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陀螺》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陀螺》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陀螺》、《旋轉木馬》;2/4拍3/4拍對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聆聽《陀螺》
1、解題:(城市的孩子有一部分未見過“陀螺”。)
設問:誰玩過陀螺,或見到過陀螺?說說怎樣玩法?
解題:陀螺是一種玩具,請看教材中的插圖:一個小孩執鞭子在打陀螺(椎形木制品兩頭尖的,在抽打下能快速旋轉)。本曲就是作者在創作一組《兒童游戲》中的一首小品曲。
2、初聽全曲。
設問:你能從音樂聲中感受陀螺在孩子們的抽打玩耍中飛快的轉動的情景嗎?
3、復聽全曲。
要求邊聽邊看教材中的兩種譜——簡譜與圖形譜,了解快速的節奏與大跳音程所造成的歡快、熱烈的.氣氛。
三、聆聽《旋轉木馬》
1、如果說孩子們玩陀螺是一種傳統的游樂活動的話,那么玩電動木馬就是現代的游樂活動了。
2、初聽全曲。
設問:你能從快速的節奏、高低起伏的曲調流動中想像到孩子們在電動木馬上旋轉的情景嗎?
3、復聽全曲。
設問:你能聽出樂曲的開始部分與最后一部分的曲調是相同的嗎?當最后一部分再現第一部分曲調時,請舉手表示你已聽出來了,好嗎?
4、小結:這兩首樂曲都描繪了孩子們快樂的課余活動,你能講講自己的課余活動嗎?
四、復習歌曲
1、復習演唱歌曲《哦,十分鐘》。
2、復習演唱歌曲《大家來唱》
在歌曲復習中提問音樂知識。(2/4、3/4拍號重點是節拍感,即2/4拍的強弱。3/4拍的強、弱、弱。這一節拍感在前三年的音樂實踐中都已進行,現在是在理論上讓學生掌握,使這一節拍感成為他們自覺的音樂實踐活動。)
《陀螺》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以“玩陀螺”這一讓學生及感興趣的活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做陀螺、玩陀螺中觀察色光的混合現象,認識到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了解光的三原色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課前盡可能地多做一些陀螺,通過充分的玩,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培養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所學光的色散知識,制作各種陀螺;在玩的過程中有所發現,并能及時地記錄表述自己的研究結果、
2、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通過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實驗,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紅黃藍各種顏色的玻璃紙,較暗的環境中涂好七種顏色的字片手電筒各種各樣的陀螺、
學生準備:卡紙水顏料火柴棒膠水剪刀透明膠水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
1、首先我想調查一下,誰玩過陀螺?陀螺好玩嗎?怎么好玩?
2、你玩的也是那種抽的陀螺。有誰還玩過其它種類的陀螺?呵,沒有,是自己做的呢?還是賣的呢?
制定方案
活動三:我們來研究善變的光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相疊加的情況。
實施探究
我的觀察記錄表(先讓學生自己填,教師小結)
組合方式組合效果(可以繪圖)
紅光+綠光黃光
紅光+藍光紫光
綠光+藍光淡藍光
紅光+藍光+綠光白光
展示交流
讀一讀,說一說,課本41頁資料卡,不僅要對故事中的知識加深認識,更要對其所折射出的科學精神深入體會。
拓展創新
1、制作一個有趣的三色陀螺。
2、玩一玩有什么新的發現。
【《陀螺》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部編版《陀螺》教學設計11-22
陀螺教學反思09-30
陀螺教學反思09-24
《陀螺》教學反思04-20
《陀螺》教學反思04-20
《神奇的陀螺》教案設計05-16
中班美術活動設計《有趣的陀螺》11-25
三年級音樂下冊《陀螺》教學設計07-20
陀螺教學反思(精選7篇)01-25
有趣的陀螺小班教學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