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平方公式》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07 11:21:0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完全平方公式》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完全平方公式》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完全平方公式》教學設計

  《完全平方公式》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公式的意義,使學生能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公式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

  教學建議

  一、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例子了解公式、應用公式.

  難點:從實際問題中發現數量之間的關系并抽象為具體的公式,要注意從中反應出來的歸納的思想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人們從一些實際問題中抽象出許多常用的、基本的數量關系,往往寫成公式,以便應用。如本課中梯形、圓的面積公式。應用這些公式時,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義,以及這些字母之間的數量關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數求出所需的未知數。具體計算時,就是求代數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運算推導出來;有的公式,則可以通過實驗,從得到的反映數量關系的一些數據(如數據表)出發,用數學方法歸納出來。用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決一些問題,會給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帶來很多方便。

  三、知識結構

  本節一開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見的公式,接著三道例題循序漸進的講解了公式的直接應用、公式的先推導后應用以及通過觀察歸納推導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整節內容滲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證思想。

  四、教法建議

  1.對于給定的可以直接應用的公式,首先在給出具體例子的前提下,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清晰地認識公式中每一個字母、數字的意義,以及這些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在具體例子的基礎上,使學生參與挖倔其中蘊涵的思想,明確公式的應用具有普遍性,達到對公式的靈活應用。

  2.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認識有時問題的解決并沒有現成的公式可套,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嘗試探求數量之間的關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和具體運算推導新公式。

  3.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應觀察哪些量是不變的,哪些量是變化的,明確數量之間的對應變化規律,依據規律列出公式,再根據公式進一步地解決問題。這種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認識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示例

  公式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能利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理解公式與代數式的關系.

  (二)能力訓練點

  1.利用數學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導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數學來源于生產實踐,又反過來服務于生產實踐.

  (四)美育滲透點

  數學公式是用簡潔的數學形式來闡明自然規定,解決實際問題,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多種數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公式的簡潔美.

  二、學法引導

  1.數學方法:引導發現法,以復習提問小學里學過的公式為基礎、突破難點

  2.學生學法:觀察→分析→推導→計算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利用舊公式推導出新的圖形的計算公式.

  2.難點:同重點.

  3.疑點:把要求的圖形如何分解成已經熟悉的圖形的和或差.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者投影顯示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學生思考,師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啟發學生求圖形的面積,師生總結求圖形面積的公式.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景,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代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數有很多應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在小學里學過許多公式,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公式,教法說明,讓學生一開始就參與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計算感到不生疏.

  在學生說出幾個公式后,師提出本節課我們應在小學學習的基礎上,研究如何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板書:公式

  師:小學里學過哪些面積公式?

  板書:S=ah

  (出示投影1)。解釋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

  【教法說明】讓學生感知用割補法求圖形的面積。

  《完全平方公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理解兩個完全平方公式的結構,靈活運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運算。

  在運用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符號演算的能力,提高運算能力。

  培養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重點難點

  重點

  完全平方公式的比較和運用

  難點

  完全平方公式的結構特點和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說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內容及作用。

  2.計算,除了直接用兩數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思考后回答:由于兩數差可以轉化成兩數和,所以還可以用兩數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計算,把“”看成加數,按照兩數和的完全平方公式計算,結果是一樣的。

  教師歸納:當我們對差與和加以區分時,兩個公式是有區別的,區別是其結果的中間項一個是“減”一個是“加”,注意到區別有助于計算的準確;另一方面,當我們對差與和不加區分,全部理解成“加項”時,那么兩個公式從結構上來看就是一致的了,其結構都是“兩項和的平方,等于它們的平方和,加上它們的積的兩倍。”注意到它們的統一性,有于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特點,提高運算的靈活性。

  我們學習運算,除了要重視結果,還要重視過程,平時注意訓練運算方法的多樣性,可以加深對算理的理解和運用,提高運算過程的合理性和靈活性,從而真正的提高運算能力。

  二、新課講解

  溫故知新

  與,與相等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說理,共同歸納總結出兩條判斷的思路:

  1.對原式進行運算,利用運算的結果來判斷;

  2.不對原式進行運算,只做適當變形后利用整體的方法來判斷。

  思考:與,與相等嗎?為什么?

  利用整體的方法判斷,把看成一個數,則是它的相反數,相反數的奇次方是相反的,所以它們不相等。

  總結歸納得到:;

  三、典例剖析

  例1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1);(2)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只要言之成理,只要是自己動腦筋發現的,都要給予肯定,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評價哪種算法最簡潔。

  例2計算:

  (1);(2).

  例3計算:

  (1);(2)

  訓練學生熟練地、靈活地運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運算,進一步滲透整體和轉化的思想方法。

  四、課堂練習

  1.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1);(2);

  (3);(4)

  2.計算:

  (1);(2).

  3.計算:

  (1);(2)

  學生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計算過程是否合理,組織學生對錯誤進行分析和點評。

  五、小結

  師生共同回顧完全平方公式的結構特點,體會公式的作用,交流計算的經驗。教師對課堂上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進行辨析、強調與補充,學生也可以談一談個人的學習感受。

  六、布置作業

  P50第2(3)、(4),3題

【《完全平方公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完全平方公式的教案課件05-09

完全平方公式數學教案03-01

《公頃、平方千米 》教學設計01-31

《乘法公式》教學反思01-26

《公頃平方千米》教學反思(精選10篇)12-23

勵志公式推薦07-29

液體壓強公式10-12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關于勵志的公式07-30

電場強度公式10-1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成AV人影院在线观看网 |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影视 | 偷偷久久久久久网站 | 中文字母AV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人妖系列 | 日韩欧美国产偷亚洲清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