:載歌載舞。

  4、王冕的少年時代是艱辛而又坎坷的,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全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描寫了王冕哪幾個年齡段里發生的故事,找出有關年齡的詞。

  交流:板書:七歲十歲十三四歲十七八歲

  根據這四個年齡段,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四段,請同學們試著給課文劃分段落。一(1)、二(2—4)、三(5—6)、四(7)

  5、這四個年齡段中,哪個年齡段的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你感興趣的段落讀一讀,并想一想,這個段落主要寫了什么?

  (過度:剛才你們讀書的時候,老師聽了幾位同學的朗讀,他們都讀的有聲有色,現在誰來說說哪個年齡段的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主要寫了什么呢?)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親早亡,家境貧寒。(小標題:家境貧寒)

  二(2~4)王冕體諒母親的艱難,輟學給人家放牛。(小標題:給秦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啟發,奮發圖強,刻苦學畫,終有所成。(學畫荷花)

  四(7)十七八歲時,王冕每日作畫讀詩,從此家境轉機,不愁衣食。(自學成才)

  6、看一看黑板,其實,把這幾部分內容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請同學們對照著黑板,同桌練習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等會我們來交流。

  7、同學們,課文讀到這里,你們覺得王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孝敬母親勤奮好學)

  四、總結:

  同學們很會讀書,讀得不僅認真而且仔細,對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課文,感受他的優秀品質——孝敬長輩和勤奮好學。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3

  【前言】

  《少年王冕》是根據吳敬梓的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改寫的。“百事善為先,百善孝為源。”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作者是嚴格按這一標準來刻畫王冕這一儒林外史的第一人的。對王冕有這樣一個評價:堪稱儒林楷模,學者榜樣。本文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意借名流隱括全文”原文介紹了王冕的一生,作者認為王冕的為學和為人是最理想的,希望借此批評儒林中形形色色的丑陋現象。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4個綠線內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奮的好學精神,以及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建議】

  1.在看似矛盾處

  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王冕回答母親的話中,前后是有矛盾的,話中有話,意在言外。這是文中王冕唯一的語言。從字面上看王冕“說了什么”——“我”在學堂悶得慌,放牛更快活。而情況是不是如此呢?透過文字表面看到背后,王冕是不是真的這個意思呢?前面講“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后面卻提到“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可見,王冕的悶得慌實在只是一個安慰母親的理由,他并不是真的在學堂里悶得慌,正好相反,從“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就足以看出王冕其實是個好學的孩子,放牛時還想著帶書去讀,你想想,這樣的孩子怎么可能會在學堂里悶得慌呢?我們可以看到王冕說話的時的表情與心情:他十分渴望在學堂讀書,但又不得不去放牛,萬般無奈;但同時又不愿母親為難,要為母親分憂,于是便面帶輕松地說著言不由衷的安慰母親的話。再聯系上下文,從后面的一些描寫,如:“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攢起來去買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不知不覺三四個年頭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他每天畫些畫,讀讀古人的詩文。”這些語句,無一不是在向我們說明:王冕是個勤奮好學的孩子,這樣一個抓住任何機會,一有空閑就讀書的好孩子,怎么會在學堂里悶得慌呢?唯一的解釋就是:王冕理解母親的苦衷,所以在痛苦地答應母親輟學去放牛的時候,還想著用這樣一個理由去安慰自己的母親,減輕母親的心理壓力,這是一個多么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2.在細節描寫處

  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遇上秦家煮些腌(yen)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便偷空來到村學堂,從書販子那里買幾本舊書。

  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王冕有兩個“舍不得”,舍不得吃好東西,拿回家孝敬母親;舍不得花點心錢,積攢錢去買舊書。這兩個“舍不得”,體現出王冕的孝順和好學。

  3.在精彩語段處

  轉眼間,陰云密布。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鑲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照得湖水通紅。山上霧氣繚繞,巖石掩映;山下樹木蔥蘢,青翠欲滴。樹枝像水洗過一般,綠得尤其可愛。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雨水點點,荷葉上水珠晶瑩透亮。

  這段景物描寫,把雨后天空、湖水、青山、綠樹、荷花等景物寫得如詩似畫,清新美麗,讀來令人如在畫中,陶醉不已。很多時候,我們碰到如此美的景致文字,都會關注“寫什么”,將景致與人物生生隔離了。這里,除了要關注“寫什么”,更多的是要關注“怎么寫”,從而真正意義上的指向語用。王冕觀景有順序:天空—山上—山下—湖里,這是從上至下從遠及近的觀賞順序;王冕觀景有層次:這幅畫有內容——云、天空、湖、山、石、樹、荷,精彩紛呈。這幅畫有顏色:黑、白、紅、綠,色彩斑斕。王冕觀景有意境:王冕“入了迷”,“人在畫圖中”,從而生發了學畫的志向。

  4.在文本特質處

  獲得語言的途徑有很多,抓住文本特質,無疑是行之有效的。所謂“特質”,指事物特有的性質或品質。因為有了特質,才有了事物間的本質的區別;因為有了特質,事物才有了其特有的誘人之處。一篇文學作品作為一種特殊的事物,亦有其特有的表達方式,這就是“文本特質”。《少年王冕》是一篇小說,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小說主要通過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來揭示主旨,所以抓住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教學是教小說文本的重要內容。抓住王冕所說、所想、所做,讀懂王冕孝敬、好學的形象,正體現了小說教學的共性特質,也是把小說閱讀方法和表達方式有機融合的有效途徑。另外,營造環境是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這篇課文的自然環境描寫特色鮮明,也是本文的獨特之處。當然,關注語言表達是母語教育的使命,并不表示可以忽視對文本內容的解讀,可以忽視對學生情感的熏陶,而是在讓學生得“意”、得“情”的基礎上得“言”。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為學生長知識、長情感、長思想、長形象、長語言的茵茵芳草地。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4

  一、學情分析

  《少年王冕》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

  新課程標準把小學六個年級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為1—2年級,第二學段為3—4年級,第三學段為5—6年級。對五年級的學生,新課程標準就其實際學情,分別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做了具體的要求。

  五年級的學生處在第三學段,他們的認知能力遠遠高于第一二兩學段的學生,所以在識字與寫字方面,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獨立寫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有2500個左右的漢字會寫。而對1—4年級的學生,新課程標準則要求他們培養自主認字的能力,識字數量也在2500以內。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新課程標準對五年級學生的識字與寫字能力的要求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在閱讀方面,從三年級開始,新課程標準就要求學生能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也是五年級閱讀要求的一部分。從五年級開始,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學生學會默讀,且默寫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關于具體的文本賞析閱讀,相對于前四個年級,新課程標準對五年級學生所做的要求都有所提高。新課程標準在前四個年級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并適時增加新要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能夠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在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感情。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習作方面,新課程標準要求1—6年級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但是,對三四年級的學生,新課程標準只要求他們能夠寫出簡單的書信,便條。而對于五年級學生,新課程標準則要求他們能夠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情感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無論從內容還是寫作要求上,新課程標準對五年級學生的要求都有了質的飛躍。

  在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方面,新課程標準對五年級的要求和對其他年級的要求一樣,都希望學生能夠與他人交流討論,能從社會活動中學習到語文知識。但不同的是,新課程標準只要求1—4年級學生把握他人說話的主要內容,并簡要轉述,但要求五年級學生能抓住他人話語的重點,表達時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新課程標準要求1—4年級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活動,提出問題,嘗試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則要求五年級學生能夠自我策劃簡單活動,解決相關問題,嘗試簡單的研究報告。五年級學生處在小學語文的第三個階段,新課程標準對本學段學生的要求有前兩個學段的延伸,也有全新的要求。新課程標準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了相對較為具體,較為科學的教學要求,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心理發展方面,五年級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強,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有所提高,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所以,在教授本篇課文時,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啟發,運用合作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通過文字語言想象畫面,賞析文本。

  二、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教材共分為七個單元,共有七個主題,第一單元以恩師情為主題,第二單元以自然生物為主題,第三單元以神話寓言故事為主題,第四單元以歷史偉人為主題,第五單元以名勝景觀為主題,第六單元以科研精神為主題,第七單元則是以人物故事為主題。本課是屬于人物故事主題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共有三篇文章,第一篇是《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二篇是《少年王冕》,第三篇是《黃鶴樓送別》,這三篇課文都是以人物故事為主,而《少年王冕》這一課則是講述了年少的王家境貧寒,他被迫輟學放牛,可他一直勤奮好學。之后,他受到雨景的啟發,立志學畫,終于有所成就,成為遠近聞名的大畫家。本課以王冕勤奮好學、孝敬母親兩個優秀品質為主線,按照時間順序安排故事情節,以王冕的動作,語言等多角度贊揚王冕的優秀品質。條理清晰,結構嚴謹,中心突出,是描寫人物故事的一篇佳作。

  單元目標:

  1、學會本單元22個生字,認識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少年王冕》的第五自然段。

  3、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結合新課程標準對五年級學生的要求以及五年級孩子的認知背景、年齡特征等,我從以下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讀、會寫本課的五個生字,能夠聯系上下文或輔助工具書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第5自然段。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從全文看,本課的故事情節完整,主線分明,人物性格突出,情感深厚,所以我將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感受王冕的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作為本節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由于五年級孩子領悟情感能力不足,賞析字詞能力欠缺,所以我將引導學生理解第2自然段王冕說的話,并學習作者刻畫人物和描寫景物的方法,感受作者語言的精準、洗練、生動、形象作為本課的難點。

  三、說學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對于敘事性的文章,學生應該要學會了解故事梗概,簡單的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場景,人物、細節等自己的感受,所以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自學法、研讀法、反復朗讀法等多種學法進行學習,讓學生自主研讀課文,從字詞中反復朗讀,領悟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母親的優秀品質,形成教學面向全面的局面,真正實現“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的教育理念。

  四、說教法

  教法與學法是教師組織與學生開展活動的兩種不同活動的反應,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所以,根據本節課的學法,結合人物故事教學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情,我將主要采用自主學習法,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指導感受領悟到王冕勤奮好學,孝敬母親。除此之外,我還將采用以讀促學,合作交流,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五、教學內容

  本課是一篇精讀課文,我打算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教學過程: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2、再讀課文,熟悉內容

  3、理清層次,整體感知

  接下來,我將對本課的第二課時進行具體的說課,第二課時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復習舊知,概述導入(本環節將費時3分鐘)

  根據教學大綱對閱讀教學的要求,從整體入手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律,首先,我將用ppt出示這篇課文主要內容的填空,以時間為序,請同學們回憶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完成填空。隨后直接出示課題,使學生們明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之后,我將請同學們概述王冕的優秀品質。本話題在第一課時最后整體感知時同學們已經有了初步認知,之后從學生的答案中拉開文章的主線,切實的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課堂的主體。

  2、研讀賞析,領悟情感(本環節將費時30分鐘)

  本課條理清晰,主次分明,我將以王冕的勤奮好學、孝敬母親這兩個品質入手,讓學生先自己找出能夠體現王冕孝敬母親的句子,本課中描寫王冕孝敬母親的句子共有三處,先后順序并不設定,我會在學生的回答之間自然串聯,突顯學生自我的感受,體現他們作為課堂的主體價值,激發他們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從關鍵字詞中感悟情感,體會學習王冕的優秀品質,我會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說一說他們是從哪些詞中感受到王冕的孝敬母親的。例如:預設A中,我會讓學生重點關注“悶得慌”“快活”“貼補家用”等詞語進行體會。賞析本課的第2自然段的意義是本課的難點,若學生在理解上還是有困難,我將采用反復研讀、合作交流的方法,再次朗讀這一句話,討論感受王冕這句話說不想上學其實是想為家里分擔,體會其中潛藏的孝敬母親的含義。在預設B和C中,我將重點放在“舍不得”“孝敬”等關鍵字詞,讓學生從中感受王冕的孝敬母親,因為王冕是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所以我將分清主次,對王冕仔細研讀,對于母親,秦家的描寫則簡單朗讀,強調他們為描寫王冕孝敬母親的優秀品質所做的鋪墊。

  本課中王冕的優秀品質主要有兩個,除了孝敬母親,還有勤奮好學。對于勤奮好學這一品質,我也將采取先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的方法,先讓學生劃出他們覺得能夠體現王冕勤奮好學的句子,然后,全班交流討論。因為每一個孩子的能力水平并不相同,會有一些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難以很快的找到文中的句子,我安排了全班交流,讓這些學生加入到全班級交流討論中,這樣即保存了孩子的自尊,又可以讓他們參與到課堂,讓課堂面對全體學生。

  在討論交流中,我仍然以本課的重點為教學目標,讓學生抓住“積攢”“偷空”等關鍵詞感受王冕的勤奮好學。文中描寫王冕勤奮好學的第5自然段中賞析雨景本課的難點,在學生能夠自主的找出此句子時,我將引導學生先從雨景賞析出發。本課的難點在于學習這一段中描寫雨景的方法,因此,我將先讓學生劃出本段中描寫了哪三個地方的景色?讓學生感知到這段雨景從上至下的寫作順序,然后讓學生劃出雨景中的景物、顏色和動作,之后,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概述這段雨景的特點。結合新課程標準中對五年級學生提出的寫作要求,我會讓學生了解這段雨景中從上至下的寫作方法,并讓學生學會在寫作中抓住事物的特征來描寫事物。最后,讓學生們欣賞一組和雨景中描寫的景物相似的圖片,我會在旁邊朗讀解釋,讓學生結合圖片感受到雨景的美麗。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此要求下,我將請同學們先聽一段朗讀示范的錄音,然后讓學生配樂朗讀。通過這樣先欣賞圖片再欣賞錄音,最后自己親自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多方位地感受雨景的美麗,將情感融入到閱讀中,讀中悟,讀中思。

  對于王冕孝敬母親的預設1、3部分,我仍采取重點詞語重點賞析的方法,由字詞深入情感。另外,由于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能夠發揮想象,因此,我讓學生思考王冕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后大有長進的原因,然后讓學生發揮想象,感受王冕的勤奮好學。并且從王冕最后的成就中知道付出總有回報。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在課堂上發揮想象、閱讀感知,領悟反思。真正的課堂變成因學生而變化的靈活課堂。

  最后,我將就本課王冕的兩種品質進行簡單概述,表達希望學生能夠學習王冕這兩種精神品質的心愿。在祝福中完成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

  3、拓展延伸

  王冕不僅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詩人,我會讓學生積累王冕的詩句,拓展自己的知識,更好地領悟王冕這個人的多種精神。

  六、《少年王冕》教學反思

  《少年王冕》這篇課文講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小時候如何孝敬寡母、學畫荷花的故事,表心了王冕刻苦學習的頑強意志和好學精神。通過學習課文,要讓學生體會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本課按時間線索記敘了王冕七歲父親去世*母親讀書,家境貧寒,十歲替人放牛,卻仍不忘讀書學習;十三四歲邊放牛邊學畫;十七八歲終成“畫荷花的高手”,離開秦家,在家繪畫讀書,仍不忘小徑母親的故事。贊美了王冕勤奮學習,孝敬母親的美好品質。

  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設計理念是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味語言本身所包含的預期、節奏、句式、格調領會其布局謀篇、遣詞造句之精妙,感悟文字所蘊涵的情感,理解文章的內在意韻。在反復的朗讀中,獲得深刻的感悟。

  課文的五六自然段是全問的重點,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語感。語感的培養離不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學生在讀書時腦海里浮現出生動活潑的形象畫面,可以深刻領會語言所表達的意境學生有了良好的再現語言表象的能力,才能在朗讀中有較好的語感。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感知語言文字、準確而迅速地在腦海里呈現有關畫面的同時,進行必要的聯想和想像,達到對課文直覺感悟的目的。

  拓展練習設計理念基于: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作業的設計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在活動中學生進一步應用語言,內化語言,形成良好的語感。

  因本人課堂駕馭能力有限,時間沒有掌握好,結果沒能在一課時內完成,成了殘缺的一課,讓聽課老師覺得無趣,自己覺得無顏,空留遺憾!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3個綠線內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奮的好學精神,以及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課文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長輩,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3個綠線內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準備】

  投影片、教學掛圖、課前查閱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背景

  1、師導: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水滸傳》中的精彩故事,認識了武藝高強、沉著應變的好漢林沖。今天我們又要認識一位有名人物——(板課):少年王冕(齊讀課題)

  2、師生相互補充介紹王冕、吳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人。出身貧寒、幼年給人放牛,靠自學成為詩人、畫家。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畫皆負盛名,尤善畫梅。著有《竹齋集》。

  吳敬梓:清小說家。字敏軒,號粒民。善詩賦,尤以小說著稱,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長篇小說。書中刻劃了各類士人的精神面貌,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杰作。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師:本文選自古典小說,語言風格較現在有些不同,同學們在預習中有什么困難嗎?

  2、師生交流、解決預習中的困難。

  3、出示生字、詞語,檢查預習情況。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相機正音。

  5、自由再讀課文,結合課文填空:少年王冕是一個( )的人。(生:聰明孝順 孝敬母親 勤奮好學 刻苦努力等)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生自由默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王冕的?

  2、交流:三個時間段:“眼看三個年頭過去”、“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到了十七八歲”

  3、根據時間順序進行分段,引導概括大意。

  第一段(1):王冕幼年由于父親早亡,家境貧寒。

  第二段(2——4):王冕體諒母親的艱難,輟學給人家放牛。

  第三段(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啟發,奮發圖強,刻苦學畫,終有所成。

  第四段(7:)十七八歲時,王冕每日作畫讀詩,從此家境轉機,不愁衣食。

  4、練習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品讀課文第一段

  1、輕聲讀課文,思考:我了解了關于王冕的哪些信息?

  2、交流:

  3、齊讀課文。

  五、練習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奮的好學精神,以及孝敬母親的美好品德。

  【教學準備】

  課文片斷投影、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畫家、詩人。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少年王冕是一個怎樣的人?(板書:孝敬母親、勤奮好學)

  2.作者有沒有平均用墨,而是做到(有詳有略)

  這對人物表達的性格有沒有聯系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少年王冕。

  二、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哪些語句寫出了王冕孝敬母親的?哪些語句寫出了王冕勤奮好學的?請同學們在旁邊做上批注。

  2.學生默讀,圈畫、批注

  3深入讀文,交流感受。

  孝敬母親:

  A、出示: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1)自由讀,思考是不是他不想在學堂里讀書了?

  俗話說,“言為心聲”。一般說來,嘴里說的,就是心里想的。但是,有時候,嘴里說的,是善意的謊言,是含蓄的理解,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

  (2)為什么王冕要說自己“在學堂里悶得慌”而“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板書:棄學放牛)

  (3)真摯的母子情讓人感動。請女生來傳遞母親的無奈;男生來傳遞王冕的一片孝心。教師引讀:眼看——也許是王冕的孝心感動了秦家人,也許是秦家人正需要這樣一位幫手,教師引讀:秦家人牽出——母親對善良的秦家人很是感激,但看著自己的兒子畢竟才十歲,心中有萬般無奈和舍不得于是說道——(引讀)

  (4)濃濃的母子深情讓我們感動,王冕理解、體諒母親的一片孝心更讓我們感動。你還從哪些句子看出王冕對母親的一片孝心

  B、相機出示:“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

  你想借助哪幾個詞來傳達王冕的孝心,指導感情朗讀。(板書:省吃給母親)

  過渡:王冕是一位好少年,他不僅能孝敬母親,而且勤奮好學。從哪里看出王冕勤奮好學呢?

  C、出示:“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 生讀這一句,談感受。(板書:省錢買書讀)

  師引導:每天早上餓著肚子也要省錢買書讀,這就是勤奮好學的王冕!學生有感情朗讀這一句。

  4、總結:舍不得吃好的,為的是都留給母親;舍不得花一點兒錢,為的是學習。這兩個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讓我們齊聲贊美王冕的孝順、勤奮。

  5、學習王冕畫荷花,體會勤奮好學的精神。

  師:王冕放了三四年的牛,也讀了三四年的書,在為自己的人生準備著,就在這時,突然他的人生轉變了,誰來讀?

  D出示:一陣大雨過后,天空中黑云邊上想著白云。陽光透出來了

  (1)這段寫了什么?(荷花雨后的樣子和神態)

  (2)作者寫王冕十二年間發生的故事,這十二年間發生的故事可以很多,可是為什么用這么多的筆墨來寫雨后的荷花呢?(生自由發言)

  (3)之前王冕在干什么?放牛。現在開始畫荷花了,這景物為王冕提供了一個畫荷花的機會,也就是為王冕提供了一個人生契機。為什么要寫這段荷花,為什么要把這段荷花寫得這么細致?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啟發:荷花有什么特點?)

  (4)荷花那么純潔高尚,不就像是我們的王冕嗎?我們說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是非常重要的,這么大篇幅描寫荷花,看到荷花我們就想到了誰?(生:王冕)

  (5)給人一種純潔高尚,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

  (6)過渡:如此美景,讓王冕產生了“人在畫圖中”的感覺。你還找到了哪些能體現王冕勤奮好學的句子。

  E出示:自此以后買他的畫。

  (1)起初畫得不好,于是王冕來到池塘邊——還臨摹——甚至還向——就這樣起早摸黑,畫掉了許多紙,三個月之后,他終于有了很大的長進。

  (2)王冕的荷花越畫越好,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諸暨一帶都曉得他是個畫荷花的高手,都爭先恐后來買他的畫。理解“高手”,提升:就是這樣的高手,他畫的荷花,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再讀這句話(生齊讀)。高手就是這樣刻苦努力、勤奮學習成長起來的。

  (3)畫荷花給王冕和他的家庭帶來了怎樣的變化?王冕的母親看到這一切會怎么說?

  四、總結全文,欣賞王冕的終身成就。

  1、少年的王冕就這樣積極樂觀地生活著,他孝敬母親,他勤奮好學,作為同是少年的你們,想對他說些什么?(學生自由暢談)。

  2、一個家境貧寒的放牛娃,刻苦好學,竟然成了“畫荷花的高手”,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傳奇色彩!他是一個成就很高的詩人,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詩;尤其以畫梅花著稱: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他研究過兵法,也研究過劍術,還練習過篆刻,正因為他孝敬母親、勤奮好學,他才成為了那個世界的“通才”!然而,他出生在蒙古人統治中國的年代,時代對于他來說是一個悲劇,他對于時代來說是一個損失。所有這些,都是王冕。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就去看名著《儒林外史》吧!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4課《少年王冕》

  教學目標:

  1、知識: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的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以及孝順母親的美好品德。

  2、技能: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力:在對語言文字的揣摩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情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順母親美好品德的影響,進而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凈化與升華。

  教學對策:

  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感受王冕勤奮好學、孝敬長輩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品悟人物語言 理解母親“無奈”

  過渡:王冕七歲時父親就去世了,靠母親做些針線活供他讀書,這一年王冕十歲了,一天……

  1、相機出示:“一天母親把他叫到……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自由讀 提問: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

  (4)、出示:“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 )說:‘…………去放牛。’”

  ①指名口頭填一填

  ②引讀

  2、提問:還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母親確實是無可奈何,非常不忍心的?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學生交流:

  [人物語言最能體現出人物性格和心理,緊扣語言文字從讀到議到填再到讀,這樣層層深入,幫助學生理解母親無可奈何的心理,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一、緊扣重點事例 體會王冕“好學”

  過渡:母親無奈之下讓小王冕去放牛,小王冕是怎么回答的?

  1、相機出示“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心里倒快活些……”

  2、設問:不讀書,小王冕真的感到快活嗎?

  3、自由讀課文

  思考:從哪幾件事中可以看出當時王冕并不是真的快活,其實他是很想讀書的?

  4、學生交流

  ●版塊一

  (1)、相機出示“每天給的點心錢…………在柳樹陰下看書。”

  ①自由讀 說說讀懂了什么

  ②學生交流

  (2)、小結:小王冕想買一本書可真不容易啊!

  (3)、指導朗讀

  [抓住“舍不得”、“積攢”等重點詞語,讓學生認真細致地“咬文嚼字”,從語言文字中感悟王冕買書的不易,從而認識到王冕是個好學的少年。]

  ●版塊二

  (1)、相機出示第五、六自然段

  (2)、自由讀 找找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冕非常想讀書?

  (3)、學生交流

  ①相機出示“天下哪有學不會…………畫幾筆?”

  a、比較句子:天下哪有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己畫幾筆?

  天下沒有學不會的事。我也來自己畫幾筆。

  b、指導朗讀

  ②相機出示第六自然段學生交流

  a、從“攢錢”“托人”等詞中體會王冕好學

  b、引導學生從“起初……三個月之后……”中體會王冕堅持不懈的好學精神。

  相機指導朗讀

  c、提問:從哪里可以看出王冕畫得好?

  為什么能畫得這么好?

  d、師小結

  ●版塊三

  過渡: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王冕能學畫也是一個偶然,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1)、我們也去欣賞一下雨后的情景(聽錄音)

  (2)、學生自讀,想象

  (3)、指導朗讀

  (4)、指導背誦

  (5)、提問:是不是每個人見到這么美的景色都會把它畫下來呢?

  學生交流,師相機總結

  [抓住重點段落,緊扣關鍵詞句,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揣摩中,領悟人物性格特點。這樣既是提高了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主人公的優良品質的熏陶。]

  三、抓住關鍵語句 感悟王冕“孝順”

  過渡:生活的貧困使王冕不得不放棄了上學堂讀書,不讀書他真的快活嗎?

  1、出示第二自然段

  2、提問:當時他為什么還說快活?

  3、學生交流

  4、提問:王冕是個孝順的孩子,課文哪些也寫到了?

  速讀課文劃出相關的句子

  (1)、學生交流

  (2)、齊讀句子

  四、巧設關鍵問題 學生情感升華

  1、默讀課文 結合課文內容,說說王冕是個怎樣的人?

  2、總結全文

  [此時學生通過具體事例的學習,學生已沉淀的飽滿的感情都迫不及待想于表達,那么,此時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鼓勵學生說說對王冕這個人物的認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其影響,情感上達到一個頂峰。]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 篇7

  一、導入新課,介紹背景

  1、游戲導入:

  青蓮居士 “詩仙” 浪漫主義詩人 《望廬山瀑布》

  香山居士 “詩魔” 現實主義詩人 《賦得古草原送別》

  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集眾多稱號于一身的杰出人物——(板課):少年王冕

  注意“冕”的寫法:上面的曰,是由古代帽子的帽演變而來的,指王爺諸侯戴的帽子,他母親給他取這個名字有什么特殊含義你知道嗎?他有沒有做大官呢?

  2、師生相互補充介紹王冕

  王冕:元末明初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人。出身貧寒、幼年給人放牛,靠自學成為詩人、畫家。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畫皆負盛名,尤善畫梅。相信上完了這課你會對他有更深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師:本文改選自古典小說《儒林外史》,語言風格與現在有所不同,請同學們大聲地將文章讀一讀,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查字典。

  2、師生交流、解決預習中的困難。

  出示:

  讀準字音:悶得慌天氣悶熱(1.氣壓低或空氣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暢的感覺;2.不吭聲,不聲張;3.心情不舒暢;心煩。)

  載著母親(跟車子有關系的都讀第四聲,組詞) 供不起()

  浙江諸暨(在浙江紹興 是古代中國四大美女西施的故里) 七泖湖

  解釋詞語:年成 合抱

  (理解詞語常用的方法是分解組合,可以先分析詞語中每個字的意思,再合起來理解。) 感情朗讀:霧氣繚繞巖石掩映 樹木蔥蘢 青翠欲滴 晶瑩透亮

  (1.指名讀;2.都是描寫什么的詞語?3.理解晶瑩透亮:讓你聯想到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呢?指導朗讀。

  3、放進句子讀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一副情景?)

  理解詞語有多種方法,有的可以用分解組合法,有的可以結合語境,發揮想象來理解。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默讀課文,完成《補充習題》第六題

  2.練習用段意串連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王冕七歲時(),十歲時候(),十三四歲時,王冕(),到了十七八歲,王冕()。

  四、精讀課文

  1、中國有句古話,說人生有三大痛,意思就是人生有三種事讓人最痛苦。王冕小小年紀,就經歷了其中的一大痛——幼年喪父,只剩下孤兒寡母倆相依為命。請同學們打開書,輕聲讀讀課文2—4小節,把描寫王冕和母親語言、行為的句子劃下來,想想從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怎樣的王冕?

  (學生輕聲讀文,品詞析句)

  2、交流感受。

  出示: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誤你。這幾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針線活兒掙的這點錢,實在供不起你讀書。如今只好讓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指名讀這段話,其他同學思考:從母親的話中,你讀懂了什么?(母親的無奈、愧疚、

  難過)

  (2)比較句子:

  1. 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

  2. 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

  有時候將一個小小的標點用準確了,也能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那么母親會用怎樣的語氣來說這段話呢?

  (3)完成填空,入情朗讀。

  出示:“一天,母親把他叫到面前,()說:……”

  (難過,無奈,愧疚……)

  過渡:面對母親無奈的心情,王冕又是怎么說的呢?

  出示: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

  (1)你能讀懂王冕這話的含義嗎?(導:他是真的不想在學堂里讀書了嗎)

  請你們再好好讀讀這段話,用心體會你讀懂了一個怎樣的王冕?

  (2)交流,相機點撥。

  王冕在學堂里是真悶得慌嗎?(還能帶幾本書去讀。)

  出示:“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便偷空來到村學堂,從書販子那里買幾本舊書。白天牛吃飽了,王冕就坐在柳樹陰下看書。”

  每天的點心錢舍不得花意味著?(每天都會餓肚子),餓了一天嗎?居然餓了一兩個月,他把餓了一兩個月省下來的點心錢派什么用場?(買幾本舊書。)從中看出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啊?(板書:勤奮好學)所以王冕說在學堂里悶得慌并非真意,那他為什么要說這么說呢? (板書:懂事孝順)

  (3)如果請你們來當一回王冕,你會用什么樣的語氣跟母親說?

  (4)練習分角色朗讀。

  過渡:小小年紀,就這樣懂事,真不簡單,再聯系第四小節讀一讀,還有哪些句子也能說明他孝順母親的。

  出示: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遇上秦家……他總舍不得吃…… 交流點撥。

  (1)腌魚臘肉對于我們來說是沒什么,可是對于王冕來說卻是山珍海味呀!他僅僅帶給母親一次嗎?兩次嗎?(總舍不得),說明他常常把好吃的留給母親吃。

  (2)兩個舍不得連起來讀讀。

  (3)舍不得吃好東西,都留給母親;舍不得花一點錢,都是為學習。這兩個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來,讓我們齊聲贊美王冕的這一片苦心。

  3、小結學法:解讀人物的精神品質,我們就要像這樣抓住關鍵的字眼,本堂課我們品讀了人物的言行,抓住了關鍵字“悶得慌”“舍不得”來讀進了人物的內心。(板書:品讀言行、抓住字眼),學到這,你覺得王冕是個怎樣的人呢?王冕是個詩人,是位文學家,是書法家、還是位畫家,他還是個怎樣的人呢?讓我們下堂課一起來學習。

  五、作業

  閱讀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寫的《儒林外史》第一回

  出示:彈指間,過了半年光景。濟南府里有幾個俗財主,也愛王冕的畫,時常要買,又自己不來,遣幾個粗夯小廝,動不動大呼小叫,鬧的王冕不得安穩。王冕心不耐煩,就畫了一條大牛貼在那里,又題幾句詩在上,含著譏刺,也怕從此有口舌,正思量搬移一個地方。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12-16

少年王冕教學設計03-30

蘇教版《少年王冕》教學設計08-30

教師《少年王冕》教學設計09-09

《少年王冕》說課稿設計02-28

少年王冕教學反思06-08

《少年王冕》的教學心得04-18

《少年王冕》教學教案05-28

少年王冕的教學反思06-0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国产三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最新理论片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久久一区一本高清 | 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精品色吧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