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操作中,感知出長方體的體積大小與它的長、寬、高等有關,長方體的體積。
2、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借助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及課件的動態演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體積公式的運用及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體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比較大小,復習引入
1、比一比。出示書包、文具盒。問:誰大?誰小?
其實剛才我們在比他們的什么?體積指的是什么?
2、說出下列圖形的體積是多大?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有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拼成的)
小結:要知道一個物體的體積,只要知道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這樣的體積單位。
3、出示橡皮。問:什么形狀?它有體積嗎?體積多大?請你估一估,猜猜它有多大?
4、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感知認識
1、拿出12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小組合作擺一個長方體,并說說它的長、寬、高是多少?體積是多大?
2、匯報交流。問:你們組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你能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擺的嗎?體積是多少?
還有不同的擺法嗎?(學生邊說,老師邊演示四種不同的擺法)
3、觀察發現:通過剛才的擺,觀察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4、再一次合作擺,小學數學教案《長方體的體積》。邊擺邊說你們組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又是怎么擺的?
三、啟發探究,自主建構
1、出示長5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
問:要擺成這樣的長方體需要多少個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你能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嗎?(開始活動,發現不夠擺)
問:不夠,怎么辦?你能在頭腦中想象,把它補充完整嗎?(又開始活動)
2、匯報交流。并演示擺的過程。
3、出示長8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的長方體。你能擺這個嗎?
4、聽要求擺。
(1)自己擺一個長6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并說說它的體積。
(2)想象一個9米、寬7米、高4米的長方體,并說說它的體積。
5、思考總結。體積與長、寬、高有怎樣的關系呢?并快速驗證黑板上的數據。
四、解決疑難,運用拓展
1、解決橡皮的體積。要求它的體積,需要知道什么?師提供測量數據,讓學生求體積。
2、自己求數學書的體積。
3、出示:亞光紙箱廠生產一種正方體紙板箱,棱長是8分米。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4、小結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五、全課總結
長方體的體積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求出長方體物體的體積。培養學生的歸納、抽象概括能力。
2.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熱愛數學,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合作。
3、價值目標: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設計思路】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要讓學生“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要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們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善于挖掘數學中的生活原型,選擇學生熟悉的身邊生活事例作為教學資源,作為學生研究實踐的“源”,大膽嘗試使用分組實踐操作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以“動”促“思”,改變傳統的班級授課模式,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領悟到知識的情趣。
【課前準備】
每組準備一個盒裝牛奶的箱子,一盒牛奶,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一張學習記錄卡。
【教學流程】
一、
1.先讓學生猜一猜一個箱子最多能裝多少盒牛奶?
2.通過擺一擺驗證自己的猜測。
3.撕開被教師事先封住的標簽,再次驗證猜與擺的結果。
4.還有其它方法能算出一個箱子最多能裝多少盒牛奶嗎?如果要算出一車能裝多少箱牛奶,也這樣把整箱的牛奶搬到車上擺一擺嗎?
[策略建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易激發學生對知識探索的必需性與迫切性,也更能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擺放牛奶的方式可能不盡相同,結果可能也不相同,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因為這一環節的設計除了創設探究新知的問題情境,并為后面推導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作了鋪墊。]
二、
(1).步步設疑,層層推進。
先讓學生說說還有什么其它的方法可求出一箱能裝多少盒牛奶,學生如果說出可用體積計算這種方法,教師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適當的評價后,繼續追問“為什么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乘寬乘高呢?”
[策略建議:在讓學生用其它方法求出一箱能裝多少盒牛奶時,學生可能還不同的方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并可讓學生反思其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如果學生都不知道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教師可讓學生進行猜測:長方體的體積和什么有關系?]
(2).實踐操作,合作交流。
1.介紹學具,并提出操作要求。
①
②
③
④
⑤能用這些小正方體能擺成一個長方體嗎?動手擺一擺,并把所得的數據填在學習卡中。
2.小組合作,交流匯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歸納概括,推導公式。
①
②
③
④長方體所含的體積單位的數量怎么計算?(每排的個數×每層的排數×層數)
⑤每排的個數就是長方體的(長),每層的排數就是長方體的(寬),一共擺幾層就是長方體的(高)。
⑥長方體所含的體積單位的數量等于(長×寬×高),長方體的體積就等于(長×寬×高)。
⑦如果用V表示體積,用a表示長,用b表示寬,用h表示高,長方體的體積可以寫成(V=abh)。
[策略建議:在讓學生交流匯報各組操作的結果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地展現自我,把各種不同的擺法呈現出來,再從中發現規律,歸納概括。在引導學生推導公式時,應盡量讓學生自己歸納,概括,推導,教師只是引導,點撥,不能一手包辦。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比較抽象,教師應盡可能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課件的展示,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三、
1.根據教師所提供的長、寬、高的數據,運用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求出一盒牛奶的體積。
2.用體積計算的方法求出一箱能裝多少瓶牛奶。(測量結果取整厘米數)
3.據調查顯示,泉州地區每天大約要消費3萬盒伊利牛奶,一輛長2.5米,寬1.6米,高1.8米的卡車一次能運完嗎?
[策略建議:在第2個練習中,學生的計算結果會出現誤差,可讓學生質疑,為什么為出現這樣的情況?引出容積與體積的差別,但不出現容積這一概念,為后面容積的教學設下伏筆。在第3個練習中,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可能不盡相同,教師應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現解決策略的多樣性。]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1篇)02-21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11篇02-10
北師大版數學教學設計12-29
北師大版數學教學設計15篇12-29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03-03
北師大版《中國結》教學設計12-23
初一北師大版數學教學計劃02-21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登鸛雀樓》教學設計07-13